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提高羊水细胞培养成功率的方法方法在B超引导下行羊膜腔穿刺术,抽取2772例羊水,离心后将沉淀接种于培养瓶中,37°C5%CO2培养箱中培养。结果通过进行培养方法的优化,逐步改善细胞培养环境,筛选出可提高羊水细胞培养成功率的最佳方法,培养成功率达99.9%以上。结论快速、及时处理羊水标本,控制细胞培养环境及条件,抓住细胞收获时机方可提高羊水培养成功率。

  • 标签: 染色体病 羊水 细胞培养 产前诊断
  • 简介: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基于案例分析的产科护理决策能力培养方法。通过对国内外护理决策能力培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本文明确了研究目的,即培养产科护理人员的决策能力。研究采用案例分析方法,通过对精选案例的深入分析,探讨其在护理决策能力培养中的应用。通过实践反馈与调整,研究得出了案例分析培养决策能力中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案例分析对于提高产科护理人员的决策能力具有显著作用,并为护理教育提供了新的启示。

  • 标签: 产科护理   决策能力   案例分析   护理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痰培养样本中采取不同痰标本留取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通过不同痰标本留取方法将2015年11至2017年11月期间本院纳入分析的28例痰培养样本进行平均分组,参照组以清水漱口处理后应用抗生素留取痰样本,实验组以4mL、10%氯化钠和6ml生理盐水形成4%高渗盐水且氧气雾化吸入诱导漱口处理后应用抗生素留取痰样本,比对观察参照组和实验组痰培养样本培养结果。结果实验组痰培养样本合格率、抗生素使用时间对比参照组数据指标,P<0.05,统计学具有检验分析意义。结论将氧气雾化吸入诱导漱口后应用抗生素留取痰样本方法应用在痰培养样本中的作用十分显著。

  • 标签: 痰标本 留取方法 痰培养
  • 简介:[目的]探讨血液净化专科护士培养方法培养模式。[方法]回顾性总结2008年-2009年血液净化专科护士培训基地培训资料,26名学员均采用半脱产的模式,以理论培训、临床实践和反馈训练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培养。[结果]理论考核和实践考核通过率100%,答辩考核通过率为92%。学员的直接临床实践能力、指导和教育的能力、提供咨询的能力、进行专科护理研究的能力、领导与创新的能力以及合作的能力得到提高。[结论]在专科护士培训基地采用半脱产的模式,理论培训、临床实践和反馈训练相结合的方法,能使学员得到系统规范的培训,达到血液净化专科护士的要求。

  • 标签: 血液净化 专科护士 培养模式 培养方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分析呼吸内科痰培养阳性率偏低的原因并探讨提高阳性率的改进方法方法:以随访形式调查呼吸内科的住院患者及其家属和呼吸内科医护人员、检验科相关人员,详细了解痰培养的整个过程。结果:患者及其家属对留痰知识的欠缺;医务人员对痰培养宣教的力度不够,送检不及时并对痰标本未做初筛以及检验方法的陈旧等,是造成痰标本阳性率低的原因。结论:加强痰培养各个环节的监管,提高医生、护士、患者和检验人员的共同参与意识,正确留取合格的痰标本,及时送检,初步筛选,从而提高痰培养阳性的准确率。

  • 标签: 痰培养 阳性率 原因分析 改进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细菌学检测当中痰培养方法与临床意义。方法选2016年8月至2017年10月在我院进行就诊的呼吸感染患者60例作为观察对象,对60例患者进行痰夜标本培养,观察呼吸道感染患者细菌学检测前实施痰夜培养的临床价值。结果在60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痰夜标本当中,检出的菌株数为56株,病原菌分离检出阳性率为92.9%(52/56)。结论根据正确及标准操作方法,所采集的标本能够提高痰液标本当中病原菌的阳性检出几率,临床检验痰液标本主要是采取病原菌检查,观察临床检查的效果,但是其检查的结果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难以达到诊断治疗效果。

  • 标签: 细菌学检测 痰培养 检测方法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常规痰培养标本的采集方法即自然咳痰法以及改进后的痰培养采集方法分别对细菌学检查的结果影响。方法取600例慢性支气管肺炎患者分为两组,分别记为常规组和改进组。常规组用常规咳痰发采集痰标本,改进组用改进方法采集痰标本。观察不同采集方法的痰培养阳性率及标本的合格率。结论相比之下,常规咳痰法下的细菌学检查结果较差,改进后的痰培养采集方法下的细菌学检查结果较好。

  • 标签: 痰培养标本 采集方法 细菌学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在细菌学检验操作中,以改进痰培养标本采集方法操作,评估其实施质量。方法:在研究设计上,以2021年1月-2022年9月为时间点,涵盖观察对象120例,入组患者均接受痰培养检验,分组方式为随机数字表法,对该120例对应对象分别在标本采集中实施常规方法(对照组)与改进方法(观察组),完成后统一分析,总结其检验质量差异性。结果:观察组中样本采集时间、检验时间分别(3.32±0.38)min、(10.24±1.04)min,优于对照组的(5.54±0.49)min、(15.38±1.66)min,p<0.05;观察组中样本培养总合格率96.67%,高于对照组的86.67%,p<0.05;观察组中样本培养最终阳性检出率75.00%,高于对照组的56.67%,p<0.05。结论:以改进采集方法实施细菌学检验操作,对于提高效率,提高合格率,提高阳性检出率价值显著,可参考应用。

  • 标签: 痰培养标本 采集方法 细菌学检验 合格率 阳性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粪便培养检验方法与临床特征。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12月期间腹泻患者80例粪便标本进行的细菌培养及临床特征进行分析。结果粪便细菌培养阳性80例中,急性肠炎30例,急性菌痢8例,胃肠功能紊乱28例,消化不良3例,腹泻待查8例。粪便细菌培养阳性21例,其中副溶血弧菌8例,志贺菌属6例,沙门菌4例,类志贺邻单胞菌2例,温和气单胞菌1例。21例细菌培养阳性患者中急性肠炎12例,急性菌痢5例,胃肠功能紊乱2例,腹写待查者1例,消化不良者1例。结论用于肠道传染病和细菌性炎症性肠病的病原体分离和鉴定,粪便培养能为临床及早作出诊断提供依据。

  • 标签: 粪便培养 检验方法 临床特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加强基层医院护士的规范化培训,提高临床护理人员的综合素养,对于提高基层医院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分析了基层医院护士必需具备的综合能力,包括了专业技术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心理调节能力、知识更新能力、科研能力;在此基础上,提出改进基层医院护士培养方法的针对性建议,即制订完善的培训计划与考核措施,开展职业道德、护理理论知识与临床操作技能、心理自我调节、沟通技能、科研基本技能等各方面的培训工作。

  • 标签: 基层医院 护理 培训 综合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简便易行男性尿失禁患者留取尿培养方法在临床中应用。方法男性尿失禁患者在没有导尿情况下,采用无菌操作方法联合双层保鲜袋使用留取尿培养尿本。结果采用无菌操作方法联合双层保鲜袋使用留取尿培养尿本方法不仅操作简单,而且避免了对患者造成损伤及感染机会,值得推广。

  • 标签: 男性尿失禁 尿培养 保鲜袋
  • 简介:长期以来,Guguen等[1]的两步胶原酶灌注法分离获得肝细胞的方法,几乎成了肝细胞分离的经典方法;在此基础上又发展了多种不同的培养方法,如在培养瓶内加纤连蛋白(febronectin)以促进肝细胞附壁[2],添加生长因子于培养基促其生长等.但上述方法步骤繁琐,成本较高,且两步胶原酶灌注法主用于大鼠肝细胞的分离,不适于新生鼠肝细胞的分离,甚至分离成年小鼠肝细胞,都因为血管的纤细,在实际应用中也很困难.

  • 标签: 肝细胞 细胞分离 细胞培养 细胞鉴定 胶原酶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改良式留置针固定方法与常规的固定方法细菌培养结果,为改良式留置针固定方法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 20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穿刺成功后,留置针导管送入血管 17mm,对照组( n=100)采用医用透明敷料按常规固定方法,实验组( n=100)采用先用无菌胶布固定针柄,再用医用透明敷料进行固定,两组患者留置针时间≥ 72小时 ,拔针时用无菌拭子采集留置针针眼周围皮肤标本及导管前段,进行细菌培养,比较其皮肤采样与导管前段采样细菌滋生率。 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细菌滋生率对照无显著差异( P> 0.05)。结论:在无菌环境下严格按照无菌技术进行操作,并经留置针固定方法改良,可有效延长留置针留置时间,避免细菌滋生。

  • 标签: 留置针 改良式 固定方法 细菌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