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8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不同病灶直径乳腺单纯黏液腺癌患者超声诊断的效果。方法:样本区间: 2018年 1月 -2020年 6月,研究主体: 75例乳腺单纯黏液腺癌病例样本(经病理证实),按照病灶直径进行分组,病灶直径≥ 35mm为研究组( 39例),病灶直径< 35mm为对比组( 36例),均进行超声诊断,对比分析诊断准确性。结果:研究组(病灶直径≥ 35mm)超声诊断准确率 92.31%( 36/39)比对比组(病灶直径< 35mm) 72.22%( 26/36)更高,差异显著, P< 0.05;研究组血流信号速度收缩期峰速值与对比组比较差异显著, P< 0.05,两组阻力指数比较差异较小, P> 0.05。结论:针对不同病灶直径乳腺单纯黏液腺癌采取超声检查方式进行诊断,病灶直径越大诊断准确性越高,病灶直径过小时,诊断准确性比较低。

  • 标签: 乳腺单纯黏液腺癌 病灶直径 超声诊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在原发性胃癌病灶诊断过程中采用MRI与CT诊断技术的应用价值展开研究。方法:将2010年8月至2020年7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30例经手术证实且均行CT及MRI检查的原发性胃癌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并对患者CT和MRI的诊断能力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对比数据分析得出:MRI诊断技术显示病变范围、发现较小转移灶的能力较CT诊断技术更强,并且各对比数据之间差异显著,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对原发性胃癌病灶进行诊断的过程中,采用MRI诊断技术进行病变范围呈现,以及发现较小转移灶的能力更佳。

  • 标签: CT诊断 MRI诊断 原发性胃癌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锥光束乳腺

  • 标签:
  • 简介:摘要:兽药中氨基糖苷类残留是目前动物源性食品的重要安全问题之一。食品中氨基糖苷残留量的检测对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食品基质中痕量兽药残留的检测依赖于有效的前处理方法和先进的分析仪器。阐述了氨基糖苷类兽药的研究背景和现状,以及国内外氨基糖苷类食品中兽药残留的液液萃取、固相萃取和预处理方法,如液相色谱质谱法、液相色谱法、毛细管电泳分析方法和分析的免疫分析检测方法进行了综述,为动物源性食品中氨基糖苷类药物残留监测提供参考。指出SPE是最有前途的前处理方法,质谱技术的发展趋势和仪器的小型化是检测仪器的发展趋势。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经皮肾镜取石术后术野血凝块残留继发结石的可能。方法:总结2012年1月至2018年6月我院应用经皮肾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210例肾盂和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 其中经皮肾镜取石术后术野有血凝块残留但未刻意清理100例,经皮肾镜取石术术野血凝块彻底清理110例。结果:经皮肾镜取石术加术野血凝块彻底清理组手术时间(60.5±9.4min)明显长于血凝块未清理组(40.7±10.4min);经皮肾镜取石术加血凝块清理彻底组发热率(1.8%)低于经皮肾镜取石术未彻底清除血凝块组(5.0%); 经皮肾镜取石术加术野血凝块彻底清理组拔造瘘管时间为术后(48.2±1.8小时)明显短于经皮肾镜取石但术野血凝块未清理组(57.3±1.4小时);经皮肾镜取石术加术野血凝块彻底清理组住院天数(4.9±1.3天)明显短于经皮肾镜取石未清理术野血凝块组(5.9±1.6天);追踪随访:经皮肾镜取石术加术野血凝块清理组12月内结石复发率(2.7%)明显低于经皮肾镜取石术未清理术野血凝块组(15.0%);13-60月内经皮肾镜取石术加术野血凝块彻底清理组结石复发率(21.8%),明显低于经皮肾镜取石术未彻底清理术野血凝块组(3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清理 经皮肾镜取石术 血凝块残留 降低 结石复发率
  • 简介:摘 要:目的:对妇科阴道超声在诊断药物流产后宫腔残留的临床价值进行研究。方法:从在我院接受药物流产的患者中随机抽取12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这些患者在流产后的两周内都持续性或者间断性出血,进一步实施阴道超声检查,结合清宫术病例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在药物流产后宫腔残留诊断过程中,妇科阴道超声检查的准确率达到了90.0%。结论:将妇科阴道超声检查运用到临床药物流产后宫腔残留诊断工作中,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效果,临床价值突出,值得在各大医疗机构进行大力推广应用。

  • 标签: 妇科 阴道超声 诊断 药物流产 宫腔残留 价值
  • 简介:摘要:中药是中医的核心物质载体,一直以来在疾病的防治中占有重要位置。目前有很多中药已经实现了人工栽培,为中医的发展进步奠定了物质基础。在中药种植过程中可能会喷洒农药进行防虫害保护,因此中药材、中药饮片及其制剂中可能会存在一定量的农药残留。一旦农药残留超标,应用于疾病的治疗时会影响药效,甚至是对患者生命安全产生威胁,所以对中药中的农药残留进行检测,是保障中药安全使用的重要环节。气相色谱技术广泛应用于农业检测,将其应用到中药农药的残留检测中,也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本文主要介绍气相色谱技术的定义、特点以及对中药中部分农药残留量的检测方法。

  • 标签: 气相色谱技术 中药中农药残留量检测 应用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磁共振成像(MRI)与X线检查在乳腺微小病灶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

  • 标签:
  • 简介:摘要: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又称膝增生性关节炎、膝骨关节病等,为一种非特异性炎性病变,是常见的慢性退行性关节炎疾病,多见于中老年人,临床上以膝关节疼痛、僵硬、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严重时可导致关节畸形。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来临,发病率明显上升,是针灸科常见的多发病之一,西医多采用消炎、止痛、关节腔内注射、人工关节置换及理疗等方法,但均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映。中医药在治疗膝骨关节炎方面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中医外治法应用尤为广泛。笔者自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共收治72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进行实验观察,发现采用膝周近端结筋病灶点进行针刺,并通以电针疏密波,结合推拿手法治疗疗效较好。

  • 标签: 针刺 结筋病灶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推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经直肠超声(TRUS)、超声造影在前列腺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6月医院前列腺恶性肿瘤患者63例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收治的前列腺良性肿瘤患者63例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分别接受TRUS及超声造影检查,统计分析TRUS及超声造影对前列腺良恶性肿瘤的检出情况、诊断效能(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结果TRUS检查共检出前列腺癌46例、前列腺良性肿瘤61例,超声造影检查共检出前列腺癌45例、前列腺良性肿瘤61例,联合诊断共检出前列腺癌61例、前列腺良性肿瘤60例;联合诊断敏感度、准确度、阴性预测值高于TRUS、超声造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诊断特异度(95.24%)、阳性预测值(95.31%)与TRUS(96.83%、95.83%)、超声造影(96.83%、95.7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RUS及TR-CEUS对前列腺病灶均具有较好的鉴别诊断能力。与单独应用相比,二者联合对前列腺癌诊断效能更高。

  • 标签: 经直肠常规超声 超声造影 前列腺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比较病灶区段切除术和越鞠方联合病灶区段切除术对非哺乳期乳腺炎(non-puerperal mastitis,NPM)的疗效,为治疗非哺乳期乳腺炎提供更有效的方案。方法:选2021年9月1日-2023年8月31日在我院乳腺科治疗且符合条件的NPM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越鞠方联合病灶区段切除组)与对照组(病灶区段切除组),每组各45例。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治疗效果、乳腺外观满意度及复发情况。结果:1)观察组住院时间小于对照组,2)观察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 3)对照组乳腺外观满意度低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复发率及总有效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越鞠方联合病灶区段切除术治疗非哺乳期乳腺炎,能够减少患者住院时间,减轻患者负担,减少术后并发症,减轻患者痛苦,增加乳腺外观满意度,患者认可度好,值得临床参考与借鉴。

  • 标签: 非哺乳期乳腺炎 病灶区段切除术 越鞠方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高效液相色谱法在测定水产品中阿维菌素的残留量上的效果,为水产品检测体系奠定良好的基础。方法:利用乙腈提取样品,利用碱性氧化铝SPE柱进行净化,在乙腈溶液衍生化后,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得到衍生物,展开数据分析。结果: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水产品检测结果来看,能够看出民享的线性关系,相对标准偏差、检出限、定量限也处于合理范围内。结论:高效液相色谱法在测定水产品中阿维菌素的残留量上的效果较优,灵敏度、重复性均满足药物残留量检测需求,值得大范围推广使用。

  • 标签: 高效液相色谱法 水产品 阿维菌素 残留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介入治疗肝癌后,应用MRI和CT早期诊断癌肿残留及复发的价值。方法:将我院2020.11~2021.12这段时间,进行介入治疗的肝癌患者,选取58例展开研究,根据不同检查方式分为29例的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实施CT检查、MRI检查,对2组患者诊断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显著更高,(P<0.05)。结论:对于介入治疗肝癌患者,临床应用MRI检查的效果准确性更高,利于早期发现癌肿残留与复发情况,值得推广。

  • 标签: MRI CT 介入治疗 肝癌 癌肿残留 复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8F-FDG PET/CT与1.5T MRI联合显像在肾癌原发病灶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38例临床怀疑为肾癌的患者于一周内分别行18F-FDG PET/CT及1.5T MR和病理学检查。比较两者对肾癌的诊断价值。结果:38例患者中,经手术病理检查证实为肾癌者30例.其余8例因18F-FDG PET/CT显像发现有转移病灶者放弃手术。18F-FDG PET/CT检查准确率为73.3%;1.5T MR的准确率为86.7%;二者异机融合后准确率为95.3%。8例转移病例中,3例为腹膜后淋巴结转移,3例两肺多发转移,2例骨转移并肝转移,1例伴有下腔静脉和肾静脉癌栓形成。而MR仅发现l例肾静脉和下腔静脉痛栓形成。结论:18F-FDG PET/CT与1.5TMR异机融合显像对诊断原发性肾癌的准确率高于单独的18F-FDG PET/CT及1.5TMR。对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的诊断优于MR。对肾癌的分期、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预后的判断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肾癌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氟脱氧葡萄糖F18 磁共振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