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精神患者睡眠障碍相关因素与护理策略。 方法:本文于2022年12月-2023年12月期间选取多名精神患者参与实验,随机分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个性化护理。应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估患者睡眠质量,自制调查问卷,了解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睡眠质量均有所提高,观察组效果更显著。P<0.05。观察组满意度为97.14%,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结论:在精神疾病患者的护理中,个性化护理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 标签: 精神患者 睡眠障碍 相关因素 分析 护理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我市重性精神疾病发生相关因素。方法对研究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及对照组健康人群健康档案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方法为查阅相关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档案资料及对照组健康人群体检档案资料、询问患者及家属等。记录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发病因素,给予统计学分析并得出结论。结果两组受教育程度、职业等资料对比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年龄分布、男性比例、家庭收入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活压力、家庭关系及身体机能是导致重性精神疾病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所占比例分别为41.69%、28.21%、15.05%。结论从事精神病管理工作医生应准确掌握重性精神疾病相关危险因素及发病诱因,对高危人群及时采取心理干预、家庭干预、药物干预等多种针对性的干预措施降低重性精神疾病患发生率,对已确诊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应根据其发病诱因给予正确心理疏导及药物治疗措施,提高患者疗效及预后。

  • 标签: 重性精神疾病 危险因素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文章主要针对精神科老年病房的护理安全风险进行分析研究,探讨相应的防范对策。方法选择2015年11月~2017年12月医院老年精神科病房收治的200例患者,通过临床的相关症状评估等确诊,剖析并总结存在的护理安全风险因素。结果200例患者中,护理安全事件5例,发生率为2.50%,跌倒3例,意外损伤2例,用药不良反应2例。结论精神科老年病房存在较多护理风险,应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加强护理风险监控,重视护理人员培训,强化医院安全管理,以降低护理意外事件的发生。

  • 标签: 精神科 护理风险 老年患者 防范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影响产后精神障碍相关因素及心理护理的应对措施。方法:选取 2017 年 1月 -2019年 1 月 4 5例医院妇产科收治产后精神障碍患者,分析患者出现产后精神障碍的相关因素并为患者提供心理护理,观察患者护理前后焦虑抑郁情绪的变化。结果:患者护理前后焦虑抑郁情绪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生物、生理、心理以及社会因素均可引起产后精神障碍的出现;心理护理能够改善产后精神障碍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

  • 标签: 妇产科 产后精神障碍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文章主要针对调查精神科护士睡眠质量进行研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知觉压力量表(PSS)、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简易应对方式量表(SCSQ),对江苏省1所精神专科医院的148名精神科护士进行调查,应用多元逐步回归对精神科护士的睡眠质量指数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72%的精神科护士PSQI总分≥8分,睡眠质量较差;PSQI总分与婚姻、能级、每周夜班频次、紧张感和失控感呈正相关(P<0.05)。[结论]精神科护士总体睡眠质量较差,与婚姻和工作压力因素有关,建议精神科护士应积极调整心态,合理运用应对方式,减少负性情绪,以提高护士睡眠质量.

  • 标签: 精神科护士 睡眠质量 影响因素 回归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文章主要针对调查精神科护士睡眠质量进行研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知觉压力量表(PSS)、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简易应对方式量表(SCSQ),对江苏省1所精神专科医院的148名精神科护士进行调查,应用多元逐步回归对精神科护士的睡眠质量指数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72%的精神科护士PSQI总分≥8分,睡眠质量较差;PSQI总分与婚姻、能级、每周夜班频次、紧张感和失控感呈正相关(P<0.05)。[结论]精神科护士总体睡眠质量较差,与婚姻和工作压力因素有关,建议精神科护士应积极调整心态,合理运用应对方式,减少负性情绪,以提高护士睡眠质量.

  • 标签: 精神科护士 睡眠质量 影响因素 回归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精神病人睡眠障碍的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8月-2016年10月间收治的出现睡眠障碍的100例精神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睡眠障碍的原因,并实施积极的改善睡眠的措施。结果患者睡眠障碍的原因主要有幻觉妄想影响、精神因素、环境因素、药物影响等,通过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改善环境和护理模式,82%的患者的睡眠状况得到好转。结论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能改善患者的精神症状,是消除或降低睡眠障碍发生的关键。

  • 标签: 精神病人 睡眠障碍 观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主要针对军队综合医院精神科病房患者医院感染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并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方法 选取 2019年 1月- 2019年 12月我院精神科封闭病房患者 287例,年龄 18到 42岁,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引起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  287例患者(男性 285人,女性 2人)发生医院感染 27例,感染率为 9.4%;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 15例,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 6例,支原体肺炎 6例),临床因素中手卫生管理、住院时间、病房环境消毒情况、精神疾病类型、服用精神病药物种类、保护性约束和辅助检查因素中血红蛋白、白蛋白水平、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与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比值为精神科封闭病房患者医院感染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精神疾病类型、服用精神病药物数量、侵入性操作、住院时间、低血红蛋白、白蛋白水平和FEV1/FVC比值均是导致精神科封闭病房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侵入性操作、保护性约束、手卫生管理、病房环境消毒是保护性因素。结论 精神科封闭病房医院感染影响因素多样,而积极消除高危风险因素,利于预防病房感染,促进患者身心恢复。

  • 标签: 精神科 封闭病房 医院感染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精神科护理的不安全因素,探讨有效对策。方法:将我院精神科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8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分析患者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精神科护理 不安全因素 对策
  • 简介:摘要:精神科的护理工作比其他科室难度大,安全问题尤为突出。因此,我们必须重视精神科护理的安全性。护理安全是后续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也有助于提高患者满意度,减少医患纠纷。因此,分析和解决精神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标签: 精神科护理 不安全因素 护理质量 防范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探讨精神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防范对策。方法:研究时间跨越2021年3月至2022年12月,研究对象为我院精神科2个科室收治的个82例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有41例患者,接受安全护理干预;对照组有41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收治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9%,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评分为(91.17±2.71),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神科患者护理过程中存在较多不安全因素,通过加强对护理安全因素的分析,并结合临床实况制定相应的防范对策,能够有效降低精神科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精神科 护理 安全因素 防范
  • 简介:摘要精神科病区患者大多没有自知力,拒绝治疗,因受症状的支配会出现自伤、伤人、毁物、逃跑等意外行为,护理安全管理尤为重要。医护人员对患者的安全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护理人员要善于总结吸取教训,加强专业技能的培训和学习,认真检查和发现在护理工作中产生的安全问题,才能制定出相应的举措来减少和防范安全事故的发生。

  • 标签: 精神科护理 不安全因素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基层医院长期住院精神病人出院难的多因素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于我院住院两年以上的精神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阳性症状评定量表(SAPS)和阴性症状评定量表(SANS)对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进行分析,探讨患者出院难的多因素。结果出院难患者多为精神分裂症患者,主观因素主要包括疾病本身因素、个人因素,客观因素主要包括家庭因素、社会因素及环境因素。结论基层医院长期住院精神病人出院难的因素有主观因素及客观因素,应积极采取相关措施,帮助病情稳定的患者早日出院,回归家庭。

  • 标签: 精神病人 出院难 相关因素
  • 简介:【摘要】 跌倒是精神病住院患者常见的不良事件之一, 精神病患者跌倒与患者个人因素、药物疾病因素、环境因素、护理人员因素等密切相关。通过对患者跌倒的相关因素分析,认为改善病人住院环境、对高危病人科学地风险评估、加强护理人员培训、做好基础护理、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及药物不良反应、开展个体化健康宣教,可有效预防精神病住院患者跌倒的发生,减少了医疗费用及医疗纠纷的发生,保证了患者的安全,提高了护理质量。

  • 标签: 精神病住院患者 跌倒 护理防范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