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产后精神障碍的相关因素及心理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2-27
/ 2

影响产后精神障碍的相关因素及心理护理

罗征兰

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义市妇幼保健院 医疗保险科 562400

摘要目的:分析影响产后精神障碍相关因素及心理护理的应对措施。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45例医院妇产科收治产后精神障碍患者,分析患者出现产后精神障碍的相关因素并为患者提供心理护理,观察患者护理前后焦虑抑郁情绪的变化。结果:患者护理前后焦虑抑郁情绪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物、生理、心理以及社会因素均可引起产后精神障碍的出现;心理护理能够改善产后精神障碍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

关键词】妇产科;产后精神障碍;心理护理

产后精神障碍是指产后2周内出现抑郁、暴躁、易怒、悲观的精神疾病,这与常见的精神病有较大的差异,因此需要采取不同的干预措施[1-2]。心理护理主要是为患者提供心理方面的干预,能够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树立积极向上的心态,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为了分析心理护理的应用效果,文章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45例医院妇产科收治产后精神障碍患者进行观察,研究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45例医院妇产科收治产后精神障碍患者,患者的年龄为22~35岁,平均为(26.8±3.6)岁。

1.2方法

分析患者出现产后精神障碍的相关因素并为患者提供心理护理。

产后精神障碍相关因素分析:①生物因素:从遗传学角度分析,精神障碍的出现受到基因遗传的影响。一般来说,有家族遗传精神障碍的产妇在产后出现精神障碍的概率更高。同时,在神经内分泌学中,下丘脑是调节人体情绪的重要组织,具有分泌神经激素与介质的作用。分娩前后产妇甲状腺激素、雌激素以及神经活性固醇表达存在较大的差异,这与产妇情绪变化有关。此外,女性分娩之后雌激素水平快速下降,雌激素能够抑制胺类神经递质活性,而多巴胺和5-羟色胺在神经障碍中具有重要作用,从而引起神经障碍的发生。②生理因素:分娩时以及分娩后引起的各种症状,包括恶露、便秘、痔疮、胀奶等生理因素对于产妇造成了较大的影响,从而容易诱发精神障碍。尤其是感染、产后出血等合并产后并发症的患者更容易出现精神障碍。③心理因素:产妇在围产期情绪波动大,心理敏感且脆弱,觉得没有人能够了解其内心,从而容易产生焦虑抑郁情绪;此外,产妇的性格与产后精神障碍的出现有关,性格内向的产妇发生产后精神障碍的风险更高。④社会因素:部分产妇在分娩之后没有得到较好的社会支持,如夫妻关系不和、缺乏亲友照顾、家庭琐事多等,都可能诱发产后精神障碍的出现。

心理护理措施:①组建互帮互助小组:在出现产后精神障碍之后可以让同类产妇组建小组,共同开展心理辅导工作,产妇之间也可以相互交流,相互帮助,走出精神障碍的困扰。护理人员也需要耐心劝导产妇,并加强家属的指导,叮嘱家属多陪伴和关心产妇,关注产妇的心理状况;②加强健康宣教:为产妇和家属发放健康知识手册,开通专题会议和个性化指导,有助于产妇学习如何调节自身情绪,降低产后精神障碍的发生。同时,加强育婴知识教育,提高产妇的育婴能力,让产妇更快融入母亲的角色;③家庭支持:家属需要为产妇营造良好的环境,多关心产妇,可以邀请亲友陪伴产妇,当产妇出现情绪波动的时候,需要耐心安慰、照料产妇,从而避免产后精神障碍的发生。

1.3观察指标[3]

观察患者护理前后焦虑抑郁情绪的变化。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5e057646c84ed_html_d287fb3f8d379a53.gif )表示,组间差异、组内差异采用t值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值检验,P<0.05时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患者护理前后焦虑抑郁情绪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患者护理前后焦虑抑郁情绪评分变化

组别

焦虑评分

抑郁评分

护理前

68.9±6.8

69.4±6.9

护理后

55.6±4.3

56.8±5.2

t

6.854

6.985

P

0.046

0.048

3讨论

多种因素可引起产后精神障碍,因此在临床护理的过程中,需要加强产妇的心理指导,鼓励产妇改变自身的角色,安慰情绪波动的产妇,从而各方面关心和爱护产妇,从而降低产后抑郁的发生率[4]

心理护理主要是通过产妇各方面为其提供相应的干预措施来缓解心理压力,从而改善患者的精神状态。对于产妇来说,激素、生理、心理以及家庭行为等方面的变化给其造成了较大的影响,若不给予有效的干预措施容易出现产后精神障碍。心理护理的应用能够预防精神障碍的加重,改善产妇易怒、焦虑、抑郁等症状,为产妇提供有效的支持,从而消除各种因素引起的负面情绪,为产妇提供良好的环境

[5]。除了心理措施外,分娩之前需要告知产妇分娩的过程和注意事项,让产妇做好心理准备;分娩过程中可以通过与产妇交流转移其注意力,缓解疼痛;分娩之后需要告知产妇母乳喂养的优点和方法,并叮嘱产妇定期带胎儿进行检查,从而提高产妇产后的育儿能力。本次研究中,患者护理前后焦虑抑郁情绪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心理护理能够缓解产后精神障碍患者的心理压力,从而调整患者的精神状况,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心理护理主要是为患者提供心理方面的干预,能够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树立积极向上的心态,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生物、生理、心理以及社会因素均可引起产后精神障碍的出现;心理护理能够改善产后精神障碍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

参考文献:

[1]魏凌,郭春锋.护理干预对初产妇产后精神障碍及心理状态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8,37(3):394-396.

[2]李佳.护理干预对产后精神障碍患者心理状态、生活自理能力及社会功能的影响[J].母婴世界,2018,23(8):138.

[3]毛亚平,赵芳.高危产妇产后抑郁症的人际心理护理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9(14):136-137.

[4]廖利君.产后精神障碍的原因分析及心理护理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24):144,147.

[5]何晓勤.产后精神障碍护理中应用心理护理的临床效果[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6(30):136-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