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正>一1901年《清国留学生会馆第一次报告》中,载明陈独秀于是年10月到达东京,就读于“东京(专门)学校”。陈独秀这次在东京逗留的时间,仅四个月左右,翌年春又返回安庆。1902年9月陈再到东京时,没有继续去“东京(专门)学校”就读,在清国留学生会馆的第二次报告中的题名录上,填写的是“预备入校”字样。按当时赴日留学的情况分析,不可能存三四个月就读完,除非是短期训练班或补习班。中国学生赴日留学,必须经过哪些预备

  • 标签: 陈独秀 中国留学生 早稻田大学 高等师范学校 东京 中国学生
  • 简介:博物馆创新展览方式,用艺术的手法渲染展馆的环境,让展品自己讲述它的历史,博物馆吸引公众手段独特。对此,要研究审视博物馆的定义,探索博物馆免费开放的美学价值,以满足社会对欣赏美的更高需求。

  • 标签: 博物馆免 费开放 文物美学价值 艺术欣赏
  • 简介:本文以经学问为切入口,通过对吕思勉学术体系的研讨,以观察背后所反映出的近代知识分子群体的知识演进及学科转型问题。我们认为,在吕思勉的旧学系统中史学是主干,起点和支点是经学。经学虽拥有知识基础的地位,但指导性作用却被其知识结构中的新学所取代,循此理路,吕思勉在现代学术视野下,日渐由今文余绪走向了今古贯通,完成了经学的转型。这一学术路数的改变也使得吕氏的旧学日渐过渡到现代形态,并以历史主义的眼光,将经书放至历史情景中加以研求,把经学带入了史料学的现代学术轨道,从而在旧学基础上步入了现代学术的场域。

  • 标签: 吕思勉 学术体系 经学 知识结构 学术转型
  • 简介:学问的探讨是历史研究的组成部分。历史研究的过程,实质上是史家和史学工作者、爱好者对历史的再认识过程。任何认识都是价值观念的反映,不同的价值观念左右着史学家对历史的判断,影响着不同的历史问题的结论。

  • 标签: 历史研究 史学工作者 武王 史家 史学家 西周
  • 简介:与李零一起吃过饭的人都知道,他喜欢'软烂'的菜,比如豆腐、西红柿炒鸡蛋、面条等,如果吃舒服了,他会学用内蒙古临河农村老乡的话,道一声'如此.'(他曾在临河插队)。因为知道他爱吃西红柿炒鸡蛋,朋友请饭,有时要点两份西红柿炒鸡蛋,就是为了让他吃个够。桌上的菜很多,好菜不少,有时也会有名气很大的菜,但李零只是主吃西红柿炒鸡蛋、豆腐什么的。现在不少'美

  • 标签: 李零爱做 爱做学问
  • 简介:我终生敬爱的专业导师吴世昌先生辞世已经十六年了,可是在我的精神世界里,他老人家却一直活着,没有一天离开过我——我的工作间的书桌上方,一直悬挂着他的

  • 标签: 吴世昌 治学风格 教育事业 职业道德
  • 简介:鲁迅有诗:'有病不求药,无聊才读书。'李零先生说:'这是读书的最高境界。'无疑,李零先生好读书,这从他的文字中可窥一斑。他曾在一篇文章中提及当年下乡插队期间,'从北京到内蒙,从内蒙到山西,我一直带着书',虽'没上大学,但在乡下读了不少书'。先生说:'读书是为了消愁解闷,治病疗伤,疗我心中的伤。'显然,这是一种'没有功利,没有目的'的阅读方式,也是一种本着自己兴趣出发的阅读方式。因兴趣而生钻研的精神,'逐渐形成了一个路数,又升为一种志向',于是,从读书到治学,便也是自然而然、顺理成章的事了。

  • 标签: 不在学问 大事不在 学问之外
  • 简介:<正>第一个是学校教育问题在我国56个民族中,汉族办学校最早,教育也最发达。常说的中国传统文化,主要指的是汉族文化。相传五帝时已设有大学,名叫“成均”。舜时设有“上庠”、“下庠’,即大学、小学之分,大学老师称“国老”,小学老师叫“庶老”。夏改庠为序,商除庠、序,还设有“瞽宗”,以学礼乐。西周设立国学、乡学。国学由大乐正总共事,下设小乐正、大

  • 标签: 回族教育 问题浅析 甘肃 少数民族学生 幼儿教育 临夏市
  • 简介:公元二世纪罗马元首哈德良和马可.奥勒留统治时期,罗马人对哲学学问的追求风靡一时。不过,此时期有的学者对哲学与社会生活之间的关系,仍保持着清醒的认识。罗马著名学者琉善在其《海尔摩提莫斯》一文中,通过吕奇诺斯与斯多葛学派虔诚的门徒海尔摩提莫斯的对话,表达了自己对此风气的看法。

  • 标签: 罗马人 哲学 学问 质疑 马可.奥勒留 著名学者
  • 简介:初识龚书铎同志是1978年在人民出版社召开的一次讨论近代史会议上,当时我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科研处任职。此后,在中华书局李侃同志办公室与他多次相遇,成为熟人,但谈不上深交。1979年5月,在南京召开太平天国学术讨论会期间,得到他不少的指点,但真正合作共事是1981年夏天,为纪念辛亥革命7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评选论文,从此以后,交往日多,

  • 标签: 国际学术讨论会 中国社会科学院 脾气 学问 人民出版社 中华书局
  • 简介:王阳明,名守仁,字伯安,生于明宪宗成化八年(1472),死于明世宗嘉靖七年(1529),谥文成。祖籍余姚.青年时随父迁家至山阴(今绍兴),后在离越城10公里的宛委山阳明洞天结庐,自号阳明山人,学者称其为阳明先生,系明代最有影响的哲学家、政治家和教育家。

  • 标签: 明代 王阳明 姚江王氏 浙江
  • 简介:大家都比较逐渐地认同,中国传统儒、道二家的哲学,都可称为“生命的学问”。这种“生命的学问”,在形而上层面上,可以以宇宙论或本源论支撑,亦可以由本体论确认。本文即致力於探讨儒、道两家在宇宙论上的差别,及由这种差别建构而成的“生命的学问”的不同路向。

  • 标签: 宇宙论 学问 生命 儒道 中国传统 形而上
  • 简介:以前孩子成长在缺少鼓励的环境里,导致他们缺乏应有的自信。当大家意识到了赞赏对于孩子的重要性后,我们的孩子又整天被'我能行''我最棒'这样的话语包围着,过度的'赏识'让学生变得自负起来,一旦面临困难和挫折,立刻手足无措,垂头丧气。可见,挫折教育不仅重要而且必要。让孩子在挫折中受到教育,促使孩子身心健康发展,是'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不可忽视的内容。

  • 标签: 中的挫折 书法教学 挫折教育
  • 简介:一、甘肃藏区民族教育概说甘肃藏区泛指甘肃省辖区内藏族生活的地方,包括甘南藏族自治州、天祝藏族自治县和陇南市的宕昌县、文县、武都县和张掖市的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的以藏族为主的居民生活区。甘南藏族自治州又辖夏河、玛曲、卓尼、舟曲、碌曲、迭部、临谭和合作共七县一市,总人口66万余人,其中藏族占总人口的48%。新中国成立前夕,甘南地区有91所小学,在校学生1933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只有245人,

  • 标签: 甘肃藏区 民族教育 教育问题 甘南藏族自治州 肃南裕固族自治县 天祝藏族自治县
  • 简介:教育“概念”、“试验”以“新”字开头的有很多,如“新教育”、“新学校”。最近,我对这“新”作了思考。与“新”相对应的,是“旧”,进而又在思考“旧教育”、“旧学校”。什么是“新教育”、“新学校”?什么是“旧教育”、“旧学校”?我以为这里的“新”、“旧”肯定不是时间的概念,不是时间的先后,“新”与“旧”是由内涵决定的。

  • 标签: 反思教育 “新” “新教育” 学校 概念 时间
  • 简介:教育作为上层建筑的一部分,必然要反映特定时代的需要,也就是说要与时代的发展相一致。在社会进人21世纪的今天,当人们谈论我国民族教育时,也必须考虑当前及今后我国社会发展的主要特点及其对民族教育的要求,其中最为关键的是要树立现代民族教育观。唯有如此,才能使我国的民族教育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由于自然、社会和历史等诸多因素的原因,我国民族教育起点低,底子薄、基数小、发展难度大,要加快我国民族教育的发展,首先要正确树立民族教育观。有了正确的民族教育观,才有民族教育的大发展,有了民族教育的大发展,才能实现民族地区奔小康的奋斗目标。

  • 标签: 现代民族 教育观 民族教育 中国 社会发展 上层建筑
  • 简介:职业学校技能教育教学工作是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和促进技术人才成长的重要渠道。城阳区职业中专坚持"聚焦技能大赛,聚力技能教育教学,聚合校内社会资源"策略,完善两项机制、实施三项工程、推进四项计划,推动技能教育教学工作提质增效升级。近年来,学校先后被评为青岛市职业教育先进单位、职业技能大赛组织工作先进单位,获得国家级技能大赛金牌8枚、银牌7枚,省市级金牌58枚。完善"两项机制"

  • 标签: 技能教育 职业技能大赛 教育先进单位 组织工作 职业中专 人才成长
  • 简介:“小儿锦”,又称“消经”“小经”,是中国穆斯林创造的汉语拼音文字,它是中国文化与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相互交融的产物。它曾经在历史上被中国的回族等穆斯林广泛使用,成为学习汉文、记事、通信的工具,具有特殊的历史价值。“小儿锦”已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研究,成果颇多。20世纪30年代,白寿彝先生已开始关注和研究小儿锦,他于民国26年(1937年)发表在《申报》上的《从“小锦”说到边疆教育上的文字问题》一文是目前发现学术界对小儿锦最早的研究。本刊刊发此文,以飧读者。

  • 标签: 文字问题 边疆教育 阿拉伯伊斯兰文化 汉语拼音文字 中国文化 历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