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5 个结果
  • 简介:两千多年的中日交往史,很大部分充满着和平敦睦的篇章,其中出诸共同爱好,笔墨往还,从心弦共鸣的旋律里所建立的友谊,历代都有很多光辉长存的事实记载。晚清陈所辑《东瀛访碑图咏》册页(图一),便是其中之一的具体文物例证。

  • 标签: 陈矩 交往史 黎庶昌 杨承禧 蚕丛 朝庭
  • 简介:在传统语境之中,雅与俗处于对立的层面,然而,在当下时代的文化语境中,受到大众文化的影响,雅俗共赏成为艺术的审美方向之一。传统的艺术追求致力于突破人欲,展现本真,将其上升至典雅的情景之中。本文从道观以及雅俗论的角度出发,对传统艺术理论特点进行了阐述,旨在可以提高大众的审美,实现去归雅艺术追求目标。

  • 标签: 去欲归雅 传统艺术理论 欲道观 雅俗论
  • 简介:李鸿章是大清王朝一位能够左右政局的重要人物.为大清帝国东征西讨.呕心沥血,即使紧盯着他的那些满族政治对手。也从来没有找到他对大清王朝不忠诚的任何证据。这样一个人.他会与朝廷离心离德?对大清王朝怀有二心,“黄袍加身”?但历史研究表明.李鸿章与清王朝的最高统治者确实有某种“离心”倾向,不仅是个人思考,并在他的言语中表达出来.甚至还付诸了某种行动,特别是他的晚年,这种倾向越发明显。

  • 标签: 李鸿章 最高统治者 清王朝 历史研究 个人 帝国
  • 简介:1945年8月17日下午,虎丘街突然来了几十个日本兵,端着上了刺刀的长枪,还带了许多汽油,凶神恶煞一般,声称不交出上午在虎丘街上失踪的两个日本士兵,就要放火烧光虎丘街和万点桥西堍的席场弄。多少年来,虎丘街上的人们习惯于忙忙碌碌做生意,大多是前店后作坊或楼下店楼上宅的夫妻老婆店。见此情景,许多店家连忙打烊关门,妇幼老小和胆小的老板、伙计急着逃往乡下亲戚朋友家落脚避难……

  • 标签: 虎丘 事件 日军 日本士兵 日本兵
  • 简介:“橘淮而北为枳”见于《周礼·考工记》,《淮南子·原道训》则有“橘树之江北则化而为橙”之语,故橘北移有枳、橙之异,后流为橘有二变说。本文从经、子语境考察枳、橙之异及橘化枳的问题,认为:二书中枳、橙差异的表述,出于百家异说的风气,本为同义相代;“橘淮而北为枳”后来成为伪常识,历代经学者的解释,皆本《周礼》“此地气然也”之说,而子部之书,对经书中的这一命题不仅怀疑,而且从植物分类的角度提出橘枳不同种、橘枳不能化的看法,此看法得到移植和嫁接实践的证实。比勘经、子语境中两种认识的差异,可见中国传统学术特点之一斑。

  • 标签: 淮河 经学 子学
  • 简介:我的业余爱好是收藏,其中之一是偏爱古陶瓷的收藏。据说古陶瓷界将收藏者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笔者虽酷爱古陶瓷收藏,但参照三种标准衡量,我只能是收藏爱好者。

  • 标签: 古陶瓷 收藏 业余爱好 初级
  • 简介:地方志书,要记载一代一方的自然、社会、人文及百科之业的历史和现状。但今非昔比,在今天仍然用旧的体例模式去记述这些对象,不能展现当代风貌。这是客观事物向我们提出改革的必然要求。变革,是历史发展的总趋势。要变革就得打开视野,从封闭的固定的旧模式和旧的思维方式及方法中解放出来,以勇敢的开拓精神,正视现实。社会在前进,在发展,记述方方面面诸事物历史和现状的地方志,也必须与社会的前进发展相应同步,展现出有活力,有生气的新品格。

  • 标签: 生不立传 地方志书 修志 人物传 人物志 新疆地方志
  • 简介:2015年1月,24岁的艾玛·霍尔顿(EmmaHolten)小姐决定脱光衣服,拍些照片,传上网络。她在摄影师塞西莉(CecilieBodker)的镜头前袒胸露乳,素面朝天,刷牙,看书,照镜子,

  • 标签: 故事 文学 文学作品 当代作品
  • 简介:G20杭州峰会召开恰值9月,正是满城飘香的季节,“江南最忆是杭州,杭州最忆桂花香”,一个峰会,再加上两个“最忆”,杭城经历着不小的考验。为不给杭州添堵,也为了辜负美好时光,我们一家老小响应号召,驱车直奔黄山,把杭州让给客人。

  • 标签: 黄山 焦虑 杭州 峰会 江南 客人
  • 简介:王德,原名曾宗乾。1906年6月27日(农历5月初六)出生于福建省龙海县浮宫镇后宝村。自小家境清贫,父亲早逝、母亲改嫁,由祖母做针线活抚养长大,10岁时已成为家中主要劳动力。陆续就读于村办小学、浮宫圩县立凫溪高小、厦门鼓浪屿美华中学初中,后进入漳州省立第二师范读书后,成为学校学生运动主要负责人。

  • 标签: 小传 同志 主要负责人 村办小学 学生运动 福建省
  • 简介:戴震理说其所以会建立在歪曲、否定程朱理说基础之上,是由他"心术不正","骛名"心极强,而又不择手段这一特点决定的。1.政治上终生热心科举功名,五十三岁时汉学成就早已名满天下,仍自称"乖于时",竟然还去应第五次会试,企图往官场上发展;相应地便是吹捧清帝为关心民瘼的"圣天子",还很可能为迎合乾隆之意而由推崇程朱转为否定程朱。2.学术上以"第一人"自居,不惜贬低别人;讳言汉学成就渊源所自,似乎全属个人创见;而于不擅长的学术领域则又或拾人牙慧,或大言不惭。这些和前人揭发他剽窃他人著作之行径,思想基础完全一致。晚年涉足本不熟悉的"义理"之学,不得不通过歪曲来否定程朱,并自吹自擂,从学术上说,则是为了以此傲视、凌驾其他汉学家,增加自居"第一人"的砝码。

  • 标签: 程朱 宋儒 关心民瘼 名满天下 东原 余英时先生
  • 简介:戴震(东原)所著《孟子字义疏证》、《原善》等义理之书,肯定了人欲的积极意义,并强调理想的统治模式应以“体民之情,遂民之欲”为目标,并以“遂其生,亦遂人之生”重新诠释了“仁”这一儒家伦理范畴。其说近情切理,有助扫除伪善之风,也有助遂生之道的畅达。人皆有私心、私欲,一种合理的、理想的社会制度应当在正视人的种种自然欲望的前提下,建构起一套适度宽容与有效制约的机制。

  • 标签: 《孟子字义疏证》 戴震 理欲 《原善》 积极意义 统治模式
  • 简介:在中华民国史和国民党史上,汪精卫与胡汉民是两位举足轻重、至关重要的人物。他们之间的交往以1925年孙中山先生逝世为界,分成前后两大阶段:前一阶段,汪胡二人共同追随孙中山先生出生入死,结下了亲骨肉的兄弟情谊;后一阶段,为着权力与地位的争夺以及派系的斗争,渐次走上了分道扬镳敌对道路,最终选择了截然不同的政治与人生归宿。同经历汪、胡亲骨肉孙中山先生自同盟会时代至逝世前后,毕生致力于革命事业,最得力的助手,首推胡汉民,次则汪精卫,时人有谓:学生无先生不醒,先生无汪胡盛。这里的先生即指孙中山,学生则指汪胡二人。汪胡二人出身及早年经历颇多相似,故而结下了深厚情谊。胡汉民(1879-1936),名衍鹤,后改名衍鸿,字展堂,别号匾室主,祖籍江西庐陵,祖上宦游至粤,遂出生于广东番禹,兄弟姐妹7人中排行第四。胡汉民在乐融融的家庭氛围中度过了自己的童年,但不幸与灾难却在他13岁后接二连三地降临了,先是严父为庸医所误而逝,后又痛失慈母,迫使他在16岁时就充当私塾教师,开始了以舌耕糊口的小先生生涯,和长兄一道共同承担了家庭重负。忧伤与惟摔成了他少年生活的主旋律。1901年胡参加乡试竟“一试中举”,便于1903年开始了第...

  • 标签: 亲逾 汪精卫胡汉民 胡汉民亲
  • 简介:2002年11月4日,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前夕,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中央电视台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和安徽电视台,联合在北京为6集黄梅戏音乐电视剧举行了首映式暨研讨会.京城10多位专家、20多家新闻媒体的记者汇聚一堂,我的心情异常激动.这不仅是因为我曾作为十五大代表出席过党的盛会,而且是因为我重病之后能站起来担任总导演,实现了我向党的十六大献上一份厚礼的夙愿.

  • 标签: 黄梅戏音乐电视剧 影视作品 创作过程 胡连翠 简介 导演
  • 简介:《论语·为政》:'子曰:‘君子器。’'注:'包曰:‘器者各周其用,至於君子,无所施。’'邢氏《正义》申述此说,无新解。刘宝楠《论语正义》也与旧注相同,而加以疏证,没有其他解释。我们认为旧注未谛。'君子器'当读为'君子丕器'。''借为'丕',训为'大'意,即君子大器。孔子谓君子器量当大,此为确诂。《论语·八佾》云:'子曰:‘管仲之器小哉’。'《集解》注曰:'言其器量小也。'可见,孔子主张君子应大器,管仲尚称小器。《论语》此段颇多孔子对管子的批评。另可参考《后汉书·郤诜传》:'夷吾沦于小器,功止于霸。'《法言·先知》:'齐得夷吾而霸,仲尼曰小器。'《法言·先知》又曰:'先自治而后治人之谓大器。'俞理初《癸巳存稿》卷二《管仲器小义》条别出新解,称管仲器小是说管仲身泰意侈,即讽刺管仲富比君王。此解甚新,尚需确证。

  • 标签: 君子器 器新解 论语君子
  • 简介:肃王与沈元用同使虏,馆于燕山愍忠寺。暇日无聊,同行寺中,偶有一唐人碑,辞皆偶俪,凡三千余言。元用素强记,即朗诵一再。肃王视,且听且行,若不经意。元用归,矜其敏,取纸追书之。不能记者阙之,凡阙十四字。书毕,肃王视之,即取笔尽补其所阙,无遗者,又改元用谬误四五处,置笔他语,略无矜色。元用骇服。

  • 标签: 元用 暇日 沈晦 学庵 五处 出纸
  • 简介:敦煌归义军时期的请田文书中,常以“辦承料”为由,来请求赐予某段土地。如P.2222B(1)《咸通六年(865)正月敦煌乡百姓张祗三请地装》云:1.墩煌乡百姓张祗三等状2.僧词荣等北富(府)鲍壁渠上口地六十亩。

  • 标签: 敦煌归义军 辨正 百姓
  • 简介:坐化823天后,吴云青腐肉身在河南安阳现世的消息震惊了海内外,就像老人生前是否活了160岁的争议一样,再次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热点。近日,记者专程赶赴安阳,经过数天采访,独家报道了———2000年12月24日夜11时59分,在吴云青老人仙逝823天后,河南省安阳县文化局专程请来我国佛教名山九华山的3位防腐专家,拆开了安阳县灵泉寺万佛沟内的一座小石塔,露出了塔下的一口瓷缸。专家们打开瓷缸后,一尊中国史书上曾记载过的“金刚不朽之体”惊现眼前。九华山专家惊喜之余,情不自禁地说:“我们去过青海、西藏,处理过不少腐肉身,但是从没有见过像吴老

  • 标签: 灵泉寺 吴云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九华山 安阳县 延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