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3 个结果
  • 简介:“新世纪中华乐”的提出,有其积极意义,但提出者理论准备不足,许多重要的理论命题和范畴暧昧不清,思考尚待深入;特别是将新世纪中国音乐整体走向纳入这个乐的一统化欲求,与目前多元文化语境和创作个性的自由发展多有柢牾。“走出西方”之说,在理论阐述上前后矛盾、难以自圆,对历史与现状的观察多有失实描述和偏颇之论。因此,以“走出西方”说为支撑的“新世纪中华乐”,需对其“宏大叙事”进行坐标调整。

  • 标签: 新世纪中华乐派 走出西方 宏大叙事 坐标调整
  • 简介:阿多诺对"文化工业"现象和流行音乐文化进行过尖锐的抨击,本文概略集中了其中一些批评言论.同时也注意到德国学者彼得·维克、美国学者富兰克·逖罗等人与其相反的言论.世界流行音乐大潮就在学者们的这种批评与反批评中按自身的运行轨迹发展.

  • 标签: 批评 文化工业 大众音乐 流行音乐 爵士乐 摇滚乐
  • 简介:现在戏曲评论已是群众性的活动,一个戏演出了,领导要讲话,评论家要发言,一般观众也要通过微博、微信发表意见。很多地方在剧本写出后就要开论证会,听取如何修改提高的意见。创作者在这个过程中要经受很多磨难。我听到过一位导演忿忿然地说:“对于戏剧,谁都懂,都能说三道四。”但是对于专业的戏曲批评来说,我觉得又确实很难。

  • 标签: 戏曲批评 文艺批评标准 学习笔记 戏曲评论 群众性 评论家
  • 简介:一、音乐批评学是一门亟待设立的学科音乐批评学是一门亟待设立的学科.虽然在古今中外音乐的历史上诞生过许多音乐批评的经典性文本,但是,把音乐批评作为一门学科来有意识地进行学科建设的文本却微乎其微.时至今日,由于种种原因,人们对音乐批评自身的非议纷至沓来.追根求源,笔者以为这些非议,无出于学科主体意识不足、学科本体意识模糊、学科理论体系孱弱、批评操作能力有限、学科历史定位不明之外.而确立这些意识、观念、方法、体系等,又无不寄希望于音乐批评学学科体系的坚实确立与长足发展.

  • 标签: 音乐批评学 本体意识 有意识 刍议 确立 诞生
  • 简介:平湖琵琶是我国近代以来影响较大的一个琵琶流派。它是以近代浙江平湖人氏李芳园高超演奏技艺而立名,更以他于1895年出版的《南北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谱》为标志。李氏上继四代祖传,下承诸多名家,其师承关系脉络清晰。他所命名的13首乐曲,代表着我国传统琵琶曲的精华。

  • 标签: 平湖派琵琶 华氏谱 李氏谱 师承关系 13首乐曲 手法技巧
  • 简介:生长于巴蜀,或具有长期在巴蜀生活学习的经历,与巴蜀地区有着直接的关系的一批作曲家,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且造成了不可忽视的深远影响。这些作曲家都具有某些使人感受到一种属于"巴蜀"的一些鲜明的特点,使我们提出了"巴蜀乐"这个概念,通过对一些优秀的巴蜀作曲家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进行较详细的介绍和较系统、深入的分析与总结,去探索找寻巴蜀地域文化赋予他们的创作特质,领会其音乐创作和学术追求的精神内涵。

  • 标签: 巴蜀乐派 社会环境 文化传统 精神内涵 作曲理念 创作风格
  • 简介:笔者与居其宏老师就音乐批评的对象问题分歧已久。对此问题进行基本的“词语梳理”关乎本学科的学理基础与现实操作之“大局”,也关乎本学科的现实生存与未来发展之“命运”。居其宏老师以为,现实生存着的主体对“当下”的各类音乐事项开展的理性审视活动,才是音乐批评的学科对象;笔者则以为,对既往的、历史的音乐事项的诸类评价,应当音乐批评学科的题中应有之议。

  • 标签: 居其宏 音乐批评 现实事项 历史事项
  • 简介:戏曲批评(评论)是与戏曲创作演出同步出现的,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它远比不上创作演出那么发达,只是戏曲领域的点缀。晚近的历史进程中,戏曲批评(评论)家迅速崛起,并日益成为不可忽视的一个群体。戏曲批评(评论)的发展最初固然与戏曲创作演出的需求相关,但是当它发展到一定程度,有关它是否能够拥有独立的价值,是否有其自身的发展逻辑与写作规律等,就必然要成为批评(评论)界关注的话题。

  • 标签: 戏曲批评 评论 专题 戏曲创作 历史进程 写作规律
  • 简介:历史文化的沉淀让筝文化已经遍布全国各地。而不同地域环境与历史文化的影响让各地不同筝在发展中都有了属于自己的风格。河南筝作为我国的五大筝之一,其本身也具有着属于自身的悠久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本文主要就是从河南筝的起源及其在后续发展中与当地戏曲和说唱的联系以及河南筝演奏中的特殊演奏技巧这三个方面出发来演绎属于河南筝的独特魅力。

  • 标签: 河南筝派 起源 后续发展 演奏技巧
  • 简介:2000年是湖北省京剧团的而立之年.这个年轻的剧团,从最初无知名编导、无知名演员、在社会上也无知名度的"三无"剧团,在短短的30年中,经过艰苦奋斗、开拓进取,如今已成为拥有一系列名牌剧目和众多艺术名家,在海内外拥有很高知名度的一流剧团,广获赞誉.其辉煌业绩和卓著贡献,在当代戏曲史上是罕见的,也许还是绝无仅有的.

  • 标签: 鄂派京剧 京剧艺术 湖北京剧团 戏剧艺术 戏剧组织 平民意识
  • 简介:京剧艺术是国粹,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清代末年的四大徽班进京逐渐演化形成京剧艺术的二百多年以来,它以其鲜明的艺术特色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长盛不衰。特别是二十世纪上中叶,相继出现了众多表演精湛、特色鲜明的京剧艺术大师,并在不断完善更新、精益求精中形成了风格多样的艺术流派,进而感召和吸引了更加广泛的观众群体,使京剧艺术走上了鼎盛时期。

  • 标签: 艺术特色 京剧艺术 解析 民族优秀文化 艺术大师 艺术流派
  • 简介:长安地方,文化深厚,人物荟萃,没有理由不出大艺术家和不建立自己的艺术风格和流派!狭义的长安乐是指出现在陕西,以生活在本地的音乐家为主体,其作品反映出以长安地方为代表的西部文化特征、精神面貌、风格内涵以及深厚的音乐传统和明确的学术谱系;而广义的长安乐则不仅包括本地音乐家,也包括所有在艺术创造上带有陕西音乐风格或西部文化精神风貌的音乐家,及其他们所具有的共同的或相近的带有强烈的西部音乐传统色彩的美学追求.经年累月,以久远而厚重的人文传统为背景的长安乐,已经聚集起了累累硕果,我们应该从多方面认真地总结和科学而客观地研究这一文化现实存在.

  • 标签: 长安乐派 美学特征 学术谱系 中国 艺术风格 音乐理论
  • 简介:客家筝本源是指曾经居住在黄河中下游地区的汉族先民南迁时随人而来的中原古乐,与当地民俗文化融会贯通后,保留着中原音乐文化的遗迹,又有地方民俗文化的特色,是华夏正声。其历史可上溯到南宋以至更久远的年代。客家筝的代表人物是何育斋和罗九香,前者是确立客家筝的先驱,后者是客家筝的推行者,使之受到国内国际音乐界的充分肯定。

  • 标签: 广东汉乐 客家筝派 中原古乐 广东汉乐
  • 简介:不言而喻,音乐批评的标准是音乐批评学得以确立的前提性问题。在这里,我们将对这个前提性问题做出一定的探究。具体来讲,我们将主要揭示以下几个问题:第一,音乐批评标准的本质性问题;第二,音乐批评标准的基本属性问题;第三,音乐批评标准……

  • 标签: 音乐批评标准 本质 属性 历史稳定性 审美性 功利性
  • 简介:明代是中国古琴辑谱风潮最为兴盛的一个时代,琴谱数量繁多,谱式发展日渐成熟。《徽言秘旨》和《徽言秘旨订》是明末清初绍兴琴的代表性琴谱,本文试从绍兴琴琴谱系统的形成及传承、选曲倾向和曲目版本三个方面来探寻其源头。

  • 标签: 徽言秘旨 徽言秘旨订 明末清初 溯源
  • 简介:<正>古琴做为我国特有的一种民族乐器,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在我国最早的史书《尚书》中就有“博拊琴瑟以詠”的记载。春秋时代的《诗经》里有“窈窕淑女,琴瑟友之”,“我有嘉宾,鼓瑟鼓琴”等诗句。这使我们清楚地看到,古琴音乐是古人生活中的修身、齐家、宴享、祭祀、礼仪、交际等必不可缺少的要务。古琴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且有着极其丰富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更与人民的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上面所引《诗经》中关于古琴的诗句都是各国风的民歌,而正式记述演奏民风古琴的,则见于《左传》成公九年所载楚囚钟仪在狱中弹琴是乐操上音,被赞为不忘本。由于钟仪生活在楚国,长期受着当地民间风土人情的熏陶,所以他所演奏的效果有着鲜明的地方风格。那么,琴乐在当时流传到各地所形成的

  • 标签: 古琴艺术 古琴音乐 演奏 流水 地方风格 感染力
  • 简介:骆玉笙先生在八十年的艺术实践中,创造形成的骆京韵大鼓是继上世纪刘(宝全)、白(云鹏)、张(筱轩)、少白(凤鸣)之后,又一个重要的京韵大鼓流派,受到了众多人民群众的喜爱,赢得了海内外的赞誉。她有着极好的艺术禀赋,天生一副宽音大嗓,并能在先辈的艺术轨迹上探幽发微,不断创新变革;有着雅俗共赏的演唱内容,鼓词文学品位高;有着刚柔并济的演唱风格,

  • 标签: 京韵大鼓 艺术实践 演唱风格 人民群众 雅俗共赏 文学品位
  • 简介:秦筝,这个古老的民族拨弹乐器,经过两千多年来的流传和不断改进,形成了具有不同风格和技巧的各个流派;每个流派又通过技艺精湛的演奏影响于社会,留给人们以较深的印象。著名古筝演奏家高自成先生就是山东古筝流派优秀的代表之一。高自成是山东郓城人,今年六十三岁,从事古筝艺术事业已经半个多世纪。他七、八岁时,就跟祖父、父亲学唱琴书和弹奏乐器,十三岁起,正式拜名艺人张为昭为师学筝。迫于生计,常常是白日劳动一天,夜间步行到三十几里路以外的老师家里学习。那时,弹筝不能

  • 标签: 古筝演奏 古筝艺术 秦筝 筝曲 山东郓城 风摆翠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