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从示证范畴的角度对联系项“看来”与“可见”进行了考察分析,发现“看来”和“可见”分别是现代汉语中的假定示证表达方式和推断示证表达方式,其区别主要在于推理程度、对证据确切程度的要求以及认识方面的引申等,并从逻辑推理等方面找到了佐证。其在逻辑推理方面的主要区别在于确证度的高低,“看来”的确证度相对较低,“可见”的确证度相对较高,从而支持了我们对其作为示证表达方式的判断。还通过统计两词与一些标志性词语的共现频率,得出其主观性及未然度差异,验证了前文论断。

  • 标签: “看来” “可见” 联系项 示证 推理
  • 简介:比况助词"样1"功能上表现为状态化,以陈述方式传达状态描摹表述对象;摹状助词"样2"功能上表现为状态指别,以指称方式传达状态描摹表述对象。"X样1"呈现自述/转述和测断/比拟的特点,"X样2"呈现自指/转指和实呈/比拟的特点。引起"X样"表达叠合的动因有:高层功能的一致性、语义积淀的关联性以及凸显视角的转换性。最后,提出了将比况助词与摹状助词合并为描摹助词的设想。

  • 标签: “样” 状态化 状态指别 描摹 表达叠合
  • 简介:菲茨杰拉德的经典作品《了不起的盖茨比》,奠定了其在美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了不起的盖茨比》之所以了不起,正是作者巧妙地运用了叙事技巧,使得原本缺少浪漫色彩的故事转变为了一个独特的悲剧,使得这部作品成为美国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这部作品运用了第一人称内聚焦模式,使得故事情节和主题更加突显,故事的主人公同是故事的叙述者,进而多层面传达出作品的意蕴。因此,本文从叙事时间和叙事手法两个角度分析《了不起的盖茨比》,深入挖掘这部作品独特的艺术魅力。

  • 标签: 《了不起的盖茨比》 叙事艺术 叙事
  • 简介:汉语动作动词自身语义中内蕴了大量体现行为"方式"的语义特征。本文通过对单音节动作行为动词内部语义系统中"方式"特征的提取、考察和描写,结合范畴化认知,梳理词内"方式"语义范畴的层级和类别,指出"方式"特征是动作行为的一类具有区别性意义的特征域,有的已深深内化在汉语语言表达认知之中。

  • 标签: 单音节动词 方式语义范畴 词典释义 范畴化
  • 简介:中国传统画论有所谓“印心”之说,以谓绘画乃是心灵的印痕,宋米友仁说“画之为说,亦心画也”(《清河书画舫》载米友仁自跋语),是又把绘画看成“写心”的工具;画家“写”出“心印”,总会借助一定之形象,但又不止于具体可感之客观物象,所以传统画论中又有所谓“得之象外”的理论。

  • 标签: 艺术作品 读解 逃逸 精神 风景 心象
  • 简介:20世纪英美现代派杰出诗人威斯坦·休·奥登借由诗歌艺术及其诗歌中的异化主题反映现实,展现现实的真相及真理,反映现代人复杂的生存处境,以此帮助人们更清醒地认识世界,给予人们生存的力量和勇气,彰显强烈的人文关怀色彩。

  • 标签: 奥登 异化主题 个体 爱情
  • 简介:巧用数字数字用得巧,不但使新闻标题准确精炼,而且可使其变抽象为具象,化平凡为神奇,换呆板为灵动,可以把枯燥无味的事物说得妙趣横生,把尽人皆知的事情说得新颖别致,把纷纭复杂的道理说得深入浅出、简洁明了,起到一般语言难以取代的作用。巧用数字制作新闻标题主要有如下方式

  • 标签: 新闻标题 巧用 表义 算式 活用 符号
  • 简介:金庸的武侠小说,自从1985年出现第一篇学术论文以来,在国内由漠视与质疑逐步成为当代文学研究的热点。不过纵观国内二十年来对金庸武侠小说的研究,几乎都是将其作为静态的唯一文本,很少看到金庸武侠小说一直以来都是处于变动发展中的文本,以动态的眼光来研究金庸武侠小说。

  • 标签: 金庸武侠小说 金庸小说 版本研究 开篇艺术 意义 嬗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