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37 个结果
  • 简介:“字本位”这个概念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提出以来逐渐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甚至出现了有关“字本位”的专著。,但不同人却给“字本位”赋予了不同的内涵,本文所谈的是本人的“字本位”观。

  • 标签: 字本位 内涵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 学术界
  • 简介:本文回答管春林(2008)对刘颂浩(2006a)的批评。文章首先澄清几处事实,然后就字本位教学法和词本位教学法的关系阐述了自己的看法:二者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兼顾的。

  • 标签: 字本位教学法 词本位教学法
  • 简介:潘新和先生提出了要建立'写作本位'的阅读教学,将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作为根本目标,改变传统语文教学重阅读而轻表达的情况。笔者拟从把握立意方向、确定行文思路、插入细节刻画和提升思辨能力等层面探析如何在语文教学中积极开展'写作本位'的阅读教学。

  • 标签: 小学语文 写作本位 读写结合
  • 简介:本文参与国际汉语教学界关于汉语基本结构单位的争论,将该单位称为语内基本结构单位。以认知语言学的范畴化理论为支撑,通过实验调查检查了“字本位”倡导者的理论及其论据,实证探讨的结果否定了论据的有理性。文章最后对在古典范畴理论支配下的本位之争的实际意义提出了质疑。

  • 标签: 字本位 国际汉语教学 范畴化 认知语言学
  • 简介: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教育教学更加注重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从词语积累、朗读情境、质疑问难、暗示点拨等角度,引导学生开展自读自悟。在这样的自主学习中,学生将获得更多学习启迪,更容易形成实用性学习能力。

  • 标签: 小学语文 自读自悟 词语 质疑
  • 简介:20世纪上半叶,中国的汉字学经历了从传统小学到现代文字学的转变。这种转变的早期代表是章太炎和唐兰二元分离的汉字工具论观点。此前,中国的小学传统是将“形音义”相结合进行研究,字形研究为本,字义研究为核心。章太炎在《论语言文字之学》中说:“今日言小学者,皆似以此为经学之附属品。”他改称“小学”为“语言文字学”,这标志着汉字研究从传统的小学到现代语言学的转向。

  • 标签: 20世纪80年代 汉字学 本位性 语言文字学 现代语言学 汉字研究
  • 简介:当前的习作教学,依然存在着许多困惑和障碍,根源其实都与教学的立场有关。对童心的忽视,导致了习作主体的迷失。小学习作教学,应该从每一个儿童的生活出发,从儿童的心灵和精神需求出发,研究儿童的心理和本性,尊重儿童的情感体验,遵循儿童的认知和心理发展规律,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意愿和视角,运用他们熟悉的语言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想法、感受和认识。这样,方能积极而有意义地探寻适合儿童精神成长的习作教学。

  • 标签: 儿童立场 儿童本性 习作教学
  • 简介:20世纪90年代以后,徐通锵先生以字本位思想为核心构建出研究汉语的一种综合的理论体系。这一理论的提出在中国语言学界引发许多讨论和争议。作为一种新的理论体系,字本位理论自身还存在不完善之处,其理论视角的价值和局限性都可以讨论。但是,无论是赞同还是反对,了解它的基本思想,理解它的研究立意和取向,都应该是基本的前提。为此,我们对徐先生这一理论的产生和发展做一个大致的梳理,力求客观地对徐先生的字本位理论做一个概述。

  • 标签: 字本位理论 徐通锵 语言理论 语言文字 20世纪90年代 论坛
  • 简介:台湾的蒋经国基金会成立时,不少西方学者曾封其抱持保留态度,担心它的运作将受限于狭窄的意识形态格局,或听命于国民党、或鼓吹反共主羲及其他保守价值。但十年后的今天,这些揣测偏兄应当早已因基金会的实际表现一扫而空。

  • 标签: 儒家文化 中国学 学术精神 蒋经国基金会
  • 简介:张养浩(1269—1329),字希孟,号云庄,济南人。他是元代著名散曲家中少数几个官位较高的汉族作家之一,先后任过监察御史、翰林直学士、礼部尚书、参议中书省事等职,后弃官归隐达八年,其间朝廷曾七次征召,他都未再出。元文宗天历二年(1329),陕西大旱,朝廷任他为陕西行台中丞,前去救灾,他毅然复出。到职

  • 标签: 张养浩 监察御史 散曲家 济南人 双调 贯云石
  • 简介:尼采成为西方的大哲,是因为他说了一句:“上帝死了。”其实,中国有许多人可以称为尼采。如打着“替天行道”的梁山好汉,在他们心中,“我就是天,我就是道”。因此,李逵在劫法场时,用板斧砍下许多老百姓的头颅。所谓“哲学”,至多是李逵手中的板斧而已。

  • 标签: 尼采 哲学 上帝 梁山 博物馆 东方人
  • 简介:<正>俗语,或者俗话,是一种广泛的名称,典型的俗语是所谓谚语,这是各国语言里都有的一种东西。英语里的名称是proverb。我的书架上有一本讲各国谚语的英文书,作者特伦奇(RichardChenevixTrench)是十九世纪英国的一位教士,做过都伯林大主教。他爱好研究语言,写过好几种讲英语的书。他在1857年做了两件事。一件事是在英国语言学会的年会上提议按历史的原则编一本英语词典,这个提议获得通过,后来逐步实现,就是从1884年出版第一分册到1928年出齐全书的鼎鼎大名的《牛津英语词典》。

  • 标签: 谚语 国俗语 英语词典 十九世纪 成语词典 大主教
  • 简介:我是美国私立小学教育和公立中学教育的产物,因此我习惯于非常喧闹的教室。如果教师能在这样的课堂上不维持纪律而上完45分钟课.就被认为有本事。与此相比.北京一家中学的课堂气氛在我看来是沉闷的.那里也根本没有不守纪律的问题。

  • 标签: 青少年 中国 中学教育 课堂气氛 小学教育 纪律
  • 简介:<正>【一把屎一把尿】形容养育孩子的辛苦。《缀白裘·金锁记·思饭》:“记得小时节,~,抱大俚。今日拿我是介光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比喻不同的问题,要采用不同的方法或由不同的人去解决。周立波《山乡巨变》上一一:“罗家河的这一位贫农,如果不是叫他的好朋友去劝,会

  • 标签: 金瓶梅词话 比喻 蔡东藩 官场现形记 张恨水 儒林外史
  • 简介:大凡从事近现代中国史研究的中国人恐怕一般都不会不知道费正清(JohnKingFairbank,1907~1991)这个大名,由于政治原因,他的史学研究虽然在台湾早有介绍与批评,可大陆学者(除少数以外)对他的了解则主要还是最近几年的事。近年来他主编的剑桥中国史、

  • 标签: 费正清 中国史 历史研究 史学研究 生平事迹
  • 简介:作品及传略辑入《20世纪国际美术精作博览》、《中国当代名人录》、《世界名人大辞典(华人文艺卷)》、《全球优秀华人诗歌颂典》、《中国古今绝句选集》等典籍。在国内外书画大展赛中多次获奖。《领军人物》杂志社授予“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理论与实践创新成果奖金奖”,《中国文艺家》杂志社评为“新中国60年传世文艺家”。世界杰出华人联合会、国际中华艺术家协会授予“世界文化艺术界最高美学成就奖、金奖”。画作入围上海世博会分展馆展出被收藏。

  • 标签: 中国国画 李广 世界文化 理论与实践 上海世博会 文艺家
  • 简介:我在泰国已经大学毕业了,毕业以后我自己想:做什么工作呢?但我给自己的答案是我还不想工作。我该怎么办?于是我就跟父母说:“爸爸妈妈,如果我要去中国学习汉语,您们同意吗?”他们就说:“十分同意,因为我们是华裔,应该会说一口流利的汉语。”于是,我就来北京学习汉语了。

  • 标签: 中国 原因 学习汉语 大学毕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