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正>宋金元美学是中国古典美学发展的成熟阶段。在此阶段,各种传统文艺部类,诗文词、戏曲小说、书法绘画等等,皆臻于完善;与创作的发展相应,许多文艺审美理论范畴、命题,也得到详尽的阐释和充分的运用;各种文艺美学思想、各种文艺流派互相竞争,炫奇斗胜;各种文艺批评样式,应运而生,不仅诗话、文话、词话、书论、画论,林林总总,充斥艺坛,而且赠序书跋、笔记小说之中,也有不少闪烁着审美之光的真知灼见。面对这无比丰富的美学遗产,以往的研究多略小而存大,举重以明轻。虽然重点突出,但乏全面系统,似亦无庸讳言。本文拟对宋金元时期各文艺部类的重要审美理论作一次概略的巡礼。姜白石有云:“人所易言,我言寡之。”东坡、沧浪,拟一笔带过;若干中小美学家,将得以展现出他们绰约的丰姿。让我们从宋代社会说起。

  • 标签: 元美学 中国古典美学 审美理论 审美思想 书法 审美价值取向
  • 简介:<正>毛泽东同志的文艺美学思想是我国当代美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在当代文学史上,他曾产生过巨大的影响。毛泽东同志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批判继承了我国古典美学思想,同时,他从中国文学艺术发展的实际出发,运用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基本原理,结合他自己诗词创作的实践,对美学问题作了深入的思考,形成了以“斗”为核心的文艺美学思想。这在我国美学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这里,我试从四个方面进行初步探讨。

  • 标签: 文艺美学思想 毛泽东同志 马克思主义美学 艺术美 “斗” 美学理想
  • 简介:李退溪说:“文学岂可忽哉!学文所以正心也。”“学文所以正心”就是李退溪文艺美学思想的主旨。李退溪认为这是由孔子到朱熹一脉相承的儒家文艺观。在李退溪看来,只要文以载道,正心明道,文道一致,文艺就非常有价值。

  • 标签: 李退溪 文艺美学思想 正心
  • 简介:荣格是继弗洛伊德之后从无意识心理学角度研究人类心灵和文化现象的重要理论家之一。荣格从集体无意识心理学出发对艺术作品的本质、艺术创作、艺术家、艺术的救赎功能乃至艺术的本质所做的思考,解答了艺术活动的非理性特征、艺术作品的经典性、艺术家的地位和艺术的功能等基本问题,这些文艺思想的创造性和启发性标志着心理学、美学一定层面的深度和广度。荣格对美学的一些基本问题的独到论述不仅视角新颖,而且从心理学上深化了对文学艺术基本问题的理解。

  • 标签: 荣格 文艺美学 原型 集体无意识
  • 简介:文艺美学,作为一门具有原创性的新兴学科,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大陆。李咏吟先生的《文艺美学》,是第三代学者对文艺美学学科进行的一种全新的探索。本文以《文艺美学》为依据,从理论转向,理论体系,学术特色等方面阐述李咏吟先生的文艺美学思想,并凸显其理论谱系和理论贡献。

  • 标签: 文艺美学 李咏吟 解释学转向
  • 简介:文艺美学是中国独创的一个学科,通过分析三种关于文艺美学学科的定位并参照冯宪光先生的《文艺美学是一门‘问性’学科》,本文将文艺美学学科界定为:文艺美学是一种涉足于文艺学和美学之间的间性理论,是在美学文艺学两个学科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基础上产生的一个具有审美特色的独立新兴学科。然后就新时代语境之下的文艺美学这门学科的现实出路,指出文艺美学必须要建构一种有别于传统理性主义的新理性精神。

  • 标签: 文艺美学 间性学科 新理性精神 日常生活审美化 人文关怀
  • 简介:文艺美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对中国文艺学界和美学界做出了积极贡献,研究文艺美学的历史发展既有理论的价值,也有实践的意义。本文从时间向度追踪中国古典文艺美学的发展,研究文艺美学在文学理论批评中的运用,展望文艺美学发展的未来前景,探索发展新方向;从空间向度研究中国文艺美学、西方文艺美学以及中西结合的美学思想文艺美学发展过程虽然曲折,但也在学科定性领域开辟了自己的道路,为良好的发展前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标签: 文艺美学 学科定性 学科功用 反思 前景
  • 简介:中国现代新文学理念的形成无疑是同接受和吸收外国文学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是中外文化相互交融的精神成果.新文学区别于旧文学的明显标志就在于,它已经从一种封闭的状态中解脱出来,具有一种开放的品格.但是,正因为新文学刚刚从一种旧的状态中解脱出来,就不可能完全摆脱过去的自我:它有开放的一面,背后还有封闭的一面;有主动的一面,也有被动的一面.诸种不十分和谐因素的相互溶合,形成了中国现代新文学及其理论观念的独特内涵.而人们常常会因为对某一问题的敏感,从而忽视另一方面的事实.本文就试图从历史、文化、理论发展和心理等各个不同角度探讨现代中国文艺美学建设的艰难与困惑.

  • 标签: 现代 中国 文艺美学 发展 文学理论 历史
  • 简介:"情理"是中国古代文论的重要美学范畴,在中国文艺发展史上具有重要位置。在唐代以前,人们对情与理关系的认识发生了方向性的转变:由以理节情、以理统情转向强调情的作用。情与理关系变化的过程是从向外开拓到向内拓展,从对外部世界的征服到对内心世界的体味,从恢弘朴拙到小巧玲珑,从伦理型的文学到审美性的文学,文学的主体性地位得以确立。

  • 标签: 古代文论 情理 范畴 历史嬗变
  • 简介:民族民间文艺历史悠久,资源丰富,流传很广.它是各族人民长期劳动和集体智慧的结晶.研究、整理民族民间文艺资料,探讨它的美学潜质,对繁荣社会主义文艺具有重要价值.本文以侗族民间文艺为个案,初步探讨民间文艺审美特征,即它的思想内容的先进性、民族性和独具特色的民族文艺形式的有机结合.

  • 标签: 侗族 民间文艺 审美 文艺美学 美学潜质 民族文艺
  • 简介:<正>毛泽东文艺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科学地阐明了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它的活的灵魂,对于我们正确地理解毛泽东同志的文艺思想,认识毛泽东文艺思想文艺理论教学中应有的地位,是有深刻的指导意义的。今天提出毛泽东文艺思想文艺理论教学中的地位问题,是因为毛泽东文艺思想在过去曾遭到林彪、“四人帮”的肆意歪曲;同时,毛泽东同志关于文艺问题是言论并非“句句是真理”;加上二十多年来由于左的指导思想的干扰,我国社会主义文艺事业走了一条曲折的

  • 标签: 毛泽东文艺思想 社会主义文艺事业 文艺批评 指导意义 文艺理论教学 四人帮
  • 简介:摘要:文艺复兴运动作为一次深刻的思想变革和文化革命,在意识形态领域冲破了封建专制和宗教神学对人的束缚,其中,人文主义是其孕育出的美学思想的核心。在时代发展的今天,人性化的设计理念应运而生。人性化设计是在设计中对人的心理、生理需求和精神追求的尊重和满足,是设计中的人文关怀,是对人性的尊重。本文以文艺复兴美学中的人文主义精神为背景,探析了现代设计中的人性化设计原则所贯穿的人文主义思想

  • 标签: 人文主义 人性化设计 现代设计
  • 简介:作为一名深受马克思主义思想影响的戏剧家、诗人,布莱希特眼光独特,大胆创新,与时俱进,在其具体创作中敢于突破传统的创作模式和传统的形式,并提出了一系列的文艺改革措施,尤为体现在其戏剧创作当中。本文着重从布莱希特的现实主义理论特征及其戏剧理论发展历程及其变化来梳理布莱希特的基本理论主张。

  • 标签: 布莱希特 非亚理士多德美学思想 现实主义 叙事体戏剧 间离
  • 简介:<正>朱光潜先生有关美学和文学的著述很多,要一本一本来批评,那是不可能的事情。本文的目的只是想选择其中几个重要论点来加以批判。“文艺心理学”是朱先生所著的最重要的一本书,同时也最足以说明他的思想体系。因此我今天对他的批评,

  • 标签: 朱先 梅花 形相 朱光潜美学 作家 文学
  • 简介:本文论述荀子的美学思想。从其哲学的思想基础"性恶论"入手,辨析了其"性伪合"的美学观,分析了美感的本能与合乎礼义以及"夫乐者乐也"的艺术思想

  • 标签: 美学 思想 荀子
  • 简介:容格的心理分析学受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影响,但却比弗洛伊德的视野更为开阔,他把心理分析美学从弗洛伊德的自然主义领域拓展到了文化人类学的领域,用集体无意识改写与拓展了弗洛伊德的个体无意识,并对原型以及象征作出了自己独到的探讨,他的理论要比弗洛伊德的理论具有更丰富的美学内容与更明显的美学价值。

  • 标签: 集体无意识 原型 象征
  • 简介:李贽(公元1527—1602),明代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原名载贽,字宏甫,号卓吾,别号温陵居士。泉州晋江(今属福建)人。回族,本姓林。曾任云南姚安知府等职。他从四十岁开始受到王阳明思想的影响,曾师于王艮之子王襞。五十岁之后开始学习佛经,受到禅宗思想的影响。五十四岁后辞官不任,晚年专事著书讲学。由于对封建教条和假道学多有揭露,七十六岁时(万丙三十年)被明神宗朱翊下令以“敢倡乱道,感世诬民”的罪名逮捕,同年在狱中自杀身死,著有《藏书》六十八卷,《续藏书》二十七卷,《焚书》六卷,《续焚书》五卷,《李氏文集》十八卷等约三十余种。

  • 标签: 温陵居士 宏甫 续焚书 美学思想 禅宗思想 辞官
  • 简介: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已经发表五十周年了。半个世纪的历史证明,沿着《讲话》指引的方向前进,文艺就发展,就繁荣,五十年来,我们的好作品都是实践《讲话》的结果。毛泽东同志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并形成了其独特的文艺思想体系。当然,在其体系中,必存有一个核心,那么此核心是什么呢?理论界向来对此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是文艺和生活的关系问题,也有人认为是作家和时代的关系问题,有人又认为关键是作家的世界观问题等等。我们则认为,毛泽东文艺思想的核心问题是文艺和人民的关系。众所周知,毛泽东文艺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弄清毛泽东文艺思想的核心,首先需要从毛泽东思想的整体角度来作理解。毛泽东同志作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他笃信只有人民才是历史的创造者。他在《论联合政府》中说:“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主人。”因而,我们共产党人应当“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实际上,这一“人民主体论”思想,体现在毛泽东思想的各个方面。例如,他说,政治是“群众的政治”,“不是所谓少数政治家的政治”(《讲话》);战争是“人民的战争”“只?

  • 标签: 毛泽东文艺思想 《论联合政府》 《讲话》 主体论 为人民服务 脱离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