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情境者,情趣境界之谓也,主于关。它存在于艺术作品中,也存在于整个艺术审美活动中。艺术没有唯一的和绝对的摹本,也没有终级价值标准,有的便是一件件具体的作品和一次次具体的活动。一件作品就是一个独绝的情境,这情境是别人创造不出的,甚至创造者自己都是不能重复的。在此情境中,包括每一个细部,即使如绘画中的一处空白,音乐中的一个休止,小说中的一段铺垫,等等,便有着特别的意味,特别的美质。

  • 标签: 文艺美学 艺术情境 审美活动
  • 简介:作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家,瞿秋白的主要贡献在于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经典论著的译介和中国左翼文艺理论的建立。尽管其文艺思想在今天看来有明显的不足和缺陷,而且在对某些非左翼的文艺作品进行评判时,有出于政治的原因而否定过甚之嫌,但在当时特定的社会、政治、历史背景下,作为文人的瞿秋白是无法完全回避他的政治家身份及思维定势对其观念的影响的,对此应予以客观的认识与评价。

  • 标签: 瞿秋白 文艺思想 理论 历史 现实
  • 简介:庄子书中多借寓言来表达自己的美学思想。“虚静”的审美心胸,“形如槁木、心如死灰”的行为表现,“解衣般礴”的审美自由精神这三点是庄子的绘画美学思想的集中体现。而且,庄子是借助对绘画美学思想的阐释来完成他对艺术之道、艺术人生的追求。思想对中国古典绘画美学思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六朝山水画的兴起的重要原因之一。

  • 标签: 庄子绘画美学 虚静 山水画
  • 简介:道家美学思想由自然之美这一核心审美理想引发的虚实相生、虚静等美学思想,是中国人审美价值和艺术精神的集中体现。中国茶艺受此影响,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了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和审美欣赏趣味。人、茶、水、具、境、艺等茶艺各要素,都因此呈现出独特的审美意味。

  • 标签: 道家美学 自然之美 虚实相生 虚静 茶艺之美
  • 简介:儒家文化底蕴深厚,博大精深.儒家思想经过历代思想家的继承和发扬,已经构成了一个庞大的思想体系,儒家文艺思想是这个庞大思想体系中的一部分.儒家文艺思想关于文艺的教化作用可以归结为文治统一、文道统一和文质统一等三个方面.

  • 标签: 儒家思想 文艺思想 教化职能 《原道》 道家思想 国家治理
  • 简介:列宁说:“如果站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位真正的伟大的艺术家,那么至少应当在自己的作品里反映出革命的某些本质的方面来。”鲁迅就是这样一个“真正的伟大的艺术家”。他的创作揭露了旧中国的黑暗,剖析了这个黑暗社会的本质,反映了广大人民

  • 标签: 鲁迅文艺思想 理想主义 鲁迅作品 现实主义 文学作品 革命文学论争
  • 简介:审美现代性以其反叛性、颠覆性在后现代理论史上独树一帜。它强调用艺术的审美救赎取代宗教的安抚,允许阐释的多样及反思性,拒绝平庸。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文艺创作上说,苏珊·桑塔格都践行着审美现代性的特质。同时,知识分子的固有弱点又反射出审美现代性的内在矛盾。

  • 标签: 苏珊·桑塔格 审美现代性 新感受力 美学 文艺学
  • 简介:李渔的《闲情偶寄》突破了传统美学以诗词曲赋为正统研究对象的重道轻器厚古薄今的美学观念,在日常生活的细致描绘中孕育着深刻的休闲美学思想。李渔休闲关学具有以人为本,尊重人的生命主体与存在价值;“寓乐于用”,淡化文化活动的教化功能,追求平民化的休闲旨趣的特征,这对于我们反观当下生活审美化的现实,促进大众休闲文化的良性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 标签: 李渔 《闲情偶寄》 休闲美学 生活审美化
  • 简介:荆浩,中国山水画发展过程中最具影响力的画家之一,唐末五代人。后梁时期因避战乱,曾隐居于太行洪谷,自号洪谷子。其画论著作《笔法记》构建了山水画的理论体系,称为中国画史上划时代著作。本文试就《笔法记》的审美意象、审美创作、审美欣赏等美学思想进行初步探讨。

  • 标签: 荆浩 绘画 画论 《笔法记》
  • 简介:胡风的文艺思想通过其在现实的实践斗争中形成了启蒙现实主义理论体系。胡风继承了鲁迅的文学"为人生"的"五四"启蒙精神,将启蒙思想纳入到他的"主观战斗精神"、"大众化"等理论体系中,并通过文学的"实感"使启蒙思想通过文学的方式得以实现。总体说来,通过文学实现五四启蒙精神,并建构起启蒙现实主义的理论是胡风传承鲁迅精神的实质和核心。

  • 标签: 胡风 文艺思想 启蒙 鲁迅
  • 简介:高校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地,近些年来越来越重视大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文章简单介绍了美学教育,然后分析了美学教育对于培养大学生的种种重要作用,最后指出了高校实施美学教育的路径,以期为高校重视加强美学教育做出一些努力。

  • 标签: 美学教育 大学生 创造性思维
  • 简介:接受美学对电影研究起着促进作用.但它孤立地强调其超越作家、作品的决定性作用,其片面性也是显而易见的.

  • 标签: 接受美学 电影研究 文学接受
  • 简介:<正>要学好一门课程,变盲目为自觉,化被动为主动,就要了解这门课程的性质,以及我们学习的意义、目的和方法。《文艺学概论》的学习当然也是这样。一接触这门课程,同学们就会发现课程的名称与教材不太一致。我们的课程叫《文学概论》,而使用的教材是《新编文艺学概论》。“文学概论”是一个约定俗成的名称,它指

  • 标签: 文艺学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文学概论 毛泽东文艺思想 学习 课程
  • 简介:韩愈和苏轼散文的艺术风格,既有相同之处,也有明显之别。韩文以气势兼说理胜,苏文以气势兼情韵胜。在语言运用方面,两位散文大家均表现出平易畅达、简洁自然、形象精炼的特征,但韩文质朴中多有佶屈聱牙,晦涩难懂;苏文清丽华美,行云流水,更具审美快感

  • 标签: 韩愈 苏轼 散文风格 比较
  • 简介:文艺是民族精神生活的艺术表象,传统文化是历史的纽带和民族特色的重要标志。文艺的民族性具有很强的文化继承性和独立性,但在当代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文艺的民族性和世界性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文明”既有冲突又有融合。世界性商业文化也需要继承和炫耀文艺的民族性。必须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以乐观主义态度对待民族文艺的对外开放。 

  • 标签: 文艺 民族个性 世界共性 对外开放
  • 简介:3D电影近年来迅猛发展,其在题材选择、内容叙事、表现手法、镜头语言等方面均呈现出独特的艺术特征。本文突破了对3D电影现象和特征的一般性描述,旨在用技术美学文艺美学、经济美学等原理深层次地从美学追求、美学特征以及美学意义的角度分析3D电影的技术叙事所带来的有别于传统电影的语言范式和思维变革,并对3D电影表现出的意义肤浅、叙事弱化、投资盲目等问题提出了美学反思。

  • 标签: 3D电影 技术美学 奇观影像 美学特征
  • 简介:机械产品的概念设计是机械产品设计的重要阶段,这个阶段要考虑的因素很多,本文介绍了美学设计在概念设计中的考虑。

  • 标签: 机械产品 概念设计 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