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管空肠黏膜吻合套入吻合的手术效果。方法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等,查找关于十二指肠切除管空肠黏膜吻合套入吻合的随机对照试验,观察2种手术方式的术后瘘发病率,以及总的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胃排空障碍发病率、术后出血发生率、术后感染发病率、再手术率、住院天数。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9项随机对照试验,共1 163例患者,其中行管空肠黏膜吻合579例,行套入吻合584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管空肠黏膜吻合套入吻合在术后瘘发病率(RR=1.13,95%CI:0.88~1.45,P=0.34),以及总的病死率(RR=0.80,95%CI:0.42~1.52,P=0.49)、并发症发生率(RR=1.04,95%CI:0.88~1.24,P=0.63)、胃排空障碍发病率(RR=1.26,95%CI:0.90~1.76,P=0.18)、术后出血发生率(RR=0.86,95%CI:0.51~1.44,P=0.57)、术后感染发病率(RR=1.20,95%CI:0.86~1.69,P=0.29)、再手术率(RR=1.05,95%CI:0.62~1.78,P=0.84)、住院天数(WMD=-1.36,95%CI:-2.91~0.20,P=0.0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管空肠黏膜吻合套入吻合术后瘘发病率、总的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胃排空障碍发病率、术后出血发生率、术后感染发病率、再手术率、住院天数方面无明显差别。

  • 标签: 外科手术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胰肠吻合 胰管空肠黏膜吻合 胰肠套入式吻合 Meta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改良套入吻合在慢性胰腺炎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抽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拟行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慢性胰腺炎患者73例。根据吻合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行黏膜端侧吻合,观察组行改良套入吻合。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为(342.47±47.25)min,少于对照组的(392.27±56.38)min(P<0.05)。观察组无B级和C级瘘发生,对照组B级和C级瘘发生率为25.71%(9/35)及25.71%(9/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年,观察组病死率(26.32%,10/38)低于对照组(51.43%,18/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套入吻合在慢性胰腺炎十二指肠切除术中应用可简化手术流程,缩短手术时间,还能降低B级和C级瘘等并发症发生率,且预后较好。

  • 标签: 胰腺炎 改良套入式胰肠吻合 胰肠 并发症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荷包背带裤"吻合法对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瘘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8年12月间,于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行十二指肠切除术的7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选择吻合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25例)。观察组采用"荷包背带裤"吻合法,对照组采用"管对空肠黏膜"吻合法。该70例手术均由同一团队完成。比较并分析两组患者手术用时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术中观察情况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手术用时(4.28±1.10)h,观察组(3.62±0.76)h,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42,P=0.004)。对照组术后瘘7例(28.0%),其中6例B级瘘,1例C级瘘;观察组术后瘘3例(6.7%),均为B级瘘。术后腹腔内出血对照组6例(24.0%),观察组7例(15.6%);术后腹腔内感染对照组8例(32.0%),观察组8例(17.8%);术后胃瘫对照组3例(12.0%),观察组4例(8.9%)。两组比较,术后瘘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58,P=0.037),其余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荷包背带裤"吻合法具有操作简单快捷、适用范围较广、吻合牢靠安全等优点,在缩短手术时间及降低术后瘘方面有一定优势。

  • 标签: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胰肠吻合 胰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贯穿胰腺纵向"U"形缝合法空肠内翻套入吻合技术在腹腔镜十二指肠切除术(LPD)中应用的安全性和实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18年12月湖南省人民医院肝胆外科实施LPD并采用贯穿胰腺纵向"U"形缝合法空肠内翻套入吻合技术的1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66例,女性50例;中位年龄58岁(范围:32~84岁)。116例患者均在全腹腔镜下行不保留幽门的十二指肠切除术,采用Child法进行消化道重建,采用贯穿胰腺纵向"U"形缝合法空肠内翻套入吻合技术进行吻合。记录患者术中和术后临床资料。结果11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为(260.3±33.5)min(范围:200~620 min),吻合时间为(18.2±7.6)min(范围:14~35 min),胆吻合时间为(14.6±6.3)min(范围:10~25 min),胃肠吻合时间为(12.0±5.5)min(范围:8~20 min),术中估计出血量为(106.0±87.6)ml(范围:20~800 ml)。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胰腺生化漏12例(10.3%),B级瘘1例(0.9%),术后胃肠吻合口出血12例(10.3%),胆吻合口漏4例(3.4%),胃排空延迟4例(3.4%),腹腔局部感染5例(4.3%),肺部感染14例(12.1%)。术后30 d内无死亡病例,术后30~90 d死亡2例(1.7%),其中1例因胃十二指肠动脉残端假性动脉瘤破裂导致死亡,1例因低分化黏液性胰腺癌术后肿瘤复发、广泛转移导致死亡。结论贯穿胰腺纵向"U"形缝合法空肠内翻套入吻合法应用于LPD中安全有效,且操作简便,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腹腔镜 胰肠吻合 术后胰瘘
  • 简介:摘要腹腔镜十二指肠切除术是目前治疗头及壶腹周围良恶性肿瘤的主要方法。术后瘘是导致术后死亡的主要因素,而吻合则是瘘的独立危险因素。为了降低瘘的发生率,外科医师提出了数十种吻合的手术方式,但迄今为止尚未有随机试验证明哪种吻合方式全面优于其他方法。本文就腹腔镜十二指肠切除术中不同吻合的方式及特点做一综述。

  • 标签: 腹腔镜检查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胰肠吻合 胰瘘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吻合十二指肠切除和胰腺中段切除后最常用的吻合方法,其具体操作技术变化多样,目前尚无一种方法可完全避免术后瘘的发生。近年来,随着外科理念、手术技术和高科技材料及器械的不断进步,瘘发生率有所降低。同时对吻合效果影响因素的研究亦在逐步深入。作者结合自己多年来实施该手术操作的经验及查阅相关文献,对患者的身体状态和基础条件、胰腺质地和主管直径、主要原发病及病程、手术技术、围手术期管理等影响吻合效果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总结概括了张力适度、保护血运、胰腺断面封闭、管和黏膜精准对合、个体化、重视学习和经验积累等6条吻合的手术技术原则,供同道参考。

  • 标签: 外科手术 胰管空肠吻合术 胰瘘 危险因素 技术原则
  • 简介:摘要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1年11月至2021年6月于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行胰腺中段切除术的25例患者临床资料。25例患者均行改良套入吻合术。手术时间(250±60)min,术中出血量(210±115)ml,术后首次通气时间(2.5±0.7)d,术后住院时间(13.88±4.43)d。术后漏4例(16%),其中A级漏3例,B级漏1例。术后除漏以外其他并发症3例(12%),1例为切口液化,1例为腹胀呕吐,1例为肺炎。25例患者均完成手术,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本研究显示尽管改良套入吻合术增加了手术时间及难度,但其漏发生率显著降低,且不增加其他并发症发生率,是预防胰腺中段切除术术后漏安全、可行、疗效确切的方法。

  • 标签:
  • 作者: 吴嘉 程向东 张宇华 杜义安 徐志远 杨立涛 韩方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2022年第05期
  • 机构: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浙江省肿瘤医院)肝胆胰外科,杭州 310022,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浙江省肿瘤医院)肝胆胰外科,杭州 310022 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浙江省肿瘤医院)胃外科,杭州 310022,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浙江省肿瘤医院)胃外科,杭州 310022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Kissing吻合法在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吻合中的可行性、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20年9月间行十二指肠切除并应用kissing吻合法完成消化道重建的26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B级瘘17例(6.37%),C级瘘6例(2.25%);术后30 d内无死亡病例。以管直径3 mm为界值进行比较,不同管直径组B级、C级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5/140比8/127,P=0.20);以不同胰腺硬度为界值进行比较,不同胰腺硬度组B级、C级瘘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20/194比3/73,P=0.11)。结论Kissing吻合术易于开展,应用于细管、质地软的胰腺组织的吻合瘘的发生率也并未增加。

  • 标签: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吻合术,外科 术后胰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十二指肠切除术中降落伞单荷包吻合方式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2018年10月至2021年10月采用降落伞单荷包吻合行腹腔镜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的7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41例,女性30例,年龄(59.1±9.7)岁。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等临床资料。结果71例患者均实施完全腹腔镜下十二指肠切除术,2D腹腔镜下实施5例,3D腹腔镜下实施66例,联合血管切除重建2例。手术时间(388.9±92.9)min,术中出血量(411.3±176.9)ml,术后住院时间(14.1±5.8)d。71例降落伞单荷包吻合操作时间(26.9±6.8)min。25.4%(18/71)的患者术后发生了并发症,其中B级瘘2例(2.8%),引流管拔除时间最长为术后第17天。71例患者并发胆瘘6例(8.5%)、胃排空障碍5例(7.0%)、肺部感染4例(5.6%),非瘘相关性腹腔感染4例(5.6%),非瘘相关性腹腔出血1例(1.4%),胆道出血1例(1.4%),乳糜漏2例(2.8%)。结论腹腔镜十二指肠切除术中降落伞单荷包吻合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腹腔镜检查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吻合术,外科 降落伞式缝合 胰瘘
  • 简介:摘要腹腔镜十二指肠切除术中吻合方法众多,本团队认为吻合形成"窦道愈合"有助于减少胰液外渗及肠液反流。纤维层愈合以机械连接为基础,其连接形式多种多样。本团队总结开展腹腔镜十二指肠切除术以来的经验,采用改良的"双针吻合法"并配合"变径可测量引流导管"支撑管,在吻合口形成"窦道愈合",现将技术要点及经验总结如下。

  • 标签: 腹腔镜检查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胰肠吻合 胰腺支撑管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3D打印干燥实验室模型在吻合训练中的使用价值。方法制作3D打印干燥实验室胰腺模型,邀请并交予7位国内胰腺外科领域具有较高声望的专家,应用5分制的李克特(Likert)量表由专家对本模型的视觉相似、触觉及操作体验、教育教学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得分由均值±标准差(Mean±SD)进行统计学描述。结果模型取得了专家的较高评价[(4.43±0.79)分],所有参数评估均在3分(较为相似)以上。模型外观大小与真实组织具有较高的相似度,被认为具备较好的弹性、良好的撕扯感及突破度。结论现有3D打印吻合模型能较好模拟真实情况,可用于年轻外科医师学习训练及资质评估。

  • 标签: 3D打印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胰肠吻合 手术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包埋吻合和间断外翻吻合两种吻合方式对腹腔镜十二指肠切除术(LPD)后瘘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20年3月期间在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附属咸阳市中心医院行LPD的1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实施吻合的方式分为两组:包埋吻合组(n=55)和间断外翻吻合组(n=61)。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吻合、胆吻合、胃肠吻合的时长,以及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116例患者中男性67例,女性49例,中位年龄61.5岁。两组患者均无围手术期死亡发生。包埋吻合组的手术时间、消化道重建时间和吻合时间分别为(260±20)、(65±15)和(35±15)min,低于间断外翻吻合组(305±25)、(81±25)和(45±12)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包埋吻合组的A、B级瘘发生率分别为27.3%(15/55)和21.8%(12/55),高于间断外翻吻合组8.2%(5/61)和6.6%(4/6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间断外翻吻合组的术后住院时间(10.3±1.1)d低于包埋吻合组(15.2±3.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LPD中,吻合应用间断外翻吻合相较于包埋吻合可以降低术后瘘发生率,缩短术后住院时间。

  • 标签: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腹腔镜检查 胰腺瘘 胰肠吻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十二指肠切除术中采用带蒂大网膜包裹联合改良吻合对预防瘘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20年8月间上海交通大学附属松江医院78例行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单纯改良吻合组(常规组,43例)和带蒂大网膜包裹联合改良吻合组(网膜包裹组,35例),比较2组患者术后瘘、出血、胃排空障碍的发生情况及术后住院时间。结果与常规组比较,网膜包裹组的术后瘘发生率明显降低(2.9%比1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0);术后腹腔出血发生率(0比4.7%)及胃排空障碍发生率(8.6%比25.6%)均明显减少,但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值均>0.05);术后住院时间缩短[(11.3±2.9)d比(12.8±3.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5)。结论带蒂大网膜包裹联合改良吻合术操作简单、易行,是一种有效的吻合方法,可显著降低胰腺切除患者术后瘘发生率,缩短患者术后住院时间。

  • 标签: 外科手术 胰管空肠吻合术 腹膜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将基于"洪氏吻合一针法"理念的改良吻合应用于胰腺手术消化道重建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5月至2022年10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肝胆外科收治的44例采用改良吻合手术的胰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3例,女性21例,中位年龄54岁,年龄范围18~70岁。总结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一般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4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行腹腔镜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29例,腹腔镜保留十二指肠的头切除术11例,腹腔镜胰腺中段切除术1例,行开腹十二指肠切除术3例。腹腔镜手术吻合时间(15.4±1.0)min,开腹手术吻合时间(9.1±0.5)min。44例患者中术后发生A级瘘2例(4.55%)、胃排空障碍7例(15.91%),无B、C级瘘、胆瘘、胃肠吻合口瘘、腹腔感染、术后出血及围手术期死亡发生。结论将改良吻合用于胰腺手术消化道重建安全可靠,可以有效降低术后瘘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胰腺肿瘤 腹腔镜检查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胰胃吻合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1+2吻合法用于腹腔镜十二指肠切除术(laparoscopic pancreaticoduodenectomy,LPD)的经验,探讨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包头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消化微创中心2016年11月至2018年11月收治并实施LPD患者22例,其中观察组12例采用1+2吻合术、对照组10例采用管空肠黏膜对黏膜吻合术,观察两组的吻合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漏发生率、再次手术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2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吻合时间:观察组(32.8±4.2)min、对照组(39.1±7.4)min;手术时间:观察组(295.8±22.6)min、对照组(318.0±24.8)min;术中出血量:观察组(165.0±30.6)ml、对照组(181.0±25.6)ml;术后并发症漏:观察组3例(A级漏2例、B级漏1例、C级漏0例),对照组3例(A级漏2例、B级漏1例、C级漏0例);两组胆漏均为1例;两组均无术后出血,均无术后腹腔感染;胃排空障碍:观察组1例、对照组1例;肺部感染:观察组0例、对照组1例;两组均未行二次手术;两组术后30 d内均无死亡。吻合时间、手术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观察指标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1+2吻合在LPD中应用安全、疗效确切、操作简便,值得临床应用并加以推广。

  • 标签: 1+2胰肠吻合 腹腔镜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颈直线切割闭合加连续单层吻合十二指肠切除术(PD)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2月至5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西院、日照市肝胆脾外科研究所、滨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和朝阳市中心医院应用颈直线切割闭合加连续单层吻合治疗的21例PD患者资料,其中男性12例,女性9例,年龄范围31.0~82.0岁,中位年龄63.0岁。分析颈直线切割闭合成功率、吻合时间、术后并发症、瘘风险评分、住院时间等。结果21例患者中开腹PD 3例,腹腔镜PD 18例,均顺利完成颈直线切割闭合加连续单层吻合,成功率100.0%。在胰腺残端寻找管并插入引流管的成功率为100.0%(21/21),其中有3例(14.3%)在残断端可见明显的管断端。3例开腹PD患者手术时间分别为220.0、245.0、260.0 min,吻合时间为12.0、13.0、12.0 min,术中出血量为300.0、450.0、600.0 ml,住院时间为14.0、15.0、21.0 d。18例腹腔镜PD患者手术时间为(295.9±14.5)min,吻合时间为(22.3±1.5)min,术中出血量为(180.0±40.0)ml,住院时间(范围)为8.0~16.0 d,中位数10.5 d。21例患者瘘风险评分为(4.7±1.5)分。3例(14.3%)发生术后急性胰腺炎,4例(19.0%)发生胃排空延迟,保守治疗后痊愈。21例患者均无术后出血、院内感染,无B、C级术后瘘,无围手术期死亡。结论颈直线切割闭合后连续单层吻合具有质量可靠、操作简单易行等特点,具有预防临床相关术后瘘及吻合口出血的潜质,值得谨慎推广应用。

  • 标签: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胰管空肠吻合术 胰腺瘘 胰腺直线切割闭合 急性胰腺炎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至2019年8月本院收治的因头肿瘤和远端胆管癌等接受十二指肠切除术的1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简化一步法"Blumgart吻合技术,围手术期出现生化瘘15例(10.7%),B级瘘7例(5.0%),无C级瘘发生,临床相关瘘发生率为5.0%。我们认为"简化一步法"Blumgart吻合法是一种简便、安全可靠的手术方法,更适用于全腹腔镜下管空肠吻合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Blumgart法吻合在腹腔镜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81例行腹腔镜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6例实行改良Blumgart法吻合,55例行常规Blumgart法吻合,比较两组人口统计学数据、肝功能、胰腺情况、手术结果、并发症差异。结果两组术前资料(体质指数、术前白蛋白、前白蛋白、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平均胰腺质地、管直径、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改良组较常规组总手术时间、吻合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改良组较常规组术后总瘘发生率、生化瘘发生率更低(均P<0.05),两组术后B/C级瘘和胆漏、出血、感染、胃排空延迟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改良Blumgart法吻合用于腹腔镜十二指肠切除术安全可行,与常规Blumgart法相比,吻合方式更简单、省时,而术后合并症包括B/C级瘘发生率则无显著差异。

  • 标签: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手术后并发症 腹腔镜 胰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