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总结心肺移植术后避免气道吻合口并发症的防治。方法1例心肺移植患者术后2年内对气道吻合口进行动态观察。结果支管管镜下气道吻合口黏膜光滑,愈合良好,气道通畅,未发生并发症。结论精湛的移植技术、免疫排斥和感染的良好防治可以避免气道吻合口并发症的发生,气道吻合口并发症是可防可治的。

  • 标签: 气道吻合口 心肺移植
  • 简介:目的评价食管癌患者行胸腹段食管切除食管胃颈部吻合术疗效.方法回顾59例应用此法手术的食管癌病例,总结手术体会、并发症的处理及病人术后生活质量.结果本组无手术死亡,围手术期吻合口瘘2例伴颈部切口感染,无肺部感染及严重心律失常病例.术后随访6个月,5例有返流症状.结论食管癌患者行胸腹段食管切除食管胃颈部吻合术疗效满意,并发症少,术后生活质量高,值得提倡.

  • 标签: 食管癌 食管胃颈部吻合术 并发症 食管切除 胸腹 患者
  • 简介:肺脓肿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肺组织病变,早期为化脓性炎症,继Ⅲ坏死形成脓肿。临床特征为高热、咳嗽和咳大量脓奥痰,以厌氧菌感染最为常见,占85%-93%,偶见于需氧菌,包括金葡菌、肺炎球菌等,而粪球菌引起的肺脓肿罕见报道,现将我院确诊的1例类球菌肺脓肿报道如下.

  • 标签: 粪肠球菌 肺脓肿 肺组织病变 化脓性炎症 厌氧菌感染 临床特征
  • 简介:目的探讨鼻胃管和鼻肠管两种内营养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分析,从而选择副作用较少的一种进行推广,以提高患者的预后及生活质量。方法选取ICU病房患者38例,并随机分为鼻胃管组与鼻肠管组,均为19例患者。两组均进行内营养插管,并给予相同的营养剂,观察患者在治疗前后的内营养变化、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两种内营养方式的不良反应比较,以及入住ICU病房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结果进行两种内营养方式治疗后,患者内营养指数均有明显改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鼻胃管组为63.16%,鼻肠管组为2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鼻胃管组不良反应产生较多,鼻肠管组不良反应产生较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鼻胃管组ICU入住时间(12.1±1.8)d,机械通气时间(9.1±1.9)d,鼻肠管组ICU入住时间(7.8±1.2)d,机械通气时间和(5.3±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鼻肠管进行内营养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较鼻胃管低,相应的不良反应及入住ICU病房和机械通气的时间也较少,所以在机械通气时行鼻肠管进行内营养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防治作用要优于鼻胃管进行内营养。

  • 标签: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鼻肠管 鼻胃管 肠内营养
  • 简介:目的分析产ESBLs的下呼吸道感染的常见杆菌科细菌的耐药性及耐药特点,以及患者感染产ESBLs菌的危险因素,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7年2月~2008年8月分离的下呼吸道感染的杆菌科细菌用梅里埃ATB152微生物分析仪进行鉴定,检测ESBLs表型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在检测的杆菌科细菌中,ESBLs总阳性率为41.3%,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阴沟杆菌的产酶率分别为42.0%、52.0%和35.1%,产ESBLs的菌株对除碳青酶烯类之外的抗菌药物耐药率明显高于非产酶株,其中多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感染产ESBLs菌的危险因素为长期使用三代头孢菌素、使用免疫抑制剂、ICU患者、做过导尿插管、动过大手术、患慢性消耗性疾病的患者。治疗产ESBLs菌引起的感染,应选用亚胺培南、或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复合物,慎用三代头孢。

  • 标签: 呼吸道感染 超广谱β-酰胺酶 耐药率 危险因素
  • 简介:患者,男性,82岁,因右侧胸痛伴活动后气急2d入院。查体:血压16/11KPa,口唇无紫绀,颈静脉未见怒张,心脏听诊(一),右肺语颤音较左肺略减弱,双肺叩诊呈过清音,肝浊音界正常,无杵状指。胸片示:右肺上野可见条弧形透亮阴影,其内可见受压肺缘,纵隔居中,两肋膈角锐利。入院后给予休息、吸氧等保守疗法,

  • 标签: 嗜酸粒细胞性 糖皮质激素 引流治疗 胸水 并发 气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