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醇对大鼠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SCs)生物活性及成骨分化的影响,以期为口腔颌面创伤中基于再生医学的组织工程治疗骨缺损和修复带来新的治疗思路。方法通过Live/Dead荧光染色检测不同浓度(0 μmol/L、0.1 μmol/L、1.0 μmol/L、10.0 μmol/L、100.0 μmol/L)的醇对大鼠ADSCs生物活性的影响。大鼠ADSCs在成骨培养基中培养,以加入较高浓度(1.0 μmol/L)醇为实验组(成骨培养基+醇,1.0 μmol/L),以未添加醇为对照组(成骨培养基),成骨诱导14 d及21 d时利用茜素红染色和实时定量PCR(q-PCR)检测两组成骨分化情况。结果Live/Dead荧光染色结果表明,醇浓度达到10.0 μmol/L时对细胞无毒性;茜素红染色及q-PCR结果显示,醇可以促进大鼠ADSCs中钙化结节的形成,提高成骨基因Runx2、骨钙素(OCN)及Ⅰ型胶原(ColⅠ)的表达。结论醇浓度达到10.0 μmol/L时对细胞无毒性且具有促进ADSCs成骨分化的作用。

  • 标签: 细胞培养 富勒醇 细胞分化
  • 简介:摘要后纵隔苗管囊肿罕见,因部位特殊,临床、影像和病理均易误诊,准确诊断依赖于细致的组织形态学观察及特征性的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本文介绍2例后纵隔苗管囊肿的临床、影像学特点、病理组织学形态及免疫组织化学特征。探讨后纵隔苗管囊肿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胰腺血供肿瘤的CT及磁共振成像检查特征。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07年3月至2021年2月2家医学中心收治的53例(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32例、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1例)胰腺血供肿瘤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男21例,女32例;年龄为(48±23)岁。53例病人[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NET)19例、肾透明细胞癌胰腺转移瘤(PRCC)9例、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8例、胰腺异位副脾(IPAS)7例、浆液性囊腺瘤(SCP)6例、动脉瘤4例]行CT和MRI检查。观察指标:(1)PNET的影像学检查表现。(2)PRCC的影像学检查表现。(3)SPTP的影像学检查表现。(4)IPAS的影像学检查表现。(5)SCP的影像学检查表现。(6)动脉瘤的影像学检查表现。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计量资料以绝对数表示。结果(1)PNET的影像学检查表现:19例PNET病人中,1例Von Hippel-Lindau病,8例多发内分泌肿瘤1型,10例神经内分泌肿瘤。19例病人中,16例为单个肿瘤,3例为2个肿瘤;肿瘤位于胰头部9例,胰体尾部10例;肿瘤多为圆形或椭圆形,部分可见浅分叶,边界清楚;4例肿瘤中央有簇样钙化,15例未见钙化;肿瘤长径为(26.7±10.3)mm。19例病人中,1例胰腺萎缩、主胰管节段性扩张,18例未见萎缩,主胰管无明显扩张;2例胆管扩张,17例无胆管扩张。PNET影像学检查强化模式为“快进快出”型。(2)PRCC的影像学检查表现:9例PRCC病人中,2例为单个肿瘤,分别位于胰颈部和胰体部,7例为多个肿瘤,在胰头、颈、体尾部均可见;肿瘤为圆形或类圆形,边界清楚;单个肿瘤长径为(18.0±5.0)mm,多个肿瘤长径为2.0~50.0 mm。9例病人中,2例胰管可见扩张,7例胰管未见扩张。PRCC影像学检查强化模式为“快进快出”型。(3)SPTP的影像学检查表现:8例SPTP病人均为单个肿瘤,肿瘤位于胰头部4例,胰体尾部4例;肿瘤大部分可见分叶,边界清楚;2例肿瘤未见钙化,6例肿瘤内可见钙化;2例肿瘤未见囊变坏死,6例肿瘤内见囊变坏死;3例肿瘤内未见出血,5例肿瘤内见出血;肿瘤长径为(51.6±11.8)mm。8例病人胰管均未见扩张,邻近脏器受压推移。SPTP影像学检查强化模式为“渐进”型。(4)IPAS的影像学检查表现:7例IPAS病人均为单个肿瘤,位于胰尾部;肿瘤为圆形或类圆形,边界清楚;1例肿瘤为囊实性,密度不均,为胰尾部副脾合并表皮样囊肿,6例肿瘤为实性,密度均匀;肿瘤长径为(25.5±8.5)mm。7例病人胰管均未见扩张,周围结构清晰。IPAS影像学检查强化模式为“渐进”型。(5)SCP的影像学检查表现:6例SCP病人均为单个肿瘤,位于胰颈部1例,位于胰体尾部5例;肿瘤为圆形或类圆形,边界清楚;2例肿瘤为囊性,4例肿瘤为实性;肿瘤长径为(35.5±15.4)mm。6例病人中,2例胰管扩张,4例胰管未见扩张。SCP影像学检查强化模式为“快进快出”型。(6)动脉瘤的影像学检查表现:4例动脉瘤病人均为单个肿瘤,位于胰体部1例,为十二指肠上动脉瘤,位于胰尾部3例,为脾动脉瘤;肿瘤呈圆形,边界清楚;1例肿瘤未见钙化,3例肿瘤边缘钙化;肿瘤长径为(11.3±2.5)mm。4例病人胰管未见扩张。动脉瘤影像学检查强化模式为“快进快出”型。结论胰腺血供肿瘤CT和磁共振成像检查表现多样,PNET、PRCC、SCP及动脉瘤强化模式为“快进快出”型,SPTP、IPAS强化模式为“渐进”型。

  • 标签: 胰腺肿瘤 富血供 体层摄影术 磁共振成像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男性性分化由胎儿睾丸分泌的睾酮和抗苗管激素(AMH)驱动。AMH的作用是使男性胎儿的苗管退化。AMH或其受体AMHR2突变失活将导致正常男性化的46,XY男性出现苗管永存综合征(PMDS)。术前查体发现睾丸越过身体中线需怀疑PMDS,应行盆腔超声、AMH激素水平、染色体和基因检测以明确诊断。确诊PMDS后无需做性腺活检,可一期手术矫正隐睾和斜疝,尽量剥除或破坏苗管残留物的内膜组织,预防苗管的恶性变,同时避免损伤输精管。

  • 标签: 性发育障碍 抗苗勒管激素 苗勒管永存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完整脐带挤和脐带结扎后挤两种方式对早产儿贫血的早期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10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剖宫产出生的胎龄<34周早产儿进行前瞻性研究,随机分为完整脐带挤组和脐带结扎后挤组。对比两组早产儿出生后不同时间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血清铁水平、生后7 d内贫血率、输血率、经皮胆红素水平及光疗时间等。应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纳入完整脐带挤组30例,脐带结扎后挤组30例。完整脐带挤组入院时、生后7 d、生后14 d血红蛋白水平、红细胞压积、血清铁水平均高于脐带结扎后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完整脐带挤组生后7 d贫血率[3.3%(1/30)比33.3%(10/30)]和输血率均低于脐带结扎后挤组[13.3%(4/30)比56.7%(17/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早产儿经皮胆红素、光疗总时长及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未发生红细胞增多症。结论完整脐带挤较脐带结扎后挤能更有效提高早产儿生后早期体内血红蛋白水平和铁储备,降低了早产儿输血需求及贫血发生率,是预防和减轻早产儿贫血的有效干预措施。

  • 标签: 贫血 婴儿,早产 脐带挤勒 完整脐带挤勒 断脐后脐带挤勒
  • 简介:摘要抗苗管激素(AMH)是一种二聚体糖蛋白,是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家族的一员。作为一种生物标志物,AMH被首次应用于卵巢储备的定量评估距今已有17年,AMH的应用范围已逐渐扩大。AMH在卵巢内调控卵泡发育,在性腺外也发挥重要的神经内分泌作用。AMH与流产、活产、早产、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等生殖结局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现综述AMH与女性生殖结局关系的最新研究进展,以期为妇产科临床工作开展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抗苗勒管激素 女性生殖 生殖技术,辅助 生殖生理 不良生殖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供血动脉介入栓塞对于颅内血供肿瘤的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自2019年3月至2022年8月行开颅手术切除前供血动脉介入栓塞的45例颅内血供肿瘤患者资料,总结其肿瘤影像学特点、病理类型、术前栓塞指征、栓塞效果和栓塞相关并发症,从而评估术前介入栓塞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45例患者中21例为血管母细胞瘤,15例为脑膜瘤,5例为血管外皮瘤,4例为颈静脉球瘤。介入栓塞技术成功率达97.8%(44/45),其中1例脑膜中动脉过于迂曲,栓塞微导管无法到位。介入栓塞成功病例中,41例患者采用液体栓塞剂Onyx,3例采用液体栓塞剂NBCA。完全栓塞7例,大部栓塞26例,部分栓塞11例。出现栓塞相关并发症共4例,其中2例脑膜中动脉破裂出血,1例Marathon微导管无法拔出,1例功能型颈静脉球瘤术中发生嗜铬细胞瘤危象。该4例患者术中均及时处理,未造成严重后果。结论对于颅内血供肿瘤,术前介入栓塞安全有效,但需严格掌握介入手术指征并选择合理的栓塞方式和栓塞材料。

  • 标签: 颅内肿瘤 富血供肿瘤 术前介入栓塞 血管内治疗
  • 简介:摘要本文围绕氧底吹炉熔池炼铜工艺的相关议题进行了探讨,概述了氧底吹炉熔池炼铜工艺的特点,分析了氧底吹炉熔池炼铜的基本原理,论述了氧底吹炉熔池炼铜原料的配料情况、氧底吹炉熔池炼铜的热量收入及支出以及氧底吹炉熔池炼铜工艺参数的控制,旨在不断提升氧底吹炉熔池炼铜工艺技术水平。

  • 标签: 富氧底吹炉熔池 炼铜 工艺参数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天冬酰胺蛋白(NRP)对拟南芥辐射抗性的影响。方法选取野生型(WT)、NRP过表达型(Pro35S:NRP-GFP)、NRP突变型(nrp) 3种拟南芥种子,分别分为照射组(120 Gy γ射线照射)和对照组(不照射)。(1) 3种基因型拟南芥种子培养至第3天进行照射,照射后继续培养至第7天,统计各组根长。(2) 3种基因型拟南芥种子于MS培养基中培养至第7天进行照射,照射后分别移栽至基质土中继续培养至第30天,观察各组植株的生长和形态。(3)WT拟南芥种子培养至第7天进行照射,照射后继续培养24 h,采用实时定量PCR分析WT植株中NRP和多聚二磷酸腺苷核糖聚合酶2(PARP2)2种基因在照射前后的相对表达量的变化。(4)Pro35S:NRP-GFP拟南芥种子培养至第7天进行照射,分别于照射后不同时间取幼苗进行荧光共聚焦显微观察。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1)辐射导致WT和nrp幼苗的根长缩短,分别为(2.73±0.43)cm和(1.31±0.53) cm,与对照组[(4.56±0.41) cm和(2.89± 0.60) cm]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212、6.490,均P=0.000 );而Pro35S:NRP-GFP幼苗的根长在照射前后无明显差异[(3.01±0.34) cm vs. (2.96±0.34) cm,t=0.253,P=0.801]。(2)辐射导致WT和nrp幼苗植株的发育不良、生长受限,其中株高和莲座叶直径分别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361~12.250,均P=0.000 ),而Pro35S:NRP-GFP幼苗植株则维持正常形态。(3)辐射导致WT植株中NRP和PARP2的相对表达量均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47、7.776,P=0.002、0.000)。(4)Pro35S:NRP-GFP幼苗在照射后各时间点均出现NRP入核现象。结论NRP可能对拟南芥辐射抗性的发挥起到重要作用,可作为植物辐射抗性靶点进行深入研究。

  • 标签: 拟南芥属 辐射耐受性 富天冬酰胺蛋白
  • 作者: 郑健雄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18-02-12
  • 出处:《科技新时代》 2018年第2期
  • 机构:摘要:本文通过对工程实例实际情况的分析和施工工艺的探讨,证明了与基坑外降水相比,基坑内降水范围仅为基坑内部,降水不会对基坑周边建筑物、管线沉降造成影响,且降水效果满足基坑开挖干作业需要,是一种可靠、有效的降水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牙髓血运重建时运用血小板血浆(PRP)或血小板纤维蛋白(PRF)同传统的血凝块(BC)作为支架哪种材料效果更佳。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Web of Scienc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和万方数字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时间截止到2020年8月。通过RevMan 5.3和stata 13.0软件对纳入的研究的临床治愈率、根长、根管壁厚度和根尖封闭的疗效进行Meta分析。结果当牙髓血运重建时分别运用PRP或PRF同BC在临床治愈率和根尖封闭率上均无差异,与BC相比,PRP和PRF的临床治愈率的相对危险度(RR)为0.99(0.87,1.12),95%的置信区间(CI)为0.95(0.86,1.04),根尖封闭率的RR为1.09(0.91,1.30)和95%CI为1.02(0.83,1.25)。对牙根长度或根管壁厚度增加率分析时发现PRP或PRF同BC之间无差异,与BC相比,PRP和PRF的牙根长度增加率的RR及95%CI分别为1.06(0.86,1.32)和1.10(0.90,1.35),根管壁厚度增加率的RR及95%CI分别为1.04(0.86,1.26)和1.09(0.76,1.57)。对牙根长度增加量分析时发现PRP优于BC,其加权均数差(WMD)及95%CI为1.47(0.57,2.36)mm。结论在行牙髓血运重建时,不管是运用PRP或PRF还是传统BC作为支架,其在临床治愈率、牙根长度或者根管壁厚度增加率和根尖封闭率上无明显差异,但是适当地使用PRP或PRF支架材料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牙根长度增加量。

  • 标签: 牙髓 血运重建 富血小板血浆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 血凝块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儿童性发育过程复杂而有序,相关疾病与病因种类繁多,实验室评估指标相对较少,导致诊断难以确定。抗缪管激素(AMH)是一种与两性发育密切相关的生殖激素,目前临床上多用于评估卵巢功能及辅助生殖医学领域等。由于AMH参与了由下丘脑-垂体-性腺轴调控的儿童性发育过程,AMH水平的异常变化可能提示儿童性发育相关疾病的发生,本文就AMH在儿童性早熟、青春期延迟、两性畸形等性发育相关疾病中的临床应用进行阐述。

  • 标签: 抗苗勒管激素 青春期 早熟 青春期 延迟 性发育障碍 儿童
  • 简介:摘要肩袖损伤是肩关节常见损伤之一。其腱骨结合部位为骨、纤维软骨、肌腱多层结构移行的特殊组织,同时又是肩关节的应力集中点,因此一旦发生损伤常难以自愈。虽然可以通过手术治疗的方式对肩袖组织进行修补,但术后较高的再撕裂率仍是影响预后的一个重要因素。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由自体全血浓缩得到,其血小板浓度高于全血基线水平且包含多种生长因子等血液成分,因此被广泛应用在骨科、皮肤科及口腔科等领域。近年来,PRP在肩袖损伤中的应用受到关注,可在调节炎症、血管生成、基质合成和组织重塑方面辅助肩袖损伤的愈合。但目前文献报道中PRP治疗肩袖损伤的疗效差异较大,其不同成分、给药方式及患者肩袖损伤类型等因素对疗效的影响不同。本文以PRP治疗肩袖损伤为核心,系统阐述不同研究间的差异,揭示不同成分、给药形式对PRP疗效的影响,为其在肩袖损伤治疗中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同时为今后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自身对照研究评价血小板纤维蛋白临床治疗慢性伤口的效果。方法以无抗凝剂的无菌真空试管采集患者自体静脉血10 ml或20 ml,放入离心机内以3 000 r/min速度进行对角离心12 min;取出试管中间凝胶状初级产物,挤压成膜。平摊于伤口上,用透明膜进行固定,1周后揭除透明膜清创换药,记录伤口性状、面积或体积,10 d为1个治疗周期。选择以此方法治疗的慢性伤口患者12例,比较治疗前后伤口床征评分、伤口面积、治疗时间及治疗费用等指标变化。统计数据采用Wilcoxon符号秩检验。结果12例慢性伤口患者伤口床征评分治疗前为(3.25±1.91)分,治疗后为(14.17±1.90)分(Z=3.086,P<0.01),创面平均面积治疗前为(16.84±13.27) cm2,治疗后创面平均面积缩小至(3.01±3.84) cm2(Z=-3.059,P<0.01),平均缩小(81.84±19)%,治疗前已治疗时间为(67.25±30.54) d;治疗后患者伤口痊愈或接近痊愈的时间为(23.33±11.51) d(Z=-2.981,P<0.01),治疗前平均花费为(4 525.83±3 224.72)元,显著高于血小板纤维蛋白治疗期间的平均费用[(1 110.83±367.61)元,Z=-3.059,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小板纤维蛋白对于促进慢性伤口愈合有显著效果,具有很高的实用推广价值。

  • 标签: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 慢性伤口 创面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asquelet技术联合血小板血浆(PRP)修复胫骨大段骨缺损的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单盲方法选取佛山市中医院修复重建外科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21例胫骨大段骨缺损患者,骨缺损长度为6.0~22.5 cm(平均10.8 cm)。男14例,女7例;年龄29~60岁,平均42.1岁。采用随机数字表加密封信法,单数为试验组,双数为对照组:试验组11例,采用Masquelet技术联合PRP进行骨缺损重建;对照组10例,采用Masquelet技术进行骨缺损重建。比较两组患者第二阶段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伤口愈合情况以及第二阶段术后两组患者的负重时间、骨性愈合时间、临床愈合时间、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Johner-Wruhs评分。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术后获12~24个月(平均14.9个月)随访。两组患者第二阶段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伤口愈合情况、负重时间、Johner-Wruh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骨性愈合时间、临床愈合时间分别为(4.5±1.2)、(4.1±0.9)个月,均短于对照组的(5.7±1.5)、(5.4±1.1)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患者未发现明显术后感染、内固定物松动、骨吸收、骨不连等并发症;对照组出现1例伤口感染患者,予换药后好转。结论Masquelet技术联合PRP可有效修复胫骨大段骨缺损,提高骨愈合速度,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胫骨 创伤和损伤 前瞻性研究 Masquelet技术 富血小板血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小板血浆(PRP)在急性跟腱断裂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研究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自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治疗的21例跟腱断裂患者资料。根据患者是否注射PRP将21例患者分为PRP组(改良Kessler缝合法联合PRP注射治疗,15例)和对照组(单纯使用改良Kessler缝合法治疗,6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6、9个月的踝关节跖屈和背伸角度、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Victorian运动学会评分(VISA)及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的踝-后足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术后获9~12个月(平均11.3个月)随访。PRP组术后3、6、9个月跖屈角度(33.5°±1.8°、38.1°±1.2°、41.6°±1.6°)和背伸角度(10.3°、16.5°、21.5°)大于对照组[(26.9°±2.0°、31.5°±1.6°、35.6°±1.4°)和(5.3°、12.7°、18.2°)],PRP组术后3、6、9个月VISA评分[(41.2±6.5)、(78.7±10.4)、(91.0±4.1)分]和AOFAS的踝-后足评分[(75.5±5.4)、(88.6±5.2)、(95.2±3.5)分]高于对照组[(29.8±2.5)、(68.0±3.5)、(84.5±2.1)分和(66.8±4.8)、(82.8±3.6)、(90.7±1.1)分],PRP组术后3、6个月VAS评分[(1.7±0.9)、(1.3±0.4)分]低于对照组[(3.0±0.8)、(2.2±0.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RP可以加速患者足及踝关节功能恢复,可以认为使用改良Kessler缝合法联合PRP是一种安全、实用、可靠的治疗方法。

  • 标签: 跟腱 富血小板血浆 创伤和损伤 功能恢复
  • 简介:摘要随着脂肪移植技术的不断成熟,为提高脂肪移植后脂肪细胞的成活率或保留率以获得更好的效果,国内外均有将来源自体的血小板血浆联合自体脂肪进行移植的报道。因两者混合比例不同、移植部位及技术差异、血小板血浆浓度及激活程度等多因素导致富血小板血浆联合自体脂肪移植后得到的效果不一,多数学者认为血小板血浆对自体脂肪移植是有利的。

  • 标签: 富血小板血浆 脂肪移植 脂肪干细胞 血管基质片段 面部年轻化 美容外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硒茶叶中有机硒的高效提取方法及其赋存形态。方法采用持续透析法和差减法进行有机硒提取方法优选,同时根据Osborne溶解性蛋白质的分类及性质,顺序浸提水溶、盐溶、醇溶及碱溶蛋白4种蛋白质。利用体外模拟技术模拟硒茶叶中硒在胃肠液的消化过程,采用原子荧光光度计-液相色谱联用法进一步分析人体摄入硒的生物可利用度及有机硒在茶叶中的赋存形态。结果硒茶叶总硒含量为(303.12 ± 1.19)μg/kg,持续透析法、差减法测得有机硒含量分别为(154.76 ± 9.47)、(265.02 ± 6.55)μg/kg,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56,P < 0.05)。4种蛋白质含量由大到小依次为碱溶蛋白(29.79 g/100 g)、水溶蛋白(2.52 g/100 g)、盐溶蛋白(2.15 g/100 g)、醇溶蛋白(1.04 g/100 g)。经胃肠液消化模拟,茶叶样品的硒含量为(203.01 ± 3.16)μg/kg,硒的生物可利用度为66.97%;醇溶蛋白中硒代蛋氨酸(SeMet)含量为(13.87 ± 3.21)μg/kg,硒代半胱氨酸(SeCys)含量为(0.82 ± 0.38)μg/kg;碱溶蛋白中SeMet含量为(2.59 ± 2.16)μg/kg。结论硒茶叶的有机硒提取方法中,差减法优于持续透析法。硒茶叶中SeMet在醇溶、碱溶蛋白中均可检出,SeCys在醇溶蛋白中可检出。

  • 标签: 茶叶 有机硒化合物 生物可利用度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