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98 个结果
  • 简介:《民法总则》的制定是民法典编纂的关键一步。《民法总则》的制定受到中国当下的既有立法、法源体系结构以及民法典编纂的组织模式的深刻影响,强调对《民法通则》的继承,在此基础上有所发展。《民法总则》在一些重要问题上所作出的抉择,对民法典分则的编纂会产生系统性影响,《民法总则》对具体制度的完善,有助于司法适用。但《民法总则》也遗留了一些问题,表现出与先前的立法类似的缺陷,并且制造出一些问题,例如对人格权问题的规定过于简略,不合理地拆分了债法体系。这些问题有待于在分则部分的立法中,以替代性的方法予以弥补。

  • 标签: 民法典编纂 民法总则 法律行为 人格权 债法体系
  • 简介:在控制死刑的背景下,徒刑制度必须合理承接遏制犯罪的社会功能。与域外徒刑制度相比,中国徒刑制度的缺陷是刑期遇低,执行期限遇短,减刑遇陡,因而需要给予宽严相济的改革。

  • 标签: 死刑控制 徒刑制度 改革
  • 简介:公共新闻学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在美国新闻界兴起的一个社会运动,是新闻界面对社会的批评和信任危机而提出的解决方案.公共新闻理念诞生是对全球传媒体系、新自由主义与文化帝国主义的综合作用的反叛,是从传媒消费主义时代向媒介公民时代的回归与转向.全球化背景下,美国媒体的反民主趋势正在加剧.公共新闻则致力于公民知情权的保障与新闻自由的捍卫.因此,公共新闻理论及其实践是"社会责任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也是在媒体民主功能式微的历史条件下社会责任论演进的新阶段.但是,公共新闻依然无法从根本上真正解决保持(媒介的)利益与联系社会公众的现实悖论.

  • 标签: 公共新闻学 社会责任理论 新闻工作者 新闻报道
  • 简介:网络经济在现代社会带来的创新和面临的挑战已经毋庸置疑,然而网络经济发展的同时,社会制度也受到包括网络经济在内的各种冲击,从而面临着不断的改革。税法改革与网络经济的发展的不同步,既可能表现为税法的滞后性,也可能表现为税法对网络经济不完善面的补正。近年来,我国在税制改革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既包括实体层面的营业税改增值税,也包括征管层面网络发票的制度推进,这一切对于网络经济在某些程度上既带来了新的挑战,却又在某些程度上给予了新的合理的诠释。此外,由于网络经济的无国界和税收利益的国家化,一方面不同国家的税制差异既可能带来对资本吸附的黏性差异,也可能带来新的税收筹划;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也可能推进税制改革的趋同性,在封闭经济环境下单一模式税制运行无法暴露的缺陷在全球化背景下的日益放大,成为制度后进国家的改革的动力之一。由此可见,网络经济和税法改革之间的互动既有宏观层面,也有微观层面,本文将以税法改革为逻辑起点,着力研究全球经济、网络经济下的应对与完善,并以此为契机探讨未来的发展趋势。

  • 标签: 网络经济 税法改革 C2C
  • 简介:发生于19世纪中叶的德雷德·斯科特一案是美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关于宪政和种族平等的众多案件之一,从初审到终审历时l0年有余,对美国内战产生了诱导性的作用;它以“1850年妥协案”,1854年的《堪萨斯-内布拉斯加法案》和1856年的大选为背景,且共同反映了当时美国社会的某些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托克维尔所描述的当时美国多数人统治的一些情况;同时,也反映了多元社会中处理少数人与多数人相互关系的某些值得吸取的经验教训。

  • 标签: 德雷德·斯科特 案件 背景
  • 简介:期待可能性是指立法者对特定的行为人作出一种特定的期待,期望其在特定的处境下能够实施一种特定的合法行为,而放弃选择实施不法行为。这种立法意境是通过生动的画面表现出来的以期达到"内情"与"外物"相统一并且具有生动的语言感染力的境界。要创造期待可能性的意境就必须处理好犯罪与犯罪论这一对意、象之间的辨证关系。这一关系,从内容上说,表现在物与志、景与情、事与理、人与意的辨证关系;从形式上说,表现在藏与露、虚与实、跳与联的辨证关系。只有从内容、形式上处理好意象之间的辨证关系才能创造出法律适用的理性主义思想意义与法律适用的安全主义艺术形象高度合一的艺术境界。

  • 标签: 期待可能性 罪责阻却 客观违法性 法律效力 三级层升性犯罪论
  • 简介:公司法是一个历史的范畴,是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必然产物。这是各国公司法产生的、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共同规律。但是我国清末颁布的中国第一部《公司法》,其诞生与西方各国公司法的产生却没有共同规律可言。为什么呢?这就是本文所要探讨的动因。下面分别从几个方面就清末和西方国家公司法的产生的社会条件进行比较分析。

  • 标签: 公司法律制度 西方国家 清末 主导地位 半殖民地半封建 共同规律
  • 简介:一个大规模生产、分享和应用数据的时代正踩着急匆匆的步伐扑面而来,给法院民事执行查控工作带来了更多的挑战和机遇:一方面,“昨日”深圳法院创新的执行查控“五查”模式④已不能满足“今天”被执行人及其财产形式花样繁多的变化;另一方面,人们的生产、生活信息越来越多地被记载和保存,民事执行查控工作领域越发广泛。本文从深圳法院创新查控措施的个案出发,对民事执行查控状况进行了梳理,提出了大数据背景下民事执行查控工作的创新和发展。

  • 标签: 大数据 执行查控 司法创新 执行联动
  • 简介: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重新定位罪刑均衡原则之刑法地位是贯彻落实该原则的前提和基础。就内在关系而言,罪刑均衡寓于刑法三大基本原则之中,是刑法之核心原则。在理论层面,期待可能性理论蕴涵着刑法对人性弱点之"呵护",罪行均衡原则的精神实质恰在于此;被害人过错理论强调责任的合理分担,其与罪刑均衡原则相吻合。罪刑均衡的实现,关键在于规范法官的自由裁量权。借鉴美国《联邦量刑指南》,我国量刑规范化改革做了大胆尝试。尽管该改革不尽完善,但其对追求罪刑均衡是极其必要的,量刑规范化改革任重而道远。

  • 标签: 罪刑均衡 期待可能性 被害人过错 量刑规范化
  • 简介:形式法治主义向实质法治主义转型具有客观必然性,既有利于避免形式法治主义本身的局限性,也由中国现阶段的特殊国情所决定。实质法治主义的基本特征表现在:形式正义与实质正义的统一;合法性与正当性的统一;实体合法性与程序合法性的统一;形式平等与事实平等的统一。行政诉讼与司法审查,作为通过司法手段监督和支持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的重要形式,在由形式法治主义向实质法治主义这一转型过程中必将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要把握好规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和平衡,注重形式法治和实质法治的结合与协调。

  • 标签: 实质法治 形式法治 司法审查 转型
  • 简介:法律,作为人们行为的刚性准则,作为社会秩序的稳定器,可以出自国家,也可以来自民间;可以有国家强制力威慑,也可以由社会组织保障实施。全球化进程是在缺少世界政府干预的背景下展开的,这就为全球社会有机体充分发育提供了天然条件,同时也有利于形成丰富多彩的人类共同法。人类共同法的产生出于全球公共事务和人类共同利益的需要,它有自己特定的调整领域,不仅不会消弥国家法,反而会与国家法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可以想象,未来的人类法必然是一幅多元图景,人类公共事务必然仰仗各种力量共同发挥作用。

  • 标签: 人类法 全球化 多元统一
  • 简介:<正>目次一、前言二、背景的考察:市场与国家互动中的法治三、结构的考察:公、私法的融合及其意义四、价值的考察:现代法之形式理性实质化五、结语:一点后现代的思考思考已经思考过的问题。直到怀疑还是确信无疑。——君特·格拉斯一、前言显然,长期以来努力为中国法制建设提供某种服务功能的法学理论,一

  • 标签: 经济法现象 形式理性 中国法制建设 解释法律 国家干预 法学理论
  • 简介:2010年最高人民法院首次在判决书中承认法国和新加坡两个“鳄鱼”商标并存,为司法理论和实务界进一步研究商标共存提供了范本。因商品类别划分以及保护在先权利原则、权利平衡利益兼顾原则的存在,商标共存也可以说是商标法等相关法律规定的应然结果。商标共存现象有其存在的现实基础和法律空间,但商标共存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商标的区分和指示功能,带来权利冲突。经过多年的审判实践积累,禁止混淆已是判定商标侵权的重要原则,而商标共存对该原则在审判实践中的适用提出了新的挑战。审判实践中,需要对商标共存背景下禁止混淆原则进行灵活理解,用承认个体存在混淆的可能和不产生市场混淆的较大可能作为认定共存商标之间和平共处的依据,从而平衡商标共存可能带来的权利冲突。

  • 标签: 商标 共存 禁止 混淆
  • 简介:2004年人权条款入宪,有复杂的国际国内背景,总体上看,是当时社会各方面的共同诉求。但是,对于人权条款在宪法中用什么样的语言表述,特别是放在什么位置表述,曾经产生过不同的设计方案。人权条款最终被置于“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一章而未能在序言和总纲中规定,是一个引人思考的问题。我国人权的发展是一个自然的、历史的过程,对于宪法中的人权条款,应当做理性、务实的解读。

  • 标签: 人权 基本权利 修宪 宪法史
  • 简介:在学者的争论声中,经济全球化已席卷全球。在此背景下,探讨全球人权保护意义重大。西方强国"人权高于主权"的争论因全球化所引起的国家主权行使方式的变化而甚嚣尘上。人权的保护不能只依赖主权国家,但主权国家在人权保护方面仍发挥着最为重要的作用。另外,在人权全球保护的舞台上,众多跨国公司和非政府组织的复杂作用也需要厘清和阐明。

  • 标签: 人权 国家主权 跨国公司 非政府组织
  • 简介:司法责任制是指基于司法的属性而产生的一种责任体系,不仅包括法官的责任担当与责任追究,还包括法官享有充分独立的司法裁判权。而且,司法责任制作为一种责任体系,应当与现行法律、法规以及地方司法规范性文件相呼应。在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背景下,基于公正裁判的立场,司法责任制的主要内容包括法官依法独立行使职权,以及对错误裁判的问责。然而,由于司法活动具有特殊的性质和规律,司法责任制又不同于一般的责任追究制度,其对作为司法主体的法官具有更高的伦理要求和道德期望。在此意义上,司法责任制的价值目标不是进行事后追责,更在于培养与遴选好的司法官,走司法官职业化之路。

  • 标签: 司法责任 独立司法权 司法伦理
  • 简介:作为社会保护第一支柱的各国劳动法因全球化而面临新的挑战。全球化背景下各种市场因素的转变、传统劳动法规则的局限性以及工会谈判能力的减弱等,都给当前劳动者保护带来了新的、特殊的问题。如何在国际层面上应对该挑战,以克服传统保护措施的局限性?本文从超国家法、国家法和非国家行为主体三个角度对该问题进行了阐述。

  • 标签: 全球化 劳动法 超国家法 国家法 非国家行为体
  • 简介:法律服务市场是律师以法律知识、技能服务于社会的主要场合.这个场合的特点对律师工作的方式、内容有决定性的意义.那么我国现阶段律师法律服务市场有那些特点呢?

  • 标签: 法律服务市场 律师工作 法律知识 决定性 社会 技能
  • 简介:"二战"以来行政指导在市场经济国家陆续出现和广泛运用具有多方面原因.从社会学法学、综合法学以及现代行政法注重平衡之理论倾向的影响来看,行政指导乃是注重社会效果和权益平衡等理念的产物,尽管它也存在一些固有缺陷和负面效应.厘清此点,对于行政指导理论与实务的健康顺利发展,包括行政指导程序立法,都有参考意义.

  • 标签: 行政指导理论 法学理论 平衡理念 社会学法学 社会利益 行政管理
  • 简介:"以审判为中心",是我国刑事诉讼改革的必然方向。"以审判为中心",并未从根本上改变我国刑事诉讼的基本构架,其与审判中心主义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作为追诉方,检察机关与公安机关的追诉行为要得到审判的确认,就必须以审判为标准和方向,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必定会影响到侦诉关系。在"以审判为中心"的背景下,检察机关既要与公安机关加强协作,又要强化对侦查行为的约束,构建新型侦诉关系,是应对诉讼制度改革的必然。

  • 标签: 以审判为中心 侦诉关系 协作 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