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一) 对受虐妇女犯罪缘由的社会经济分析,我们主张现行中国刑事立法与司法宜当全面禁止对受虐妇女被逼杀人行为设置或判处死刑,由于中国刑法学界对有关受虐妇女

  • 标签: 期待可能性 死刑期待 死罪死刑
  • 简介:期待可能意义需要通过司法实现。作为"超规范事由"的期待可能司法适用,不可避免地与司法所应坚守的形式理性发生冲突。理论对期待可能的研究,应更多关注和破解其司法适用的难题。在坚守形式理性的同时也应正视形式理性的局限性,而反映实质理性的期待可能司法适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形式理性不足。

  • 标签: 期待可能性 罪刑法定 司法适用
  • 简介:期待可能理论滥觞于"法律不能强人所难"的古老名言,但是其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实际上是思辨的产物,它是否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并没有获得肯定的答案。本文认为期待可能理论蕴含着仁和宽容精神品质,它从法律理论和司法实践的角度承认了人性中普遍存在脆弱的一面,并认为法律如果不能对人性脆弱的成分表现出应有的尊重,便会丧失人类应有的怜悯之心。因此在今天的中国研究期待可能的理论,对于丰富中国刑法学的内容,提高中国刑法学的研究品位,并且能够与世界、特别是大陆法系的刑法文化进行对话,是有着一定的积极意义。不过我们还是认为期待可能的理论只能作为价值观念在刑事司法的领域加以引导和推广,并且要受一定程度的限制;同时由于缺乏必要的技术支持,因而没有必要进入到刑事立法的层面。

  • 标签: 期待可能性 刑事立法 实践批评
  • 简介:期待可能理论加以系统研究乃至积极借鉴,首先需要解决的是在我国当下的犯罪论体系中期待可能的地位问题。在详细介绍和评述了期待可能理论在日本刑法学中的体系地位以及是否需要对期待可能之适用加以限制的观点后,文章认为,我国四要件的犯罪论体系中没有期待可能的恰当位置,而在犯罪论体系之外讨论期待可能也不妥当。真正引入这一价值蕴含丰富的理论,有赖于对我国的犯罪论体系加以阶层式改造。

  • 标签: 期待可能性 犯罪论体系 超法规的阻却责任事由 限定的适用 平面与阶层
  • 简介:"期待可能"是近年来我国刑法界所热衷的一个话题——起因在于对域外刑法理论的研习借鉴。但实际上这是一个未加恰当调适便植入中国刑法理论而致长时期"水土不服"的问题。考察期待可能之机理实质,实为我国刑法通说理论中犯罪动机中一种反向类型。以犯罪动机的原理及功能,可以较为简捷清晰地解说期待可能问题,且对司法运用亦具高度之可行

  • 标签: 期待可能性 犯罪动机 反向类型 减免责情节
  • 简介:在社会制度相对完善的今天,具有补偿期待可能理论,已经没有太大的适用必要;在危险社会中,适用期待可能理论的社会成本太高。在价值取向上,期待可能理论把个人利益置于社会公共利益之上,违背了避重就轻的刑法立场。在规范学上,期待可能理论无视意志自由理论,与处罚胁从犯的刑法立场相矛盾。期待可能理论所要实现的合理目标,可以通过扩张心理责任论的内容、合理解释犯罪构成等途径实现。

  • 标签: 期待可能性 个人主义 意志自由
  • 简介:期待可能理论在德日刑法理论中已取得通说地位,但对于一些具体问题仍然存在激烈的争论,尤其是期待可能的适用范围和判断标准问题,各种观点分歧较大,未能达成一致意见。从期待可能的哲学基础来看,它的判断标准应采用行为人标准说;从期待可能的伦理基础来看,适用范围应是有限制的超法规适用。

  • 标签: 期待可能性 判断标准 行为人 适用范围
  • 简介:期待可能是指立法者对特定的行为人作出一种特定的期待,期望其在特定的处境下能够实施一种特定的合法行为,而放弃选择实施不法行为。这种立法意境是通过生动的画面表现出来的以期达到"内情"与"外物"相统一并且具有生动的语言感染力的境界。要创造期待可能的意境就必须处理好犯罪与犯罪论这一对意、象之间的辨证关系。这一关系,从内容上说,表现在物与志、景与情、事与理、人与意的辨证关系;从形式上说,表现在藏与露、虚与实、跳与联的辨证关系。只有从内容、形式上处理好意象之间的辨证关系才能创造出法律适用的理性主义思想意义与法律适用的安全主义艺术形象高度合一的艺术境界。

  • 标签: 期待可能性 罪责阻却 客观违法性 法律效力 三级层升性犯罪论
  • 简介:期待可能是指在行为当时的具体情况下,能期待行为人做出合法行为的可能。如果行为人在行为当时不存在期待可能,则不能追究其刑事责任。在司法实践中判断期待可能的有无,是遵循刑法人道、谦抑原则的必然结果,同时,能弥补我国犯罪构成体系出罪功能的不足。在每一案件中,在根据四个构成要件判断行为人是否构成犯罪的同时还要看行为人是否具有期待可能,其判断的标准采用折中标准说。

  • 标签: 期待可能性 司法适用 适用价值 适用方法
  • 简介:期待可能是指,处境特别艰难的行为人,社会难以期待这个人能够有合于规范的行为,尽管不能找出明文规定的排除罪责的事由,但也可以依照欠缺"他行为可能"的法理,承认"无期待可能"属于一种超法律的阻却罪责事由。德国学界长久以来的争执,也就是"无期待可能"能否当作超法规的阻却罪责事由。台湾实务对于无期待可能所采的态度几乎与德国实务相同,虽然不是完全的拒绝,但在判决里看不到明确的承认。无期待可能的概念在创用当时,是运用在过失犯罪的领域,以之限缩注意义务的范围。后来某些德国刑法学者试图扩大适用范围,但并没有被广泛的接受,德国实务的态度更是谨慎与保守。本文所举的台湾原住民的例子,虽是故意的作为犯。但是如果处境真的是非常艰难,应该可以例外的依照无期待可能的概念排除或减轻罪责。总之,台湾实务还可以再大胆的采用无期待可能的观念,作为判断行为人是否负责的根据。

  • 标签: 期待可能性 台湾刑法 司法运用
  • 简介:)在存在实施合法行为的期待可能的情况下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能够期待行为人实施合法行为的可能,  三、期待可能理论与我国刑法学

  • 标签: 可能性理论 期待可能性 理论研究
  • 简介:本文首先对期待可能理论的发展作了简单的概述.对于期待可能的判断标准,笔者主张行为人标准说,并通过分析认为行为人标准囊括了行为人、平均人和国家三方的判断.通过对期待可能理论在犯罪论体系中地位的分析,笔者认为,我国应批判地借鉴期待可能理论并在责任论中加以论述,并提出期待可能是与故意、过失以及责任能力并列的第三责任要素.此外,笔者认为,从期待可能的实质出发,在适用期待可能理论时应一分为二具体分析,使该理论得到合理的应用.

  • 标签: 期待可能性理论 行为人 犯罪论体系 故意 责任能力 过失
  • 简介:期待可能理论是刑法理论研究中的重要问题,在许多大陆法系国家和地区的刑法理论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在我国刑法理论中,期待可能宜作为刑事责任的构成要素,在责任论中论述。期待可能的判断应以行为人为标准。超法规的期待可能应适用于一切过失犯罪和某些故意犯罪。更多还原

  • 标签: 期待可能性 理论定位 判断标准 适用范围
  • 简介:只有能够期待行为人可以实施合法行为,而行为人违反此期待,实施了违法行为时,才能对行为人追究刑事责任。如果不存在期待可能,即行为人在实施行为时只能选择实施违法行为,不能期待其有实施合法行为的可能,此为阻却责任事由。行为人不负刑事责任。引进期待可能理论并运用于我国司法实践将使我国的司法制度更加完善,法律实施更加灵活,更能体现法律的公正。

  • 标签: 期待可能性理论 合理性 刑法
  • 简介:文章第一部分分析了该理论存在的哲学与伦理学根据,认为其建立在哲学关于意志相对自由的假设之上。第二部分主要分析了期待可能理论在犯罪构成中的地位及如何认定期待可能的问题。

  • 标签: 期待可能性 责任论 犯罪构成
  • 简介:期待可能有其存在的社会基础,是规范责任论的产物。在本源上,期待可能是在经过构成要件该当、违法的评价,并且具备主观的过错之后,对行为人进行'无期待可能'评价并免责的,是保护个体自由免受刑事责任追究的最后一道屏障。在本质上,期待可能是超规范的。但是,并不能由此得出期待可能与罪刑法定原则就是冲突的结论,在本质上,二者都是为了保障被告人权利。应该重构我国的犯罪论体系,为期待可能和罪刑法定原则寻找最适合的理论契合点。

  • 标签: 罪刑法定原则 规范责任论 期待可能性
  • 简介:期待可能是存在于德日等大陆法系国家刑法中的一个概念,所表现的是"法律不强人所难"的精神。我国刑法中,虽然没有明文规定"期待可能"相关理论,但是随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不断发展,我国学者对该理论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同时该理论也被广泛运用于司法实践当中,对一些案件的定罪量刑有着重要影响和深远意义。而另一方面,该理论也存在着外延模糊、内涵不清的特点。通过对期待可能理论进行论述,分析该理论与我国刑法之间的契合,结合经典案例,来进一步探讨该理论对我国刑法的影响和借鉴引入问题,以及如何准确把握好该理论在刑法中的定位和适用范围。

  • 标签: 期待可能性 刑法体系 责任阻却 犯罪构成
  • 简介:期待可能可以作为故意行为阻却责任的事由,无期待可能是否可以作为故意行为的阻却责任事由,责任的要素包括责任能力、故意或过失及合法行为的期待可能

  • 标签: 刑法理论 可能性我国 我国刑法
  • 简介:在我国犯罪论体系中,没有期待可能的情形,或者转化为导致罪过的不成立,或者影响到行为人刑事责任能力进而影响罪过。为了突出地强调该理论,可在刑法典第16条的第一款规定:"如果行为时无期待可能,或期待可能减弱,则行为人不存在罪过,或者行为人的刑事责任能力丧失或者减弱。"现有的关于不可抗力和意外事件的规定作为本条的第二款,成为第一款的注意规定。期待可能理论的作用既可以是免罪,也能作为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的理由;其适用范围限于过失犯罪,也适用于故意犯罪情形;既可是法定事由,也可是超法规事由。期待可能的消极构成包括事实要件和价值要件,前者由客观要素和心理要素构成,具体包括行为客观情状的非常性和行为动机形成的受涉,后者是指行为在刑法上的可宽宥。无期待可能的判断标准应该采用"以行为人标准为依据,以平均人标准为参考"的主客观统一说。

  • 标签: 期待可能性理论 功能地位 立法表述 适用范围 使用条件 判断标准
  • 简介:“法律不强人所难”是期待可能最通俗的表述,其理论的出发点便是站在人性的立场上,限制司法权的适用。期待可能要解决的是这样一个理论问题,当行为人的意志自由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时,如何确定行为人的刑事责任。本文在对期待可能理论的适用范围、适用条件、认定标准等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主张对行为人“不得已”的行为,基于对“脆弱人性”的关怀,应当以无期待可能为由减免刑事责任,同时作为超法规的责任减免事由,适用期待可能时应持慎重态度,防止滥用。

  • 标签: 期待可能性 责任减免事由 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