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专政作为一种危机管理的应急措施,最初产生于古罗马共和时代,后来经历了由应急措施向过渡性专政体制和常态性专政体制的演化过程。专政法治的矛盾关系因具体专政形态的不同而具有不同性质,而常态性的专政法治是根本对立的。由于马克思的专政理论受到误读和误解,社会主义实践中曾经出现了过渡性专政向常态性专政演化的趋势。中国的改革开放开启了走向法治的历史进程,需要对专政法治的关系重新定位。

  • 标签: 专政 专政体制 应急措施 法治国家
  • 简介:对待选举的结果,有这样两种观点值得一议:一是“圆满观”,即选举结果没出“圈”,党组织推荐的候选人全部当选,因此被称之为“圆满成功”;二是“民主观”,即票箱里“蹦”出了当选人,指党组织推荐的候选人未全部当选,而

  • 标签: 民主选举 中国 候选人 群众性
  • 简介:民主之于经济法有着重要的意义,它关涉经济法视野下政府干预权合法性的判断和社会整体利益模糊性的澄清问题。协商民主超越了传统民主理论的纷争,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直接民主间接民主的不足,而成为民主在当代的最新发展。协商民主对公共参与和理性协商的强调及其作为程序民主的特质,完全契合了经济法的实践诉求,因此,可以以协商民主来建构经济法的民主观。而且,协商民主观还意味着经济法视野下国家(政府)市场的"共和",并内含着经济法的社会正义理念。

  • 标签: 协商民主 经济法 民主观
  • 简介:由20世纪末中国社会兴起的法治运动所引发的学术争论,其深层的问题在于如何认识诸如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自由等价值的本质属性,也在于如何认识诸如法律、制度等“人类设计物”的本质属性,即将它们看作是一种纯然的主观理性、理想和应然价值,还是将它们看作是既包含理性,也包含经验;既包含理想,也包含现实的融二者于一体的产物。该文作者持后一种观点,并对此进行了分析和阐发①

  • 标签: 民主 法治 理性 经验 价值冲突
  • 简介:亲民政治是当代中国的一项伟大的政治实践,它是对以胡锦涛为核心的新一代党的领导集体的执政风格和执政理念的高度概括。亲民政治不仅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率先垂范,而且也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大举措。作为法律人,如何从法治框架下正确理解亲民政治?如何正确认识亲民政治对于我国法学研究和法学教育的重大意义?进一步而言,亲民政治的法律内涵和法律本质是什么?它与古代的君主仁政有何区别?它和现代的民主宪政又有何内在关联?在以"民主政治"自居的欧美以及作为儒家文化圈成员的东南亚各国是否也存在亲民政治?近而观之,亲民政治对于当代中国的立法和司法实践有何深远影响?在立法和司法中,如何充分体现亲民政治的精神实质?这一系列问题都是以"亲民政治"为特征的现实政治,对于当代中国法治建设所提出的新任务和新课题。何勤华教授主持并率领他的几位法律史博士生分别从以下几个角度,即亲民政治的法律诠释、亲民政治的历史考察、亲民政治的域外实践、亲民政治的法律建设等,对"亲民政治法治建设"这一主题进行了探讨。本次论坛的形式尚属初次尝试,不足之处,欢迎批评建议。

  • 标签: 民主宪政 亲民 民主政治 当代中国 社会主义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 简介:目次引言一、民主宪政文化异质性之间的理论张力二、个体权利机制型塑文化异质性的价值意义三、集体权利机制型塑文化异质性的价值意义四、主权下移机制型塑文化异质性的价值意义引言民主宪政事业建立在集体代理的假设基础之上。如果我们问是谁制定了民主的宪法,答案必定会以第一人称复数的形式给出。比如在美国,我们的宪法在其开头就明确宣布,"我们人民……

  • 标签: 民主宪政 个体权利 集体权利 主权下移
  • 简介:“代表”概念歧义丛生,不是因为它缺乏核心定义,而是因为这个定义蕴含着一个悖论(同时在场不在场),而且它也太泛泛了,无助于把该词的许多含义与其不时相互矛盾的暗示协调起来。代表民主的关系并不确定,人们却经常轻率地将二者等量齐观。这两个理念起源不同,甚至彼此冲突。民主来自古希腊,通过自下而上的斗争赢得。希腊民主是参与式的,代表没有任何关系。作为一个政治概念和一种政治实践,代表始于中世纪晚期,当时它是君主强加的义务。只是到了英国内战及之后的十八世纪民主革命时期,这两个概念才关联起来。民主论者认为正是代表和选举权的扩展让大规模民主成为可能。保守论者则将代表视为阻碍民主的工具。卢梭也对比过这两个概念,但他更喜欢民主自治。他认为代表是对民主的一个威胁,这颇具先见之明。代议制政府已经成为寡头制的一个新形式,普通人民被排除在公共生活之外。这并非无法避免。代表的确让大规模民主成为可能,但关键在于,它植根于地方的参与式民主政治。当今有三个拦路虎阻碍这个可能性的实现:公共问题的规模私人权力;金钱或者财富;以及电子媒介时代的理念及其塑造。

  • 标签: 民主 代表 代议制 大规模民主 参与式民主
  • 简介:自从代表民主被调和、混合到一起后,对于代表究竟是使民主成为可能,还是限制、妨碍了民主,就一直存在持续的张力和争论。如果人们搁置教条之争,转向历史,代表的民主资格马上就变得非常清晰。在民主被改造成代议政府体制以前,民主制曾被视为一种过时的统治方式,不适用于现代国家,尽管也许并非完全不可能。本文尝试借助历史论据证明代表的“民主性”。这就把我们引向法国大革命期间出现的对“民主”的各种修正和挑战,我们可以从中看到一个关键进展:民主代表这两个曾经对立的概念终于牵手到一起。本文试图证明,正是在这个时期,才有人认真构思现代民主的概念和理论框架。为了证明这一点,本文展示两位大革命核心人物如何通过两项关键修正把民主代议制挂起钩来,他们是托马斯·潘恩和马克西米伦·罗伯斯庇尔。这两位主角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为他们对民主制提出了大胆而颇具现代意义的重新评估,同时挑战了这一概念的“评价”和“描述”层面。在这个过程中,潘恩和罗伯斯庇尔将代表纳入对民主的构想中,同时把民主修饰为某种积极而有价值的东西。这两位两极对立的核心人物的独到之处在于,他们对民主的反思和创新重构了民主代表这两个概念、并把它们用独特的方式结合在一起。现在的人们对这个配对习以为常,但它俩在18世纪几乎是水火不相容。

  • 标签: 民主 法国大革命 潘恩 代表 罗伯斯庇尔
  • 简介:民主的形式包括直接民主间接民主两种,直接民主虽然最能体现民主的本质,但是难以体制化,参与民主是直接民主非体制实现的主要形态。参与式预算是指通过举办听证等方式,使公众直接参与预算过程,决定或部分决定公共资源的配置,并对预算执行实施监督。参与式预算改革正在成为世界范围内公共预算制度的变革潮流,在我国已经出现温岭模式、哈尔滨和无锡模式、闵行模式等参与式预算改革实践。预算听证是听证在公共预算过程的应用,也是公众直接参与预算的主要渠道。在我国,预算听证包括预算编制、执行中的预算行政听证和预算审批、执行监督中的预算人大听证,应当总结我国既有的预算听证实践立法,在《预算法》修改中建立预算听证制度,推动参与式预算改革的法制化。

  • 标签: 参与民主 参与式预算 预算听证 预算民主 预算法
  • 简介:如何保障政府拥有充分紧急权力应对紧急状态,同时又能有效制约紧急权力,是紧急状态研究中的关键问题.罗斯托试图运用“宪法专政”概念来解决这一问题.《宪法专政》从罗马共和时期的宪法专政谈起,通过正本清源式检视,对德国、法国、英国、美国的历史实践展开研究,揭示紧急状态下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的权力运行结构,指出专政宪法的事实共存状态,力求在维护国家秩序保护公民权利之间达致平衡.当然,理论解析的不足,以及时过境迁的实践都表明宪法专政存在一定局限.

  • 标签: 宪法专政 危机政府 紧急权力 权力制约
  • 简介:<正>一、引言美国行政法是"市场—国家"关系的历史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特别是在联邦层面上,这种关系不断地演进,从19世纪和20世纪早期限制政府干预的经济自由主义,到"罗斯福新政"(theNewDeal)及其后联邦政府奉行的政府干预主义。事实上,当代行政法集中反映了联邦国家管制私人企业的种种努力,而这些努力又主要表现为设置联邦行政机关以及控制和规范行政权的行政程序。我曾经撰文指出,新行政法已经初露端倪,并且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1.在各级政府管理中,公/私权力实现新的融合;2.对"公共的"和"私人的"重新界定;

  • 标签: 全球化经济 当代行政法 私有化 市场价值标准 行政机关 联邦行政程序
  • 简介:晚近现代世界的民主不可能是一个完整的政治体系,考虑到现代权力形式的可怕潜能,及其从社会和自然世界所榨取的东西,民主也就必然没有希望,没有什么值得为之奋斗之处。我们需要把民主重新理解为某种非政府形式的东西。本文认为,所谓当代民主困境不是人们经常所说的,古代民主概念现代政治社会的规模和范围不相容。而是任何植根于作为行动者的公民和参与性政治的民主概念,都与国家的现代抉择不相容,这个现代抉择即国家成为政治生活的固定核心,而相关的政治概念就是持续围绕单一主导目标的活动,即控制或影响国家机构。民主制是一项关乎普通公民政治潜质的工程,也就是说,关乎他们经由公共关怀的自我发现及其实现方式成为政治存在的可能性。

  • 标签: 边界 民主 宪法 同质性 宪政民主
  • 简介:毛泽东早在1940年的《新民主主义的宪政》一文中,就明快地指出:“宪政是什么呢?就是民主的政治。”此后新中国的宪政,基本上就是在这种思想下建构起来,其中,中国近代以来的民主主义价值取向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

  • 标签: 宪法 中国 民主政治 国家权力
  • 简介:萧公权先生(1897—1981),原名笃平,自号迹园,笔名君衡,江西泰和人。先生才为世出,生于忧患,学于域外,执鞭中土,终老异乡,乃近百年来文化变局中立定脚根,深入西方学术领域,然后心平气和地在中西新旧各种学问之间,加以折衷调和、锤铸涵融,自成一家之言的中国人文学者,在中国政治学宪政研究领域留下巨大的足迹影响。之所以其名不显,一方面是因为他并非如学优则仕的文人,

  • 标签: 萧公权 宪政 民主 忧思 学术领域 人文学者
  • 简介:金融发展和在劳动市场表现出的风险不平等之间并不存在直接的关联。这种关联在国家和公司的层面由政治加以调和。政治鼓励金融发展,从而对金融所产生的不平等和风险的限制努力产生克减之效。这一结论来自于历史的、比较的和当代证据的经验分析。本文重点关注美国新近发生的事件:当代金融发展的政治起源;有组织劳工及其同盟对金融的再监管和重塑公司治理的努力。

  • 标签: 劳工 金融监管 风险 公司治理 不平等
  • 简介:雅典民主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历史的长卷上。作为现代民主的前身,它曾经大放异彩,但却因其自身的历史局限性而如昙花一现。过去已经向我们显示如何建设未来,在民主化浪潮日益扩展的今天,我们应当重新审视古希腊民主。从历史中,我们得到启示:单纯的民主制度不能治愈社会的痼疾,现代民主应当在宪政的框架下实施。

  • 标签: 雅典 民主 宪政
  • 简介:广州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在“网易”网上开通《广州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条例》立法民意调查,引发了社会各界甚至日本、新加坡等海外网民的高度关注。城管查扣游商小贩物品的权力如何规范?如何处理被查扣的物品?广大市民都可以通过网络提出自己的意见,从得到支持的程度看,这个网上民意调查无疑是非常成功的。

  • 标签: 民意调查 网络 民主化 法律 决策 市人大常委会
  • 简介:在新修订的《行政诉讼法》实施之际,作为一名我国行政诉讼制度发展历程的亲历者和见证人,作为一名曾经长期从事行政审判工作的法官,作为一名时刻感受着我国民主法治进程丰硕成果的普通公民,我思绪万千,感慨良多。从1980年《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所得税法》中有关行政诉权最早的规定,

  • 标签: 民主法治 《行政诉讼法》 风雨 行政审判工作 企业所得税法 中外合资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