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8 个结果
  • 简介:按照法国学者米歇尔·克罗其埃的说法:“任何权力现象,不论它产生于何种根源,不论它具有何等的合法性,也不论它的行施方法如何,都蕴含着某一个人或集团对于另外一个或若干个人或集团施加作用的可能性。”易言之,作为一项权力,它应当具有使他人因权力的介入不得不去做某一行为或不得不放弃某一行为的影响力。

  • 标签: 权力 合法性 影响力 集团 个人 行为
  • 简介:如何对待别人,是衡量自身人性的尺度,也是衡量政治文明化程度的尺度。我相信,最能表明我们自身教养的,不是文凭,不是学历,不是顶戴的品级,而是我们能不能善以待人。善待他人不是善待家人和亲朋好友、主人和奴仆,而是善待陌生人,尤其是善待异议者。

  • 标签: 公共权力 善良 善待他人 文明化 陌生人 异议
  • 简介:<正>前不久,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张坚说,"作为一名法官,将廉政修养视为法官职业的第一品格,慎重、谨慎,要处处以高标准要求自己,洁身自好。"他要求法官要敬畏法律、慎用权力,把廉政作为人生必修课,熟记于心,践之于行。康德说过:"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越来越历久弥新,它们一个是我们头上浩瀚的星空,另一个是我们心中的道德律令。"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因其宣传怀疑论思想,被雅典当局

  • 标签: 法律 权力 苏格拉底 慎用 古希腊哲学 法官职业
  • 简介:大部委改革的原则在于实行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的分离。大部委内部权力监督,在结构与范围上涵盖了对决策权、执行权、反馈权的监督,而在环节与内容上则涵盖了对权力分配、权力过程和权力结果的监督。厘清大部委内部权力监督的结构与范围、环节与内容,从中分析问题、阐明其对策,既是对大部委改革五年以来内部实施权力监督的一种反思,也是落实党的十八大、推进行政改革、防止权力腐败的一种新的认知。

  • 标签: 大部委 权力监督 决策权 执行权 反馈权
  • 简介:国家权力的合法性是政治学的基本问题,甚至可以说是政治学的首要问题,是指国家权力被社会大众接受或认可的理由。

  • 标签: 国家权力 合法性 大众接受 政治学
  • 简介:全球化进程深刻地改变了中国。持续快速发展的中国也正在深刻地改变和影响全球化进程本身。中国的经济总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二,越来越多的国家已经或正在与中国形成密不可分、休戚与共的双边关系,中国的繁荣发展越来越成为惠及全球的"正能量",中国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也越来越成为全球性的关切和忧虑。在举世瞩目的"庄园会晤"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中美应共同致力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本刊2013年6月(上)曾推出"中美与新型大国关系"专题策划进行研讨解读。然而,从更广阔的视域看,总书记对这一世界级议

  • 标签: 大国关系 专题策划 权力体系 共产党自身建设 国际经济政治 军事大国
  • 简介:制度作用既可以是积极性的,也可以是消极性的,关键取决于制度是否具有合理性与正义性,即制度的德性或制度的正义。制度的德性不仅不为个体或群体的偏好所左右,而且对个体或群体的偏好、价值起着矫治的作用。制度正义和权力文明之间具有内在逻辑关联,制度正义是权力通向文明的必经之路。

  • 标签: 制度正义 权力文明 权力主体
  • 简介:地方性知识实质上是象征性的符号系统,符号是人们认识和了解世界的媒介,在人类文明史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权力亦是通过特定的符号表现出来的,但其赋予符号的特殊内涵在于在人们内心情感互动之下,从隐性层面强化了权力的正当性基础。可从符号如何反照权力、符号特定含义及其展望三方面考察权力的隐性因素。

  • 标签: 地方性知识 权力 符号 隐形因素
  • 简介:进入改革攻坚阶段,政治体制改革的启动已成为紧迫问题,但面临的阻力不言而喻。利用已有的政治、法律和意识形态资源从建构权力监督体制入手,通过规范权力运行打开政治体制改革序幕也许是阻力较小的改革路径。当前的权力监督体制存在严重缺陷,无法发挥其应有的监督效能。应当从监督对象、监督标准、监督途径、监督资源、监督方式、监督目的、监督实现前提和路径诸方面思考权力监督问题,以建构制度化的权力监督体制为契机,启动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 标签: 权力监督 制度化建构 政治体制改革
  • 简介:中国的崛起使得中美两国领导人都不得不对两国在全球、特别是亚太地区的潜在冲突进行战略应对。亚太地区已经成为中美两国探索构建面向21世纪的新型大国关系可能性的试验场。尽管两国领导人均支持构建新型大国关系,但中美之间的竞争还是有可能将双边关系引向对抗。在两国间相互依存度日益增加的情况下,美国任何试图单方面遏制中国的尝试都难以得逞。两国必须探寻一种现实主义路径,携手构建以权力平衡为基础的地区秩序,从而摆脱新兴大国与守成强权之间必然发生结构性冲突的历史宿命。

  • 标签: 中国的崛起 新型大国关系 战略再平衡 权力均势
  • 简介:当前,尽管我国现行权力系统内部的权力制约机制相当齐备,但在干部权力运行的体系中,无论在内部或是外部,都没有达到合理的动态平衡。这是我国转型期开展制度反腐所面临的关键问题。而当前我国的权力运行制约机制存在的缺陷,又是权力运行制约失衡的根本原因。因此,公众选择干部是对干部管理的权力平衡的必然选择。

  • 标签: 制度反腐 政治逻辑 干部管理 权力平衡
  • 简介:女村官作为农村基层权力核心结构中的“一把手”,在男性参政占主导地位的农村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文章对近10年的女村官研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回顾和总结,归纳了学者探讨较多的女村官现状、制约或影响女村官发展的因素、针对女村官政治参与的措施等方面内容,对研究现状进行了评论并展望了未来女村官研究值得重视的方向和领域。

  • 标签: 女村官 妇女参政 述评
  • 简介:全球化的内在机制,使得超级国家和资本获得了更大的权力。这些权力微妙地支配着社会生活,却没有相应的义务和责任,更没有民主的合法性基础。为了遏制全球化进程中的"民主赤字",推动全球化的健康发展,必须进行新的民主建构;人民只有拿起民主的武器,用政治民主、社会民主、经济民主改造整个全球化机制,才能增强人民的权力、保障其自身的权益,从而引导全球化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 标签: 全球化 霸权体系 权力转移 民主
  • 简介:夫妻权力关系是两性关系在家庭领域的最佳体现。本文在回顾国内外有关夫妻权力研究的基础上,以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福建省的样本数据为依据,着重探讨夫妻权力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家庭中夫妻权力关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夫妻权力的不同方面均受到个体的性别、资源、性别文化规范、家庭结构和家庭生命周期,及其对家庭的贡献等因素的共同影响。

  • 标签: 夫妻权力 影响因素 社会地位
  • 简介:如何发挥制度的优势,一直是我们热议的话题。在2013年3月的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强调要发挥"三个优势":即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坚强领导核心的政治优势,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制度优势,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的体制优势,引起了与会代表、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等各方面的广泛关注和讨论[1]。笔者认

  • 标签: 制度优势 国家机构 公民权利 人民 权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 简介:近年来,年轻干部"火箭提拔"等现象屡屡曝光,折射出当前我国干部提拔的公权力还没有被很好地关进铁笼子。"火箭提拔"等现象的实质是违反游戏规则将公权力私用的一种机会主义。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从细化破格条件、完善提拔程序、明确问责机制三个方面来对干部提拔制度进行改革,进一步健全法制、落实法治,构建体制内外各种监督方式相结合的立体化监督体系,以确保干部提拔的公权力公开、公平、公正地规范运行。

  • 标签: 火箭提拔 干部提拔 机会主义 公权力 机制
  • 简介:随着社会自组织的日益发展壮大,公民素质和参与能力的大幅提升,对既有的"第三方"治理进行梳理非常必要。"第三方"治理存在身份确认的风险、责任落空风险、参与程序不当的风险等诸多问题。发挥"第三方"在公共治理领域的中立性和参与的价值,还需要从信息公开、权责平衡、制度细化、程序优化等方面对公权力的配置及其行使形成约束,进而推动公共治理结构中的各种主体形成合力,形成"善治"格局。

  • 标签: 公共治理 第三方 公民参与 政府责任 信息公开
  • 简介: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是有效预防腐败的关键,突出抓好对“一把手”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建立适度分权、相互制约的权力运行机制,提高制度的执行力,聚合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力量以形成强大合力。

  • 标签: 权力 制度 笼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