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以下简称《导言》)中展示了马克思高超的实践唯物主义批判哲学,在《导言》中,马克思力图探寻人类彻底解放的途径,他将哲学视域转向批判现实,以'批判的武器'和'武器的批判'两条文脉为线索,前者从理论层面揭示宗教和政治制度对人的束缚与压迫,后者从实践层面阐释了无产阶级立场和'改变世界'的历史使命,二者结合,从而实现人类解放。

  • 标签: 转向 批判 回归
  • 简介:一、吉登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批判的背景分析吉登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批判,是以他对现代性的理解为基础的。在吉登斯的现代性思想中,特别强调现代性与传统的“断裂”,并视之为在这种断裂后建立起来的“一种后传统的秩序”,包括从世界观、经济制度到政治制度的一套架构。②在《现代性———吉登斯访谈录》一书中,当被问及古典社会学家中是否只有马克斯.韦伯最接近对现代性的正确理解时,吉登斯回答说仍然敬仰马克思,“因为资本主义对较大的现代性框架具有核心重要性。在现代社会中,经济影响同它在从前社会形式中相比,其效应要明显和深远。这些影响的结构,以资本主义制度和机构为核心”。③这说明,在对现代性的认识上,吉登斯与马克思的认识是相似的,都从制度角度出发解读现代性。也正是以此为基础,吉登斯认为能够在同样的层面上通过对现代性制度维度理解上的超越实现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批判”。除此之外,吉登斯认为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只是代表了19世纪对社会的认识水平,到了今天,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社会出现了很多历史唯物主义创立时期没有的新变化,使得历史唯物主义在与时代的对接中暴露了很多缺陷。因此,吉登斯的所谓目的就是立足当代,借助各学科的最新发现来批判历史唯物主义,...

  • 标签: 历史唯物主义批判 吉登斯历史唯物主义
  • 简介:安东尼奥·奈格里对历史唯物主义的重构以批判客观主义范式、重回革命的政治性—主体性话语为逻辑构架,彻底颠倒了劳动和资本的力量关系,并以阶级斗争的革命政治学,将历史运行的中心结构转移到回归工人阶级立场的阶级构成之上,进而把非对称性的阶级对抗当作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这在本质上只是一种摇摆在唯物主义和唯意志论之间的"政治的马克思主义",因对主体性话语的偏执、对历史过程的简化和对历史本质论的拒绝,最终背离了历史唯物主义

  • 标签: 安东尼奥·奈格里 历史唯物主义 革命主体性 阶级斗争
  • 简介:权力在本质上是具有论争性的概念,因而可以从不同的视角来观照权力的含义。卢克斯的激进观点指出了权力的第三个维度,即权力依赖于对真正利益的界定。然而,真正的利益概念本身具有内在模糊性和经验依赖性,这使得对权力的概念界定有滑向抽象的形而上学以及相对主义的风险。如果我们坚持以真实利益作为分析权力概念的出发点,则权力的审议转向就是不可避免的。在审议主义观点看来,理性说服是权力的本质所在,它使权力区别于暴力。但由于有关权力的审议观点建立在并不可靠的假定之上,因而权力的界定还需要某种相应的拓展,才能捕捉到政治实践的复杂性。自由、互惠以及责任内嵌于权力的概念之中。

  • 标签: 权力 真正的利益 审议 暴力 怀疑主义
  • 简介:一般认为,存在着一个客观且普遍适用的“恐怖主义”概念。这种观点在“9.11”之后的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尤为突出。恐怖主义通常被定义为使用或威胁使用暴力来实现广泛的政治目标,在此过程中无辜的平民成为袭击的任意目标。此外,恐怖主义还具备一种向被袭击者以外传播的或象征性的作用。因此,使用“恐怖分子”一词或强调“恐怖主义”现象的绝大多数学者、决策者和政治家,都倾向于认为其含义是唯一的,反过来说,其他任何不同的用法都一律不予以考虑。其实,各种“学派”针对“恐怖主义”的本质和概念提出了更多方面和多元的观点

  • 标签: 恐怖主义 维度 解读 西方国家 政治目标 恐怖分子
  • 简介:科学社会主义的原创理论,是马克思运用唯物辩证法对人类一般历史过程和资本主义具体发展状况考察的结果;它们分别体现为以"两大发现"为基本内容的逻辑理论和以阶级斗争、无产阶级专政为基本内容的策略理论两个层次.历史上,社会主义运动一直恪守着马克思的逻辑理论,而根据实践条件的变化不断修正其策略理论.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对市场经济体制的选择,从突破马克思的策略理论人手,逐渐超越了其逻辑理论的解释范围.中国社会主义者只有依据唯物辩证法重新考量时代条件,才有可能推动社会主义逻辑理论的相应发展.

  • 标签: 唯物辩证法 社会主义 逻辑理论 策略理论 唯物辩证法 中国
  • 简介:十七大代表、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总结十七大报告有八个鲜明特点。一是重大论断体现了'全中求准';二是理论创新体现了'新中求深';三是经济建设体现了'好中求快';四是政治建设体现了'稳十七大报告有八个鲜明特点

  • 标签: 中国 农村 “三农”问题 耕地保护 经济预测 立法程序
  • 简介: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点创新有四个'首次'河南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日前发表文章说,胡锦涛总书记在'6·25'讲话中论述科学发展内容体系时,提出了许多创新的思想观点,归纳起来有四个'首次'。一是首次提出科学发展观的历史新起点;二是首次把'统筹兼顾'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论;三是首次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科学发展观的立足点和落脚点;四是首次揭示了科学发展观的价值取向是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人民共享。

  • 标签: 社会安全 社会危机 学校管理 中国 经济社会 高校
  • 简介:习近平: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任务聚焦到作风建设上,集中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问题。教育实践活动要着眼于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以“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为总要求。照镜子,主要是以党章为镜,对照党的纪律、群众期盼、先进典型,对照改进作风要求,在宗旨意识、工作作风、廉洁自律上摆问题、找差距、明方向。

  • 标签: 教育实践活动 党的群众路线 作风建设 形式主义 官僚主义 奢靡之风
  • 简介:中国护照也许不能带你去很多地方,但它能在任何地方带你回家。——在尼泊尔地震的余波中,国航飞机接中国人回家。很多乘客特别感慨,感觉祖国真是不一样了有一个法则叫做"1.01和0.99法则",是说1的365次方是1,1.01的365次方约为37.8,0.99的365次方约为0.03,1%的区别,日积月累就会变成巨大的差距。——广东省惠州市副市长、公安局局长李敏谈到,"1%"见担当,不弃微小,方成善政

  • 标签: 国航 善政 广东省惠州市 神威药业 王京生 医药企业
  • 简介:经济活动好比人的心电图,一起一落的,那就是好,因为正常。很多人说要稳定,可如果是一张稳定的心电图,那代表有问题了。所以起并不是绝对好,落也不是绝对坏。——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周其仁教授认为,应对当下经济形势需要的是耐心,如果方子对了、药量够了,剩下的就是时间因素,像电影里说的“让子弹飞一会”,要让时间起个作用。急,就容易“病急乱投医”,一个方子还没起作用,第二个又下去了.

  • 标签: 妙语 经济活动 国家发展 北京大学 经济形势 心电图
  • 简介:列宁早期秉承辩证分析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历史作用的马克思主义传统,充分肯定了资本主义在俄国发展的必要性及其进步作用。列宁对俄国资本主义的肯定,在理论上避免了陷入"德国的社会主义"的泥潭,划清了与俄国自由民粹主义的界限,在实践上有利于引导俄国社会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西方学者关于列宁追求资本主义具有讽刺意义的观点是不正确的,是对马克思主义资本主义观的曲解。

  • 标签: 列宁 俄国资本主义 思想
  • 简介:现代的科学界,一方面是学科的分支日见其繁,另一方面又出现了多门学科进行综合研究的趋势,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互渗透,局面一新,生机蓬勃。其中,尤其是关于事理的科学,诸如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等等,对各门学科的研究和发展发生着巨大的影响,极大地提高着科学研究的水平。

  • 标签: 系统论 治理 社会科学 自然科学 科学研究 科学界
  • 简介:<正>按照传统的苏联观点,苏联经济体制主要以国家所有制和集体农庄所有制为基础,实现全面的国民经济计划,属于社会主义性质,从三十年代斯大林这样宣告以来,一贯如此。大多数西方观察家,无论是马克思主义者还是非马克思主义者皆承认苏联政治经济体制这两种社会制度方面的特点,亦承认其重要性。但是超过这一界限,各种解释即表现出很大的分歧。这些互相矛盾的观点表现在,认为苏联经济体制是:

  • 标签: 苏联 马克思主义者 国家所有制 西方观察家 政治经济体制 国民经济计划
  • 简介:一胡绳先生在《中共党史研究》1998年第6期上发表了题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关系:世纪之交的回顾和前瞻》的短文,文章在总结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时认为,毛泽东“曾染上过民粹主义色彩”。作为论据,文章引用了毛泽东在1958年4月写的《介绍一个合作社》...

  • 标签: 民粹主义 毛泽东 社会主义 胡绳先生 《新民主主义论》 民粹主义者
  • 简介:基于'全球化'的内涵及其源起的不同观点,中外学者对'全球化'的分期也众说纷纭.现将关于'全球化'阶段划分的不同观点加以归纳.除有人认为全球化刚刚开始,还没有进行阶段划分的必要以外,共有4种划分方法,现概括如下:

  • 标签: 全球化 社会主义 经济形势 商品贸易 金融资本
  • 简介:民族主义的基础来自政治民族的支撑,政治民族又是建立在众多文化民族共同拥戴的基础之上;而分裂主义的基础来源于族群民族主义的泛滥,其理论和现实动力均有赖文化民族的支持。文化民族使得分裂主义者和分裂主义运动找到了民族主义的理论基础和思想依靠。经由政治组织的操弄,以及外部势力的干预,文化民族往往成为政治民族形成、政治身份认同的主要基础,也是当前世界范围内民族冲突频发、分裂主义甚嚣尘上的关键所在。

  • 标签: 国际政治理论 分裂主义 民族主义 文化民族 政治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