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2 个结果
  • 简介:武胡景是上世纪30年代党内被错杀的任职最高的领导干部,也是获得平反昭雪公开宣传最晚的革命烈士。长期以来,直到1984年前,包括党史、军史工作者在内,人们并不知晓他是1932年中共"临时中央"的军委书记,甚至不知道党史上有这个重要人物。笔者从20世纪50年代初起从事中共党史教学,1979年开始整理编撰《中国共产党组织史资料汇编——领导机构沿革和成员名录》初稿,1981年7月在最早稿内收入"临时中央""军事部部长李富春(1931年6月)",其后"部长吴何锦(1932年1月)"。从此,逐步解开了武胡景烈士长期鲜为人知之谜。

  • 标签: 武胡景 中共“临时中央”军委书记 考析
  • 简介:中央苏区的红军优抚工作包括优待、抚恤与安置三项主要内容。优待红军战士及其家属的工作包括:调查了解红军家庭情况;保障红军作战给养;红军战士及其家属同样分田,由耕田队与劳动互助社帮助耕种;实行“优待红军工作日”与“共产党礼拜六”;接济红军家属生活,红军本人及家属免纳捐税与房租,享有减价购物及优先购买权利,享受医疗、交通、娱乐、读书与通信优待;发给红军家属光荣牌和优待证,建立与红军家属的联系制度。抚恤红军伤员、烈士及其家属的工作包括成立抚恤机构,规定伤残、死亡、家属等抚恤范围。红军的社会安置包括休养安置、退役安置、退休安置。中央苏区红军优抚工作的实施,为红军将士解除了后顾之忧,从而为革命根据地反“围剿”战争的进行,军民鱼水关系的建立,以及人民军队的自身建设等,发挥了至关重要的社会保障作用。

  • 标签: 中央苏区 红军优抚 红军家属 红军伤病员
  • 简介:首先谈点个人情况。我在美国耶鲁大学学的是物理冶金专业,我原来做金属物理方面的研究工作,是属于小科学的。1955年我从国外回来后还想做这个工作,就到中国科学院应用物理研究所(现在改为物理所)工作。以后因为中央要调我到九所来,就先到沈阳金属研究所过渡了一段,于1960年调到九所。

  • 标签: 党中央 物理研究所 金属研究所 决策 远见 美国耶鲁大学
  • 简介:我们党历来都把建立党的纪检(监察)机关放在重要位置。从1927年党的五大起(除“文化大革命”这个非常时期外),我们党一直坚持由党的中央委员会或党的全国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中央党的监察委员会(纪律检查委员会)。党的中央纪检(监察)机关的历史演进启示我们:党的纪检(监察)机关的建设及其工作只能加强,绝不能削弱;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要在同级党委和上级纪委的双重领导下开展工作;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要正确处理上下级纪委之间的关系;要注重和加强纪检机关自身建设。

  • 标签: 中国共产党章程 党的中央纪检(监察)机关 党的纪检(监察)工作
  • 简介:在腥风血雨、艰难竭蹶的白色恐怖环境下,中央特科在获取情报、保卫中共中央安全等方面功绩卓著,并且为发展党的隐蔽战线奠定了良好基础。“隐蔽战线的统帅”中央特科的创始人周恩来,家喻户晓。相较而言,另一位特科机构领导人陈云在特科的风云岁月则鲜为人知。

  • 标签: 中央特科 主持 白色恐怖 中共中央 周恩来 创始人
  • 简介:早在中央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就开始了民主政治建设,中央苏区的民主政治为革命时期的党领导的局部政权和建国以后的民主政治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本文总结了党在这一时期民主政治建设的经验,并针对现阶段的民主进程,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 标签: 中央苏区 民主政治 经验 启示
  • 简介: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来,党的中央集体领导制度的发展经历了探索、成型、成熟、曲折和制度化五个时期,呈现出逐步规范化、走向制度化和决策科学化的特点。中央集体领导制度是中国共产党特色的执政模式,是党的民主集中制的具体运用,是党领导伟大事业的根本保证。新形势下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应当从中汲取丰富的思想营养和政治智慧,以便进一步完善中国共产党的集体领导制度,使其在党的事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发挥更大更好的作用。

  • 标签: 中国共产党 集体领导 沿革 特点 地位
  • 简介:9月19日,大田中央苏区革命历史陈列馆揭牌仪式在大田县均溪镇玉田村官厅红四军指挥部旧址举行。省委党史研究室主任逄立左,三明市委常委、秘书长余红胜出席揭牌仪式.大田县政府副县长戴绍松主持揭牌仪式,

  • 标签: 揭牌仪式 革命历史 中央苏区 大田县 陈列馆 研究室主任
  • 简介:近年来,由于各种生态问题的频繁发生,生态治理问题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课题,为全人类所关注。生态治理中由于理性人假设和财权、事权的下放导致了中央与地方政府间的信息不对称,由此带来了政策制定和执行中的成本扩大、政府信誉受到影响和引起政策上的冲突的风险;生态治理中地方政府信息公开是提高中央政府环境管理决策和执行力的求,是政治民主化的求,是转型期维护社会稳定的求,也是提高地方政府环境政策制定和执行科学性的求;着力构建生态治理中中央与地方政府信息协调的沟通原则、合作原则、民主原则和责任机制、法制机制、监控机制;构建生态治理中中央与地方政府信息协调的技术路径着重从基础建设、政务公开、业务电子化几个方面进行。

  • 标签: 生态治理 中央与地方政府 信息协调
  • 简介:中央政存与地方政府在燃油税政策拙行过程中的博弈,构建了一个两阶段博弈模型,通过分析得出出现政策执行困局是因为在中央与地方博弈过程中形成了“不执行,不惩罚”或“不执行,惩罚”两种博弈均衡;结合制度环境和相关制度安排进一步分析燃油税政策拙行过程中中央与地方的博弈行为出现的原因;根据原因进行了相应的对策思考。

  • 标签: 政策执行 中央政府 地方政府:博弈:燃油税改革
  • 简介:目前全国各地已有三百万人左右参加速成识字学习,干部很积极,群众很热情,在有准备有步骤地进行这一工作的地方,确实使许多丁部群众突击识了很多字,收到了一定的成效。但也有不少同志没有把扫盲看作是长期艰巨的任务,没有明确认识它必须有周密的准备,特别是师资的准备,才能着手,否则便会产生轻率冒进,便会搞乱。

  • 标签: 扫除文盲运动 中共中央 群众 干部 同志
  • 简介:目前学术界对于中共第二届中央执行委员会人员组成尤其是候补委员名单的问题观点不一。经过考证本文认为存在如下几种可能:因为某种原因,中共二大仅选举产生了中央委员,没有选出候补委员;如果第二届中央执行委员会有候补委员,则可能是李大钊、李汉俊、向警予,而张太雷和李达亦有可能。

  • 标签: 中共二届中央执行委员会 候补委员 再探讨
  • 简介:为分析保障性住房政策过程中的中央与地方政府关系,找出问题解决的有效框架,采用案例分析方法,分析了保降胜住房政策制定过程中中央部门间的讨价还价、政策执行过程中地方政府及其职能部门以及开发商等营利组织间的利益结盟与变通策略、其他参与主体被排斥等现象。在此基础上,引入政策网络理论.分析网络利益主体与网络利益关系。研究发现:保障性住房与民生密切相关,却积累了太多的“历史赊账”;中央与地方政府间的非合作博弈是影响保降陛住房政策过程以及政策结果的重要因素;非合作博弈问题需置于政策网络结构环境下去思考,政策网络理论能够提供“解释性”和“建构性”框架。论文研究对未来的保障性住房政策过程以及政策结果有重大实践意义。本文将网络利益分析与网络治理结合在一起,实现了政策网络两个理论流派的应用整合,对该领域的理论研究有重要价值。依据研究结论,保障性住房的政策制定与政策执行必须实现从封闭到开放的转变,为未来“十二五计划”做好铺垫。

  • 标签: 保障性住房 中央与地方关系 非合作博弈 政策网络 网络治理
  • 简介:节能目标责任考核政策是我国“十一五”期间用以保障实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20%这一约束性指标的重要政策,本文从中央一地方互动视角研究该政策的制定过程。研究发现,节能目标责任考核政策的制定过程呈现出“中央政府提出方针——地方政府进行创新性政策实践——中央政府肯定创新并颁布新政策——地方政府进行政策复制”的中央一地方互动特征,具有地方政策创新和自上而下政策复制相结合的特点。源自省级政府的政策实践是我国节能目标责任考核政策建立的主要学习源,为中央政府的政策出台提供了参照与经验,加速了中国节能考核政策的发展。但这些作为政策备选项的地方实践,总体上比较单一,并在中央节能目标责任考核政策出台后迅速进行了复制式修订。此外,节能目标责任考核政策的地方创新性实践主要发生在省级政府层面,地市级政府和更低层次的政府更多起到的是政策执行的作用。本文从动力机制的角度对此现象进行了初步解释。

  • 标签: 节能 目标责任制 政策制定过程 中央地方关系 地方政府
  • 简介:从现已公开的文献资料看,在中共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主要成员中,任弼时最早使用"执政党"概念,并将之作为革命胜利后中国共产党的定位;周恩来在新中国成立后最先明确使用"执政的党"概念;邓小平对"执政党"概念的阐述最为集中也比较深刻;刘少奇在1962年全党反思"大跃进"错误的关键时刻两次使用"执政党"概念,有着特殊的历史意义;朱德、陈云虽未直接使用"执政党"概念,但都有着明确的执政党意识;毛泽东虽然没有明确使用"执政党"概念,但对此采取了既不明确肯定也不否定的默许态度。对"执政党"概念的认识和使用,本质上是如何看待"革命党"和"执政党"的关系问题。建设一个永葆革命本色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应当成为党的建设的重要目标。

  • 标签: 中共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 执政党 革命党
  • 简介: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始于1935年,止于1976年。在此期间,中国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贫困落后的旧中国变为统一独立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党的历史上存在时间最长,影响最大,属于开天辟地的一代,地位显重,因其执政长、影响深远而成为一个内涵丰富、意义重大的课题,其学术价值十分突出。同时,深刻总结第一代领导集体领导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丰富的成功经验和惨痛的失误教训,对我们进一步统一思想,坚定信念,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强化党的各项建设,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同心同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无疑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 标签: 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 中共 群体研究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社会主义建设 半殖民地半封建
  • 简介:9月7日上午,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欧阳淞主任、李忠杰副主任一行到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视察调研党史工作。欧阳淞、李忠杰一行听取了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俞克明、副主任徐建刚和严爱云关于近年来上海党史工作的情况汇报,并观看了上海党史研究室近两年来的成果展示,实地走访各个处室,了解工作环境,亲切慰问工作人员。

  • 标签: 党史研究室 中共中央 党史工作 副主任 李忠 调研
  • 简介:1937年十二月政治局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战爆发后召开的一次重要的会议。会上,王明试图重新攫取党内的最高权力,便借传达共产国际指示之机,全面发起对党在抗战以来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批判,错误地提出"一切经过统一战线"和"一切服从统一战线"的抗战方针,极力宣扬右倾机会主义路线。此次会议给党造成了极大的危害,不仅孕育了党内的政治危机,使党陷入思想混乱的困境,而且严重破坏了遵义会议后形成的党的集体领导原则。在毛泽东的正确领导下,中共中央通过加强内部的团结与稳定,以及与共产国际的沟通与联系,全面部署党在抗战阶段的任务,十二月政治局会议所造成的党内危机和困境最终得以化解。

  • 标签: 中国共产党 十二月政治局会议 毛泽东 王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