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参加正常期末学业考试167名大学生对自己在考前、考中、考后9种学业情绪进行了自评。采用对应分析方法分析了大学生在考试过程中不同阶段里学业情绪变化。结果发现:大学生考试中主要学业情绪有7种:愉快、自豪、希望、焦虑、羞愧、失望和厌烦,可分别以效价(X轴)和唤醒度(Y轴)来划分。各种情绪在考试过程中变化特点为:愉快、自豪、希望在考后高于考前,而考中相对考前略有下降;焦虑和厌烦呈不断下降趋势;羞愧和失望随考试进行而升高,失望在考后达到最高。此外,考试成绩低分组学生各种消极情绪均明显多于其他学生;希望和考前焦虑存在明显性别差异;学习兴趣高学生成绩优秀,考试时愉快情绪多,厌烦情绪少。

  • 标签: 大学生 考试情境 学业情绪 学业成就
  • 简介:以91名小学一、三、五年级儿童为被试,采用故事访谈法探讨了失望情境儿童情绪表达规则运用发展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从一年级到五年级,小学儿童在失望情景真实情绪和表面情绪都变得越来越积极,且失望情境无论是在真实情绪上还是在表面情绪上,都没有表现出显著性别差异;(2)三种人际关系类型儿童表面情绪和真实情绪都表现出极大差异,而且人际关系类型不同儿童使用表达规则情况也有很大不同,这可以用儿童情绪调节策略不同来解释;(3)失望情境,儿童情绪表达规则使用受到不同人际类型影响,这可能与儿童对情绪表达社会影响不同预期有关;(4)儿童情绪表达目标不受其所处的人际关系类型影响,且不同人际关系儿童情绪表达目标不受其年级、性别的影响.

  • 标签: 情绪表达 失望 情境 五年级 人际关系 小学儿童
  • 简介:为探究儿童在不同利益对比情境以及与己利益无关情境公平行为,研究呈现了自我任务劣势博弈、优势博弈、冲突博弈以及第三方任务博弈四种分配情境。自我任务中儿童需要为自己与另一名匿名儿童迫选方案,第三方任务中则需为两名匿名儿童迫选方案。结果发现:(1)劣势博弈中所有年龄组均倾向于选择公平方案,而非劣势方案;(2)优势博弈中,8岁、10岁组选择公平方案的人显著多于优势方案,而4岁、6岁组均无显著差异;(3)冲突博弈中,4岁、6岁组选择优势方案的人显著多于劣势方案,而8岁、10岁组均无显著差异;(4)第三方博弈中,8岁、10岁组选择公平方案的人显著多于不公平方案,而4岁、6岁组均无显著差异。这表明,4岁-6岁儿童尚未真正获得公平观念,且以获得个人利益为主;而8岁是真正获得公平观念转折年龄,8-10岁儿童对人对己均坚持公平原则,且表现出利他倾向。

  • 标签: 公平 儿童 自我任务 第三方任务
  • 简介:竞争受害者心理是指在群际冲突中群体双方都认为自身才是最大、真正受害者。在医患冲突情境中,医患双方努力建构自身成为真正受害者心态得以彰显,双方聚焦各自受到不同伤害内容、体验和事件,致力于建构最大受害者身份。医生和患者各自建构起来最大受害者身份具有一定心理动因和社会功能。对患者而言,弱者心态可以博得他人同情、争取补偿等;对医生而言,受害者身份可以规避或减轻其责任、维护职业自尊等。医患双方竞争受害者心理阻碍了医患冲突和解。降低双方受害者竞争水平需要加强医生和患者在生命意识层面上群体认同,增加彼此之间更频繁、更深入、更积极群际接触。

  • 标签: 受害者心理 医患关系 医患冲突 群际接触
  • 简介:从北京市一所普通中学四个年级随机选取学生169名为被试,采用开放式问卷法研究了学生在阅读理解背景提问能力发展特点,结果发现:(1)学生提问频次变化范围较广,随着提问频次增加,人数呈现波浪式下降趋势;(2)学生所提问题被分为三种水平:事实性问题,推论性问题和评价性问题;(3)随着年级上升,学生提问水平逐渐增高;(4)学生提问性别差异显著,尤其是在高水平问题上,女生提问数量多于男生.

  • 标签: 学生提问 提问能力 高水平 普通中学 年级 中学生
  • 简介:采用修订COPE量表对530名中小学教师进行调查,探讨中小学教师压力现状及其在正、负性压力情境应对方式异同.结果表明:(1)中小学教师总体压力水平为中等,但承受着较大工作压力且负性多于正性;(2)中小学教师应对两类性质压力采用方式趋于一致,具有一定情境性.但在应对负性压力时,倾向于联合使用各种应对方式,且更倾向于采用精神寄托、行为解脱等非适应性应对方式.

  • 标签: 中小学教师 情境性 中等 应对方式 倾向 压力
  • 简介:该研究以103名二年级小学生为被试,运用教育实验方法探讨了在多媒体情境,不同认知风格、英语水平儿童在不同教学控制策略英语学习效果。结果发现:(1)英语水平较低学生,无论其认知风格是场独立性还是场依存性,都是在教师控制策略学习效果好于教师指导学生控制策略;(2)英语水平较高且认知风格为场依存性学生,在教师指导学生控制策略学习效果显著好于在教师控制策略学习效果,而认知风格为场独立性学生在两种策略学习效果没有显著差异。

  • 标签: 教师控制 教师指导下的学生控制 场独立性 场依存性
  • 简介:自然灾变是自然环境突然或者巨大变化,这种变化对人类造成重大或者潜在灾害,严重者甚至影响到生存。与平稳自然环境相比,灾变对社会心理影响具有急剧性和波动性。尽管有些灾变时间是短暂,但其社会心理后效却相当久远。

  • 标签: 心理反应 环境影响 自然灾变 自然环境 社会心理 波动性
  • 简介:西方组织公平领域主流观点认为要想提高员工分配公平感,应着力提高分配过程公平性以及上下级互动公平性,即程序公平和互动公平。本研究发现:在中国组织情境,较之程序公平和互动公平(人际公平、信息公平),分配制度公平对员工分配公平感解释力最强;在分配制度不公平情境,程序公平和人际公平才会影响分配公平感,仅仅起到亡羊补牢作用。

  • 标签: 组织公平 分配公平感 分配制度公平
  • 简介:阅读理解中情境模型建构是当今阅读研究热点,自aan等人提出事件标记模型理论以来,很多研究者对影响情境模型建构空间维度进行了深入研究,尽管对情境模型中时间维度研究相对缺乏,但仍得出了一些有价值研究成果.本文对情境模型中时间表征理论假设、实验研究、技术手段及主要研究结论作了介绍和评析,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 标签: 情境模型 时间表征 课文表征 阅读心理学 印象假设 场景模型
  • 简介:狗主人经常会感受到,狗狗和人类一样容易嫉妒。近日美国加州大学一名心理学家就对一只名为罗斯科小狗进行了研究。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心理学家克里斯蒂娜·哈里斯表示,如果你抚摸另一只狗,罗斯科就会产生某种特别表现。哈里斯博士认为,这种表现是嫉妒一种形式,尽管这种形式不像人类嫉妒形式那么复杂、扭曲。

  • 标签: 嫉妒心理 牧羊犬 美国加州大学 激发 反应 忽略
  • 简介:<正>“人有多重智力”人们可以轻易地测出高度,但智力却没有这样简单。这主要是因为人们具有多重智力,而不是简单一种智力。总来讲,我已区分了七种形式智力。在现代社会得到高度评价两种智力是语言和逻辑数理(Logical-mathematic)能力。当人们认为某人聪明时,往往是指这两种能力。因为个体有了语言和逻辑数理能力,就能在那些所谓测量智力测验上获得好分数。但是,另外五种智力,每一种都是同等重要:空间关系理解能力,音乐能力,躯体运动感觉能力(bodily-kinesthetic)和两种个性方面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inter-

  • 标签: 理解能力 语言能力 逻辑能力 人际交往能力 学校 多重智力
  • 简介:本文从儿童社会化角度出发,通过剖析儿童在早期特定情境生活经历和生平情境“手头库存知识”,以及儿童对情境反思性监控,来分析情境对儿童社会化结果——习得人格、规范、道德、文化等和掌握生活技能影响。

  • 标签: 儿童心理 社会化 生活情境 生活技能 人格
  • 简介:目的:探讨在中国文化背景公司内技术部门人员核心自我评价是否包括集体自尊维度及其与工作投入、工作倦怠关系。方法:在人力资源部门人员指导,301名公司技术部门人员填写了工作倦怠量表(MBI—GS)、工作投入量表(UWES)、经典核心自我评价4个分量表、集体自尊量表以及核心自我评价集成量表(CSES),并以密封信封方式提交。结果:(1)集体自尊对核心自我评价载荷为0.68,是核心自我评价重要因素。(2)加入集体自尊维度核心自我评价对工作投入和工作倦怠路径系数分别达到了0.79和-0.54。(3)采用集成核心自我评价量表测量也支持了这一结果,对工作投入和工作倦怠各维度回归系数均达到了显著水平。结论:集体自尊是中国文化背景技术部人员核心自我评价重要成分,且加入集体自尊维度核心自我评价对工作投入和工作倦怠均有较好预测作用。

  • 标签: 工作倦怠 工作投入 核心自我评价 集体自尊
  • 简介:概化理论与项目反应理论是两大现代测量理论,广泛应用于心理测评实践中。但是,两种理论都有优势与弱势,宜将它们进行整合,包括"黏合"与"融合"两种形式。对比"黏合","融合"能够产生一种模型,能够使得两种理论有效走向统一、取长补短。总结了五种将两种理论有效"融合"模型,包括MM、HRM、GIRM、GIRMT和其他模型,指出了相关研究存在一些问题。

  • 标签: 概化理论 项目反应理论 模型整合 融合模型
  • 简介:以自编"配对情境"为测试材料,对江浙沪地区145名中小学教师进行测查,结果表明:(1)江浙沪地区教师公正敏感性总体水平较高,公正敏感性不存在性别差异和年龄差异;(2)在不公正现象与朋友间不仗义,贪婪和态度嚣张等现象比较中,江浙沪地区教师倾向于认为不公正事件更不合理;(3)在不公正现象与扰乱市场,栽赃陷害和学术剽窃等现象比较中,江浙沪地区教师比较能够容忍不公正现象发生;(4)在不公正现象与受贿现象、欺骗现象比较中,被试未表现出特别的能接受与特别的不能接受。

  • 标签: 公正敏感性 教师 配对情境
  • 简介:旨在编制中学生内疚和羞耻情境模拟量表并初步考察不同民族中学生内疚和羞耻特点。对2000名混合学校中学生进行施测。项目分析显示,高、低分组被试在大部分项目上差异显著,量表中20个项目基本符合心理测量学要求;信度分析显示量表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86和0.87,分半信度分别为0.81和0.83;因素分析表明其结构效度良好。总体而言,中学生内疚感显著高于羞耻感,且均随年级增高而逐渐增加;女生内疚感和羞耻感显著高于男生。量表信效度均达到了心理测量学基本要求,可用于不同民族中学生测试。

  • 标签: 内疚 羞耻 信度 效度.
  • 简介:为了了解广告中性别角色定型对受众产生影响,通过问卷调查,探讨了个体性别角色、性别、年龄和受教育程度对广告中性别角色定型反应影响过程.结果发现:性别、个体性别角色(分为传统性别角色和非传统性别角色)、年龄和受教育程度可以通过女性自主性意识间接-影响受众对广告中女性模特被冒犯性描述知觉,进而影响受众对企业负面评价和购买欲望;研究同时发现年龄可以直接-预测受众购买欲望.

  • 标签: 性别角色定型 广告 女性自主性意识
  • 简介:当错误发生后,人们往往会放慢错误后反应速度,以避免错误再次发生,许多研究者认为,这是自上而下认知控制对错误后反应影响。为了探讨刺激属性是否也在错误后反应中起作用,本研究从刺激同一性角度出发,探讨错误反应刺激与错误后刺激同一性以及反应-刺激间隔时间(RSI)对错误后反应影响。结果发现,当错误后刺激与错误反应刺激一致时,可减小错误后反应时延长程度,同时,RSI越大,PES越小。本研究得出结论,刺激同一性和RSI作为自下而上刺激驱动在PES产生过程中发挥了作用。

  • 标签: 错误后反应时延长(PES) 刺激同一性 认知控制
  • 简介:旨在探讨不同刺激重复量对反应抑制后效应影响。在不同刺激重复量条件,让被试完成停止信号任务。结果发现,从总体来看,刺激重复量因素上主效应显著,重复类型因素上主效应不显著;信号抑制条件下不同刺激重复量后无信号试次反应时与总无信号试次反应时差异不显著;信号反应条件下不同刺激重复量后无信号试次反应时与总无信号试次反应时差异显著。本研究表明不同刺激重复量条件反应抑制后效应是认知控制执行加工而非自动化记忆提取。

  • 标签: 刺激重复量 反应抑制后效应 认知控制理论 自动化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