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42 个结果
  • 简介:如今的人(当然尤其作为一个生活在大陆的中国人),很少有人会将教会和大学联系在一起。尤其是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我们很难将二者联系到一起来考虑。然而有一个无可否认的事实,即在全世界建立的组织中,在1520年之前建立,现在仍然使用同样的名称、以同样的方式做着同样的事情的只剩下85个,这85个中有70个就是大学,另外15个是以教会为代表的宗教团体。[1]不仅如此,透过综合了解两者在历史中的发展进程,总会让人觉得它们之间有着一种莫名的契合之处。本文着力于概括介绍教会与大学两者的发展历史,并从其中找出两者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共同之处,借以说明教会历史与大学成长史之比较的意义。

  • 标签: 教会 大学 历史
  • 简介:对于《坛经》的研究,各家之说纷纭,但有共同之处,就是运用熟练掌握的现代哲学方法予以分析,如庖丁解牛,条分缕析,各有所得,然难免有瞎子摸象之憾,至于以前出现过的慧能思想属客观唯心、主观唯心之说,更有禅外说禅之误。笔者认为,我们至少不应该以某一固定理论方法作为绝对标准而设立规格。以我之方,测彼之圆,或当有谬。对于一千余年以前的古人,更应该予以同情之理解,从六祖说法的本怀人手,以佛法谈佛法,从《坛经》说《坛经》,则易于理解经文的真义与来龙去脉。本文就是在此想法基础上的一点体会。

  • 标签: 《坛经》 应该 佛法 唯心 解经 修行
  • 简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保证每个孩子都能接触教育所做的努力与古佛教传统理念是殊途同源的。佛教创始人佛陀推翻了古印度吠陀和婆罗门传统思想,进行了一次革命运动,面向全体民众打开教育的大门~①。在他45年弘法生涯中,他徒步四方,传播最新的教义,为人们指明脱离苦海的道路。因此,他常被看做是“天人师”(devamanussānam),并将著名的非正规教育制度带到了古印度。尽管人类已经取得了很多进展,心智仍有待提高:冲突、暴力和战争仍在世界许多地区不断发生。部分人认为解决这个问题的当务之急是将教育体制人道化以维护不同文化国家之间的和平与尊重。在本文中,我们将着重研究以下几点:(1)我们为何需要人道教育?(2)在当代教育体系中有提倡伦理道德价值观的必要吗?(3)早期教育体系中的佛教价值观(4)人道教育有助于预防危机等等。

  • 标签: 佛教 和平 教育 伦理 道德
  • 简介:自性是精神的基态、精神的零点.佛学的"种子"、"藏识",可能就是人类在漫长的自然进化中所获得的全部成果,都积淀、内化和浓缩到现实机体的遗传因子中,通过它而得到巩固和保存,又通过遗传方式传给后代,由此建构了人类种系历史延续和发展的链条,人类精神基态就是有赖于此链条.如何开发此精神基态?人体内有没有不接收内、外界信号或信息的生理条件呢?如果有,这可能就是精神基态的生理基础,这可能就是神秘的"自性".当出现这种寂静并非昏沉,而是高度的清醒状态时,神经细胞固有的振动,最小自振动,则能自我察觉,于是出现所谓见性.

  • 标签: 自性 藏识 种子 精神 精神基态 遗传因子
  • 简介:《创世记》前三章的创世记载影响力是巨大的,它影响着人的思路,也给人留下了很广阔的思考空间。第一句话"起初上帝创造天地"就是一个波澜壮阔、引人深思的序幕,但同时《创世记》一至三章的记载也给教会造成不少的困扰,一些教会人士更以是否接纳此段经文为历史记

  • 标签: 创世记 上帝 圣经学 多样化 创造者 历史
  • 简介:探访病人是教牧事工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不少教牧同工和热心信徒却不甚了解探访病人的意义和方法,其实,探访病人也是一种学问。本文试从院牧事工的角度,分离探访病人的一些常识。

  • 标签: 教牧辅导 探访病人 意义 方法 基督教
  • 简介:一、"克隆人"破坏了上帝所定的自然律,必将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生育"是上帝给女人特别的恩赐和荣耀,也是上帝所定的自然律。并且,上帝所设计人的生育本身也是一极神奇、美妙的过程。首先,人的自然繁衍赋予有血缘关系的个体间有很自然的情感联系,这是形成家庭乃至家族的基础。其次,它使男女间保持一个正常的比例,不至失衡,使人类能够代代相传下去。多样的自然状态是神所定的又一个自然律,无论是自然界抑或是人类社会,多样的自然状态能够带来天然的极大的稳定性。人的自然生育方式使人既有相似,又有差异性。这种多样造成了人类社会微妙的平衡和互补态势。而克隆人将会破坏上帝

  • 标签: 克隆人 自然律 上帝 自然状态 种多样性 人类社会
  • 简介:本文从音乐在教会历史中的地位与作用、从基层教会新兴的音乐现象、从对赞美诗集的认识等方面论述了建设和谐教会的重要

  • 标签: 赞美诗学 和谐教会建设
  • 简介:现代意义上的大学发源于中世纪的西欧,但学者们认为:“中世纪欧洲学习机构的名称和发展都是穆斯林学校的仿制品,伊斯兰宗教学校是欧洲学习机构的原型,被教皇和王室授权后成为欧洲大学。”[1]这说明,中世纪西欧大学的产生和发展受到了伊斯兰大学的影响和推动。本文就这一问题做初步探讨。一、世界最早的大学—伊斯兰大学的产生与发展在伊斯兰教出现以前,阿拉伯人的基础教育主要在特定季节里进行,

  • 标签: 伊斯兰世界 欧洲大学 宗教学校 伊斯兰文明 伊斯兰宗教 中世纪欧洲
  • 简介:20世纪20年代,在民族主义压力下,华西协合大学开始向政府立案,以期获得社会认可。由于南、北政府都颁行了立案法规,鉴于其时四川所处的特殊处境,华西协合大学决定率先得到四川地方当局的认可。在这种情况下,华西协合大学在1926、1927年间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以满足立案要求,并于1927年底在省教育厅获准立案。华西协合大学的立案过程清晰展现了华大在具体的地方处境中对立案这一“国家”规定的地方响应。同时,它也为20年代“国家政治”在“地方”的运作实践提供了一个生动的案例。

  • 标签: 华西协合大学 收回教育权运动 民族主义
  • 简介:本文认为,以言语宣扬的形式与歌唱等各种形式有着相似之处,因为音乐也表达了神的话语,而认识崇拜中各种圣乐的“礼仪神学”是今日敬拜态度更新的关键。这种更新,可以使教会面对诸如“敬拜赞美”形式的冲击和挑战,适当取其精华,规避其糟粕,重新调整崇拜形式的走向。虽然我们强调以各种方式歌颂神,但目的不是把人吸引到教会音乐侍奉形式中,而是吸引到上帝的面前,使会众以充满真诚、赞美和喜乐的心敬拜主,不只是口中有歌,更是在生命里有歌,从而实现圣乐在集体敬拜中的牧养功能。

  • 标签: “音乐礼仪”神学“音乐礼仪”形式 崇拜的更新
  • 简介:印顺法师的《修身之道》形成了对三纲领和八条目的系统看法。与传统儒家将三纲领视为由内向外的推展不同,印顺法师将三纲领视为由外而内的落实,与大乘“三心”相近;致知就是止于至善,如同佛教的“续善根”一样,其意义与佛教的正见相似,但远不如佛教的正见更为究竟、彻底和殊胜;格物是儒家致知的手段,不如佛教修得正见的方式来得真实;他对大学的诚意慎独非常欣赏,比之于佛法的戒学修行,但认为佛法的理论和方法也更有效率;正心就是定,孟子的“养气”就是定的一种境界;儒佛二家都以修身为本,儒家的修身,等于佛法的修慧,只有大乘佛法,才开显了究竞的修身之道;在印顺法师看来,儒佛二家都以利他作为出发点,但利他的方式则有区别。印顺法师的大学纲目是从佛教立场理解和审视儒家经典的范例。

  • 标签: 印顺法师 《大学》 三纲领 八条目
  • 简介:一人类社会的发展史,是一部人类蒙上帝引领,归向上帝的真善美的历史。上帝多次多方晓谕他的子民的同时,也引导万国万方归向他。古希腊、中国、印度的圣哲,创建了各自的伦理学,从本体论上触及了冥冥之中的上帝真、善、美的本质。他们的许多论断,成为数千年来人类社会共同遵奉的金玉良言。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大师苏格拉底曾提出一个著名的论断:"美德即知识"。他的再传弟子亚里斯多德生前系统地讲授过伦理学,死后由他的儿

  • 标签: 基督教伦理学 伦理道德 整体素质 人格 苏格拉底 伦理思想
  • 简介:在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活跃着一支特殊的义工团队,队中成员皆是年轻优秀、品尝兼优的在校大学生,他们朝气蓬勃的笑脸为孤寡弱势群体带来一丝温暖的慰藉,为家贫寒的高考中榜学生带来继续求学的勇气和希望。

  • 标签: 学生义工 善行 在校大学生 弱势群体 咸安区 咸宁市
  • 简介:24岁的刘瑜大概做梦都无法想到,自己会参与到这样一个极富意义的活动。这里不存在繁缛的戒律和约束,不需要背诵晦涩难懂的经文,亦不存在说教式的讲座。有的只是各国同龄人间平等的交流.接地气的生活智慧和僧俗弟子们师长般的身教。而英语则是获取这一切的唯一工具。

  • 标签: 英语夏令营 佛教 佛法 生活智慧 同龄人 做梦
  • 简介:2005年春季,笔者在美国哈佛大学做“伊斯兰教与儒教比较研究”的客访研究项目时,通过图书馆专家林希文博士的帮助,查看了图书馆收藏的美国传教士克劳德·毕敬士先生(ClaudePickens)捐赠的有关中国伊斯兰教的资料。其中有一张照片引起了我的注意:这是中国穆斯林先贤、云南伊斯兰大学者马注的墓地。原照是10×12.5厘米大小,经哈佛大学图书馆的处理、扫描和放大,

  • 标签: 中国伊斯兰教 美国哈佛大学 穆斯林 学者 大学图书馆 印章
  • 简介:人类的生存是以共同的社会生活为基础的,自从有了人类的原始群落,就有了管理,只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管理的方式和内容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无序到规范的发展过程。宗教的诞生和发展也伴随着对宗教事务的管理活动。建国以来,虽然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宗教工作,但由于在宗教系统长期存在“左”的思想的干扰,对宗教事务管理缺乏规律的认识,往往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使管理工作难以纳入法制的轨道,进入健康有序的状态。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宗教政策不断落实,有关的法制法规逐步健全,为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提供了良好的前提条件。近年来,苏州市民族宗教事务局在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提高宗教界人士自我管理能力方面作了一些探索,如对散居道士的

  • 标签: 宗教事务 依法管理 宗教工作 宗教政策 苏州市
  • 简介: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一定价段的历史现象,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以幻想的方式反映现实世界的一种颠倒的世界观。宗教在其发展中逐渐形成了宗教观念、宗教信仰、宗教感情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宗教仪式和宗教机构(教会)。人类在最初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不曾有过什么宗教,随着人的思维能力的发展,宗教观念才有可能出现。

  • 标签: 专业简介 思维能力 人类社会 世界宗教研究 张继安 自然崇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