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7 个结果
  • 简介:《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与思想的重要典籍,其译介与西传已经有四百多年的历史,给欧美各国的文化与文明产生了很深的影响.本文在概述《论语》及其英译研究状况的基础上讨论了该典籍英译的当代价值,指出《论语》英译研究对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典籍英译以及教育的全球化都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有助于助推中华民族文化的全球化.

  • 标签: 《论语》英译 典籍 全球化
  • 简介:<正>管夷吾字敬仲,出于姬姓而居于齐;齐,姜太公封国,姬姜联姻乃宗周之传统。齐桓公得国后,厚礼管仲以为大夫,与鲍叔矛、隰朋、高傒等其修国政。盖春秋时代,生产趋于发达,井田崩溃,公社瓦解,而民多游离,于是管仲重定安民之策,定人之居,制国以为二十一乡,工商之乡六,士乡十五。有工商之乡乃齐之

  • 标签: 法家 管子 管仲 齐桓公 道家 老子
  • 简介:忧时伤乱、仕途惆怅,是元代前期的主要内容;地域文化背景、特殊社会现实、词人生活心态,决定了元代前期的艺术特色;元代前期从文化背景、艺术风格等方面奠定了元发展方向。

  • 标签: 元代前期词 内容 风格 影响
  • 简介:<正>诸位学者:两千多年前,春秋时代,当孔子六岁的时候,在一个小国宋国的都城举行了一个会议,那是一个政治性的会议。谈论的主题是“弭兵”。各国都委派代表参加,大国的代表优先入坐。经过数日的舌战,终究达致协议,宣布了“弭兵”的公报。会议的主脑人物宋国的向戌于是向国王提出“立功”的奖赏。他不但未能如愿以偿,反而被训了一顿。弭兵之论是不实际的梦想。战争并没有因之而废除,军备仍是各国贯注的事务。一场历史性的会议,就此结束。一千多年以后,在山明水秀的浙江绍兴举行了一个颇有文化价值的雅集,是时少长咸

  • 标签: 学术会议 闭幕词 春秋时代 文化价值 孔子学说 历史性
  • 简介:<正>《中国药典》1985年版“一部”处方有种祛风散寒、活血止痛的熨剂叫“坎离砂”(天津市医疗器材厂制有此物),不少人不知为何取了这样一个名字。其实,此名可以说来源于《周易》。汉代的魏伯阳著有《周易参同契》一书,书中称乾坤二卦为鼎炉,坎离二卦为药物。故“坎离砂”即谓药物砂。《周易》为大道之源,亦为不少成语、典故、格言、熟语之源,不少词语可以说成于此书。洋洋一百七十余万言的《周易辞典》(吕绍纲主编,吉林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收有“经传词语”一单元,但非从源于《周易》的成语典故等着眼,一些人读到有关词语时往往不知其然,更不知其所以然,本文则列举有一定难度的源于《周易》的成语典故等举例以说之,于《周易》研究、于汉语词汇研究或者不无小补。

  • 标签: 孔颖达 周易参同契 六十四卦 后汉书 词语 三国志
  • 简介:文章从跨文化翻译的视角对比了美国汉学家李克和中国学者翟江月的《管子》英译本.李克的翻译重在介绍,鲜加评论,旁征博引,考证精详.其特色是异化为主,归化为辅,力求形式对等.翟江月的译本采用了归化与异化相结合的策略,力求功能对等;她的译文语言平实,易于理解.两个译本各具特色,也各有不足,但是都为“中学西传”做出了重大贡献.

  • 标签: 跨文化翻译 管子 异化 归化 形式对等 功能对等
  • 简介:《易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大道之源,是中国圣贤先哲应对世界千变万化事物规律的智慧结晶。《易经》翻译,长期以来就是中国对外交流、促进中华文明蓬勃发展的重要桥梁。探讨被称之为“译事三难”的“信达雅”被很多学者认作是探究中国全部的翻译理论问题,对于《易经》翻译,这“三难”更是如此。尽管研易的论著汗牛充栋,但从易学的角度谈《易经》翻译的却不多见。本文拟从《易经》“三易”的角度,探究《易经》英译的“三难”问题,即从《易经》的“不易”、“简易”、“变易”出发,探讨《易经》翻译的“信、达、雅”三要素。本文拟从这个角度做一新的探讨,并以《易经》翻译的实际例证加以说明。

  • 标签: 《易经》 不易 简易 变易 翻译
  • 简介:《周易》成例说(三)徐传武三十一、咸卦咸,卦名,六十四卦之一。其义为感应、感化。《咸·》:“咸,感也。柔上而刚下,二气感应以相与。止而说,男下女,是以‘亨利贞,取女吉’也。”因以“咸感”为阴阳相感,夫妇相和。唐杨钜《册淑妃何氏为皇后文》:“观柔刚咸...

  • 标签: 《周易》 六十四卦 孔颖达 损上益下 羝羊触藩 家人卦
  • 简介:理学的西传得益于“理”概念的译介。《印中搜闻》、《中国丛报》、《中国评论》三种报刊及麦格基、理雅各等人的汉学著述中关于“理”的译释,保存了十九世纪中西文化交流过程中最原始的文献记录。翻检中学西传史上“理”的英文对译,可以看到西方世界在接受中国理学文化时的心态以及曾经出现的分歧与争论,后者对于理学文化的西传无疑产生过推动作用。

  • 标签: 《印中搜闻》 《中国丛报》 《中国评论》 理雅各
  • 简介:概称句的形式刻画涉及到知识表达和常识推理,由人工智能研究首先提出。之后出现了多种类型的理论,对于更为合理的概称句形式刻画方案的探讨也仍在继续。Delgrande首先开始用条件句逻辑处理概称句,并由Asher、Morreau和Boutilier等继续发展,其要点是将“鸟会飞”理解为“正常情况下鸟会飞”,毛翊继而提出双正常解读,将“鸟会飞”理解为“正常情况下,正常的鸟会飞”。以此前工作为基础,周北海提出概称句是揭示概念内涵的句子,“鸟会飞”表示的是“鸟”这一概念的内涵有“会飞”这一内涵项。

  • 标签: 词项逻辑 算法 树图 形式刻画 概称句 知识表达
  • 简介:<正>各位来宾、学者先生们:由中国孔子基金会和新加坡东亚哲学研究所联合在曲阜召开的国际儒学讨论会现在隆重开幕了。前来参加今天开幕式的,有来自四大洲十三个国家和地区的学者,特别是有新加坡东亚哲学研究所的领导人王鼎昌先生和吴庆瑞博士;有中国孔子基金会名誉会长谷牧教授;中国孔子基金会首席名誉顾问周谷城教授;有联邦德国阿登纳基金会主席赫克博士;澳中理事会

  • 标签: 基金会 联邦德国 名誉顾问 周谷城 四大洲 国际学术讨论会
  • 简介:明清之际耶稣会士制定了“适应”儒家文化的传教政策,他们解读《易经》并竭力从中寻找基督教与儒家学说的契合点。晚清新教传教士继承了“适应”政策,并提出“孔子加耶稣”的传教策略。《易经》麦格基英译本是“适应”政策和“孔子加耶稣”传教策略的产物,译本具有明显的《圣经》色彩。

  • 标签: 《易经》 传教士 适应 麦格基译本
  • 简介:<正>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同志们,朋友们:由山东大学主办的首届“海峡两岸《周易》学术讨论会”。在多方友人的大力协助下,经过一年多的筹备,今天正式开幕了!本届《周易》学术讨论会,在“《周易》与哲学文化”的主题下,将对《周易》的经与传、易学发展史、易学与中华传统哲学文化的关系、易学与当代文化建设及经济建设、易学与包括自然科学在内的现代知识体系的整合、触通,以及易学研究的方法论等一系列新老问题,展开广泛深入的讨论。《周易》号称传统儒学最高的哲学典籍,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源头活水,它对绵延达数千年之久的伟大中华文化慧命的生衍,产生过重大而又深远的影响。现代文化学、人类

  • 标签: 学术讨论会 周易 海峡两岸 易学研究 中华文化 知识体系
  • 简介:<正>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首届海峡两岸《周易》学术讨论会”在山东省政府和济南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台湾易学界同仁的大力协助下,在学术界前辈先生们的亲切关怀下,在与会代表的共同努力下,经过五天紧张而又热烈的讨论和交流,到今天上午止,已经顺利完成了大会预期的各项讨论议题,获得了圆满成功!参加本次大会的正式代表共计85人,其中,台湾代表25人,香港代表2人,韩国代表1人,大陆代表62人。就职称而言,高级职称(正副教授、研究员副研究员)即占55人,因此,是一次水平相当高的学术会议。本次大会,共收到提交的论文65篇,专著10部。

  • 标签: 学术讨论会 海峡两岸 周易 易学研究 中国哲学史 代表
  • 简介: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同学们:"第三届海峡两岸青年易学论文发表会"在教育部社政司的亲切关怀下,在与会海峡两岸易学界的后起之秀及各位讲评专家教授的共同努力下,已经顺利完成了大会预期的各项议题,获得了圆满成功!

  • 标签: 教育部社政司 讲评 家教 论文发表 海峡两岸 青年
  • 简介:在国家教育部社政司的亲切关怀下,在山东大学主管领导的直接支持下,在海峡两岸学界同仁的积极配合下,在两岸易学界的后起之秀,尤其是在读的易学与中国哲学专业的硕士生、博士生及他们的指导老师的热情参与下,在各方的大力协助下,由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主办,

  • 标签: 硕士生 老师 国家教育部 专业 博士生 山东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