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6 个结果
  • 简介:敦煌遗经《老子变化经》的成书年代在学界存在争议。本文通过分析老子在东汉的宗教地位、考证《老子变化经》中的白鹿意象、考察经文中的汉顺帝阳嘉元年至汉桓帝永寿元年的五个年号与当时天师道之宗教背景,可知《老子变化经》成书于公元155年至165年,是天师道成立之初,自神其道而作。《老子变化经》的成书受东汉黄老道、刘向《列仙传》、王阜《李母碑》等影响,是当时宗教环境下的产物。早期天师道将老子抬到先天地而生、与道合一的至高地位,与他们试图建立政教合一的独立政权不无关系,故在《老子变化经》中将老子神化为十三帝师,以表达建立理想社会、理想政权的愿望。

  • 标签: 老子变化经 道教 天师道
  • 简介:“无为而无不为”不仅仅是《道德经》的重要命题,而且是其根智慧的集中呈现。原创性、前提性、融通性是其本质属性,返归根、和光同尘、道隐无名是其主要内涵。

  • 标签: 老子 无为而无不为 本根智慧
  • 简介:<正>一个人的能力发挥离不开群众的支持和帮助,一个单位的发展与广大员工的凝聚力、向心力息息相关。当前,不少单位常有干群关系恶化的现象出现。追根溯源,主要原因有:公仆意识淡化,个人主义膨胀,官僚主义滋长,地方主义泛滥,裙带关系盛行。因此,要在各单位建立一种互动式的协作型的和谐的人际关系,必须要求我们的领导干部:与人为善,宽容大度,兼收并蓄,言纳百川,至精至诚。以此,把我们员工的思想集中到我们共同的事业上来。具体说要就要求我们的领导干部要有“心”修养,即爱心、宽容心、开拓心。

  • 标签: 领导干部 “三心” 领导者 创造性思维 宽容心 个人主义
  • 简介: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以人为”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这个思想实际上就是要从社会发展理论的角度重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理论”。可以说,“以人为”就是“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理论”的具体化。这个新的理解对于我们在现实的历史条件下把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思想落到实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十七大报告中对于“以人为”的思想进行了全面的、概括性的说明。这个说明,

  • 标签: 以人为本 大报 马克思主义哲学 学习 全面发展 人的自由
  • 简介:本文以斯特拉文斯基和勋伯格的音乐观念契机,分析了阿多诺批判斯特拉文斯基的个方面:"伪装"的现代音乐、反主体性以及基于本体时间基础的音乐作曲问题;文章进一步分析了阿多诺批判斯特拉文斯基的出发点并指出其不足之处,同时指出阿多诺音乐哲学的社会意义.

  • 标签: 新音乐 现代音乐 音乐素材 主体 星丛
  • 简介:用于描述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第世界的观念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而产生。当美国领导的资本主义第一世界和苏联领导的社会主义第二世界在冷战中争夺全球的统治地位而斗争时,第世界常常成为战场或者军事行动的演出场所。这个被认为是欠发展的第世界同时还充当着一场指向全球现代化之命运的战争的炮灰、晴雨表以及掠夺物,这种命运就是:世界的分之二,"其未来已经押在资本主义或者社会主义身上"。

  • 标签: 第三世界 毛主义 第二次世界大战 社会主义 资本主义 全球现代化
  • 简介:作为运气均等主义理论——当代平等理论争论的焦点问题之一——最为著名的代表,罗纳德·德沃金将运气分为“原生运气”与“选项运气”,并认为可以通过虚拟保险市场这种思想试验将原生运气转化为选项运气。实际上,德沃金对选项运气与原生运气的区分是不合理的,同时德沃金通过虚拟保险市场将原生运气转化为选项运气的努力亦是不成功的。虽然如此,原生运气和选项运气仍是运气均等主义理论的重要分析概念。

  • 标签: 资源平等 运气均等主义 原生运气 选项运气 虚拟保险市场
  • 简介:《名实论》中,公孙龙以"物"和"实"阐述其思想的初始概念,强调对"具体可感之物的实"的认知和推断必须满足"位其所位"的要求。这一"名实论"和庄子、荀子及墨家学派的皆有不同,具有非常独特的哲学意蕴。

  • 标签: 《名实论》
  • 简介:春秋末叶,专诸受阖庐之托刺杀吴王僚。这一变故的源头,可从季札让位说起。尽管传对季札让国的美德并无异辞,但自唐宋以降,像胡安国等人却总是怪责季札的各种不足,因而引发宋元明清许多儒者的争议。本文透过季札让国一事研究主线,阐述不同时代、不同立场的人对《春秋》经传的不同理解,从而澄清一些政治伦理的问题。

  • 标签: 政治哲学 儒学 《春秋》
  • 简介:晚清士人社会中有一股强烈的游侠之风。在这一时代风潮中,谭嗣同和章太炎起到重要的引领和推动作用。他们通过梳理学术史,将历来处于边缘地带的游侠重新纳入主流视野之中,并以之作为重建道德、革新政治的重要手段。晚清盛行的暗杀风潮作为游侠精神的一种激烈表现,与他们的提倡及其自身的烈士形象有密切关系。而游侠的尚义轻生所指向的,则是他们重建生死观、重新理解个体与他者关系的理论努力。

  • 标签: 谭嗣同 章太炎 游侠 道德重建 生死观
  • 简介:胡塞尔的哲学常被冠以“认识论”的名号,但是,实际上他也非常重视伦理学。胡塞尔善于将他用于研究理论行为的方法扩展到对实践行为的研究,其中,意向与充实这对概念就是最好的例证,它们最初是用来建构认识论,之后,胡塞尔也将它们引入伦理学的研究之中,但是,这种移植是否有效,它是否会陷入两难境地?本文遵循胡塞尔伦理学的发展过程,以意向和充实这对概念线索,试图考察此种移植的有效性,并对胡塞尔的意向性的表象模式提出置疑。

  • 标签: 意向 充实 实践理性 伦理学
  • 简介:近代佛教复兴运动中,从入世担当角度重视理性研究,与佛教内外学者对佛法、佛学与哲学关系的看待有关。文章通过比较章太炎、太虚、欧阳竞无位著名学者对同一问题的不同看法,指出,代表世俗理性的哲学,与佛教的理性,对自然宇宙、社会人生,虽都采取说理的方式,但仍有不同。更重要的是,佛教理性与改变人生、改变社会的实践、体验必然相关。欧阳竞无警示,佛教理性使学佛之人学会自觉批评自身狭隘的执著,哲学理性则有可能致哲学家太过自信,而放弃对自己局限性的自觉批判,拒绝对他人的理解。何为有担当意义的真理?这个问题至今仍没有彻底解决。

  • 标签: 人间佛教 佛法 哲学 真理(真如)
  • 简介:诺瓦利斯在《费希特研究》中系统地梳理了费希特早期知识学,在接受自由“自我”概念的同时,他质疑“本原行动”的原初性,强调“感情”和“想象力”在自我概念中的重要性。自我(或自身)概念提供了考察德国早期浪漫主义的哲学理路,提供了浪漫主义对启蒙的接受与批判的根由所在。由此我们可以理解浪漫主义批评启蒙理性中隐含的暴力因素,以及工具理性对世界的合理化祛魅,对人的感情和想象力的销蚀。但是浪漫主义并不是反理性的,他们与批判和反思启蒙者一样强调启蒙主体间的对话性,视自由使命,试图通过内在自治的教育(Bildung)达到真正的启蒙。从而论证,有关浪漫主义反理性、反个人主义、是保守主义和极权代言者的说法是草率而错误的。

  • 标签: 德国早期浪漫主义 启蒙 反启蒙 自我 《费希特研究》
  • 简介:伍庸伯的修身之学,主张修身为,强调身心合一,同家国天下为一体。在功夫上,主张功夫要在诚意上做,合乎儒家的固有理路,并与现代心理学相融通。儒门修身之学可以帮助现代人克服生命中的散乱与昏昧,对于现代人解决生活问题、心理问题、修身养性、提升道德意识,起到很好的借鉴作用。

  • 标签: 伍庸伯 诚意 修身 现代儒学
  • 简介:朱子的道统论思想蕴涵丰富,既包含对道(中华文明)之发端及其内容的根源理解,也包含对其所处时代的社会政治难题的总体思考以及解决方案。朱子道统论不仅是儒佛竞争的产物,更主要是儒家源远流长的回向"代之治"政教理想的产物。其作用机制表现在:1.经由性理思想的奠基,代礼乐从封建制中分离出来,礼乐重建的主体从贵族阶层转移到平民群体;2.以道心人心之辨重构日常生活的公共性(神圣性),每一个体内在本性的实现,也是礼乐生活之神圣性的达致。

  • 标签: 理学 道统论 三代之治
  • 简介:本文从经典诠释的视角,以儒家中心,思考在中国传统经典诠释的基础上推进中国哲学史研究的深化。近代以来的中国哲学史研究走上"以西释中"的西化误区。我们应在确立中国文化主体地位的前提下,立足于中国传统,以经学作为中国哲学建构的主体,在经学的基础上深化中国哲学史的研究,以子学、玄学、道学、佛学作为多元辅助,借鉴西方哲学的话语体系来诠释和表述中国传统思想,使中国哲学史具有西方哲学的外貌而其实质却仍是中国传统思想本身,以实现经学模式向哲学模式的非断裂性转换,推动中国哲学史研究的不断发展完善。

  • 标签: 中国传统 儒家 经学 经典诠释 中国哲学史
  • 简介:<正>十一届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的路线政策使不少企业走上了兴旺之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随着开放改革的深化,新的问题又摆在企业前面: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竞争对手愈来愈多,竞争愈来愈激烈,如何在新形势下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稳步发展呢?肇庆机床厂用实际行动回答了这个问题。肇庆机床厂是1951年建厂的全民所有制企

  • 标签: 开发新产品 企业管理 经济形势 全民所有制 生产现场 竞争对手
  • 简介:<正>在改革和开放两股激流的冲击之下,珠江角洲洗去昔日灰暗的颜色,“金角”放射出熠熠的耀人之光。1985年,珠江大角九市二十三县以占全省21%的土地,创造了占全省近60%的工农业产值和占全省70%以上的财政收入。这里一个小镇(北滘镇)生产的电风扇,居然占全国电风扇总产量的1/5,真是奇迹。珠江角洲物产之丰富,市场之繁荣,

  • 标签: 商品经济 社会现代化 传统人格 生活方式 资本主义 价值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