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十八大以来,在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进程中,习近平总书记形成了较为完整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思想。这一思想逻辑理路,主要把握了政党政治普遍规律与中国共产党自身发展特殊规律双重逻辑统一,巩固党执政地位与提高党执政能力双重要求统一,实现执政党价值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双重目标的统一。这一思想内容思路,主要依循了立规与改革统一、依规与尚德并举、施规与监督同行、重规与全面兼顾、常规与问责齐驱等五个方面。这一思想时代新路,主要体现在党政治意识新觉醒、党治国理政新境界和党自身建设新发展三个方面。

  • 标签: 习近平 党内法规制度建设 依规治党
  • 简介:欧阳军喜、张牧云在《党文献》2018年第4期撰文认为,抗日战争时期是中日关系史上一个特殊时期,中日两国互相认知某种程度上关系到各自对战争走向和结果预判。全面抗战初期,日本出于其封建帝国主义本质,忽视中国实力和中国人民抗战到底决心,叫嚣要三个月灭亡中国,最终却越陷越深。

  • 标签: 抗日战争时期 日本观 毛泽东 《党的文献》 中国人民 抗战初期
  • 简介:盛福刚(以下简称盛):渡边先生,您生于1950年,能否结合您个人成长经历谈一下被马克思主义吸引契机?渡边雅男(以下简称渡边):说起来,小时候我醒悟很早,12岁时就买了由岩波文库出版、向坂逸郎翻译《资本论》第一分册.作为一个12岁孩子,购入后曾几度尝试读解,但开篇内容就没能读懂,只能无奈放弃.人生第一次体会到原来世上还有读不懂书.15岁升入高中时,作为给自己一份奖励,重新购入了《资本论》.

  • 标签:
  • 简介:日本是世界上最早研究《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国家。日本学界研究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1939—1965年“《资本论》形成史中《大纲》研究”,第二个时期是1966—1974年“资本原始积累理论中《大纲》研究”,第三个时期是1975年以后至今“世界视野中《大纲》研究”。从整体上看,20世纪60年代以后《大纲》研究对“日本马克思主义”形成起到了关键作用。

  • 标签: 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 马克思 日本马克思主义 研究综述
  • 简介:崇拜欧美(或与之相反),不仅仅是艺术,社会各个层面都能看得到。而且同西欧艺术观相对比、对照,一直在日本延续东亚传统艺术观也在近代形成了。这样和艺术相关连习惯之联想和价值二重表象,在日本社会上深深扎根了。

  • 标签: 脱亚入欧的艺术观 日本的艺术观 传统的出新 美的实践 艺道
  • 简介:1944年8月,美国战时情报局派遣费舍尔与中国共产党初步接触,考察中共日本战俘工作。1944年10月,埃默森与有吉幸治访问延安,对延安日本工农学校进行深度调查研究,并与叶剑英就解决日本战俘问题见面会谈。其间,中共改造日本战俘工作逐渐赢得战时情报局心理战部门价值认同,该机构派驻人员在1944—1945年共完成71份《延安报告》,总结中共给美军对日心理战提供启发与建议。中共与美国关于日本战俘问题初步合作,不仅体现出中共对日本人民统一战线促进与支持,同时反映了这一阶段中共对美国统战工作加强。

  • 标签: 中国共产党 美国战时情报局 日本战俘问题 《延安报告》 国际统战
  • 简介:国外关于毛泽东及其思想研究是毛泽东研究重要组成部分,科学梳理与分析日本相关研究成果,有助于进一步了解把握国外研究状况,对客观、全面、深入地开展毛泽东及其思想研究有着重要借鉴作用。以改革开放30多年来日本关于毛泽东及其思想研究成果为线索,介绍日本毛泽东研究概况,重点介绍日本学者关于毛泽东思想研究主要内容与观点,并对其研究特点做初步探讨。

  • 标签: 日本学者 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 研究述评
  • 简介:民族主义在东亚各国都曾经出现过,在日本,民族主义发展尤其引人注目.二战结束以来,在坚持民主改革同时,日本国内民族主义经历了不同发展时期.由反美转向厌中,日本对华民众感情基础出现了裂痕,给中日关系良性发展带来了逆动循环效应.

  • 标签: 日本 民族主义 中日关系 《新历史教科书》 个人主义 忧患意识
  • 简介:<正>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失败(1945年)以后,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理论和意识形态,在日本又取得了合法地位。截至60年代末,伴随日本社会、经济恢复与发展,日本马克思主义研究者在哲学领域展开了积极理论活动,一方面批判资产阶级哲学及种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潮;一方面开展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理论研究,取得了颇多成果。进入70年代,日本大体实现了战后现代化,80年代则进入后工业化社会。适应时代转变,马克思

  • 标签: 恩格斯 资产阶级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辩证法基本规律 社会发生 主体
  • 简介:阶级艺术论争,是20世纪前期无产阶级文学阵营和纯文学阵营之间展开文学论争。20世纪10年代后期,以本间久雄、大杉荣和加藤一夫为代表无产阶级文学阵营,明确指出第四阶级文学才是当下最重要艺术,由此诞生了早期无产阶级文学萌芽,但这时认识局限于对'民众'和'民众艺术'概念讨论上。进入20年代后,以中野秀人和平林初之辅为代表无产阶级文学家认为,无产阶级代表了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无产阶级文化是高于资产阶级文化。从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性质对比来看,无产阶级劳动大众精神和文学精神都比资产阶级高贵,因此无产阶级文学也是优于资产阶级文学,这就肯定了艺术阶级性。而以菊池宽、久米正雄和芥川龙之介为代表纯文学主义者,则主张艺术本身所具有的自律,即超阶级性,认为若无产阶级艺术从属于无产阶级运动,那么无产阶级艺术也就不可能存在艺术至上主义思想。阶级艺术论争是之后展开无产阶级文学运动有力前提,也是我国20世纪30年代文学论争理论源泉之一。

  • 标签: 阶级性 超阶级性 无产阶级文学 纯文学
  • 简介:日本近代文学发展史上出现了形形色色文学运动和文学思潮,杰出文学家和文学作品层出不穷。自然主义、无产阶级文学和代表现代派文学新感觉派文学各自形成了独特文学理论和文学特征。各流派之间文学理论争论则为文学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作用。无论是对于自然主义文学批评,还是无产阶级文学运动内部、无产阶级文学与新感觉派争论,都反映出不同文学思潮中意识形态、思想侧面。

  • 标签: 自然主义 无产阶级文学 新感觉派 形式与内容的争论 政治与文学
  • 简介: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前半期,马克思主义曾在日本十分盛行,特别是在学术交流、社会运动两大领域发挥着举足轻重作用.在此之前,受制于传播手段,日本社会主义学者们只能在小范围内对马克思主义进行有限推广.而这一时期,借助书刊、杂志等新兴媒介,他们能在短时间内对其进行大规模传播,促使这一思想在日本进一步普及.值得注意是,马克思主义相关论著出版物,同日本出版市场一道繁荣发展,但与当局当时言论控制矛盾颇多.从后世眼光来看,当时马克思主义相关出版物盛行,可以说是在严格思想控制和检查体制背景下产生.作为马克思主义核心内容——《共产党宣言》传播和查禁,记录着出版发行方与日本政府艰苦卓绝'攻防战'.在愈发严苛镇压与变化大众舆论影响下《,共产党宣言》影响才最终在日本急速地走向衰退.

  • 标签: 共产党宣言 昭和 出版 查禁处分
  • 简介:《共产党宣言》作为马克思主义最重要古典著作,与世界各国一样,也一直给日本带来很大影响.本文对二战前日本《共产党宣言》各种日译进行分类,整理出三条主流:初期社会主义者翻译、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翻译以及国家机构翻译,并做以概论.尤其对第一条主流——堺利彦(枯川)和幸德傅次郎(秋水)执笔相关翻译与当时社会主义运动相互结合情况做以详细论述,力图判明日本马克思主义普及史上一个重要侧面.

  • 标签: 《共产党宣言》 堺利彦 幸德傅次郎 河上肇 栉田民藏
  • 简介:竹永进,日本经济学教授,生于1949年,曾师从日本最早一批《资本论》手稿文献学专家佐藤金三郎,1984年于巴黎大学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精通法语、英语,已在不同期刊发表文章50多篇,编著了多部著作,现为日本MEGA~2编委会成员,日本大东文化大学经济系教授,日本政治经济学会、日本经济思想史学会成员。主要研究领域:马克思主义经济学、MEGA文献学、李嘉图及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家。竹永进教授同时也是我国教育部哲学社会

  • 标签: MEGA~2 资本论 编辑出版
  • 简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以改革开放新时期为社会背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为实践基础。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历史地位评价.要着重把握好以下几点:一是从理论体系思想渊源上.着重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恩想:二是从理论体系创立主体上。着重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智慧和心血:三是从理论体系地位上.着重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政治和精神财富;四是从理论体系指导意义上,着重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共同思想基础;五是从理论体系品质上.着重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开放理论体系。

  • 标签: 社会背景 实践基础 战略思想 视域
  • 简介:自然与历史关系问题是一个重要问题,以往有一些看法或多或少将自然与历史看作不相干的事物,"历史自然"与"自然历史"将自然与历史关系置于人感性活动之中,真正实现了自然与历史辩证统一。一方面,人类通过感性活动对自然进行改造和变革,使自然不断扬弃自身自在性,打上人类烙印,形成了"历史自然";另一方面,人类通过感性活动形成人类历史过程中,又无法离开自然基础和条件,历史就是自然界对人来说生成过程,这是"自然历史"。因此,自然与历史是密切相干的事物,它们是同一个过程两个方面,两个维度,而非两个过程。"历史自然"与"自然历史"这一认识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它突出了实践生存论、本体论意蕴;实现了抽象自然观向感性自然观转变;实现了唯心主义历史观向唯物主义历史观转变;实现了主客对立向主客同一转变。

  • 标签: 自然 历史 感性活动 劳动
  • 简介:遗迹成了地方标志,它引起并深化支持一种特殊情结,把文化视作"财产"和"身份"标志。遗迹所刻记记忆和所标志历史通常被视为共享公共叙事有机部分,并不断加强身份意识和正统性意识。各种团体渐渐地利用尚未固定、还在争议和充满矛盾记忆、叙事和遗迹来实现这种效果。遗迹事实上成为一个充满争议场域——甚至是一个战场。记忆干预在纪念景观中引起微妙但不乏意义转变上,具有既个别又累积意义,在一定程度上能把遗迹抢救成一种道德空间,使其不仅能认证某种认同,而且可以促成更复杂(往往是人性化和世界主义)地对一些问题反思,如对过去、现在与未来之间关系反思,对遗迹本身性质反思。

  • 标签: 遗迹 记忆 骚动不安的记忆 记忆干预
  • 简介:'现实个人'是唯物史观重要理论前提,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重要范畴,是当前人学研究中基本概念。从多个维度对'现实个人'进行全面深入辨析,可以使我们全方位地把握这一概念科学内涵,更加深入地把握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根本特征,更为深刻地理解人全面发展与社会全面发展之间辩证关系。

  • 标签: 现实的个人 维度 资本家 工人 自由全面发展
  • 简介:历来,学术界言称辩证逻辑,必谈黑格尔、马克思以及列宁,实际上,毛泽东哲学思想中也包含着丰富辩证逻辑思想。一些同志认为,辩证逻辑是思维辩证法,它所要解决问题之一也就是给人们一个正确思维方法。毛泽东在《矛盾论》、《实践论》中所阐述思想,就是要解决我党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问题。因而,深入研究毛泽东辩证逻辑思想,对于我们研究毛泽东哲学思想,对于促进我国辩证逻辑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毛泽东哲学思想 《矛盾论》 《实践论》 思维方法 工作方法 实践理性
  • 简介:从近代到现代,西方哲学思维方式发生了明显转变,这种转变表现为一种本体论哲学思维方式向非本体论哲学思维方式转变,不同哲学学派非本体论哲学思维方式虽然各不相同,但大都表现为一种“人回归”,强调人主体性地位和价值。探讨西方哲学思维方式变革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能够加深人们对哲学思维方式变革意义理解;另一方面,能为我国哲学思维方式变革提供借鉴和指导。

  • 标签: 哲学思维方式 本体论 非本体论 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