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研究探讨了医学临床教育中小组协同作战模式的成效体现。审视与剖析医学教育实践案例,注意到团队协同作战方式对医学教学成效的显著增进效应。首先,这种方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热忱与积极性,激发了学生间的协同与互动,从而让学习进程更具积极性。其次,协同作战手段有益于增进学习成效,学生在团队氛围里开展学术交流,协同解决难题,共同探讨临床案例的复杂问题,增强临床技能理解和应用水平。此外,这种模式对提升学生的临床推理能力与团队合作素质亦具有积极作用,学生需共同剖析化解临床困境,培养学生判断力和领导力的诊断与治疗方案制定过程涉及的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

  • 标签: 小组互助合作模式 临床教学 体格检查 实验教学 学习效率
  • 简介:摘要:本研究以中医课程为背景,旨在探索思想政治教育在其中的融合和应用。在中医教育中,除了传授医学知识外,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和专业素养同样重要。研究通过深入了解中医特色,提出了相应课程体系和教学实施策略。这些策略从多个方面入手,如教材选择、课程设置以及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旨在综合提升学生的思政水平和医学素养。强调思政教育与中医课程相互融合的重要性,本研究为中医教学开辟了新的视角与教学策略。通过将思政教育融入中医教学,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在学习中领悟中医文化的内涵,培养综合医学素养,达到提升中医教学目标的效果。这种整合教育模式将有助于培养更全面、品德高尚的中医人才,为中医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 标签: 中医课程,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设计,实施策略
  • 简介:摘要: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探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提高他们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文章通过分析教育改革的背景、目的和关键措施,探讨了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在创新和实践方面的重要性。通过对教学方法、资源利用和评估方式的改进,本文介绍了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精神。本文总结了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对学生的积极影响,并强调了继续深化改革的必要性。

  • 标签: 高中化学 实验教学 创新能力 实践能力 教育改革
  • 简介:摘要:在新课改政策不断深入的背景下,我国开始实行素质教育,要求对学生的“德、智、体、美、劳”进行全面发展,同时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医学心理学在教学生也在不断地改良优化,但仍然出现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教学质量,同时还违背了我们国家培养全面型人才的战略目标。因此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证课堂的质量,就必须在现有的教学模式上进行改良创新融入案例情景化教学模式。基于此现象,本文选取我校学生,并将案例情境化教学法应用在医学心理学教学中验证其效果。

  • 标签: 案例情景化教学法 医学心理学 应用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明确课程思政对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级护理专业的学生110名,为本次实验的主要研究对象,然后通过随机抽样的方法分成两组,一组为对照组,另一组为实验组。其中对照组采用的是常规的教学模式,而实验组采用的是改革后的教学模式。通过对实验组、对照组课程前后人为关怀能力的有效对比,来明确课程思政对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的影响。结果,不管是实验组还是对照组,在课程之后人文关怀的能力都有所提升,但实验组要提升得更加明显,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课程思政的融入,不仅强化了护生人文关怀的意识,还提升了相关方面的能力,进而通过育人功能的有效发挥,来进一步拓宽人文教育的思路和方法。

  • 标签: 课程思政 护生 人文关怀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防治管”一体化教学模式在高职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我校2022级护理专业学生800人,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人数均为400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讲授、学生听讲、学生完成任务,实验组采用全新的“防治管”一体化教学模式,将两组学生的病例分析题分数以及期末成绩进行比较 结果 对照组400名学生的平均成绩为79分,实验组的学生平均成绩为87分,结果显示对照组学生的平均成绩明显低于实验组 结论 在护理学专业当中应用“防治管’一体化教学模式具有很大益处,学生成绩显著提高,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理论知识以及实践技能,从而为社会培养综合能力较强的应用型人才,此方法应用到教学过程当中具有很大价值。

  • 标签: “防治管”一体化 高职院校 内科护理 教学模式 效果显著
  • 简介:摘要:对于高职心理学的教学来说,要想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就要注重课堂氛围的构建以及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从而在立足于传授学生相关心理学知识的基础上,强化学生的心理素质,使学生拥有思考、分析问题等方面的能力,进而通过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来使其能够用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面对以后的人生。而在教学过程中应用微格教学的提问技能,可以更好地引发学生思考,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进而通过课程的改革和创新,来提高最终的教学质量和效率。基于此,本文以高职院校心理学教学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来进一步分析微格教学中提问技能的概述以及其的作用,从而更深层次地探讨微格教学中提问技能在高职心理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希望能为我国在该领域提供一些有建设性的意见。

  • 标签: 微格教学 提问技能 高职心理学教学 应用策略
  • 简介:摘要: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我国的教育工作开始懂得应用各种现代化信息技术,来革新传统的教育模式,改变传统的教育方法,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所以在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学校可以借助技术方法的创新和优化,来更好的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对于高职院校的儿科专业来说,也应该利用这样的时代背景,来更好地进行混合教学模式的应用和创新,进而通过不断地探讨和研究,来取得最为理想的教学成果。基于此,本文以高职院校儿科传统教育方式所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从而更深层次地探讨信息化背景下高职儿科混合教学模式的应用,希望能为高职院校的儿科教学提供一些参考和建议。

  • 标签:
  • 简介:摘要:医学高职院校以培养基层应用型医学人才为主,教学中强调“早期临床、多临床、重复临床”。目前,在妇产科教学在高职院校中,一方面,由于中医和病人之间的关系相对紧张和医疗资源的相对短缺在当前的医疗环境,与此同时,由于妇产科的特殊性,在妇产科学的学习中,学生接触临床的机会较少。在妇产科教学中,如何使学生更早、更充分地了解和联系临床,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基础,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将临床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方法引入妇产科教学中,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 标签: 医学高职教育 工作过程导向 妇产科学 教学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筛选特重度烧伤患者发生血流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以此构建该类患者发生血流感染的早期预测模型并分析其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2010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灼伤整形科收治307例符合入选标准的特重度烧伤患者,其中男251例、女56例,年龄33~55岁。根据是否发生血流感染,将患者分为未血流感染组(221例)和血流感染组(86例),比较2组患者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转归、住院天数,统计血流感染组患者血微生物培养中细菌检出情况。将纳入的307例患者按照大约7∶3的比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建模组(219例)和验证组(88例),比较2组患者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烧伤总面积、Ⅲ度烧伤面积、是否合并吸入性损伤、是否行机械通气、机械通气天数、住重症监护病房(ICU)天数、转归、住院天数、是否并发血流感染。根据是否发生血流感染,将建模组患者分为血流感染亚组(154例)和未血流感染亚组(165例),比较2个亚组患者烧伤总面积、Ⅲ度烧伤面积、是否合并吸入性损伤、是否行机械通气、机械通气天数、住ICU天数。对前述2组间数据比较行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等单因素分析,筛选出建模组的亚组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以其作为自变量进行二分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特重度烧伤患者发生血流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并以此构建建模组特重度烧伤患者发生血流感染的预测模型。绘制预测模型对建模组患者血流感染风险预测的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计算ROC曲线下面积,根据约登指数计算敏感度、特异度、最佳预测概率。根据是否发生血流感染,将验证组患者分为血流感染亚组(21例)和未血流感染亚组(67例),以预测概率>模型最佳预测概率为血流感染判定标准,采用预测模型预测验证组中2个亚组患者血流感染发生情况,计算预测血流感染发生率及特异度与敏感度,另绘制预测模型对验证组患者血流感染风险预测的ROC曲线,计算ROC曲线下面积。结果与未血流感染组比较,血流感染组患者病死率明显增高(χ2=8.485,P<0.01),住院天数明显增加(Z=-3.003,P<0.01),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无明显变化(P>0.05)。血流感染组患者血微生物培养中检出110株细菌,其中菌株数排前3位的细菌为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分别占35.45%(39/110)、26.36%(29/110)、13.64%(15/110)。建模组与验证组患者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烧伤总面积、Ⅲ度烧伤面积、合并吸入性损伤比例、行机械通气比例、机械通气天数、住ICU天数、转归、住院天数、并发血流感染比例相近(P>0.05)。与建模组中的未血流感染亚组比较,血流感染亚组患者烧伤总面积、Ⅲ度烧伤面积、合并吸入性损伤比例与行机械通气比例明显增大(Z=-4.429,t=-4.045,χ2=7.845、8.845,P<0.01),机械通气天数与住ICU天数明显增加(Z=-3.904、-4.134,P<0.01)。二分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烧伤总面积、住ICU天数、合并吸入性损伤是建模组患者发生血流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1.031、1.018、2.871,95%置信区间=1.004~1.059、1.006~1.030、1.345~6.128,P<0.05或P<0.01)。建模组ROC曲线下面积为0.773(95%置信区间=0.708~0.838);当约登指数为0.425时,该预测模型的敏感度为64.6%,特异度为77.9%,最佳预测概率为0.335。预测模型预测验证组患者血流感染发生率为27.27%(24/88),特异度为82.09%(55/67),敏感度为57.14%(12/21);验证组ROC曲线下面积为0.759(95%置信区间=0.637~0.882)。结论烧伤总面积、住ICU天数、合并吸入性损伤是特重度烧伤患者发生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基于这些因素构建的特重度烧伤患者血流感染风险早期预测模型对于治疗方法和细菌流行病学相对稳定的烧伤中心而言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 标签: 烧伤 感染 危险因素 早期预测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