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内镜特征对治疗后内镜缓解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20年9月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住院并行结肠镜检查的79例活动期UC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内镜资料。Mayo内镜评分(MES)≤1被定义为内镜缓解,根据治疗后是否达内镜缓解将患者分成缓解组和未缓解组。Cox回归分析影响UC患者内镜缓解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79例UC患者中,男性33例,女性46例,中位年龄42.0 (27.0)岁,中位病程30.0 (63.0)个月。缓解组33例,未缓解组46例。两组患者在治疗药物的选择上构成比例不同(P<0.05),其余临床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单因素分析提示,缓解组患者活动期内镜下血管纹理完全缺失比例(39.4%比76.1%,HR = 0.303,95%CI:0.146 ~ 0.626,P = 0.001)和炎性息肉发生比例(27.3%比67.4%,HR = 0.264,95%CI:0.118 ~ 0.588,P = 0.001)均低于未缓解组。而矫正混杂因素后的多因素分析则提示血管纹理完全缺失(HR = 0.455,95%CI:0.208 ~ 0.995,P = 0.048)及炎性增生性息肉(HR = 0.364,95%CI:0.153 ~ 0.868,P = 0.023)仍是影响内镜缓解的独立危险因素。活动期存在炎性息肉和血管纹理完全缺失的患者内镜不缓解的风险分别增加63.6%和54.5%。结论炎性增生性息肉、血管纹理完全缺失两项活动期内镜特征是影响UC患者内镜缓解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溃疡性结肠炎 内窥镜 内镜特征 内镜缓解 Cox回归分析
  • 简介:摘要南京鼓楼医院消化内镜中心2020年5月至2021年1月间对4例CP合并胰管结石患者行经口胰管镜引导下胰管结石激光碎石、取石术。4例均达到技术成功,其中2例结石完全清除,2例部分清除。2例患者达到临床成功,2例患者无法评估临床成功的情况。操作时间为50~85 min。4例患者术后均未出现并发症,随访时间12~245 d。结果表明经口胰管镜引导下激光碎石是安全、有效的,尤其适用于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失败的患者。

  • 标签: 经口胰管镜 激光碎石 慢性胰腺炎 胰管结石
  • 简介:摘要自身免疫性肠病(AIE)是一种以顽固性腹泻、严重营养不良、小肠绒毛萎缩、血清中存在抗肠上皮细胞抗体或抗杯状细胞抗体为特点的自身免疫病,主要见于儿童,成人罕见。部分患者病情进展迅速,短时间内出现重度营养不良表现,一旦被延误诊断将导致不良预后。现报告1例40岁女性AIE病例,通过及时诊断和恰当治疗获得良好的预后,随访3年未见复发。

  • 标签: 自身免疫性肠病 腹泻 营养不良 小肠绒毛萎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型国产经口胆胰直视化子镜系统诊治胆胰疾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4月—2021年6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消化内镜中心行国产经口胆胰直视化子镜系统检查的37例患者资料,分析内镜检查的技术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37例患者均完成国产经口胆胰直视化子镜系统检查,技术成功率100.0%。明确胆管狭窄性质24例,观察胆管有无出血或结石残留6例,观察胰管有无新生物或结石残留2例,直视下辅助导丝通过胆管狭窄2例,直视下辅助胆道激光碎石3例。共9例患者病理确诊为恶性胆管狭窄,其中8例通过经口胆胰直视化子镜系统视觉判断为恶性病变。经口胆胰直视化子镜系统检查后,胆胰管引流34例。术后发生胆管炎3例、菌血症4例、胰腺炎2例,均保守治疗后短期内好转;出血1例,经2次内镜下止血后好转。结论新型国产经口胆胰直视化子镜系统在胆胰疾病诊治中安全、有效。

  • 标签: 胰胆管造影术,内窥镜逆行 胆胰疾病 经口 直视化子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恶性胃流出道梗阻合并胆道梗阻行内镜超声引导下双旁路手术,即内镜超声引导下胃肠吻合术(endoscopic ultrasound-guided gastroenterostomy,EUS-GE)联合内镜超声引导下胆管引流术(endoscopic ultrasound-guided biliary drainage,EUS-BD)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7年8月—2020年10月期间,病理确诊恶性肿瘤且合并胃流出道梗阻及胆道梗阻,无法进行外科手术及常规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治疗,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消化内科接受内镜超声引导下双旁路手术治疗的10例患者资料。回顾性分析双旁路治疗的完成情况(技术成功)、治疗效果(临床成功)和并发症发生等情况。结果10例EUS-GE和EUS-BD均获得技术成功,手术时间(60.5±22.3)min(30~100 min),术后无并发症出现。10例EUS-GE均获得临床成功;10例EUS-BD中,9例获得临床成功,1例未达到临床成功标准。术后随访37~120 d,中位随访71 d,10例患者均未出现胃流出道梗阻复发和胆道梗阻复发。结论对于无法进行外科手术及ERCP治疗的恶性胃流出道梗阻合并胆道梗阻患者,内镜超声引导下双旁路手术治疗是安全和有效的。

  • 标签: 胃出口梗阻 胆道梗阻 内镜超声引导下胃肠吻合术 内镜超声引导下胆管引流术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全覆膜自膨式金属支架治疗难治性胰管良性狭窄的安全性和长期疗效。方法收集南京鼓楼医院消化内镜中心2013年3月—2020年7月经全覆膜自膨式金属支架治疗的18例难治性胰管良性狭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主要观察指标包括技术成功率、临床成功率、全覆膜自膨式金属支架副作用及长期疗效。结果18例患者均成功置入全覆膜自膨式金属支架,技术成功率100.0%(18/18)。18例患者支架置入后的腹痛评分明显低于置入前[2.00(1.75,3.00)分比6.00(5.00,7.00)分,Z=-3.572,P<0.001]。支架置入后疼痛评分较置入前减少> 50%的有15例,临床成功率83.3%(15/18)。支架置入后,出现不能忍受的腹痛3例,支架诱导的新狭窄2例,支架远端移位2例。所有患者成功拔除支架,支架置入时间137.5(59.0,417.0)d。拔除支架后狭窄上游扩张胰管直径[9.1(6.7,14.1)mm]比支架置入前[11.0(7.6,16.2)mm]明显减少(Z=10.508,P<0.001)。长期随访14例患者,随访时间37~1 246 d,10例患者保持无临床症状,4例复发。结论全覆膜自膨式金属支架治疗难治性胰管良性狭窄安全有效且可维持长期疗效。

  • 标签: 胰腺炎,慢性 难治性胰管良性狭窄 全覆膜自膨式金属支架 长期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开发线上交互式细胞病理读片培训方案,并评估该方案在提高内镜医师胰腺内镜超声引导下细针抽吸术(endoscopic ultrasound-guided fine-needle aspiration,EUS-FNA)细胞病理诊断能力中的价值。方法纳入2018年8月—2019年8月在南京鼓楼医院消化内科行EUS-FNA的194例胰腺实性占位患者的细胞刷片,从中共采集5 500张细胞病理图片,由高年资细胞病理医师对每张图片中的细胞类别进行标注,用于搭建线上交互式细胞病理读片培训学习和测试平台。5名无病理基础的内镜医师受邀参与本培训,比较培训前后内镜医师鉴别诊断癌和非癌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评价线上交互式细胞病理读片培训方案在提高内镜医师细胞病理诊断能力中的作用。结果本研究成功搭建供内镜医师线上学习和测试的交互式细胞病理读片培训平台。培训前内镜医师诊断癌和非癌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分别为0.55(95%CI:0.53~0.58)、0.32(95%CI:0.30~0.35)、0.43(95%CI:0.41~0.45)、0.44(95%CI:0.41~0.47)和0.43(95%CI:0.42~0.45)。经过培训,以上指标分别为0.96(95%CI:0.95~0.97)、0.70(95%CI:0.68~0.73)、0.74(95%CI:0.72~0.76)、0.95(95%CI:0.94~0.96)和0.81(95%CI:0.80~0.83),较培训前均得到显著提升(P<0.001)。结论线上交互式细胞病理读片培训方案可提高内镜医师对胰腺细胞病理的认识水平和诊断能力,有助于内镜医师在EUS-FNA过程中实施快速现场评估,提高EUS-FNA的诊断效能。

  • 标签: 胰腺肿瘤 细胞诊断学 活组织检查,针吸 腔内超声检查 线上交互式细胞病理读片培训 快速现场评估
  • 简介:摘要对《中国胰腺癌高危人群早期筛查和监测共识意见(2021,南京)》中关注的一些重点问题及争议点进行了详细的解读,包括中国胰腺癌筛查的目标、明确胰腺癌筛查的四大高危人群、重视超声内镜技术在胰腺癌筛查中的作用、重视血糖监测、建立规范的筛查策略、重视多学科合作及关注胰腺癌早期诊断的新技术等。

  • 标签: 胰腺癌 筛查 高危人群 超声内镜 规范
  • 简介:摘要为了分析误诊为食管黏膜下肿瘤的食管上皮源性恶性肿瘤的内镜超声及组织病理学特点,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20年12月在南京鼓楼医院术前诊断为食管黏膜下肿瘤但术后病理证实为食管上皮源性恶性肿瘤的患者资料,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病变大小、病变部位、超声下病变起源、病变回声、内镜治疗方式以及术后病理等临床资料。11例患者中男9例、女2例,年龄(65.5±6.2)岁,9例病变长径≤2 cm,8例病变位于胸中段食管。11例患者中10例术前行内镜超声检查,病变起源于黏膜下层6例、固有肌层2例、黏膜肌层2例,病变回声9例为低回声改变,仅1例为等回声病变。11例患者中3例行内镜黏膜切除术,6例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2例行隧道法内镜黏膜下肿物切除术。组织病理学类型包括3例中低分化鳞癌,3例基底细胞样鳞癌,2例腺样囊性癌(其中1例为腺样囊性癌碰撞鳞癌),2例腺癌,1例食管肉瘤样癌合并基底细胞样鳞癌。食管上皮源性恶性肿瘤内镜下表现为黏膜下隆起极为罕见,内镜超声有助于鉴别诊断,诊断性治疗可明确诊断。

  • 标签: 误诊 食管肿瘤 黏膜下肿瘤 内镜超声检查 组织病理
  • 简介:摘要胰瘘常见的病因为急慢性胰腺炎、外伤以及外科手术。其临床表现及症状多样,治疗往往需要多学科团队的参与。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内镜下治疗逐渐成为保守治疗无效的胰瘘首选的治疗方式。本文结合自身经验,主要讨论了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内镜超声及相关技术在胰瘘诊疗中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

  • 标签: 胰瘘 胰胆管造影术,内窥镜逆行 内镜超声 多学科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IQQA®-Liver肝脏CT影像解读分析系统精准引导下的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ERCP)引流术在肝门部胆管癌术前减黄中的应用。方法收集2017年5月—2018年12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肝胆外科拟行外科手术治疗的12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接受ERCP减黄手术治疗,分析患者接受减黄手术成功率、术后引流量及术后并发症等。结果12例患者均成功接受ERCP减黄手术,患者术后每日中位鼻胆管引流量675 mL(400~1 500 mL),仅有1例患者发生术后胆管炎,另有1例患者发生术后轻症胰腺炎。接受减黄手术前患者血清总胆红素为(173.3±62.8)μmol/L,外科手术前血清总胆红素水平降至(35.6±13.9)μmol/L。结论精准ERCP引流术能够有效降低肝门部胆管癌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并减少术后胆管炎发生率,为后续外科手术创造有利条件。

  • 标签: 肝门胆管肿瘤 内镜引流术 鼻胆管 精准引流
  • 简介:摘要克罗恩病是一种以胃肠道为主要发病部位、全身多器官受累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克罗恩病病程中可出现各种原因所致的肝功能损伤,包括肝脏上皮样肉芽肿、治疗过程中的机会性感染和药物等因素导致的继发性肝功能损伤等。关于克罗恩病伴肝脏上皮样肉芽肿治疗的报道较少,部分病例未经特殊治疗可自行缓解。现报告1例以肝脏上皮样肉芽肿为病理特征的克罗恩病伴肝功能损伤病例。

  • 标签: Crohn病 肝脏 上皮样肉芽肿 肝功能损伤
  • 简介:摘要遗传性弥漫型胃癌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以胃弥漫型印戒细胞癌和乳腺小叶癌为特征。该综合征的遗传基础是编码E-钙黏蛋白的钙黏蛋白1(CDH1)基因的胚系突变。该患者为年轻女性,胃体后壁、胃体前壁见印戒细胞癌,外周血行基因二代测序检测显示CDH1基因第10外显子存在杂合性突变,经多学科协作讨论后,行全胃切除联合D2淋巴结清扫术,同时指导肿瘤监测和一级亲属的基因检测。

  • 标签: 遗传性弥漫型胃癌 癌,印戒细胞 CDH1基因 突变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通过现有的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内镜评分评估UC患者肠道黏膜状态,并探讨UC内镜评分与临床疾病活动度及组织学活性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9年9月于南京鼓楼医院消化内科住院并行乙状结肠镜或结肠镜检查的152例患者的内镜检查结果,使用梅奥内镜子评分(Mayo endoscopic score,MES)、改良Baron评分(modified Baron score,MBS)、内镜活动指数(endoscopic activity index,EAI)、Sutherland指数(Sutherland index,DAI)、Rachmilewitz内镜指数(Rachmilewitz endoscopic index,REI)、Lemann内镜指数(Lemann endoscopic index,LEI)、溃疡性结肠炎内镜严重度指数(ulcerative colitis endoscopic index of severity,UCEIS)这7种UC内镜评分进行评分,并计算各内镜评分与部分Mayo评分和Truelove-Witts疾病严重分级2种临床活动度评分及Nancy指数、Robarts组织病理学指数、Geboes评分这3种组织学评分的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分析并比较各内镜评分在观察者间的一致性。结果除DAI与Truelove-Witts分级相关性较弱(r=0.469,P<0.001)外,其余内镜评分与临床活动度评分均呈显著的中度正相关(P<0.001),但各内镜评分与3种组织学评分的相关性均较弱(P<0.001)。除MBS在观察者间一致性中等外,MES、DAI、LEI观察者间一致性较差,UCEIS、EAI、REI观察者间一致性更差(P<0.001)。结论各内镜评分与UC的临床评分呈显著的中等正相关,与组织学评分之间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弱相关,但内镜下达缓解的患者其黏膜组织学炎症可能持续存在,故在黏膜愈合的基础上尚需关注组织学愈合。7种内镜评分在观察者间的一致性均较低,重复性欠佳。

  • 标签: 结肠炎,溃疡性 内窥镜检查 评分 临床活动度 组织学活性 一致性
  • 简介:摘要回顾2017年9月—2019年12月间13例经气囊辅助小肠镜治疗深部小肠良性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不同病变狭窄特点、内镜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显示,13例患者中克罗恩病6例,隐源性多灶性溃疡性狭窄性小肠炎(cryptogenic multifocal ulcerous stenosing enteritis,CMUSE)4例,病因未明小肠狭窄3例。17次小肠镜治疗共发现狭窄38处,35处为膜状狭窄,3处为柱状狭窄。6例克罗恩病患者共发现13处狭窄,其中4例单处狭窄,1例3处狭窄,1例6处狭窄。4例CMUSE患者共发现21处狭窄,均为膜状狭窄。共对镜下所见狭窄行18次球囊扩张,10次IT刀切开,技术成功率88.2%(15/17),临床有效率76.9%(10/13)。随访3~28个月,有1例患者行外科手术治疗。术后1例迟发性出血,3例迟发性穿孔,均经对症治疗好转。表明经小肠镜治疗深部小肠良性狭窄在技术上可行,能在短期内改善患者症状。

  • 标签: 内窥镜检查 小肠 气囊小肠镜 良性狭窄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小IT刀预切开辅助十二指肠乳头插管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2019年7月在南京鼓楼医院消化内镜中心行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的90例胆总管结石患者资料,其中52例行小IT刀预切开辅助插管(小IT刀组),另外38例行常规切开刀导丝插管(常规组)。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小IT刀组与常规组性别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79,P=0.017),其他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IT刀组中位插管时间141.5 s,常规组270.0 s,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 268.0,P=0.022)。两组插管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8.1%(51/52)比94.7%(36/38), χ2=0.760,P=0.571]。两组术中出血发生率[15.4%(8/52)比7.9%(3/38), χ2=1.148,P=0.345]、术后胰腺炎发生率[5.8%(3/52)比7.9%(3/38), χ2=0.159,P=0.694]和胆管炎发生率[1.9%(1/52)比5.3%(2/38), χ2=0.760,P=0.57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未发生术后穿孔。根据操作者熟练程度分层后比较,小IT刀专家组与常规插管专家组间的中位插管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16.0 s比258.0 s,Z=276.0,P=0.038),其余各组间插管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IT刀预切开辅助插管安全、有效,并可能缩短ERCP插管时间。

  • 标签: 胰胆管造影术,内窥镜逆行 插管 小IT刀 预切开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短单气囊小肠镜(single balloon enteroscope, SBE )辅助下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ERCP)在Roux-en-Y术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鼓楼医院消化内镜中心2019年5月—2019年9月行短SBE辅助ERCP诊治的10例Roux-en-Y术后患者(14例次ERCP,短SBE组)和2016年3月—2019年4月行常规SBE辅助ERCP诊治的55例Roux-en-Y术后患者(87例次ERCP,常规SBE组)的资料。对比短SBE组和常规SBE组到达盲袢的成功率和平均时间、诊断成功率、治疗成功率、手术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短SBE组和常规SBE组到达盲袢的平均时间分别为17.1 min和23.4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两组到达盲袢成功率分别为和100.0%(14/14)和95.4%(83/87)。短SBE组和常规SBE手术平均时间分别为62.6 min和64.3 min,两组诊断和治疗成功率均为100.0%,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1.4% (3/14)和16.1 % (14/83),但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常规SBE和短SBE辅助下ERCP均可安全有效诊疗Roux-en-Y术后患者,但短SBE由于设计独特和好的操控性更易更快到达盲袢。

  • 标签: 胰胆管造影术,内窥镜逆行 Roux-en-Y吻合 单气囊小肠镜 短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表浅食管鳞癌黏膜下深部浸润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在此基础上构建预测淋巴结转移风险的评分系统,并初步评价评分系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5—2017年南京大学附属鼓楼医院267例外科术后病理证实为黏膜下深部浸润(距黏膜肌层≥200 μm)的表浅食管鳞癌病例纳入回顾性分析,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选取P<0.1的自变量建立危险因素评分系统并对自变量赋分,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的临界值对267例病例进行风险分组,淋巴结转移率行多组间对比分析。结果267例表浅食管鳞癌黏膜下深部浸润者中,71例(26.59%)术后病理证实存在淋巴结转移。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分化程度为中度或低度(P=0.015,OR=2.802,95%CI:1.225~6.409)、血管侵犯(P=0.043,OR=3.450,95%CI:1.040~11.445)、淋巴管侵犯(P<0.001,OR=36.985,95%CI:13.699~99.856)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黏膜肌层增生异常不是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81,OR=2.005,95%CI:0.918~4.380),但P<0.1。根据上述4个因素建立评分系统,黏膜肌层增生异常赋1分、分化程度为中度或低度赋1分、血管侵犯赋2分、淋巴管侵犯赋5分,ROC曲线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的最佳诊断界点为评分>2分,将267例病例分为低危组(评分0~1分,n=143)、中危组(评分2~5分,n=79)和高危组(评分6~9分,n=45),3组间淋巴结转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9.712,P<0.001),且趋势卡方检验结果显示3组淋巴结转移率具有线性上升趋势(χ2=109.298,P<0.001)。结论中度和低度分化、血管侵犯、淋巴管侵犯为表浅食管鳞癌黏膜下深部浸润发生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上述3个因素结合黏膜肌层增生异常构建的淋巴结转移风险评估系统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有助于个体化指导临床决策,对术后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淋巴转移 风险评估 表浅食管癌 黏膜下深部浸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培训内镜医师实施快速现场评估(rapid on-site evaluation by endoscopic physicians themselves, self-ROSE)在胰腺实性占位内镜超声引导下细针抽吸术(endoscopic ultrasound-guided-fine needle aspiration, EUS-FN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12月在南京鼓楼医院接受EUS-FNA的连续124例胰腺实性占位患者的临床资料。2017年7—12月的病例行self-ROSE,纳入self-ROSE组(60例);2017年1月—2017年6月的病例未行self-ROSE,纳入非self-ROSE组(64例)。比较self-ROSE组与非self-ROSE组患者EUS-FNA的诊断效能(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率)、穿刺次数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结果self-ROSE组的EUS-FNA诊断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率分别为98.21%(55/56)、4/4、100.00%(55/55)、4/5和98.33%(59/60),而非self-ROSE组的EUS-FNA诊断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率分别为81.82%(45/55)、9/9、100.00%(45/45)、47.37%(9/19)和84.38%(54/64)。self-ROSE组EUS-FNA的灵敏度(P=0.004)和准确率(P=0.009)均显著高于非self-ROSE组。在样本满意程度评估(Kappa=1.000,P<0.05)和细胞病理学评估(Kappa=0.815,P<0.05)方面,内镜医师与病理医师均呈现出高度的一致性。2组患者穿刺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78±0.83)针比(2.61±0.75)针,P>0.05]。2组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self-ROSE有助于提升胰腺实性占位EUS-FNA的诊断效能,可作为提高EUS-FNA诊断准确率的重要策略。

  • 标签: 腔内超声检查 胰腺疾病 内镜医师 快速现场评估 准确率
  • 简介:摘要内镜超声引导下胃肠吻合术近年来开始应用于治疗良恶性胃流出道梗阻,但由于小肠游离度大,内镜超声引导下穿刺有一定难度,置入支架也面临失败的风险。本实验采用健康小型猪,内镜下将新设计的磁环分别释放至胃腔与空肠,使其吸引在一起,1周后磁环处形成胃肠吻合口,导丝越过吻合口后,循导丝置入腔壁贴合型全覆膜金属支架。磁环的应用可以避免穿刺失败的风险及穿刺并发症,同时可节约费用,且无须内镜超声医师参与,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标签: 动物实验 胃肠内窥镜 胃肠吻合 磁环 可变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