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一个刊物能出刊到600期,足以说明它的生命力之旺盛,这是我首先要向《剧本》杂志表示祝贺的。《剧本》之所以有这么旺盛的生命力,一定是有很多很多的戏剧人得到了它的恩惠,因而对它不离不弃。我就是一个受到它很多恩惠的人,这是我应该在《剧本》发行600期之际,向它深表感谢的。我作为《剧本》的一个作者是从给它写评论文章开始的。值得一提的是一篇题名《知识

  • 标签: 戏剧人 戏剧创作 话剧舞台 王育生 现代戏剧 我自己
  • 简介:间离和怪诞——是杜伦马特戏剧的极为鲜明艺术风格。这种艺术风格的形成不会是偶然的,不会是仅仅是借鉴布莱希特(这种借鉴的确存在)的结果。我们还需要从杜伦马特的世界观——对于世界的看法——上找原因。

  • 标签: 《罗慕路斯大帝》 灵感 超常 艺术风格 布莱希特 世界观
  • 简介:契诃夫既是小说家,又是戏剧家。列夫·托尔斯泰对小说家契诃夫评价极高,称他是“散文中的普希金”。但托翁对戏剧家契诃夫评价极低,他当面对契诃夫说过:“莎士比亚的戏写得不好,你写得更糟。”

  • 标签: 契诃夫戏剧 历史命运 托尔斯泰 莎士比亚 小说家 戏剧家
  • 简介:在我看来,读书可以分三个境界。第一境界是马克思、鲁迅、顾准式的读书境界。他们读书不仅为自己,更为天下。马克思读了书写《资本论》,让天下的有革命倾向的人生出实际的革命念想;鲁迅读外国书译外国书,有为中国人"盗天火"的神圣感;顾准读书研究希腊城邦式民主,试图解开中国发生"文化大革命"悲剧的社会历史根源。这个读书的最高境界是只有一代伟人或哲人才能达到的。

  • 标签: 读书境界 社会历史根源 革命倾向 《资本论》 文化大革命 希腊城邦
  • 简介:《文学自由谈》这个刊名好,它突出了“自由”二字。“自由”连同“平等”、“博爱”这几个闪光的字眼,是写到了法国大革命的旗帜上去的。裴多菲还有“生命诚宝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的名句。不过从我能记事起,这“自由”二字就不那么吃香了。在我

  • 标签: 二字 裴多菲 创作自由 鉴定表 大泽 “自由主义”
  • 简介:偶然找出一册十年前的日记本,随手翻翻,想起不少有趣的记忆。1988年1月5日的日记里,记载着前苏联著名文学评论家奥甫恰连柯来我们单位进行学术交流的情形。其中一段是这样记的——奥甫恰连柯谈肖洛霍夫印象,说他沉默寡言,但也是个幽默的人。有一次某教授向他介绍文学创作现状,说现在尽是些“小文学”,肖洛霍夫回应说:“文学不可

  • 标签: 小角色 肖洛霍夫 《骆驼祥子》 明手 文学评论 创作现状
  • 简介:读书的乐趣之一,是读书的时候会产生有趣的联想,把这些联想记下来,就成读书笔记。我翻开一个笔记本,发现在1998年6月27日那天,我就记过这样一页读书笔记。6月27日,读巴拉霍夫的《文学肖像》。作家福尔什认为高尔基的外貌是工人与知识分子的和谐统一,他说:“谁要是到工厂车间去走走,就能发现不少工

  • 标签: 知识分子 高尔基 读书笔记 《雍正王朝》 明手 契诃夫
  • 简介:30年前《于无声处》进京,我还没有进入戏剧圈,30年后《于无声处》再次进京,我快要从这个圈子里退隐。惊险!万幸!我终于有机会在剧场里看到这个杰出的戏,听到这一声呐喊:“人民不会永远沉默!”

  • 标签: 艺术天地 《于无声处》 戏剧 历史意义
  • 简介:有位记者不久前对我说:“你是一个幸福的人,因为你与戏剧结缘。”我觉得很有道理。没有一个领域像戏剧界这样,能有这么多有才华、有魅力的人。我回想起来,这种幸福的感觉最早是佐临先生给我的。1981年,我在《电影艺术》发表了一篇《论电影的假定性》的文章,有一天,编辑部有人像报喜信一样地告诉我,黄蜀芹来了,说她父亲喜欢这篇文章。我当时就有一种幸福的感觉。那时我还没见到佐临先生本人。

  • 标签: 《电影艺术》 幸福 假定性 编辑部 黄蜀芹 戏剧
  • 简介:“戏剧写人”——是个永叵的话题。佐临就曾经指出,人类对于人的价值的最精彩的赞美辞,是戏剧家说出来的。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里说:“啊,人是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啊!”高尔基在《底层》里说:“人是个多么骄傲的字眼!”

  • 标签: 戏剧家 百年诞辰 《哈姆雷特》 莎士比亚 《底层》 黄佐临
  • 简介:<正>《黄土地》是一部经典电影。《孩子王》无疑也是一部非常好的电影,但能否成为经典电影,现在还难说。什么原因呢?《黄土地》给人以竟是如此完美的感觉,好象很难对它提一些改进意见,而《孩子王》则不然。第一个感觉是,一部篇幅不大的小说拍成电影,要放映一个半小时,需要加进一些什么样的东西?夏衍改编《祥林嫂》,主要是加情节,加人物,《孩子王》非但没有加情节,还减去了一些情节,影片的容量是靠什么撑起来的呢?主要是环境的渲染、气氛的渲染,也就是说,影片和原小说之间一个最大的不同,就在于我深深地感到,这是陈凯歌的影片,而不是阿诚的影片。《孩子王》里充满了冲突,但除了一个处理得不太好的吴干事以外,很难指出谁是这群可爱的青

  • 标签: 创作个性 电影 陈凯歌 小说 改进意见 影片
  • 简介:<正>一改革之风一吹,剧坛空气大变。自一九八六年下半年起,苏联戏剧评论家就开始带着既惊又喜的心情评述这个变化:什尔巴科夫说:“你们看,变化多快!要知道,不久前这些剧本和演出(指一些揭露生活阴暗面的戏——引者)还被指责没有表现生活的主流……而现在呢?报纸上最尖锐的政论文章大声议论我们的精神危机,它们所议论的也正是使这些剧本的作者们深感痛苦的社会现象。”(《戏剧生活》1986年第19期第4页)。索科良斯基说:“时光飞快——这句本来有套话意味的话,现在成了句大实话。那些

  • 标签: 现代戏剧 洛夫 苏联 沙特 莫斯科 观众
  • 简介:读到一篇回忆高尔基的文章.作者记述他四次见到高尔基流泪的情景.一次是得到契诃夫去世的消息之后.那天还有人放烟火.

  • 标签: 流泪真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