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文阅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15
/ 2

群文阅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魏艺峰

福建省漳浦县丹山中学,福建 漳浦 363210

摘要:群文阅读是由教师将所需阅读内容进行重新组合,依照初中生性格特点以及兴趣爱好开展阅读教学,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使其可以积极投入到课堂阅读当中,从而拓展学生阅读面,提高学生阅读素养,为今后语文阅读教学奠定良好基础。基于此,本文将对群文阅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进行探究。

关键词:群文阅读;初中语文教学;应用策略


1 群文阅读教学的积极作用

1.1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利用群文阅读,能够帮助学生在进行阅读训练中,真正提升自身的阅读技巧,更能够使学生有效提升自身的阅读技巧应用力。并且,多文本的共同阅读,能够实现帮助学生在阅读时进行横向对比,这样也能确保帮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针对同一主题阅读内容进行不同文章的有效应用,这样基于对文章的记忆,就能帮助学生在开展自主练习时,可以针对自身记忆当中的文章进行应用,同时也能保证学生在进行阅读时,提高自身的阅读理解力。

1.2 优化学生的阅读思维

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更新,在当前阶段中,素质教育使得传统教学活动的开展已经不能够满足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针对学生的整体发展情况而言,必须要有效利用群文阅读来实现对教学内容的重新规划,这样才能够真正摒弃过去的单向教学,并通过全新的阅读方式来打开学生的阅读思维,从而使单向教学转变为多向互动,并通过交流探讨来实现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提升。针对传统阅读教学活动而言,群文阅读教育模式更加具有自主性,它既能够帮助学生在进行阅读时可以选择趣味性的阅读读物,还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更能够使学生在多文阅读时,树立正确的阅读观念,并拓展自身的视野,进而确保学生的发展更具全面性。除此以外,高效率的群文阅读,也能够实现对学生所学习的知识结构体系进行优化,并确保通过对资源的整合来实现推动学生思维的有效发展。

2 群文阅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2.1 课内外书籍、课内外练习与讨论的有机结合

“群文阅读教学法”作为一种结构化程度较高的教学方法,在实行教学时更应该多注重文本选择的多样性与丰富性,所确立的主题和留给学生探究的问题也应该确保足够有趣、灵活。可以选择课内的一篇或者一段文本作为主题,穿插进一定量的课外内容,或者课内多篇,课外一篇;抑或课内多篇,课外多篇……组合方式灵活多样,只要文章的主调、内涵或者写作手法存在一定的联系,或相异,或相同,都可以做到有效整合,甚至可以引进外文美篇。

比如,在学习鲁迅的文章时,由于鲁迅先生常常会使用反讽、暗喻等手法,不知情的学生读者往往不知所云,这时,让学生多读几篇鲁迅先生的文章,就可以让他们恍然大悟。当然,群文阅读之后,一定要留给学生思考、讨论的空间,积极引导学生的探索精神,提高学生进行文章鉴赏的能力和兴趣,开发自身思维,甚至养成更好的思维方式。教师可以选择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适时地加入其中,发表一些浅显地看法进行引导;亦可与学生全体一起进行交流、互动,让有想法的学生自由发言,甚至可以让有不同想法的学生进行辩论,这样既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还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其思维活跃度,也让学生对文章有更深刻、独到的见解,事半而功倍。

2.2 以诗歌为核心开展群文阅读

阅读,对于初中生学习语文知识来说,不仅可以提升初中生的语感,而且还可以奠定学生的语文基础。初中语文教材具有丰富的阅读内容,而且不同的单元的阅读题材也不同。因此,初中生在学习初中语文知识的时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多种层次的阅读能力,而且还可以扩大学生阅读广度。诗歌是初中语文教材中常见的教学内容,蕴含了大量的人文素养内容和智慧精华,初中生通过学习教材中的诗歌,可以让学生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中,不断提升自我修养,增加对古典文化的了解和认识,丰富知识层次。

例如,笛子这件乐器,它可以说是古诗词中的“常客”。因此,教师可以以“笛子”作为群文阅读的根据,比如《夜上受降城闻笛》《春夜洛城闻笛》这两首诗歌,都是初中教材中的内容。学生通过“笛子”系列诗歌的学习,能够明白笛子在不同诗歌中的作用以及表达情感。同时,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诗歌的阅读和学习,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通过小组的力量,搜集和整理出更多与古代诗歌、乐器有关的内容,不断丰富和充实诗歌群文阅读内容,而学生在搜集和整理的过程中,既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可以提升学生对诗歌阅读的兴趣,加强学生对诗歌基础知识的学习和记忆。

2.3 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对学生进行分组,使具有相同阅读兴趣的学生在同一个组别,以此便于群文阅读教学的开展,同时,同质型学生在同一个组别进行阅读,也便于学生开展阅读讨论,提高学生的群文阅读理解能力。而学生在进行组内阅读的过程中,倘若学生在群文阅读教学时遇到比较简单的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自主讨论分析来解决问题。倘若学生在阅读中遇到难度较大的问题,并在自主讨论中产生较大的意见分歧,教师可以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围绕该问题进行合作学习,这样学生便可在群文阅读教学中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阅读思维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2.4 以小说为基础开展阅读活动

小说,属于四大文学形式之一,它的重点在于小说人物形象的描述和塑造,借助对小说内部环境、人物关系、故事情节的完整阐述,将小说人物的社会背景、生活习惯等内容,活灵活现地展示给读者。而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小说的选材大部分都是在向学生传递真、善、美,展示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诗歌相比较而言,小说具有更强的可读性和趣味性,更加容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而群文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可以让学生对某一个系列的小说,进行详尽细致的阅读,在教师的带领下对该系列小说的写作方式、故事情节、人物描写等细节进行分析,既可以拉近师生间的关系,还可以增加学生对小说文学的知识积累,帮助学生更好地阅读和学习小说类文章。

比如,老舍先生的《骆驼祥子》、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吴承恩的《西游记》等这些文学作品都属于是小说,《骆驼祥子》反映了当时穷苦社会中,人们的生活的艰辛;《海底两万里》这部小说则向学生展示了神奇的海底世界;而《西游记》讲述的是古代勤劳人们对“神仙”的敬畏和幻想,通过玄奘取经的故事,告诉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与人为善、切勿行恶、不畏艰苦,敢于为了信念而勇往直前。虽然,这些小说并不是真实存在的,但是,它们同样属于人们的智慧结晶,它们的写作方式、故事构思、情节描写等都值得初中生进行借鉴。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阅读小说这类文学题材的作品,教师可以根据小说的内容、属性进行类别划分,如悬疑类、神话故事类、科学幻想类等,之后再让学生针对某一个类型的小说,进行完整、大量的阅读,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求和热情。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群文阅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不但能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还能拓展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语文阅读教学效果。为此,教师应在语文教学中,根据本班学生实际情况制订科学合理的群文阅读教学方案,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采取多种教学方法,为学生今后学好语文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周佳. 基于核心素养的语文群文阅读议题生成策略探究[J]. 成才之路,2021(03):50-51.

[2]王郡.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群文阅读策略探究[J]. 考试周刊,2021(18):41-42.

[3]吴翠云. 有效整合,高效阅读——核心素养下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探究[J].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