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逻辑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06
/ 2

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逻辑分析

刘林燕

北京师范大学 519000

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了新时代加强党的建设的总要求,要求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本文从历史逻辑、理论逻辑上与现实逻辑上三个角度论述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必要性与意义,以求更好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巩固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的领导核心地位。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 历史逻辑 理论逻辑 现实逻辑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必须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1]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面临着新的问题与挑战,明确党的领导的基本逻辑,有利于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巩固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的领导核心地位。

一、历史逻辑: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一)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实现民族解放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军阀混战、人民困苦。自此到五四运动的80年间,中国社会各阶级阶层和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高级官僚发起的洋务运动、地主知识分子的戊戌变法、农民阶级的太平天国起义、资产阶级发动的辛亥革命先后失败。在此现实下,在充分认识到人类、世界和中国发展的主要矛盾和规律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建立,承担起了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艰巨任务。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研究中国现实社会问题,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开创了中国特色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

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全国人民的建设,国民经济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在此背景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了社会主义革命。中国共产党于1953年起领导全国人民开展了关于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改造运动。这场前所未有的社会主义改造于1956年取得了全局性的胜利,“在一个几亿人口的大国中比较顺利地实现了如此复杂、困难和深刻的社会变革,促进了工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这的确是伟大的历史性胜利。”[2]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二)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实现民族复兴

1956年至1978年间,为实现民族复兴与人民幸福,中国共产党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进行了艰辛的探索,过程是艰难而曲折的。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共产党做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实现了生产力的解放发展。自此,历届党中央领导集体都一脉相承、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的发展之路。改革开放遍及祖国的大江南北,从沿海向内地扩展,“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成为改革开放的新历史高潮。40多年的发展,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世界第一大货物贸易国,世界第一大工业国,40年的进步发展,印证了中国共产党这一伟大决策的正确性。

十九大以来,党中央坚定不移地扩大改革开放,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勇向前。

二、理论逻辑: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政党制度的需要

(一)西方两党制和多党制存在不可调整的固有弊端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的两党制、多党制代表的是大资产阶级利益集团,不可能是大部分人的利益。在多党制的政治制度中,多党轮流坐庄、恶性竞争,导致国家政策不稳定。在选举过程中,实际是资本运行的结果,背离了“一人一票”的民主初衷。我国坚持以中国共产党为核心的新型政党制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将各个党派团结起来,整合、调动社会各阶层、各领域人才的力量,共同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由党的性质决定的

先进性是中国共产党的本质属性。党具有先进的阶级基础、先进的指导思想、先进的组织原则、先进的服务宗旨、先进的理想信念。这一切决定了党具有长盛不衰的生命力、众望所归的亲和力、带领人民共同奋斗的动员力、克服一切艰难险阻的战斗力。[3]

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在先进理论指导下,中国共产党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实事求是,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同时,中国共产党结合中国国情,将马克思主义思想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之路,制定科学的奋斗目标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引导人民群众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4]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根本宗旨,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也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原因和可靠保证。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继续明确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带领全国人民向更高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迈进。

三、现实逻辑:“新时代”建设依靠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一)发挥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

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文化差异较大,地区之间发展水平不一,在这种国情下,将各地各民族的力量集中在一起,为实现社会建设一起发力,就需要一个极具有号召力和向心力的政党的领导。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积极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面对国内国外矛盾与危机,中国共产党能够迅速调动全国力量,精准出击,解决问题。新时代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坚持党的领导核心地位,把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国家治理各领域各环节。

(二)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强化意识形态领导

资本主义价值观随着资本主义的产生而出现,建立在经济、文化、政治和社会制度的基础上,反映了资产阶级的价值观。随着国家之间联系的加强,西方意识形态对我国社会的侵蚀也越来越严重,目的就是扰乱人的思想,使人在重大问题上丧失判断能力。普世价值、新自由主义、历史终结论等等西方资产阶级价值观正不断侵蚀这中国人民的思想世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我们必须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任何时候都不能旁落,否则就要犯无可挽回的历史性错误。”[5]在深入改革开放的时代下,为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武装人的头脑,坚定社会主义方向,抵制西方思潮的不良影响。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以来就承担着民族解放复兴、国家建设、人民幸福的历史使命和人民使命。我们要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将党的领导力转换成国家进步的动力,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梦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韩冬雪,胡晓迪.论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形成的历史逻辑——基于使命型政党特质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分析[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4(03):1-8.

[2]张峰林,唐琼.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1(02):9-14.

[3]王寿林.中国共产党领导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历史逻辑、实践逻辑和政治逻辑[J].观察与思考,2020(03):5-17.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17年10月28日.

2]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3] 参见朱佳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6 年第7期.

4]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17年10月28日.

5] 习近平.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努力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N].北京:人民日报,2013-08-2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