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合雅”课程,推进“可爱”教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14
/ 3

构建“合雅”课程,推进“可爱”教育

周华龙

浙江省台州市 黄岩实验小学 浙江 台州 318020

黄岩实验小学一贯坚持“以人为本,文化育人”的办学理念,践行“每一天我都不虚度”的校训,学校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逐渐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近年来,学校以“尚合雅,求可爱”为发展目标,致力于打造一所独具特色和内涵魅力的学校,积极探索课程改革,实施基础课程校本化、拓展课程选择化、特色课程精品化、活动课程序列化,使得课程建设显示出新样态,让每个学生都能受到适当的教育,个性地生长,从而培养乐观合群、温文尔雅、学识博雅,具有风雅情怀、雅量高致的实小学子。

一、重构课程体系,彰显办学特色

课程是学校文化的载体,课程建设的过程是学校文化积淀形成的过程,课程实施过程也是学校文化的渗透传播过程。2017年9月,学校综合三十多年的办学积累和文化积淀,提出了包含“和合圣地、九子合一、凝心合力、乐观合群和温文尔雅、学识博雅、雅量高致、风雅情怀”内涵的“合雅”文化。学校由此对课程体系进行了重构。“合雅”文化的构建需要通过课程建设加以显性表示,学校的课程也会成为“合雅”文化的优良载体。通过创建“合雅”课程体系,我们希望全校师生众心合志、合乎礼仪、知行合一,争做一名有雅量、有雅识、有雅趣的“实小”人。

二、夯实基础课程,提升教学质量

奠基性的国家课程的教学质量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未来,也决定着学校的声誉。在课程改革的浪潮中,我们绝不能忽视基础性课程的有效落实。实施基础性课程教学,是一个“拿来并消化”的过程,需要教师对国家课程二次开发,将“设计的课程”转化为“实施的课程”。这是一个专业引领、同伴互助、自主探索的过程;这也是一个需要改革、创新的过程。

1.传承分享经验。学校在每年开学前,都会分年级、学科组织“传承与分享”专题研训会。方式多样,有单枪匹马与“下一届”交流的,也有三四人抱团传授,从各个方面展示的;更有整个年级教研组人人发言,献计献策的;还有互动访谈式的。活动内容丰富,有讲述教学故事,有解析教材内容,有传承作业设计集锦,有传授管理招术……这样“接地气”的教研模式,真正让经验成为一面镜子,成为一盏明灯,成为一个方向,警醒后来者不要走那么多的弯路,不需付出无效的探索,不需茫然四顾、不辨目标。

2.倡导板块教学。教师上课不能贪多求全、蜻蜓点水,否则学生会一样也没学透彻。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明确的目标意识,清晰地知晓自己要“教什么”,学生要“学什么”,注重一课一得,这样才会省时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我们提倡运用板块式的教学思路,就是将以往的“线性结构”转变为“模块结构”,使每个板块都围绕一个核心的学习任务展开,使教学结构更加清晰,教学内容更加优化,教学过程更加精炼,教学时间更能有效利用。

3.构建智慧课堂。“互联网+”时代,大数据、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对社会各个领域产生深刻影响,教育也不例外。信息技术促使传统课堂向数字化、智能化、精准化方向发展。作为智慧课堂实施的试点学校,学校一方面非常重视教师信息技术运用能力的培训,另一方面率先探索智慧课堂的教学模式,试点班级学生人手一台平板电脑,成为智慧课堂的重要教学工具。2018年,学校有12名教师在台州市教育空间评比中获奖,占黄岩区获奖率的80%,其中有一名教师获第一名,学校还举办了精准性教学专题研讨会。

4.聘请名师团队。学校多年来一直沿用浙江省功勋教师张天孝老师主编的浙教版数学教材。为了进一步发挥教材主编及名师的引领作用,有效落实数学学科课程改革。2017学年暑期,学校与浙江省新思维数学研究院多次联系,决定在黄岩实验小学建立张天孝新思维名师工作室。2018年9月11日下午,工作室启动仪式在我校隆重举行。

5.策划技能展示。当下的学校活动,基本上以体育运动、艺术活动以及科技创新为主,语文、数学、英语这些基础学科的活动常常缺失。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们规定每年的十一月开展“学语言,用语言,享受语言”为主题的语文、英语技能展示月活动,具体项目为:一年级拼音闯关、二年级字典速查、三年级成语百变、四年级诗词积累、五年级汉字听写大赛、六年级语文智能竞赛等;每年的四月举办“常体验,深思维,新样态”为主题的数学学科素养展示月活动,分为数学之美、创意七巧板、24点擂台赛、数独巧妙填、魔方达人秀、数学智能赛、数学日记等项目。

三、创设拓展课程,打造课程品牌

课程是指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它包括学校老师所教授的各门学科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植物生长需要各种养分,学生的成长也需要各种各样的课程。我们不仅要关注文化类课程的建设,还要顺应儿童成长需要开发具有学校特色的拓展性课程。

1.开设成长课程

学校积极开发“儿童成长课程”,尽可能满足儿童成长的需要。在师资配备上,校内能解决的,就依靠本校教师;校内自主解决有困难的,就外聘社会机构中的专业教师。学校在每周三下午分两个批次实施“儿童成长课程”,第一批次为校特色课程,含语言智慧类、缤纷才艺类、强身健体类、乐智创新类、生活技能等五大类,共40多个小项;第二批次为年段“合作课程”,学生并班固定不动,年级段教师实施走班。为了促使成长课程能有序开展,学校对各专用教室进行装修,让教室环境就具有活动项目的特色。

2.开办科学营活动

在众多拓展课程中,“科学营”活动别具特色,曾在我校承办的市科学拓展性课程展示活动中进行专题汇报。“科学营”是我校科学组为推进课程改革,落实和开展好拓展课程而申请的一个微信公众号的简称(全称:黄岩区实验小学科学营)。“科学营”拓展学习由现场竞赛、考察活动、成长课程、家庭实验四个部分构成。

1)现场竞赛。现场竞赛是“科学营”活动的一重要内容,希望通过比赛推动科学活动在学生中广泛的开展。竞赛活动采用平台发布活动内容——自主准备——现场展示(比赛)的方式。这两年,先后举办了“萝卜搭塔比高赛与创意赛”“LED台灯”创意设计制作比赛、“桥的探索”系列活动之“造我心中桥”现场制作比赛。

2)考察活动。今年暑期,科学营组织科学营导师和部分营员进行了“寻访黄岩的古桥”考察活动。此次活动中,营员们实地考察了院桥鉴洋湖的镇锁桥、高桥杏林的下浦桥、石牛渡的三洞桥。每到一地营员们都仔细观察桥的结构、装饰;聆听当地老人的讲解,了解桥的历史;动手测量桥的长度、宽度……

3)成长课程。这是科学营拓展课程的主阵地。开发了一套符合“科学营”的活动丛书,《玩转气球》、《玩转蜡烛》《玩转色彩》被评为市精品课程。其中,《玩转气球》已正式出版。《玩转气球》系列微课视频,获台州市微课程一等奖。“科学营”活动课堂与学校的儿童成长课程接轨,每周活动一小时,以年级段为单位成班,在学校的科学实验室开展创意活动。

4)家庭实验。“科学营”家庭实验,主要依托“黄岩实验小学科学营”微信公众平台开展活动。有趣味性实验:“让时间在叶子后面闪光”“吹出立体泡泡”等,有拓展性实验:“这个周末我们一起煮汤圆”“不得了这群孩子都要造‘潜水艇’了”等;有探究性实验:“探究酒精灯火焰的温度”“比一比那块糖溶解的快”等;有挑战性实验:“三根细小的火柴能吊起一瓶水,你信吗?”“漂浮的回形针”等;也有主题化实验:“跟着‘山头人’认识校园植物”“跟着‘叶博士’认识叶子等。

四、创新德育课程,丰富育人模式

我校德育课程的核心理念是让美好的事情发生。在生命之初让儿童接触到美好的事物,受到正当的教益,使得一位儿童在健康的土壤上成长。为此我们积极构建“合雅文化”理念下的学生活动成长平台,使这些常规活动课程化,成为拓展性课程的有效组成部分,也使教育目标更加明确,教育内容更加序列化,教育时间更加固定。基于这样的考虑和学校的实际,我们在调研、讨论的基础上,学校开发了“全员体验”、“个性发展”、“特长展示”三个德育平台,形成了多项特色课程,如:

1.成长仪式

一年级孩童入学点灯仪式、入队仪式,二年级孝亲仪式,三年级学童农园入园仪式,四年级成长仪式,五年级红领巾换巾仪式,六年级毕业仪式和每周一的升旗仪式等,形成了学校独有的成长课程,给孩子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2.七彩阳光

学校每年都会举办“读书活动月”、“技能展示月”、“阳光体育月”、“社会实践月”、“科技创新月”、“学科活动月”和“才艺风采月”等七彩阳光活动。每一项活动都指向一个“可爱元素”,给孩子们的成长历程留下精彩瞬间。

3.别样“六一”

学校每年都会举行别样的不同主题、不同项目的红领巾争章体验活动。如:今年的主题是“欢乐六一节,奇迹安全馆”体验活动,每个年级段均设置16个项目,学生完成12个以上算合格,然后根据完成情况颁发金银铜安全章和奖品,孩子们玩得很嗨,也积累了许多安全知识和技能。

4.党队共建

学校建设了“合雅红韵”党建活动中心,实施党队共建。动员广大教师主动开展“六乐”活动——乐学研习会、乐蜀读书会、乐享合唱会、乐动健身会、乐艺书画会和乐滋儿童阅读推广中心,让每一位教师体会到职业的幸福与专业的尊严,以美好的方式抵达美好。

五、探索课程整合,培养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落地的根本途径就是课程,只有通过学生们学习的课程,才能真正使学生的核心素养逐步达成。课程整合是搭建起课程与学生核心素养之间桥梁的必然选择。

1.探索STEAM课程。今年6月,我校成为了台州市STEAM种子学校。学校组建了STEAM研发中心,建成了一些STEAM活动场地,如:占地近30亩的“学童农园”、科学实验室、创新实验室、计算机房、车辆实验室、航模水池等,开发了具有开放性、自主性的车辆模型、无人机、滑翔机等STEAM课程。学校还定期组织一些STEAM的主题活动。如:“走进桥的世界,体验桥的精彩”。这一活动分:认识篇——发现桥之精美,包括说桥和访桥;研究篇——体验桥之精妙,让学生用实验的方法探究桥的设计,体会桥之精妙;竞赛篇——践行桥之精彩,组织学生现场进行设计“我心中的桥”比赛、纸桥承重比赛等。今年8月,学校组队参加台州市第二届中小学生天文学知识竞赛获得义务教育阶段组团体一等奖。

2.推广群文阅读。我校一直非常重视儿童阅读,坚持以推广阅读为抓手启迪学生智慧,促进精神成长。近年来,学校致力于群文阅读的探索,尝试语文课程的统整。群文阅读看似并不复杂,但是实践起来难度也颇高,如何选择议题、如何搜寻文章,如何安排学习材料,如何落实阅读策略……这一系列问题都需要深入思考。为此,学校语文组教师共读了《让学生学会阅读——群文阅读这样做》一书,组织了群文阅读大家谈活动,观摩了校内教师执教的群文阅读研究课《听听诗的声音》《不亦快哉》等。

3.尝试学科整合。学科整合是指打通各个学科,把一个个学科之“井”联系起来,汇成河,融成洋,形成一个系统。它的意义在于通、鲜、活。学校所举办的“在春天里读一首诗”活动秉承着课程整合的理念,学生们趁着富山乡“花朝节”之际,在山村田间地头、房前屋后的五百多棵古梨下,吟诵“花韵”,歌唱春天,还用画笔描绘美丽的春景,尽情地拥抱春天。五年级组教师积极探索英语教学与音乐教学的整合,每个班级都精心筹划、练习、拍摄英文歌曲合唱视频。学校将各班的视频编辑成《来实小听一场英语演唱会》后发布于微信公众号,受到了好评。

美国著名管理学家迈克尔•哈默曾说:“未来的路,不是回家的路,过去为你赢得成功的方式将给你的明天带来失败。”太阳每天都是新的,社会总在无情地淘汰那些按老办法办事的保守者而给勇于创新的开拓者送去机遇。面对未来,我们要积极探索课程改革,实现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尚合雅,求可爱,我们一直在努力前行。

【作者简介】周华龙,1973年10月,男,汉族,浙江省台州市,本科学历,担任校长兼党总支书记,主要负责学校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