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习作训练—从生活出发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11
/ 2

语文习作训练—从生活出发

肖建辉

湖南省衡山县萱洲镇湘江小学 421313

摘要:长久以来,作文教学对于某些师生来说是苦不堪言的事情。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盈而不枯竭,溪水就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纵观小学生写作现状,一些学生惧怕写作文,作文内容词不达意、素材匿乏、胡编乱造、敷衍了事等问题依然凸显。本文通过对小学作文生活化教学内涵做解析,对目前小学生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教师角度探讨作文生活化教学的实施策略,以在作文教学中激发小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习作训练;生活化教学

生活是语文学科中素材最丰富的资源库。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生活化教学模式有了举足轻重的意义。如何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让他们在参与的过程中去感受、观察生活,并从中学习知识,获得成长,是教师要认真看待的教学问题。

、小学生习作训练中存在的问题

1、写作指导注重技巧训练

虽然我国素质教育已开展多年,并取得一定的成果,但是一些一线小学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面对繁重的教学任务还是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尤其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方面,不少教师总是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指导学生面对不同类型作文命题的写作技巧上,忽视培养学生的综合写作能力。另外,教师缺乏把学生的写作视野向他们身边的生活或社会体验引导的意识,学生没有走进生活和感悟生活的经历,便难以激发写作灵感。

2、学生写作积极性不高

一些学生一提到写作文就感觉无话可说,缺乏写作的素材和灵感。小学生每天沉浸在学校和家庭的“两点一线”中,缺乏对身边生活的观察和体验,这样的作文根基就犹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作文内容难免空洞乏味。小学生缺乏写作兴趣的最主要原因在于中国根深蒂固的应试教育理念,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的教学任务与学生的学习任务均较为繁重。教师容易把充满童心和生活趣味的写作演变成一种枯燥呆板的应试训练,不少教师忽视学生生活体验的写作教学,使学生的真情实感和独特感受无法充分表达,挫伤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3、作文评改方式缺乏创新

作文评改作为写作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如果能有效发挥作文评改的激励作用,那么不仅能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和热情,而且能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评价修改能力。然而长期以来,部分教师沿用以往的作文批改方式,忽视学生这个评改主体,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学生的作文精批细改。事实上,这样一本本的作文评改下来却收效甚微,教师因工作量过大而疲惫不堪。从学生的角度来说,学生面对作文本上老师密密麻麻的红笔迹,往往很茫然,没有兴趣看老师的批改意见。

  1. 小学语文习作训练的生活化教学策略

1、从生活出发,做好观察工作

在生活之中,经常会有许多意想不到的趣事出现。特别是对于小学生而言,由于自身正处在成长的关键阶段,对于外界事物的理解仍然不够成熟,许多事物都无从了解。因此,在与不同的事物接触时,经常会出现一些十分有意思的事情。此外小学生年龄尚幼,十分好动,对于所有新事物都有着浓厚的好奇心,渴望进行接触,渴望进行了解,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将其潜在的积极性全部激发出来。相比于强行向学生传输写作的理念,讲解具体技巧,这种方法显然更为灵活,对学生有着更多吸引力。

例如,在进行作文教学的时候,教师便可以将“一件趣事”作为题目,让学生们自由创作。在正式写作之前,先让学生们进行思考和回顾,想一想在自己的记忆之中,究竞有哪些有趣的事情存在,以此搜索相关素材。不但能够写一些自己父母的相关事情,也可以写一些自己朋友遇到的事情。这样一来,写作的空间便得到了有效拓展,能够进行写作的内容也变得越来越多。

又如,在作文教学“我心中的月亮”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在夜晚观察月亮。在每个月不同的时间段,月亮的形状各不相同,有满月、弦月等区别;而在不同的季节,不同的气候条件下,月亮的颜色也不尽相同;在观察者不同的心情背景下,观察到的月亮也具有明显的差异。为此,学生可从不同的心情、不同的时间、不同气候条件下观察月亮的阴晴圆缺、月明星稀,为写作丰富写作素材。

2、从生活出发,写作回归生活

文化内容全部来自于生活之中,写作素材亦是如此。美妙的生活为学生们提供了多方面素材,让学生们能够针对多种不同的事物进行创作。特别是小学生作文,通常都以记叙文居多,要么写人,要么写物。因此,学生便需要留心观察身边的事情,细致了解。当自己拥有了写作素材之后,实际创作出来的作品才会足够真实,并且能够将自己的情感全部渗透进来。此外,生活之中也并非每日都会有事情出现。令人难忘的事情往往可能一个月才会出现一次,甚至有时很长时间都不会出现。毕竟学生每日的主要生活都以上学为主,每日经历的事情都十分相似。此时,教师便需要对学生们进行引导,让其深入到生活之中,自主创造素材。

例如,在对于风景进行描写的时候,教师便可以带着学生来到周边的博物馆或者公园之中,认真进行观察。如果学生们没有亲自造访,便强行让其写作,写出来的内容基本上都很空洞,甚至还会加入一些自己的想象。如此写出来的内容自然缺乏应有的情感。而通过实际观察之后,学生们获得的实际感受自然完全不一样,同时基于教师的教导之后,对于相关事物的理解也会有所深入。这样一来,学生们的整体水平便会有所提升,写出来的作文,质量同样能够令人满意。

3、从生活出发,优化评改方式

对于小学中高年级学生来说已具备“生生互改”的能力,教师从作文格式、卷面、错别字、标点符号、文章中心、选材等方面制定评价标准,让学生参与作文批改的方式可以增加学生对作文课的新鲜感,而且在批改过程中学生能够发现别人的长处和自己的不足,取长补短,相互借鉴。因此,教师应该放下权威,俯下身倾听学生的心声,和学生平等对话。运用到作文教学批改过程中,要求教师在“师评’,作文中突出评语的真诚性、激励性和幽默性,以作文评语作为载体,和学生进行心灵对话。这种情感教育不仅缩短了师生间的心理距离,更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热情,在不知不觉中让他们学会真情表达,体会到写作的快乐。

  1. 结语

总之,把小学作文和生活相结合教学,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写作能力的提高都有着积极的影响,能让学生在真实的、轻松的、有趣的氛围中体验到写作的乐趣,并享受到生活的美好。

参考文献:

[1]郑安秀.小学语文作文生活化教学探究[J].儿童大世界(下半月),2018,(12):76.

[2]幸金桃.小学语文作文生活化教学思考[J].魅力中国,2018,(52):138-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