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罹患眼科全身系统性相关严重危险病症的患者在操作护理时出现的一些护理风险原因进行讨论,整合护理安全管理手段,归纳安全护理的经验。方法:按照潜在的危险严重病症患者在改良初期的预警评分,对于患有眼科全身系统性的相关严重危险病症的患者施行风险评测的操作,患者总数是 40例,应用相关护理风险管理手段。结果:我院收治的 40例患有眼科全身系统性的严重危险病症患者在施行护理期间,没有出现纠纷和护理失误相关状况。结论:针对罹患全身系统性的严重危险病症患者,应用相关护理风险管理手段,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防止安全隐患的出现,提升护理的效果。

  • 标签: 全身系统性严重危险病症 护理风险管理 眼科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临夏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展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的检验能力和影响因素。方法选定近三年时间段内临夏州卫生系统食品安全风险测试的方案,进行比较和剖析临夏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上报的报表和数据资料,全国或者是相关地区的报表也要包括临夏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每个年度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检测报告全部项目。结果临夏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检验的能力逐年增加,国家常规监测能力也在不断地增加,当地地方特色食品风险检测能力大约是60%,食源性致病菌项目监测能力大约接近98%,而其相关的化学污染物项目检验能力大约是35.9%。结论我们所研究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检验的能力并不是非常平衡,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因为没有专门的机构,也却少专职人员,建议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合理运用好监测资金。

  • 标签: 食品安全 风险监测 检验能力
  • 简介:研究对象与方法:1966—2008年13项前瞻性研究、19个队列、177025人的资料进行了分析,共发生11000余次血管事件。Meta分析结果显示:每日摄盐量增加86mmol(约相当于5g),脑卒中相对风险增加23%(P=0.007);9项研究显示摄盐量与脑卒中风险相关(其中4项有显著性),而3项得出阴性结果。

  • 标签: 疾病风险 心脑血管 摄盐量 META分析 相对风险 阴性结果
  • 简介:摘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急性加重是引起慢阻肺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尽早对慢阻肺急性加重患者进行识别及管理,对改善患者的健康和预后,提升基层地区诊治管理慢阻肺等呼吸系统疾病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针对老年高血压血流介导的舒张功能与心血管疾病风险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方法 取100例于2020年3月-2020年10月间前来我院体检的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研究,并以患者舒张功能正常与否进行分组,并进行 Pearson 及logistic相关性分析。结果 老年高血压与舒张功能呈正相关的为BMI、空腹血糖、LDL-C、尿酸;呈负相关的是心血管危险因素、CVD10 年风险分层,统计学分析(P<0.05)。空腹血糖、 尿酸和 CVD 10 年风险分层为舒张功能受损的独立危险因素,统计学分析(P<0.05)。结论 通过研究,老年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和舒张功能有直接关联。

  • 标签: 老年高血压 舒张功能 心血管疾病
  • 简介:【摘要】目标:本研究的目标是评估昭通市在新的鼠类群落配置下自然疫源性疾病扩散的可能性,并为相关政府部门和公共卫生组织提供科学支持。方法:结合了昭通市近十年的鼠类观测数据与最新的野外调查成果,运用流行病学与生态学的综合方法,对新鼠群结构下的疾病传播风险进行了全面分析。结果:与旧有数据相对照,昭通市的鼠类群落已经经历了显著的转型。原本以地鼠为主的群落现已形成了一个多种鼠类并存的多样化结构。特别值得关注的是,新涌现的鼠种被认定为多类自然疫源性疾病的可能宿主。结论:昭通市鼠类群落的新态势与自然疫源性疾病的传播风险有直接的相关性。因此,建议增强对该地区鼠类和疫病的实时监控,并分配适量的研究资金以深入探究其传播机理,从而更加有效地制定预防和治理策略。

  • 标签: 鼠类群落 自然疫源性疾病 流行病学 生态学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护理风险管理对糖尿病骨折患者血糖控制及疾病康复的作用。方法:经随机抽签方式对我院2018年5月至2021年5月期间收治的糖尿病骨折患者100例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各组分别有50例患者。分别对参照组、研究组患者行一般护理和护理风险管理,比较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护理后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低于参照组,P<0.05。比较护理后的骨关节评分,研究组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对糖尿病骨折患者行护理风险管理可有效控制血糖,加快其康复速度,具有较高的可行性。

  • 标签: 护理风险管理 糖尿病骨折 血糖控制 疾病康复 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应用在风湿免疫系统疾病中的价值。方法:取60例风湿免疫性疾病患者为研究目标,按照电脑随机法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组分别应用护理风险管理、常规护理护理管理,记录两组护理数据并加以分析。结果:研究组护理风险事件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差异性(P

  • 标签: 护理风险管理 风湿免疫系统疾病 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医院作为社会特殊企业,因此,工作环境安全性受到人们广泛关注。感染性疾病科,作为医院当中主要部门之一,但该科室由于环境较为特殊,而医护人员在此环境当中长时间留存,可能导致感染及损伤风险较高,而护理人员也需要承受社会及生活压力,更易导致不良情绪。针对上述问题,应当及时在感染性疾病科进行有效干预措施,对于常见护理风险因素进行探讨,并制定适宜护理方法,降低感染性疾病风险事件发生几率。

  • 标签: 感染性疾病科 护理风险因素 策略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 为了降低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临床治疗中各种风险事件的发生概率,文章针对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应用取得的具体效果进行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时间于2021年1月开始到2022年12月结束,且研究人员根据事先确定的患者入选标准,最终选择100位患者参与本次调查研究,并利用随机数法进行研究对象的分配,普通组和对比组分别拥有50位患者。在临床治疗中,两组患者需要分别接受常规护理以及护理风险管理两种模式。研究人员需要针对两组患者在不良事件发生概率以及护理工作满意度方面两项数据的变化进行对比。结果 对比组患者在接受护理风险管理模式之后,整体的不良事件发生概率仅有4.0%,相较于普通组患者明显降低(P<0.05),且护理工作满意度与普通组患者相比明显提升(P<0.05)。结论 在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护理风险管理工作的实施能够有效降低不良风险事件的发生概率,全面提高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 标签: 老年心血管病患者 护理风险管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儿童疾病中静脉留置针并发症的风险因素及预防策略。通过对一定时间段内住院儿童的静脉留置针使用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关注其并发症发生情况,以识别可能的风险因素。研究结果显示,存在多种可能导致静脉留置针并发症的风险因素,典型的如:置管时间过长、置管部位不适当、幼儿学步阶段的儿童、免疫系统未完全发育的新生儿等。研究同时指出,对以上风险因素进行有效管理和预防可以显著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包括定期更换留置针、选择恰当的置管部位、对幼小儿童进行必要的行为干预和加强新生儿的营养支持等措施。此外,对医院内的静脉留置针管理制度进行改进,增强医护人员的操作技巧和规范操作流程也会有所帮助。这些研究结果为儿童静脉留置针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

  • 标签: 静脉留置针并发症 风险因素 预防策略。
  • 简介: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儿童疾病中静脉留置针并发症的风险因素及预防策略。通过对一定时间段内住院儿童的静脉留置针使用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关注其并发症发生情况,以识别可能的风险因素。研究结果显示,存在多种可能导致静脉留置针并发症的风险因素,典型的如:置管时间过长、置管部位不适当、幼儿学步阶段的儿童、免疫系统未完全发育的新生儿等。研究同时指出,对以上风险因素进行有效管理和预防可以显著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包括定期更换留置针、选择恰当的置管部位、对幼小儿童进行必要的行为干预和加强新生儿的营养支持等措施。此外,对医院内的静脉留置针管理制度进行改进,增强医护人员的操作技巧和规范操作流程也会有所帮助。这些研究结果为儿童静脉留置针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

  • 标签: 静脉留置针并发症 风险因素 预防策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老年高血压血流介导的舒张功能与心血管疾病风险的关系。方法:对340名接受体检的老年高血压病人进行研究。以FMD评分为标准,把病人分到对照组和研究组,其中对照组为202名FMD异常的病人,研究组为138名FMD正常的病人。评估心血管危险因素,10年患病风险风险分层等级,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研究组BMI、空腹血糖、TC等方面的指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个数心血管危险因素对比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风险分层之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后了解到,FMD异常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尿酸、CVD、空腹血糖等(P<0.05)。结论:FMD和老年高血压病人和CVD发病风险具有关联性。

  • 标签: 老年高血压 血流介导的舒张功能 心血管疾病风险
  • 简介:4.3.5颈动脉干预试验卒中患者心血管结局事件的另外一些研究数据,来自比较颈动脉支架置入术与动脉内膜切除术的研究。但是仅有2项研究在报告了卒中和死亡发生率的同时,也报告了心肌梗死(myocardialinfarction,MI)的长期发生率。

  • 标签: AHA科学报告 心血管疾病 风险评估 风险预测 卒中 血管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对医院术前/输血前患者开展血源性传播疾病筛查方法比较的多中心研究,以探索更优的临床血源性传播疾病筛查方案。方法收集2021年7月至2021年12月10家医院拟进行术前/输血前血源性传播疾病检测的入院患者血浆样本,进行横断面研究。采用核酸检测技术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DNA、丙型肝炎病毒(HCV)RNA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2)RNA,并同时与参与医院现行的免疫血清学检测方法的结果进行比较,用χ2检验和Kappa检验统计分析核酸检测和免疫血清学这2种方法的差异。结果10家医院共收集到有效样本8 655例。在HCV的检测中,2种方法的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HBV和HIV的检测中,2种方法的阳性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HBV DNA和HIV RNA检出的阳性例数(分别为238、4例)均多于相应的血清学检测结果(分别为216、2例)。HBV、HCV和HIV的免疫血清学均存在漏检情况,其中,HBsAg阴性、HBV DNA阳性28例,HCV抗体阴性、HCV RNA阳性 2例,HIV抗原/抗体阴性、HIV RNA阳性2例。在2种检测方法结果不一致的66份样本中,年龄>45岁、肿瘤、外科、男性患者分别占83.3%(55/66)、68.2%(45/66)、63.6%(42/66)和62.1%(41/66)。结论核酸检测相对于免疫血清学检测,能及时检出HBV、HCV、HIV感染者,减少漏检。45岁以上、肿瘤患者等进行术前/输血前免疫血清学筛查的同时,用HBV、HCV、HIV核酸检测筛查可降低传播风险

  • 标签: 传染病 化学发光免疫测定 核酸扩增技术 感染
  • 作者: 王左敏 刘茜 林英翔 陈永进 周琼 邓旭亮 张晓东 徐宝华 朱亚琴 高承志 尹林 谢洪 费伟 周建 袁昌青 贺小宁 王霄 陈莉莉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22年第05期
  • 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口腔科,北京 10002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口腔医学中心,武汉 430022,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北京 100020,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急诊与综合临床科 军事口腔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口腔疾病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陕西省口腔疾病国际联合研究中心,西安710032,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武汉 430022,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特诊科 国家口腔医学中心 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口腔生物材料和数字诊疗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口腔数字医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1,北部战区总
  • 简介:摘要随着2019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人们愈发重视口腔疾病与呼吸病的关系。然而,临床医师对慢性气道疾病患者的口腔健康管理和医疗风险防范方面仍然存在一些疑惑。为此,中华口腔医学会第五届全科口腔医学专业委员会专家组联合呼吸与危重症医学领域专家,就慢性气道疾病患者的口腔健康管理提出专家共识,同时帮助口腔医师在慢性气道疾病患者的临床诊疗过程中正确评估风险,以便做出更好的治疗决策。本专家共识介绍了口腔疾病与慢性气道疾病的相互关系,慢性气道疾病患者的口腔健康管理,以及对口腔临床诊疗风险防范的建议。

  • 标签: 肺疾病,慢性阻塞性 哮喘 慢性气道疾病 口腔健康管理 诊疗风险防范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 专家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