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心血管疾病人群发生卒中的风险进行评估及分析,明确不同危险因素与10年卒中风险的相关性,为今后的一级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门诊和住院心血管疾病患者730例,应用Framingham量表进行评分,预测10年卒中发生风险,并分析不同危险因素与10年卒中风险的相关性。结果730例患者中,低危人群184人,中危人群146例,高危人群400例。吸烟、年龄、糖尿病、房颤、左室肥厚、收缩压水平均与心血管疾病人群发生10年卒中风险相关,以吸烟、糖尿病、高血压最为重要。结论对心血管疾病中卒中高危人群进行一级预防对降低卒中风险有着重要意义。

  • 标签: 心血管疾病 卒中 风险评估
  • 作者: 仝杨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3-10-31
  • 机构: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830011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探索对于血液疾病患者,自开展输血的过程中实施风险管理的实际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2021年在我院进行收治的血液疾病患儿共50例,采用时间分段的方式分为两组,分别是对照组(n=25)和观察组(n=25)。其中,对照组采用的是常规护理手段,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了风险管理措施。结果:通过一段时间的护理后发现,两组患儿的护理满意度以及发生的不良事件,观察组都要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血液疾病患儿来说,要在开展治疗的同时应用妥善的护理手段,尤其是要加强他们的风险管理,尽可能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 标签: 血液疾病 输血护理 风险管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筛查并探究消化系统疾病住院患者的营养风险和营养支持情况。方法:随机选择2020年3月至2021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消化系统疾病住院患者148例为研究对象,在入院后2d内完成营养风险筛查(NRS-2002筛查评估表),统计患者的营养风险和营养支持情况。结果:营养风险筛查结果显示: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率为19.59%(29/148),其中老年与中青年患者发生率分别为26.53%(13/49)、10.10%(10/9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消化系统疾病 营养风险 营养不足 营养支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成人血液疾病输血护理中施行风险管理的效果。方法: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本院在2020年2月-2021年2月期间收治的54例成人血液疾病患者进行分组,其中一组为参考组(n=27),本组采取常规护理。另一组为实验组(n=27),本组接受风险管理。分析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要比参考组低(P<0.05)。结论:在成人血液疾病输血护理中采取风险管理,可起到较好的护理效果,能够显著减少风险事件的产生。此种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风险管理 成人血液疾病 输血护理 风险事件
  • 简介:摘 要:本文探讨了血清硫化氢水平与心血管疾病风险的关系。首先介绍了硫化氢的生物学作用和调节机制,阐述了硫化氢在心血管系统中的重要作用。然后分别探讨了硫化氢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冠心病和心力衰竭的关系,并讨论了硫化氢水平在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中的应用,包括作为生物标志物和在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总体来看,硫化氢水平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可以作为一种潜在的治疗和预防心血管疾病的新靶点。

  • 标签: 硫化氢 心血管 疾病风险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强化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护理中的实际应用价值。方法:我院综合科—呼吸内科中选取82例患有不同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作为实验研究对象,包括有支气管扩张、上呼吸道感染、慢性支气管炎等,经临床诊断符合疾病诊断标准。同时,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将82例患者随机分配为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和观察组(实施强化护理风险管理),每组41例患者,并对比风险事件发生率和护理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出现1例跌倒,1例感染情况,风险事件发生率4.87%;反观对照组,出现2例压疮,2例跌倒,3例感染,风险事件发生率17.07%,观察组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更低,(P<0.05)。其次,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也更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呼吸内科护理工作中应用强化护理风险管理可有效提升护理安全性。

  • 标签: 强化护理风险管理 呼吸内科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在小儿血液疾病输血护理中进行风险管理的效果。方法:以我院2021年10月到2023年4月收诊的116例小儿血液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些患者随机划分为两组,对照组小儿血液疾病患者在输血管理时不进行风险管理,观察组小儿血液疾病患者在数学管理时进行风险管理,对比研究风险管理在小儿血液疾病输血护理中的作用价值。结果:观察组小儿血液疾病病人的不良事件出现概率小于对照组小儿血液疾病患者,观察组小儿血液疾病患者对风险管理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在小儿血液疾病患者输血护理中加强风险管理,能够在降低患者不良事件出现概率的基础上,增加小儿血液疾病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 标签: 风险管理 小儿血液疾病输血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就护理干预对神经外科重症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进行分析。方法将到我院就诊的神经外科重症患者62例随机分为2组各31例,给予干预组综合护理干预,参照组则用常规护理干预,对比其护理效果。结果干预组护理后Barthel及Fugl-Meyer的评分均明显优于参照组(P<0.05);且干预组的护理满意度(96.77%)显著高于参照组(80.65%),比较明显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神经外科重症患者中,可有效促进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运动功能的改善,护理满意度高,值得推广。

  • 标签: 神经外科重症 综合护理干预 治疗效果 影响
  • 简介:目的研究脉搏波传导速度与脑血管疾病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抽取于2017年10月-2018年10月至我院接收治疗的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20例脑出血患者以及20例健康自愿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全部患者分作A组(脑梗死组)、B组(脑出血组)以及C组(健康组)。上述所有人员均接受脉搏波速测定仪进行测定,并观察脉搏波传导速度与脑血管疾病发病风险的关系。结果相较于C组,A组与B组患者存在吸烟、饮酒、高血压以及糖尿病的人数更多,且桡动脉脉搏波速度与股动脉脉搏波速度与C组相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脉搏波传导速度的测定属于一种无创检测动脉弹性方法,该测定结果能为临床诊断提供患者中心大动脉的实际弹性参数,这对临床评估患者血管功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标签: 脉搏波传导速度 脑血管疾病 发病风险 关系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肾脏内科疾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我院收治174例肾脏内科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87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87例给予护理风险管理。结果:护理后,观察组(91.95%)在护理满意度上明显高于对照组(65.51%),统计学有意义(P

  • 标签: 护理风险管理 肾脏内科疾病护理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职业辐射接触与慢性代谢性疾病的相关性。方法于2020年3月,以整群抽样方法选择杭州市5所医院的医务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共572人。按是否接触电离辐射分为暴露组和非暴露组,另随机抽取同期同院体检的普通体检人员99人作为对照组;其中暴露组按辐射接触工龄分为<5年、5~10年、≥10年组。比较各组慢性代谢性疾病、糖尿病和代谢综合征的患病情况,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慢性代谢性疾病与辐射接触时间的相关性。结果随着辐射接触工龄延长,男性晶状体浑浊、胆囊结石、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升高(P<0.05);女性胆囊息肉的患病率升高(P<0.05)。logistic回归模型在调整了体重指数、年龄因素后,辐射接触工龄≥10年是FBG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OR=3.052,P<0.05)。调整性别、年龄因素后,辐射接触工龄是MS的独立危险因素(OR=4.132,P<0.05)。结论长期电离辐射接触会增加慢性代谢性疾病患病风险

  • 标签: 辐射,电离 职业暴露 营养和代谢性疾病 放射工作人员
  • 简介:摘要融合手术作为治疗脊柱疾病的有效术式已有百余年历史。随着对脊柱疾病理解的加深及手术技术的日益成熟,腰椎融合术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其疗效也得到了确切证实。然而,融合手术不可避免地破坏了脊柱原有的生物力学环境,限制了相应脊柱节段的活动范围,导致邻近节段椎间盘和关节突关节应力大幅增加。当邻近节段出现新发的影像学退行性改变或原有的退变加重,即为邻近节段退变(adjacent segment degeneration,ASDeg);如果存在与影像学退变表现相一致的下肢疼痛、麻木等临床症状,则为邻近节段疾病(adjacent segment disease,ASDis)。近年来,真实世界研究(real world study,RWS)正在成为医学研究领域中的重点,由于其较随机对照研究(randomized controlled trail,RCT)更贴近临床实践,更注重临床决策的实用性,因此越来越受到重视。通过对国内外各大数据库进行检索,对腰椎ASDis的风险因素及其治疗进展在RWS中的进展进行综述。检索文献显示导致ASDeg和ASDis发生和进展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分为患者相关因素和手术相关因素。一般而言,患者年龄、体重、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内科相关疾病等因素影响了ASDeg的进展。手术相关因素包括手术节段数目、手术方式、邻近节段的干扰、脊柱-骨盆矢状面平衡是否得到纠正等。为预防ASDis的发生,患者可以通过减轻体重和控制内科疾病来减缓ASDeg的进程。医生也可以通过充分手术规划和仔细术中操作以避免医源性因素的影响。同时,对于已经发生ASDis的患者,保守治疗无效可采用手术干预。目前的翻修手术方式主要包括经皮内镜下单纯减压和后路减压延长内固定等。短期的RWS显示经皮内镜治疗ASDis疗效可能等同于再次融合内固定术。仍需大样本、长期的随访结果来指导邻近节段疾病治疗,以期提高临床决策水平。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小儿血液疾病患者应用风险管理减少不良事件、提高患儿及其家属满意度的作用。方法:于2020年01月--2021年01月,将本院接入的100例血液疾病患儿作为课题对象,遵循自愿参与及同意知情原则,通过数字随机表法,分组观察课题对象并分别设为常规组(一般护理)、研究组(风险管理),各50例。结果:研究组不良事件少于常规组(p

  • 标签: 小儿 血液疾病 风险管理 不良事件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对护理风险管理在肾脏疾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和价值进行分析,从而为护理风险管理在肾脏疾病治疗中能够发挥应有的作用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选择我院2017.5-2018.5前来接受治疗的108名患者进行研究,按照治疗的先后顺序将其分为两个不同组别,分别为研究1组和研究2组,每组患者均为54人。研究1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研究2组患者在研究1组的的基础上加入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在研究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相关风险发生比率进行对比。结果不同护理模式下的患者呈现不同的临床效果,虽两组患者的疾病情况均有所好转,但研究2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研究1组的患者,同时研究2组患者的风险发生情况较少,整个治疗过程相对更加安全合理。两组患者间的相关对比具有明显的差异化特点和统计学价值(P<0.05)。结论在肾脏疾病的护理中加入风险管理干预具有重要的意义,该种模式不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更为主要的是能够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减少风险事故的发生。因此,此种护理模式具有显著的临床价值,值得在今后的医疗中普及并推广。

  • 标签: 护理风险管理 肾脏疾病 护理满意度 风险发生率
  • 简介:【摘要】传染性疾病由于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在生活及治疗护理过程中具有较高的风险。通过对传染性疾病护理中的风险进行分析,制定合理的防范措施,对护理过程中降低传染性疾病感染和传播的可能性给予指导。

  • 标签: 传染性疾病 护理 风险 传播
  • 简介:摘要目的近期研究发现一种健康饮食模式(HCFP)与降低心脏代谢疾病风险相关,但导致这种相关性的分子机制尚不明确。该研究旨在发现与这种饮食模式相关的血浆代谢物,并研究其与心脏代谢疾病发生和死亡风险的相关性。方法从全人群马尔默饮食和癌症研究中,筛选出3 236名无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史的参与者。运用液相色谱-质谱法对他们的112种血浆代谢物进行检测。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和Bonferroni校正分析,发现其中与该饮食模式相关的代谢物。使用多变量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长期随访分析后,发现这些健康饮食的生物标志物与心脏代谢疾病的发生和死亡风险相关。结果平均随访21.4年期间,603人患心血管疾病,362人患糖尿病,843人死亡。基线资料中,5种健康饮食标志物与该饮食模式相关(P<0.000 4),其中4种与至少一项研究终点相关(P<0.05)。麦角硫因是与该饮食模式相关性最强的代谢物,并且与降低冠心病风险(危害比0.85,P=0.01)、心血管死亡风险(危害比0.79,P=0.002)、全因死亡风险(麦角硫因每增加一个标准差的危害比,危害比0.86,P=4e-5)相关。结论我们发现高麦角硫因含量是降低心脏代谢疾病发生和死亡风险的独立标志物。而这种高含量很可能是由某种特殊的饮食方式造成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感染性疾病科的常见护理风险因素及防范对策。方法把我院从2016年3月到2018年2月收治的100例感染性疾病患者当做此次研究的观察样本。通过随机数字表法把这100例患者分成试验组50例与参照组50例患者。参照组50例患者的护理模式是常规感染护理程序,试验组50例患者的护理模式是目标性监测模式。把两个组患者的漏报率、再次感染率、排名前三位的感染病原体类型、护理风险因素作为此次研究的主要观察指标。结果试验组50例患者的漏报率、再次感染率分别是2.00%(1/50)、4.00%(2/50),与参照组50例患者的14.00%(7/50)、16.00%(8/50)比较,均明显更低,两个组以上数据比较均得出P小于0.05的结果,有进一步探析的价值;100例患者最易感染的病原体分别是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和表皮葡萄球菌;与感染相关的因素有泌尿道插管感染(35.00%)、滥用药物(23.00%)、护理差错(17.00%)和自身基础疾病(25.00%)。结论影响感染性疾病的因素有很多,临床上应用目标性监测模式可以有效地降低感染发生率,保障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健康与安全。

  • 标签: 感染性疾病 风险因素 防范对策
  • 简介:摘要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囊肾病(autosomal dominant 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ADPKD)是最常见的遗传性肾囊肿性疾病,患病率为1/1 000~1/2 500,约50%患者在60岁时进展至终末期肾脏病。ADPKD存在异质性,诸多因素如性别、合并高血压、基因突变、肾脏总体积和肾小球滤过率等与疾病进展密切相关,如何评估ADPKD患者的疾病进展风险,筛选出快速进展型患者对治疗方案的制订十分关键。我们总结了ADPKD的最新研究进展,结果显示,经身高校正后的肾脏总体积和基因突变类型是评估ADPKD疾病进展应用价值较高的指标,合并高血压、蛋白尿和肾小球滤过率是次要或较晚期的评估指标,和肽素等新的指标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前景。

  • 标签: 多囊肾,常染色体显性 危险性评估 肾小球滤过率 基因突变 肾脏总体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