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作者: 陈玉娟 李莉 周香凝 朱晗瑀 冯福民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国综合临床》 2020年第04期
  • 机构:河北省医疗气功医院内科,河北省秦皇岛市 066199,黑龙江省鹤岗市人民医院心内科 154000,黑龙江省鹤岗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154000,华北理工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河北省唐山市 063210,华北理工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河北省唐山市 063210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打鼾与心脑血管事件发病风险的联系强弱。方法通过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自建立以来至2019年6月10日所发布的国内外相关文献,提取数据并运用纽卡斯尔-渥太华质量评估量表(Newcastle-Ottawa Quality Assessment Scale ,NOS)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估,最后整合数据并采用Stata12.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共有11篇文献,145 267例符合纳入标准。打鼾与心脑血管事件和脑卒中发病风险的关联强度及95%CI分别是1.10(1.03~1.17)和1.26(1.11~1.43),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打鼾是心脑血管事件发病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并且与脑卒中的联系更为密切。

  • 标签: 打鼾 脑卒中 Meta分析 心脑血管疾病
  • 简介:摘要近年来,我国临床中妊娠合并精神疾病妇女的发生率越来高,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患有精神疾病的妇女在分娩时具有特殊性,风险要明显高于健康产妇,因此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要加强安全意识。本文中将对妊娠合并精神疾病妇女临床护理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并对我国现阶段针对妊娠合并精神疾病妇女的临床护理措施进行简要综述。

  • 标签: 精神疾病 妊娠期 分娩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探析小儿血液疾病输血护理中应用风险管理效果。 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小儿血液疾病患儿 74 例入组,随机自愿下分组,对照组 37 例以常规护理管理为主,观察组 37 例在风险管理开展护理干预,对比两组风险事故发生情况。 结果: 观察组风险事故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5 ,存在统计学意义。 结论: 小儿血液疾病输血护理中应用风险管理,可降低风险事故发生率,提高输血安全性。

  • 标签: 血液疾病 小儿 输血护理 风险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为小儿血液疾病患儿在输血护理中采用风险管理进行干预,以探究其对血液疾病患儿的临床护理影响。方法:本次80例研究患者,均是来自2019年1月~2020年1月,本院治疗的血液疾病患儿,将所有的研究患者以字母划分方式可以细化为相同人数的两组,常规护理干预A组与风险管理干预B组,每组为40名血液疾病患儿,比较两组患儿经不同护理后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及患儿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在采取不同干预后,B组患儿的临床效果优势显著;另外B组患儿家属对护理的满意情况比A组患儿家属更佳,并发症发生情况也少于A组患儿P<0.05,组间存在对比性。结论:根据以上表述,将风险管理干预应用于血液疾病患儿的输血护理中,能够提升患儿的治疗效果,更加安全有效,进而可提高患儿家属的满意度及配合度,减少不良反应发生事件,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风险管理 小儿血液疾病 输血护理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感染性疾病科患者护理过程中常见风险,分析对应的防范对策。方法:选取感染性疾病科近两年内收治的7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计78例,使用盲分法将其分为A、B两组,各39例,A组为对比组,B组为监测组,比较两组患者在不同程度的监测下感染情况,分析感染的相关因素,做出防范对策。结果:B组的感染率低于A组,监测效果更好,两组差异较大,(P<0.05)。结论:实施目标性监测能有效防范护理风险,降低感染率。

  • 标签: 感染性疾病 护理风险 防范对策 目标监测
  • 简介:摘要:感染性疾病科室作为医院重要组成部分,其因所收治患者疾病类型传染性极强,有着一定特殊性,这也大大增加了患者及医护人员的风险,因此科室内还应当加强控制管理,加强培训来增强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使其能够将各危害降至最低。本次研究主要探讨了感染性疾病科护理中潜在的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解决措施,具体如下:

  • 标签: 感染性疾病科 护理风险因素 策略
  • 简介:【摘要】妇科内分泌紊乱造成的问题就是医学上常见的疾病之一,一般以月经失衡为临床症状。月经正常的是否取决于成体女性激素高低,性激素的井然有序起伏产生的规律月经。因而,分辨妇科病人内分泌失调是不是混乱的有效方法是月经有没有问题,隐性的关键是成体生长激素有没有问题[1]。成体孕激素的作用取决于功效阶段、水准、延续时间、靶器官的反应性等。功效太早或者太晚会节目造成青春发育期比较常见的成熟和青春年少生长迟缓。性激素水准出现异常可引起勃起功能障碍性子宫异常出血、闭经、绝经后有关或疾病。时间的长短异常,很容易引发子宫内膜异位、高雄激素尿症、不孕症、绝经后有关或疾病。靶器官或蛋白激酶出现异常可导致雄激素敏感度低综合症、高雄激素表述等。

  • 标签: 妇科内分泌紊乱 心血管疾病 发生风险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风险管理在耳鼻喉科疾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耳鼻喉科就诊的患者10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风险管理。统计两组患者的风险事件发生率以及护理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风险事件发生率以及护理质量均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风险管理 耳鼻喉科 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心内科疾病患者存在的护理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拟定防范对策。方法:将在我院心内科接受治疗且发生护理风险事件的10例患者资料纳入本次研究,对导致其发生护理风险事件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并拟定相应对策。结果:患者因素、护理人员因素、医院管理因素均可导致心内科疾病患者发生护理风险事件,常见的护理风险事件包括跌倒、坠床、给药错误等。结论:导致心内科疾病患者发生护理风险事件的因素较多,要结合实际情况拟定防范对策,以保障患者生命安全与治疗效果。

  • 标签: 心内科疾病 护理风险事件 防范对策
  • 简介:摘要:感染性疾病科是医疗机构中一个特殊的科室,由于其患者群体的特殊性,护理工作面临诸多挑战。本文旨在对感染性疾病科常见护理风险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保障患者安全提供有益参考。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风险管理在肾脏内科疾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肾脏内科疾病患者8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根据患者治疗时间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0例,常规护理)与观察组(40例,护理风险管理)。比较两组生活质量及护理质量评分。结果: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观察组在生活饮食、精神状态、行动能力、社会生活评分为88.54±0.34、89.55±0.97、89.89±0.87、89.54±0.90,优于对照组82.65±0.65、81.76±0.65、82.65±0.65、81.65±0.88。两组护理质量评分比较,观察组在基础护理、病房管理、感染防控评分为91.76±1.54、92.54±1.55、91.43±1.12,优于对照组86.87±1.34、89.76±1.75、88.65±1.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风险管理在肾脏内科疾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相对较好,有利于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提高在护理过程中的整体质量,整体应用效果较为满意,在今后肾脏内科疾病护理过程中值得推广。

  • 标签: 护理风险管理 肾脏内科 疾病护理
  • 简介:摘要:本文旨在探讨血栓性疾病患者的护理管理及风险评估。通过分析血栓性疾病的特点和危害,提出针对性的护理管理策略,本文介绍如何进行有效的风险评估,以提高患者的护理质量和安全性。

  • 标签: 血栓性疾病 护理管理 风险评估 护理质量 患者安全
  • 作者: 张顺洪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4-03-12
  • 出处:《环境与健康杂志》2023年8期
  • 机构:攀钢集团总医院,四川 攀枝花 617000
  • 简介:摘要:目的 调查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跌倒生理风险及跌倒感知风险状态,探讨患者跌倒感知风险差异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选取我院心血管内科418名老年患者,使用Morse跌倒量表、是否害怕跌倒单条目问答、以及修订版跌倒效能量表(MFES)来评估患者跌倒生理风险及跌倒感知风险,根据评测结果将患者分为跌倒风险焦虑组及跌倒风险淡漠组,分析组间跌倒患者的差异。结果 中、高危跌倒风险患者358人(85.7%);害怕跌倒人数191人(45.7%);跌倒效能平均得分为7.92(SD =±3.19分),跌倒风险淡漠组(占比67.94%)与跌倒风险焦虑组(占比6.22%)的患者跌倒人数皮尔逊卡方值为4.599,p=0.32。结论 大部分心血管疾病住院老年人跌倒感知风险淡漠、缺失,这与患者跌倒的发生有一定的相关性;医务人员和患者对跌倒风险的认知存在明显的不匹配;住院患者跌倒风险防范应注意评估患者的跌倒风险意识与生理风险情况并制定个体化跌倒防治方案。

  • 标签: 心血管疾病 老年人 跌倒 害怕跌倒 跌倒效能 感知风险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风险管理在肾脏内科疾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肾脏内科疾病患者8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根据患者治疗时间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0例,常规护理)与观察组(40例,护理风险管理)。比较两组生活质量及护理质量评分。结果: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观察组在生活饮食、精神状态、行动能力、社会生活评分为88.54±0.34、89.55±0.97、89.89±0.87、89.54±0.90,优于对照组82.65±0.65、81.76±0.65、82.65±0.65、81.65±0.88。两组护理质量评分比较,观察组在基础护理、病房管理、感染防控评分为91.76±1.54、92.54±1.55、91.43±1.12,优于对照组86.87±1.34、89.76±1.75、88.65±1.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风险管理在肾脏内科疾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相对较好,有利于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提高在护理过程中的整体质量,整体应用效果较为满意,在今后肾脏内科疾病护理过程中值得推广。

  • 标签: 护理风险管理 肾脏内科 疾病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心血管疾病患者管理中采用风险评估及健康风险传播所取得的应用效果,总结临床经验。方法回顾式选取在2016年1月到2018年1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805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其中400例患者展开风险评估及健康风险传播,以此作为观察组;其余405例患者未进行风险评估和健康风险传播,以此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处理的正确率、医患纠纷产生率、患者的治疗满意度、患者心血管疾病知识知晓率和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等指标。结果观察组在患者的心血管世界处理正确率,医患纠纷发生率、患者治疗满意度、患者心血管疾病知识知晓率、患者治疗依从性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且两组之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心血管疾病患者管理中应用风险评估和健康风险传播,能够有效提升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风险评估 健康风险传播 心血管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 评价分析风险管理在心内科疾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择我院 2018 年 6 月至 2019 年 12 月心内科收治的 122 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基于抽签法随机划分研究对象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接受风险管理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与护理合格率,了解风险管理护理的应用效果。 结果: 观察组实现护理满意度 100.00% ,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仅为 81.97% ;观察组护理合格率为 100.00% ,对照组护理合格率为 73.77% , P < 0.05 。 结论: 风险管理在心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具有显著效果,提高护理满意度与护理合格率,降低风险发生率,为有效的、安全的、优质的、有序的护理方法,值得临床护理借鉴与学习。

  • 标签: 心内科 风险管理 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受出血性疾病侵袭的患者会出现许多临床症状,如皮肤与黏膜的瘀点瘀斑以及月经过多,严重的病人时常出现中枢神经系统、胃与肠和肌骨骼出血。在怀孕期间,患有出血性疾病的妇女可能要冒着流产与出血并发症的更大风险。因此在她们怀孕期间应该进行详细的诊断并告知面临的风险,以避免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 标签: 出血性疾病 孕妇 产前诊断 流产
  • 简介:重要性:在中国,高血压是导致过早死亡的主要原因。但对高血压的流行和管理,以及相关心血管疾病死亡的证据还很有限。目标:调查中国高血压的患病率、诊断、治疗和控制,从而评估高血压对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的影响。设计,地点和对象:这项前瞻性队列研究招募了500223例年龄在35~74岁的中国人。收集2004年6月25日~2009年8月5日所有受试者的血压基线资料,并且受试者中2014年1月1日之前有7028例死于心血管疾病(平均随访7.2年)。

  • 标签: 心血管疾病 前瞻性队列研究 死亡风险 基线资料 控制率 血管疾病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护士群体职业性肌肉骨骼疾病(WMSDs)发生风险的预测模型并验证,以期对护士WMSDs高危人群的筛查提供科学和客观的参考工具。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1年3—7月选择北京市25所医院的1 050名临床护士为研究对象,通过发放肌肉骨骼疾患调查表对WMSDs发生的风险因素进行研究。将所有调查对象按7︰3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n=715)和验证集(n=304),训练集建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评价风险模型的预测能力,并用验证集验证。最终发放调查问卷1 050份,回收有效问卷1 019份,有效回收率为97.05%。结果1 019名护士群体WMSDs的周发生率为84.0%(856/1 019),年发生率为86.7%(883/1 019);颈部是WMSDs发生率最高的部位,其周发生率与年发生率分别为70.3%(716/1 019)和70.1%(714/1 01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40岁(P<0.001)、紧张的工作氛围(P<0.001)、前倾的颈部姿势(P=0.002)、每日从事同样的工作(P=0.039)、需要常与患者打交道(P=0.012)、背部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P=0.002)是护士群体WMSDs周发生的风险因素;年龄≥40岁(P=0.001)、无安全防护培训(P=0.003)、高学历(P=0.041)、紧张的工作氛围(P=0.005)、大幅前倾的颈部姿势(P=0.008)、需要常与患者打交道(P=0.001)、工作涉及寒冷或气温变化(P=0.017)、休息时间不足(P=0.019)、经常替班(P=0.035)、工作中躯干经常重复同一动作(P=0.025)、手部弯曲(P=0.006)是护士群体WMSDs年发生的影响因素。基于以上筛选变量分别建立预测护士群体WMSDs周发生与年发生风险的列线图模型,结果显示,该模型在训练集中的AUC值分别为0.794(95%CI:0.750~0.838)与0.789(95%CI:0.718~0.860)。验证集进一步证实了列线图模型的预测能力,预测护士群体WMSDs周发生与年发生风险的AUC值分别为0.782(95%CI:0.729~0.835)与0.794(95%CI:0.721~0.868)。结论该列线图模型对护士群体WMSDs的发生风险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可有助于筛选高风险人群并及时给予有效干预。

  • 标签: 护士 职业性肌肉骨骼疾病 风险因素 列线图 预测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