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明确RANKL对软骨的直接作用,为下颌关节软骨退变的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体外ATDC5细胞实验,明确RANKL对软骨细胞的作用。体外培养牛软骨片,明确RANKL对软骨组织的作用。Western蛋白印迹检测细胞中ADAMTS5、MMP13、RANK的表达,RT-qPCR检测细胞中Col2a1、Col10a、RANK、RANKL、MMP13、ADAMTS5的表达,Alcian蓝和SafraninO染色及Mankin评分分析软骨组织的破坏程度。采用SPSS17.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软骨分化过程中,RANKL和RANK的表达随时间增多(P〈0.05)。外源性RANKL刺激可使软骨细胞的RANK上调。相对于对照组,RANKL刺激后的ATDC5细胞中与软骨退变相关的蛋白MMP13和ADAMTS5的表达显著升高,且呈浓度依赖性(P〈0.05)。而软骨标志因子II型胶原和X型胶原的mRNA水平显著下降(P〈0.05)。体外培养牛软骨片发现,外源性RANKL刺激可导致软骨基质降解,结构紊乱,蛋白多糖丢失(P〈0.05)。结论软骨细胞可分泌RANKL和RANK。RANKL可诱导ADAMTS5表达增高,直接诱导软骨细胞退变。因此,可以RANKL为干预靶点,作为预防和治疗下颌关节软骨退变的新途径。

  • 标签: 颞下颌关节 髁突吸收 软骨退变 RANKL
  • 简介:蛋白多糖是下颌关节软骨的重要基质成份,与相应组织的生物力学特性及其组织完整性密切相关.蛋白多糖主要由核心蛋白和糖胺多糖组成,蛋白成分主要包括蛋白多糖聚集素,双糖链蛋白多糖和蛋白核心多糖.糖胺多糖主要包括硫酸软骨素、硫酸角质素和硫酸肤质素.蛋白多糖聚集素存在于承受较大压力的组织,主要通过糖胺多糖链中硫酸软骨素的水合作用,为组织提供压缩刚度;双糖链蛋白多糖通过它的核心蛋白与Ⅱ型胶原纤维存在强相互作用,而蛋白核心多糖主要是通过它的核心蛋白与Ⅰ型和Ⅱ型胶原纤维产生相互作用,双糖链蛋白多糖和蛋白核心多糖在胶原纤维的抗张力负荷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 标签: 蛋白多糖 颞下颌关节 生物力学 细胞外基质 髁状突软骨
  • 简介:摘要:下颌关节疾病作为一种常见的口腔颌面疾病,影响着患者的咀嚼功能和生活质量。本研究旨在探讨下颌关节疾病的影响因素及治疗进展。通过对疾病的影响因素进行全面分析,结合治疗新技术的研究进展,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科学依据,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颞下颌关节疾病,影响因素,治疗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关节盘穿孔建立大鼠下颌关节关节(temporomandibular joint osteoarthrosis,TMJOA)模型,并观察下颌关节(temporomandibular joint,TMJ)髁突的形态学特征及组织病理学变化。方法8只12周龄雄性SD大鼠购自重庆医科大学,体质量200~250 g,通过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1周组和4周组,每组各4只。用齿科慢机球钻在每只大鼠左侧(模型侧)关节盘中后部形成直径1.5 mm的规则圆形穿孔,右侧(对照侧)不予处理。1周组和4周组大鼠分别于处理后1、4周时处死,获取双侧TMJ组织,通过形态学观察、影像学检查分析关节软骨的退化程度及软骨下骨的结构变化。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苏木精染色、番红O-固绿染色、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artrate-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TRAP)染色,分析大鼠TMJ髁突软骨的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形态学观察显示1周组模型侧关节盘红肿明显,4周组模型侧可见典型的骨关节鸟嘴样改变,1周组和4周组模型侧髁突的高度[分别为(2.73±0.14)和(2.49±0.25) cm]均显著低于对照侧[分别为(3.30±0.09)和(3.30±0.12) cm](P<0.01);影像学结果显示4周组模型侧骨小梁微观结构破坏明显;番红O-固绿染色结果显示1周组及4周组模型侧的蛋白聚糖均显著低于对照侧(P<0.01);TRAP染色结果显示1周组及4周组模型侧的破骨细胞数目均显著多于对照侧(P<0.0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苏木精染色结果显示1周组及4周组模型侧的胶原纤维密度较对照侧均显著减少(P<0.01),而基质金属蛋白酶显著增多(P<0.01)。结论大鼠关节盘穿孔后,模型侧髁突软骨出现了典型的TMJOA病理改变。

  • 标签: 颞下颌关节 骨关节病 大鼠 模型,动物
  • 简介:下颌关节紊乱是一种多因素的疾病,在临床上多以疼痛为主要症状。近年研究表明,心理因素与下颌关节紊乱的发病有一定联系。下颌关节紊乱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案复杂,这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本文使用CBL+PBL的教学模式对TMD的相关心理因素进行学习和探究,提出相应解决方法,旨在提高学生的临床实习质量。

  • 标签: CBL+PBL的教学模式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心理因素
  • 简介:目的探讨关节腔灌洗术治疗早期下颌关节不可复性盘前移位临床疗效。方法对2006年5月至2007年5月鞍山市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早期下颌关节不可复性盘前移位患者28例(35侧),用2%利多卡因和维生素B12混合溶液反复灌洗,每天1次,连续3d。治疗后平均随访3.2个月(1~15个月),记录患者疼痛、张口度等相关情况。结果治疗结束后所有患者的疼痛均有较大程度缓解或消失,张口度大幅改善,26例患者张口度恢复正常,但17例仍有关节弹响。总有效率为92.86%。结论关节腔灌洗术能够对部分早期不可复性盘前移位起到积极的治疗作用。

  • 标签: 关节腔灌洗术 颞下颌关节 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
  • 简介:目的通过评价锥体束CT(conebeamcomputedtomography,CBCT)影像改变,探讨下颌关节重度骨关节伴牙(牙合)面畸形患者的髁突骨改变的稳定性.方法选取2007年至2012年初诊为下颌关节重度骨关节伴咬合紊乱/牙(牙合)面畸形且有半年/1年追踪资料的患者共113例,其中103例为双侧病变,10例为单侧病变,共计216侧关节,年龄10~40岁,平均年龄(20.6±6.0)岁.获取CBCT影像资料评估随访半年和/或一年后髁突骨质改变情况.结果初诊时髁突表面光整者,半年后骨改变进展率为25.6%,一年后为23.5%,无统计学差异(P>0.05).髁突表面不光整者,半年后骨改变进展率为45.6%,一年后为29.2%,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下颌关节重度骨关节髁突表面光整者,骨质较为稳定.相反,髁突表面不光整者,半年内骨改变进展可能性较大,一年后骨质趋向稳定.

  • 标签: 锥体束CT 颞下颌关节 骨关节病 髁突骨质
  • 简介:中华口腔医学会下颌关节学及学专业委员会拟定于2012年9月21日-24日在杭州举办第九次全国下颌关节学及合学研讨会暨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下颌关节紊乱及口颌面疼痛的基础与临床进展》学习班,同时将进行下颌关节紊乱和口颌面疼痛等学组成立大会。大会将就本领域的热点问题进行专题讨论,如下颌关节紊乱的治疗规范、正畸和修复治疗中下颌关节问题的应对策略、临床咬合问题的诊断和治疗、

  • 标签: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征文通知 病学 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 中华口腔医学会 颌面疼痛
  • 简介:摘要目前关节紊乱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它以疼痛、下颌运动异常和关节杂音为主要临床表现。针灸疗法治疗本,疗效较满意。本文对近十多年来部分针灸治疗本的临床实践予以综述,以全面了解针灸治疗本的近况。

  • 标签: 颞下颌关节紊乱 针灸疗法 综述
  • 简介:前伸再定位(牙合)垫(anteriorrepositioningsplint,ARS)是目前治疗下颌关节可复性盘前移位(anteriordiscdisplacementwithreduction,ADDwR)最有效的、且可以复位前移位关节盘的非手术方法.文章详细介绍了ARS治疗ADDwR的相关内容,包括:复位关节盘的作用机制;复位关节盘同时可促进髁突良好的骨改建;治疗关节盘移位中存在的问题;与稳定型(牙合)垫(stabilizationsplint,SS)的比较.

  • 标签: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关节盘前移位 (牙合)垫 前伸再定位(牙合)垫 髁突骨改建
  • 简介:摘要下颌紊乱综合症(TMD)是一个综合术语,它包括累及咀嚼肌和(或)下颌关节的众多临床问题,也被称为颅下颌关节。其影响进食和语言功能,大大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本文探讨我院收治的下颌紊乱综合症患者,经口腔科和针灸科通过咬合板和电针针刺治疗,比较治疗效果发现,在解决患者张口受限咬合板能迅速取得效果但是在解决疼痛方面祖国医学的电针针刺治疗效果优于咬合板

  • 标签: 颞下颌 关节 咬合板 电针 疗效
  • 作者: 田美 张双双 孙国文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3-15
  • 出处:《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23年第02期
  • 机构: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南京市口腔医院第五门诊部,南京 210008,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南京市口腔医院口腔预防科,南京 210008,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南京市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南京 210008
  • 简介:摘要肿瘤样钙盐沉着症是一种罕见的临床病理状况,其特征是在关节内或关节周围软组织中形成钙盐沉积,鲜见下颌关节区受累。本文报告2例下颌关节区肿瘤样钙盐沉着症患者的诊疗过程及随访结果,并结合文献对本的诊断、治疗、发病机制进行综合分析。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下颌关节(TMJ)疼痛患者感觉和运动功能的特征。方法:选择单侧TMJ疼痛患者与性别、年龄匹配的正常者各20名,测量并比较两组受试者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开口度(OR)、双侧TMJ的机械疼痛阈值(MPT)和压力疼痛阈值(PPT)。结果:病人组VAS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病人组开口度显著小于对照组(P<0.001)。患者TMJ疼痛侧MPT、PPT均小于对照组同侧(P<0.05)。病人组TMJ疼痛侧与无痛侧之间的MPT及PPT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TMJ疼痛患者对疼痛感觉较敏感,运动功能下降。

  • 标签: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定量感觉测试 疼痛
  • 简介:目的比较前牙深覆[牙合]者与个别正常者开闭口运动中下颌关节(TMJ)的振动参数,探讨前牙深覆对TMJ振动的影响。方法运用关节振动分析仪记录22例前牙深覆[牙合]者与33例个别正常者的TMJ振动参数,收集关节振动信号并进行提取处理及统计分析。结果前牙深覆组两侧TMJ的振动总能量(TI)、小于300Hz振动能量(I〈300)、峰振幅(PA)与对照组相比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TI、I〈300Hz、PA较个别正常组大;深覆组关节振动发生在开口中、末期及闭口中、末期。结论前牙深覆[牙合]者TMJ振动总能量大于个别正常者;前牙深覆[牙合]者关节振动多发生在开口中、末期及闭口中、末期。

  • 标签: | 颞下颌关节 关节振动
  • 简介:目的探讨下颌关节镜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方法采集我科2003年1月~4月间行下颌关节镜手术治疗的患者50例(61侧),实施持续被动张口训练与个体化护理.结果通过个体的心理护理,本组患者心理状态稳定,均能配合顺利完成手术过程.20例住院患者平均住院日3.5d,所有患者伤口愈合Ⅰ/甲,无并发症发生.结论下颌关节镜手术患者的护理,应突出具有关节镜外科特色的个体化护理,并使心理护理贯穿于整个围手术期中.

  • 标签: 颞下颌关节疾病 关节镜手术 围手术期 临床护理 心理护理 TMJ
  • 简介:目的:总结下颌关节镜手术的并发症,探讨其防治措施。方法:回顾1997年5月—2009年9月在我院进行关节镜手术治疗的2034例(2431侧)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少见的并发症,包括知名血管出血、咬肌神经损伤、器械折断、排异反应、外耳道穿孔等,探讨其发生的原因及其防治措施。结果:2034例(2431侧)患者中,知名血管出血5侧,咬肌神经损伤5侧,器械折断3侧,排异反应2侧,外耳道穿孔2侧。结论:关节镜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其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但此项技术需由有经验的医师进行操作。

  • 标签: 颞下颌关节 关节镜 并发症 防治
  • 简介:下颌关节是人体最复杂关节之一,其位置深在,常需要借助影像学检查方法加以研究.传统的二维影像检查方法由于影像重叠及失真,影响其准确性,而锥形束CT克服了这些缺点,能够在三维方向上对下颌关节进行分析,对临床诊断及病理治疗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颞下颌关节 锥形束CT
  • 简介:10]对关节盘移位在症状人群和无症状人群的检出率进行统计分析后认为,  无症状人群TMJ中存在较多的关节盘移位,  由于关节盘移位作为关节紊乱的特征性影像表现在无症状人群中有较高的检出率

  • 标签: 下颌关节 关节磁共振 成像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对下颌关节疾病的患者进行围手术期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的100例下颌关节疾病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另一组则为试验组。两组各50例,其中,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而试验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对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满意度以及康复效果等。结果试验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并且试验组患者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结论综上所述,为下颌关节疾病患者提供围术期护理有利于提高护理满意度、缓解患者疼痛、促进患者恢复健康。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颞下颌关节疾病 围术期护理 护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