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人端粒保护蛋白1(hPOT1)主要作用为保护端粒和调节端粒长度。目的:探讨hPOT1在人胃癌细胞中对端粒长度调节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以RNA干扰(RNAi)技术抑制人胃癌细胞株BGC-823中hPOT1表达.以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细胞端粒长度,以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mRNA表达。结果:以RNAi技术抑制hPOT1表达后,BGC-823细胞端粒长度明显缩短,反映端粒相对长度T/S值显著小于亲本BGC-823细胞组和阴性对照组(1.383±0.091对2.758±0.647和3.043±0.548,P〈0.05),亲本细胞组与阴性对照组之间则无明显差异。hPOT1RNAi组细胞hTERTmRNA表达亦明显下调。结论:在人胃癌细胞中,hPOT1能正性调节端粒长度;在hPOT1下调引起端粒缩短环节中,hTERT表达下降可能起一定作用。

  • 标签: 端粒保护蛋白1 RNA 小分子干扰 端粒长度 端粒酶逆转录酶 细胞系
  • 简介:近年生存素(survivin)在结直肠腺癌发病机制中作用备受关注,环氧合酶-2(COX-2)选择性抑制剂NS-398在小干扰RNA(siRNA)静默survivin后对结直肠腺癌影响目前鲜有报道。目的:研究survivin-siRNA和NS-398对结肠腺癌细胞株SW620作用,为防治结直肠腺癌寻求新途径。方法:将SW620细胞分为空白组、NS-398组、siRNA干扰组、siRNA阴性对照组和联合组,分别以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survivinmRNA和蛋白表达,分别以甲基噻唑基四唑(MTY)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增殖和凋亡情况。结果:与siRNA阴性对照组相比,siRNA干扰组和NS-398组survivin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下调,SW620细胞抑制率和凋亡率显著升高,作用均呈时间依赖性(P〈0.01);两者联合应用作用进一步增强(P〈0.01)。结论:survivin-siRNA和NS-398均可使SW620细胞survivinmRNA和蛋白表达下调,抑制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两者联用作用进一步增强。

  • 标签: 生存素 RNA 小分子干扰 环氧合酶2抑制剂 结直肠肿瘤
  • 简介:目的探讨脾切除对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小鼠影响及其相关因素。方法40只雌性C57BL/6小鼠被分为脾切除组(n=10)、假手术组(n=10)、模型组(n=10)和正常对照组(n=10)。在前三组,采用1%聚肌胞苷酸腹腔注射建立PBC模型,在正常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腹腔注射。在实验20w末,对动物分别行脾切除术,或在假手术组采取腹壁切开后仅轻微翻动脾脏,或在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不行任何处理。在实验32w,行血生化和肝组织病理学检查。采用RT-PCR法检测肝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其I型受体(TβRI)和II型受体(TβRII)mRNA水平。取末端回肠组织,采用ELISA法检测其匀浆TNF-α水平。结果在32w时,脾切除组、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动物肝指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41.5±5.2)、(39.6±7.5)、(39.1±1.0)对(53.2±2.1),P值均<0.05];脾切除组血清ALT、AST和ALP水平分别为(43.5±6.4)U/L、(157.7±20.9)U/L和(178.1±38.0)U/L,显著低于模型组[(52.0±9.0)U/L、(183.4±12.4)U/L和(195.3±62.6)U/L,P值均<0.05];脾切除组肝组织纤维化程度明显轻于假手术组和模型组;脾切除组肝组织TGF-β1、TβRI和TβRIImRNA水平分别为(0.5±0.09)、(0.5±0.05)和(0.5±0.09),显著低于模型组[(1.0±0.10)、(1.0±0.08)和(1.0±0.09),P值均<0.05];脾切除组回肠末端匀浆TNF-α水平为(50.0±8.6)ng/L,显著低于模型组[(106.8±19.8)ng/L,P<0.05]。结论脾切除可缓解PBC小鼠肝组织纤维化进程,可能与抑制肝脏TGF-β1表达和抑制回肠末端TNF-α分泌有关。

  • 标签: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脾切除 肝纤维化 转化生长因子-Β1 小鼠
  • 简介:目的对金双歧联合醒脾养儿颗粒对小儿轮状病毒腹泻疗效进行分析,并考察其对患儿血清IgM、IgG和IgA影响。方法以160例轮状病毒腹泻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各8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金双歧口服治疗,联合组患儿给予金双歧联合醒脾养儿颗粒口服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疗效、症状改善时间(呕吐、腹泻、发热、大便性状),检测两组患儿血清IgM、IgG和IgA含量。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联合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1.25%和92.50%,联合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呕吐、腹泻、发热及大便性状改善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IgM、IgG和IgA水平均显著改善,联合组血清IgM、IgG和Ig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金双歧联合醒脾养儿颗粒对小儿轮状病毒腹泻具有较好疗效,能有效缩短患儿症状改善时间,促进患儿康复,其治疗作用发挥与改善血清免疫球蛋白IgM,IgG和IgA水平有关。

  • 标签: 轮状病毒 腹泻 疗效 症状 免疫球蛋白
  • 简介: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对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患者根治术后尿失禁及胃肠功能恢复影响。方法:纳入2017年1月-2018年6月我院90例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患者根治术患者,信封法分组,对照组予简单护理,实验组予优质护理。比较两组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患者根治术患者满意率;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排尿恢复正常时间;护理前后患者焦虑积分、最大尿流率、国家前列腺症状评分;术后尿失禁发生率及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水平。结果:实验组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患者根治术患者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排尿恢复正常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焦虑积分、最大尿流率、国家前列腺症状评分相似,P>0.05;护理后实验组焦虑积分、最大尿流率、国家前列腺症状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术后尿失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且实验组患者首次进食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排便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性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优质护理在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患者根治术护理中干预结果确切,可减少术后尿失禁发生率,减轻焦虑,加速排尿恢复正常,提高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速度,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满意度。

  • 标签: 优质护理 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患者根治术 尿失禁 影响
  • 简介:目的:研究分析使用盐酸氨溴索静脉注射和布地奈德雾化吸入联合治疗新生儿肺炎效果及对患儿消化系统影响。方法:选取在本院接受治疗新生儿肺炎患者,选取时间段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病例数为60例。通过随机数字法分组,平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综合治疗,并行静脉注射氨溴索,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添加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治疗。分析两组患儿治疗效果及对患儿消化系统影响。结果:观察组中患儿总体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VT(潮气呼吸指标潮气量)、RR(呼吸频率)、TPTEF/TE(达峰时间比)、VPEF/VE(达峰容积比)方面两组患儿在治疗后均有显著改善(P<0.05),而观察组患儿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患者出现恶心、胃部不适及腹痛腹泻等症状发生几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新生儿肺炎中,运用盐酸氨溴索以及布地奈德雾化吸入联合治疗效果明显,患儿各项潮气呼吸指标均显著改善,同时无不良反应情况,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新生儿肺炎 盐酸氨溴索 布地奈德 潮气指标 效果 消化系统
  • 简介:目的:观察静吸复合麻醉对老年患者腹腔镜切除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及消化功能恢复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7年2月,在我院外科进行腹腔切除术后患者120例,随机分为静脉麻醉组、吸入麻醉组、以及静吸复合麻醉组,每组患者均为40例,观察三组患者苏醒时间(以睁眼时间为准),术后1h,6h,12h,24h,48h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得分及术后消化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在患者苏醒时间,静吸复合麻醉组均优于其他两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MMSE评分方面,24小时内静吸复合麻醉组均优于其他两组,然而24小时后,各组间差异不明显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静吸复合麻醉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进食时间及肛门排气时间均显著优于其余两组。结论:静吸复合麻醉可以减少老年腹腔镜切除术后昏迷时间,提高术后MMSE评分,具有静脉麻醉与吸入麻醉优势,同时能够显著提高患者术后消化功能恢复情况,尤其适用于老年腹腔镜切除术患者。

  • 标签: 腹腔镜切除术 静吸复合麻醉 MMSE得分
  • 简介:用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growthfactorβ1,TGFβ1)作用于入胃腺癌细胞(SGC-7901),48小时后收集细胞爬片。用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growthfactorreceptor,EGFR)单抗和免疫组化SABC法及图像分析,发现TGFβ1作用胃癌细胞EGFR表达量(107.943±0.202)低于对照细胞(114.298±0.475),差异显著(P<0.05),研究结果提示,TGFβ1对胃癌细胞增殖抑制作用可能与其影响EGFR表达数量有关。

  • 标签: 转化生长因子β1 胃癌细胞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 简介:目的观察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分泌型肝癌疫苗对移植性肝癌小鼠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杀伤活性影响。方法取小鼠肝癌细胞株H22细胞1×10^6/只注入小鼠腹腔内,接种7d形成腹水瘤后再在小鼠体内传3代。取生长旺盛且无血性腹水,在无菌条件下制成2×10^7/ml细胞悬液,以2×10^6细胞/0.1ml/只接种于小鼠右前肢皮下。将肝癌细胞移植瘤动物分成3组。4天后,在右侧背部皮下进行免疫治疗,即制备GM-CSF分泌型H22肝癌瘤苗并免疫ICR小鼠(H22-GM-CSF组,n=5),同时设立无GM-CSF基因修饰H22肝癌瘤苗组(H22组,n=5)和PBs对照组(PBS组,n=5),测量各组小鼠肿瘤体积;采用细胞增殖计数法检测小鼠脾血CTL杀伤活性。结果随着效/靶比增加,各组CTL杀伤活性均增强。在效/靶比为50∶1时,GM-CSF-H22组CTL杀伤活性为60±6.1%,明显高于H22组(17.4±0.9%)和PBS组(12.2±0.6%,P〈0.01);GM-CSF分泌型肝癌细胞瘤苗明显抑制H22荷瘤小鼠肿瘤生长。在21天时,H22-GM-CSF组、H22组和PBS组小鼠肿瘤体积分别为0.63±0.05mm3、1.47±0.75mm3和1.79±0.34mm3(P〈0.01)。结论GM-CSF分泌型肝癌细胞瘤苗可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增强CTL杀伤活性。

  • 标签: 肝癌 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肿瘤疫苗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 小鼠
  • 简介:目的体外探讨肝星状细胞(HSC)脯氨酰寡肽酶(POP)生物学功能,以进-步阐述其在肝脏炎症和纤维化发生发展中作用.方法取HSC-T6细胞,经不同浓度POP抑制剂(S17092)处理,采用ELISA法检测HSC-T6细胞N-乙酰基-丝氨酸-天冬氨酸-赖氨酸-脯氨酸(Ac-SDKP)水平,使用流式细胞术和CCK8检测HSC-T6凋亡和增殖水平,采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相关炎症和肝纤维化基因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Ⅰ型胶原(ColI)水平,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相关蛋白(POP、TGF-β1、α-SMA、Smad7、p-Smad2/3、PPAR-γ)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POP抑制剂干预组细胞内Ac-SDKP水平显著下降(P〈0.05);POP被抑制后对HSC-T6凋亡没有显著影响(P〉0.05),但可抑制其增殖(P〈0.05);与对照组比,抑制剂组HSC内α-SMA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而Smad7和PPAR-γ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均〈0.05);抑制剂组HSC内MCP-1和α-SMAmRNA水平显著上调(P均〈0.05).结论POP在肝星状细胞内可能发挥重要抗炎抗纤维化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调节Ac-SDKP及Smad7和PPAR-γ表达有关.

  • 标签: 关键词HSC-T6细胞 脯氨酰寡肽酶 转化生长因子-β-Smad蛋白信号通路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剂激活受体-γ 体外
  • 简介:目的研究益气养阴中药联合FOLFOX4化疗方案对大肠癌术后患者免疫功能影响。方法选择对照研究方式,以治疗方法不同为依据对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河北省邢台县医院收治56例大肠癌术后患者进行分组,分为研究组(28例)和对照组(28例),对照组给予FOLFOX4化疗方案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益气养阴中药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免疫功能变化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及总不良反应率比较上χ^2=8.1781、15.9135;在CD3^+、CD4^+、CD8^+、CD4^+/CD8^+水平以及生存质量评分t=8.1390、3.0458、3.6928、6.3498、7.9620;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益气养阴中药联合FOLFOX4化疗方案对大肠癌术后患者治疗效果佳,有效提高患者免疫力,降低化疗引起不良反应,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具有显著临床使用意义。

  • 标签: 大肠癌 益气养阴中药 FOLFOX4化疗方案 免疫功能
  • 简介:目的:比较传统食管癌根治术与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对食管癌患者肺功能及对生活质量影响。方法:选取根治术治疗食管癌患者116例。观察组(57例)采用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对照组(59例)采用传统食管癌根治术。观察两组手术相关指标、肺功能及血气指标变化情况、Karnofsky得分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拔管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肺功能指标(FEV%、FEV1%)及血气分期指标(PaO2、SaO2)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Karnofsky得分均高于对照组,而对照组肺部感染、胃排空困难并发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有较好临床效果,能减少术中出血,缩短住院时间,保护肺功能、降低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食管癌 胸腹腔镜 根治术 疗效 生活质量
  • 简介:目的评价目前食管癌单纯放射治疗对病人预后影响,寻求不同长度食管癌放射治疗方法。方法234例食管鳞癌病人,均采用上下各廷长3~5cm,宽在肿瘤外1cm以上设野方法,给予DT60~70Gy/30~35次/6~7周单纯放射治疗。结果3年内照射野内总局部复发、未控率53.4%与食管病变厚度呈正相关性,与其病变长度在10cm内基本上是正相关(P<0.005)超长者呈负相关(P<0.005),但其长度与野外淋巴转移呈正相关(P<0.005)。结论食管鳞癌放射治疗病变长度较短者,应以局部治疗为主;超长食管癌放射治疗应根据肿瘤转移特点,放射野应适当地放大。

  • 标签: 食管鳞癌病变 长度 厚度 食管肿瘤 放射治疗 预后
  • 简介:目的观察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MARS)对肝衰竭患者Th1/Th2型细胞因子水平影响,探讨MARS在肝衰竭治疗中临床价值。方法28例肝衰竭患者接受MARS治疗,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TNF-α、IFN-γ、IL-6、IL-10和IL-12水平,比较其在治疗前后变化。结果在MARS治疗结束时,患者血清TNF-α、IFN-γ、IL-6水平分别为(40.3±3.7)pg/ml、(25.9±1.9)pg/ml、(33.6±2.5)pg/ml,显著低于治疗前【(81.5±6.2)pg/ml、(49.3±2.2)pg/ml、(66.8±4.1)pg/ml,P均〈0.01】;治疗结束时血清IL-10和IL-12水平分别为(39.3±2.6)pg/ml和(168.7±8.5)pg/ml,显著高于治疗前【(37.1±1.9)pg/ml和(98.6±6.5)pg/ml,P〈0.01】;在MARS治疗结束后7d,患者TNF-α、IFN-γ、IL-6、IL-10和IL-12水平分别为(80.3±3.9)pg/ml、(48.6±2.1)pg/ml、(65.1±2.4)pg/ml、(38.4±2.2)pg/ml、(99.8.6±7.9)pg/ml,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MARS治疗肝衰竭患者有利于纠正失衡Th1/Th2型细胞因子水平,减轻免疫反应对肝组织损伤,为肝细胞再生提供机会。

  • 标签: 肝衰竭 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 肿瘤坏死因子-Α 细胞因子
  • 简介:目的:探讨低管电压联合低对比剂浓度对胃肠道恶性肿瘤供血动脉CT图像质量影响。方法:选取300例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在河北省衡水市第二人民医院进行手术治疗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将其随机分为A组(对照组)、B组(泛影葡胺组)和C组(10%泛影葡胺),各100例。给A组患者口服水,给B组患者口服2%泛影葡胺,给C组患者口服10%泛影葡胺。观察并比较三种诊断方式敏感度、准确度以及特异度。结果:B组诊断灵敏度(95.89%)高于A组(89.04%)和C组(83.56%),B组诊断特异度(44.44%)低于A组(59.26%)和C组(70.37%),各组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B组诊断准确率(70.00%)高于A组(55.00%)和C组(45.00%),各组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低管电压联合口服低浓度造影剂能够有效提高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供血动脉CT图像质量,此种方法诊断准确率高,并且有着较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此种诊断方式有着较高推广价值。

  • 标签: 低管电压 低对比剂浓度 胃肠道恶性肿瘤 供血动脉 CT 图像质量
  • 简介:目的:探讨硫酸镁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川穹注射液治疗妊高症临床疗效和对胃肠影响效果比照结果。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进行2016年3月-2018年2月90例妊高症患者分成不同组。对照组给予硫酸镁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则给予硫酸镁联合川穹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妊高症干预疗效;控制血压达标的时间;治疗前后患者收缩压值和舒张压值;治疗副作用率。结果:观察组妊高症干预疗效和对照组相似,P>0.05;观察组控制血压达标的时间和对照组相似,P>0.05;治疗前两组收缩压值和舒张压值相近,P>0.05;治疗后观察组收缩压值和舒张压值和对照组相似,P>0.05。观察组治疗副作用率,胃肠影响情况和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硫酸镁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川穹注射液治疗妊高症临床疗效相似,均可获得良好效果,可有效改善收缩压值和舒张压值,减少对于患者胃肠刺激,帮助患者更好康复,改善预后,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硫酸镁 复方丹参注射液 川穹注射液 妊高症 临床疗效 比照观察
  • 简介:肿瘤发生及发展与机体免疫功能密切相关。IL-2和淋巴细胞转化试验是反映机体免疫状态重要指标。本实验通过观察直肠痛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ln-2,IL-2)及淋巴细胞刺激指数变化,以探讨直肠癌根治切除术对患者免疫功能影响

  • 标签: 患者 外周血白细胞 直肠癌 外科切除术 IL-2 淋巴细胞转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宫腔镜刨削系统(IBS)对子宫内膜息肉合并不孕症患者治疗后对月经、子宫内膜厚度及复发情况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3月-2023年3月期间在我院妇科治疗80例子宫内膜息肉合并不孕症患者为调查对象,随机分成常规组和研究组,以40例为每组人数,常规组以传统宫腔镜电切术为主要治疗方案,研究组以IBS宫腔镜创削系统切除为主要治疗方案,分析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研究组住院时间、阴道流血时间更短(P<0.05)。研究组术后半年复发率及妊娠率均优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术后一年复发率及妊娠率均优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排卵期子宫内膜厚度更高,P<0.05。结论:应用IBS宫内创削系统治疗子宫内膜息肉合并不孕症患者效果显著,具有一定安全性,同时能够改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降低复发率,提升妊娠率,值得推广。

  • 标签: 宫腔刨削系统 子宫内膜息肉 不孕症 复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