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戏剧冲突的最高本质就是戏剧冲突的哲理性本质。戏剧冲突说到底是人与天、自由与必然性的冲突,是人类的自由自觉的自然人化努力与壮会和人性中自然人化耗散的必然性的冲突。在这种冲突中,戏剧家寄托了他对理想社会,特别是对理想人格的无限追求。

  • 标签: 戏剧冲突 自然人化 最高本质 黑格尔 自由与必然 心灵自由
  • 简介:我认为,明治维新以后日本戏剧经过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明治维新(1868)以后到明治四十四(1909)年左右。这是从歌舞伎开始转变到新剧诞生的阶段。第二个阶段是从明治四十四(1909)年到昭和四十(1965)年左右。这是新剧全面发展的阶段。

  • 标签: 戏剧 日本 当代 明治维新 全面发展 歌舞伎
  • 简介:中国传统戏曲中的角色分行"生、旦、净、丑"四大行当中,丑角有其独特的地位和作用,除了表面上的插科打诨博人欢笑之外,丑角还具有不可代替的戏剧功能.丑角的戏剧功能主要表现为:剧戏眼目、叙事转场、问离效果、调节节奏等.舞台表演和戏剧功能互为表里,只有实现了戏剧功能,丑脚才能充分呈现出诙谐、灵动、夸张、反叛等多元审美的艺术表征.

  • 标签: 剧戏眼目 叙事转场 间离效果 调节节奏
  • 简介:戏剧美是各种艺术美的集中体现.戏剧美的创造者是戏剧家,而戏剧美的体验者是观众.因此,演员对戏剧美加深理解就倍加重要.

  • 标签: 戏剧美 艺术美 戏剧家 创造者 演员
  • 简介:辛亥革命前夕,『上海大舞台丛报社』编辑、出版的《二十世纪大舞台》不但是上海最早的戏剧杂志,而且也是我国最早的戏剧杂志。《二十世纪大舞台》创刊于清光绪甲辰年九月(公元一九○四年),编辑部设在上海四马路(今福州路)惠福里的《警钟日报》社内,(《警钟日报》本名《俄事警闻》,由清末光复会领导人蔡元培、陈去病等主编,是当时继《苏报》以后重要的革命报刊之一。)主编也由《警钟日报》的陈去病兼任。该刊的招股启事所说,以『改革恶俗、开通民智、提倡民族主义,唤起国家思想为唯一之目的』。可见,它不仅是我国最早的戏剧

  • 标签: 戏剧杂志 二十世纪大舞台 俄事警闻 四马路 苏报 一九
  • 简介:戏剧艺术如果追溯它的起源,我们也许会想起古希腊的戏剧,那是人们为了庆祝丰收而诞生的一种艺术形式,它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演进.电影的发明,或者说(电影摄影技术的诞生)是二十世纪科学技术的产物,这是全世界所共知的事实.

  • 标签: 应该离婚 戏剧应该
  • 简介:《好女人,坏女人》:新道德经我对这个戏是叫“寓言剧”或“荒诞剧”不感兴趣。早在1985年创作《潘金莲》时,魏明伦就用了“荒诞川剧”一说。我对这个戏是叫《好女人,坏女人》或《四川好人》也无所谓。名称的改动,显然注入了商业的气息。这也无可厚非。我推重魏明伦,是因为作为一个剧作家,魏明伦之于川剧的重要。我又越发难以喜欢魏明伦,是因为二十多年来,他在创作中一意孤行的劝人向“善”,每每把剧中人物的两难最终导向个人良知的自我发现与道德的自我提升。近年来,魏明伦越是移植国外著名作品,越是“捉襟见肘”。《中国公主杜兰朵》(改编自普契尼的《图兰多》)是这样,爱的选择变成道德的觉悟。《好女人,坏女人》更是,时穷节乃见,罪人变英雄。科学求真,道德求善,艺术求美

  • 标签: 戏剧艺术 艺术评论 《好女人 坏女人》 《典妻》 《土炕上的女人》 《老铳》
  • 简介:序: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剧坛上斜刺里涌现出一个新的品种——小品。它刚一出世,就以其短小、诙谐、刚劲、清新的独特风格、赢得了广大观众的青睐。如果说三几年前它还只是一束细细的火花,那么,今天已经形成熊熊烈焰之势。戏剧舞台、电视荧屏,无它不成“世事”,各个地方的小品大赛,这杯那杯,则此落而彼起,热闹非凡。社会上,已经形成看小品,议小品的热潮,小品佳作迭出,给看者、议者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之感。笔者本一小品迷,加之近年又常参与这方面的组织工作,所接所触,常常思之于脑,印之于心。最后便一点一滴,书之于纸,讲之于会,这便形成此辑短小而即兴式的文字。

  • 标签: 戏剧舞台 佳作迭出 电视荧屏 组织工作 思辩性 别开世界
  • 作者: 杨至信
  • 学科: 艺术 > 戏剧戏曲
  • 创建时间:2009-01-11
  • 出处:《戏剧之家》 2009年第1期
  • 机构:有黄金能量曲,只为赤子才放歌。杨至芳多年从事京剧,其德其艺,人所共尊,但愿祖国剧人效之。”这是原全国剧协主席、戏剧泰斗曹禺先生给她的题词。是对她人生的肯定,也代表老一辈专家学者对她的厚爱与鼓励,更是希望与鞭策。在50多年的艺术生涯中,凭着她对京剧的挚爱,孜孜不倦的求索,在极困难的环境下,历尽千辛万苦,终于从一个出身贫寒,只上过两三年小学的黄毛丫头,成为一个饮誉全国的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在国粹的艺术殿堂争得一席之地。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白朴(1226——?)字太素,号兰谷:原名恒.字仁甫。卒年没有准确的考证,有1306年、1285年等说。祖籍陕州(今山西曲沃县),官宦之家。父白华。字文举,号寓斋;仕金显宦,至枢密判官。白朴从小生在文学气氛浓厚的环境里,父华以诗名世.伯父贲为词赋科进士,叔父宝鳖是位诗僧。杰出诗人元好问与白华为世交,白朴流离岁月中,受着元好问长期的看护与教育。白朴历经宋、金、元政权峙立和嬗变的年代,自七岁以来“生长兵间,流落鼠逸”.游走南北.行踪不定。如其词中所说:“平生苦,走遍南州北府”。

  • 标签: 白朴戏剧 戏剧艺术 表演艺术 《泼墨如烟》
  • 简介:康保成在《文艺研究》(2009.6)发表同题文章,文章回顾20世纪50年代以来学术界围绕“戏剧”、“戏曲”的概念之争,指出任中敏和王国维的戏剧观念大体上是相同的,即都主张戏剧的本质是角色扮演,但是他们要么对戏剧史的共时性材料缺乏认识、对表演艺术相对漠视,要么把不同性质、不同阶段的“角色扮演”相混,都存在有待完善之处。文章通过对学术史的回顾,

  • 标签: 中国戏剧史 追问 角色扮演 文艺研究 50年代 戏剧观念
  • 简介:丝竹声腔献经典,秋风送爽尽欢颜。在这秋高气爽的美好季节,由山西省委宣传部、山西省文化厅、太原市委和太原市人民政府主办,山西省高等院校工作委员会、山西日报报业集团、山西广播电视台协办的首届山西艺术节,于2017年8月18日盛装开幕,9月26日隆重落幕。其间,组织上演了55台省内外优秀剧(节)目。省城太原像披上了节日的盛装,戏迷票友欢欣雀跃,整日穿梭在各个演出剧场,观看丰富多彩的舞台表演。规模大,时间长,剧目多,可谓戏剧艺苑的节日盛典,令观众

  • 标签:
  • 简介:"后戏剧剧场"概念由德国著名戏剧理论家汉斯.蒂斯.雷曼提出,它对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新剧场的审美逻辑进行了尝试性的理论构建。"后戏剧剧场"的审美逻辑与后现代哲学精神相互之间存在同源共生的关系。"后戏剧剧场"的理论构建资源主要来自法国后现代理论,雷曼在此基础上结合个人剧场实践归纳出完整的体系。本文分别从后戏剧剧场的发生背景与命名,后戏剧剧场的核心理念,以及对后戏剧剧场的批判性反思等三个方面讨论其与后现代理论之间的关联,从而进一步考察剧场实践与理论构建之间的复杂关系。

  • 标签: 后戏剧剧场 雷曼 文本
  • 简介:2011年1月4日至9日,上海戏剧学院《孔门弟子》剧组随副院长孙惠柱教授一行十人赴新德里参加印度国立戏剧学院举办的第二届亚太局戏剧院校戏剧节。该系列剧利用戏曲的表演形式来展现儒家思想,此次出访选择了两个剧目《孔子收徒》和《三人与水》,演出反响很好。

  • 标签: 孔门弟子 戏剧节 院校 亚太 印度 上海戏剧学院
  • 简介:但凡看过汤姆·斯托帕(TomStoppard)戏剧作品的人,都会有一种惊艳之感,因为其中处处充满了睿智、博识和高明的喜悦。作为英国戏剧史上的后来者,斯托帕所表现出的幽默和精致沿承了莎士比亚、王尔德等先辈们的风格,他站在上世纪60年代后期逐渐销匿的荒诞派末端上,发出了自己的声音。

  • 标签: 戏剧创作 游戏 戏剧作品 莎士比亚 60年代 戏剧史
  • 简介:我们仍然怀着极大的乐趣,希望有朝一日实践一种布莱希特、斯坦尼体系和中国戏曲三结合的表演方法。这是我多年来追求的一种表演方法。还是早年我曾看过一折京剧(《写蛮书》,由京剧老前辈汪笑侬扮演李太白醉酒,手里拿着马鞭,喝醉了酒骑马,完全靠演员独到的腰功把身体上下两截区分开来。骑着马的两条腿并没有醉,而骑在马上的上半身则完全处于醉酒状态。这不正是把布莱希特的间离效果和斯坦尼的进入角色结合得惟妙惟肖了吗!这是我多少年来不能忘怀的一出好戏。

  • 标签: 写意戏剧观 黄佐临 布莱希特 表演方法 中国
  • 简介:明清戏剧家李渔选择的是商业化的艺术人生道路,他的创作活动是在商业思想的指导下进行的,以赚取尽可能大的商业利润为最终旨归。因此,其戏剧作品表现出弃雅从俗、丧失诗意的精神家园、教化口号下的娱乐性实质等等美学特征。李渔对其创作活动进行商业化运作存在着深刻的时代与社会原因。

  • 标签: 戏剧 创作 商业 李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