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3 个结果
  • 简介:马克思恩格斯强调,物质与精神生产的分工及其导致的阶级分化使得意识形态阶层的产生成为必然。作为统治阶级的思想家和“伙计”,意识形态阶层承担着意识形态生产与教化的主要职能,建构为统治合法性辩护的意识形态并实现其社会认同。唯心史观和“不能摆脱意识形态的羁绊”的历史局限性决定着这一阶层终将回归为一般精神生产者。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意识形态阶层的认识,可以为准确理解其意识形态理论,重视和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工作者队伍建设提供借鉴。

  • 标签: 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阶层 意识形态工作者
  • 简介:中央苏区时期,绝大多数党员干部都经历了严峻的革命锻炼和组织考验,有很高的革命觉悟,甘当公仆,全心全意为苏区人民谋利益,开启了人民政权的划时代新风。但是,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毕竟是在旧社会深厚的封建土壤中诞生和成长起来的,少数党员干部因为没有很快剔除旧社会的传统陋习,权力腐败的情况在他们身上因此而产生。党和苏维埃政府毫不姑息,坚决严惩,并在较短时间里,探索构建了系统而严格的制约干部权力腐败的监督机制,为苏区干部廉洁自律作风的形成营造了良好的制度生态环境。这种经验对于新的历史条件下执政党开展反贪治腐,无疑具有现实借鉴意义。

  • 标签: 局部执政 苏区干部 权力监督
  • 简介:弗雷德里希·哈耶克是西方著名的自由主义思想家。在《自由宪章》中,哈耶克系统论述了自由的内涵与价值,以及如何建构自由社会。哈耶克的《自由宪章》作成于1960年,此时名噪一时的凯恩斯主义无力解释西方国家经济发展的现实,因此一度被打入冷宫的自由主义理论重获影响力。

  • 标签: 自由主义思想 内涵 价值
  • 简介:20世纪80年代,处在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各方面都处在巨大变化中:经济上由计划向市场转变;政治上由集权向分权转变;文化上由一元向多元转变。这些变化导致了青年思想的混乱。在这一背景下,邓小平进行了《用中国的历史教育青年》的谈话,阐述了以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为目标、以中国历史进程及四项基本原则为内容、以说服及比较为方法、以家庭教育为途径的青年历史教育思想。学习邓小平青年历史观教育思想,对用红色革命史教育青年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 标签: 青年 历史教育 启示 红色革命史
  • 简介: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改革与创新是国有企业改革成败的关键之一,不同国企根据自己的发展历程、企业文化、竞争压力,不断探索和创新适合自己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中化集团作为国有骨干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改革中不断运用市场机理来激发人力资源潜力,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中化模式”。通过分析“中化模式”形成过程采取的措施以及模式,如以价值观塑造为核心,提升员工认同度;规划人力资源战略,支撑企业发展战略;形成市场化用人制度,优化人才队伍;通过全员绩效考核和全面人才盘点,公平评价去除惰性;注重人才的系统性培养,全面提升人力资本探索,有助于提高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

  • 标签: 国有企业 人力资源管理 市场化 中化模式
  • 简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加强和改善农村地区的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是我国实现全面小康的必由之路。浙江省建设村级便民服务中心,以公共服务延伸推进农村社会治理创新,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有益探索。它为强化农村公共服务、完善农村社会治理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

  • 标签: 公共服务 便民中心 农村治理 全面小康
  • 简介:发展与创新马克思主义哲学,要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中总结经验.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构建了具有中国化内核、大众化形式、批判性特质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延安形态”,从各个方面和领域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形态创新.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创新的基本经验为新时期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体系、话语形式、创新路径的转化与创新提供了方法论借鉴.

  • 标签: 马克思主义哲学 理论创新 延安时期
  • 简介:政党的领导核心是民主集中制的内在要求.自列宁时期始,苏共领导核心的制度安排曾对前苏联有效集中权力进行现代国家建构起到过巨大作用.但斯大林时期领导核心制逐步异化为个人集权和专制,从根本上背离了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和基本精神.从1953年斯大林逝世直至苏联解体的30多年里,要么重复斯大林的覆辙,要么陷入极端民主化和抛弃民主集中制的另一极端,领导核心制实际上处于虚化状态,民主集中制原则始终没有得到有效贯彻,最终导致苏共权威丧失,成为苏联解体的重要因素.苏共领导核心制从有效集中到权威丧失的历史给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以深刻启示,那就是必须高度重视领导核心问题,必须正确处理领导核心和集体领导的关系,必须建立和完善制度化的权力交接机制,必须重视政治领袖的成长和培育.

  • 标签: 苏联共产党 领导核心制 民主集中制 有效集中 权威
  • 简介:20世纪的抗日战争时期是中国的党派关系最为错综复杂的时期,围绕全民族抗战以及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发展,中国共产党在处理党派关系方面创造和积累了丰富而深刻的历史经验.抗日战争时期的党派关系虽然是一个历史问题,但研究它应该观照现实,现实是在历史积淀基础之上的延续.中共十九大报告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判断,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因此,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发展,既要依靠党的理论和实践创新,也要汲取历史经验.基于此,本文分析了抗战时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党派关系及其特点,中国共产党处理党派关系的方针、策略、主要做法和历史经验,以及对当代政党关系发展的现实启示.

  • 标签: 抗日战争 统一战线 党派关系 经验启示
  • 简介:二战胜利70周年前夕,独联体成员国议会间大会通过了剑指“历史虚无主义”等非正常历史态度的《保卫祖国死难者铭记示范法》,对成员国在纪念战争死难者及其相关国际合作中的基本原则和具体做法进行了基础性规定。这一举措有力提升了独联体国家的民族凝聚力,昭示了其保卫和平的决心;同时对中国等曾受战争摧残国家老兵保护、烈士安抚等相关立法具有较大借鉴价值。

  • 标签: 独联体 保卫国家死难者 示范法 爱国主义
  • 简介:精益政府变革是当前美国各州政府最为关注的治理变革。威斯康辛州政府从2012年开始践行精益变革,要求各部门应充分应用聪明的策略、科学的流程、明确的方向推进变革,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以该州交通运输部为例,2012年至2015年三年内,精益变革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了解该州精益政府变革计划,反思其具体变革方式和成果,对于我国政府当前所进行的“简政放权”、“放、管、服”相结合的改革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 标签: 美国威斯康辛州 威斯康辛州交通运输部(WisDOT) 精益政府 反思 启示
  • 简介:汤因比根据大量的历史资料,研究提出了著名的“挑战-应战理论”,其意涵深刻、内容丰富:“挑战-应战”催生了人类文明诞生和促进了文明的发展;但过度的挑战也不利于文明的诞生与发展,应战不当也会导致文明的停滞和消亡,自决能力决定文明的兴衰,要在挑战与应战中始终保持着对文明的高度忧患意识。吸收汤因比“挑战-应战理论”的合理因素,对完善、深化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的“矛盾-发展理论”具有重要意义,对我国改革和发展转型也具有启发意义。

  • 标签: 汤因比 挑战-应战理论 矛盾-发展理论 发展方式转型
  • 简介:中原地区的治安保障问题在全国治安治理战略发展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三门峡市公安局结合辖区治安要素特点,打造了"情指一体、警种联动、常态研判、混编作战"的情报信息合成作战平台,有效地加强了社会治安管理和控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为信息化引领下的警务改革和社会治安治理提供了新模型。

  • 标签: 警务改革 大数据 合成作战 治安管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