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中的效果。方法:选取 2016年 5月到 2018年 6月 48例艾滋病孕妇,按就诊先后分成观察组( n=24)与对照组( n=24),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护理干预,观察两组孕妇对艾滋病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新生儿感染情况。 结果:护理后,观察组一般预防知识、母婴传播知识掌握程度高于对照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中的效果。方法:选取 2016年 5月到 2018年 6月 48例艾滋病孕妇,按就诊先后分成观察组( n=24)与对照组( n=24),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护理干预,观察两组孕妇对艾滋病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新生儿感染情况。 结果:护理后,观察组一般预防知识、母婴传播知识掌握程度高于对照组(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任何一家医院都有其本身存在且区别于其他医院的独特的医院文化。医院,作为健康行业的重要支撑,其文化既是健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影响健康文化的重要阵地,同时也受健康文化的影响。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稳步推进,医院的任务以治病为中心逐渐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作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守护者,医院在履行救死扶伤职责的同时,探讨加强医院文化建设、促进健康文化传播、提升全民健康素养、助力健康中国建设更是新时代义不容辞的责任。

  • 标签: 医院文化 健康文化 医院文化建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手舟骨骨折的原因、机制,为减少手舟骨骨折的发生提供预防措施。方法2006年11月-2007年11月,临床收集手舟骨骨折病例16例,详细询问并记录病史,结合X片、CT表现,从物理力学的角度分析受伤机制。结果16例均为腕过伸位着地受伤;5例为军事训练(单双杠、倒功)中受伤,其中1例受伤时上臂呈后伸位,4例呈前屈位;8例为打球时受伤,其中2例受伤时上臂呈后伸位,6例呈前屈位;3例为高处坠落(2-6m)时受伤,均为上臂前屈位手掌着地所致。结节部骨折0例,远端(粉碎性骨折)3例,腰部横形骨折10例,斜形骨折3例,纵形骨折0例,近端骨折0例。结论手舟骨骨折主要发病原因为高强度训练、运动及高处坠落时腕关节过伸位手掌着地受伤。受伤时手掌的不同位置及人体的不同运动倾向综合作用,通过不同的损伤机制造成手舟骨不同类型的损伤。

  • 标签: 手舟骨骨折 损伤机制 预防
  • 简介:摘要高血压是我国最常见且危害性严重的心血管疾病之一,也是最常见的流行病之一,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和危险因素,可影响心、脑、肾等脏器的结构与功能,最终导致器官的功能衰竭甚至是多功能脏器衰竭导致死亡。本文旨在通过综述目前发现的高血压的发病机制,增加对高血压疾病的认识,为高血压的早期预防,及时诊治及临床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 标签: 高血压 发病机制
  • 简介:摘要本文从痛风病界定、特征、病因病机入手,对痛风病的表现特征,痛风病发病原因及病理机制做一个较系统研究整理。再在对痛风病做了较系统的研究基础上,探究如何对痛风病患者进行有效护理并针对痛风病的病因病理总结了6条针对痛风患者的有效护理方法。

  • 标签: 痛风 病因病机 护理
  • 简介:恶性肿瘤患者多伴有免疫抑制和营养不良.免疫抑制的原因在于肿瘤不仅能直接侵犯免疫器官引起免疫抑制,还可以释放免疫抑制因子而降低宿主免疫力,诱导体内抑制性细胞增多.肿瘤患者的免疫功能状态虽不能直接反映对肿瘤的攻击能力,但与肿瘤的发展与预后有一定的关系.营养不良常见于进展期恶性肿瘤患者.据报道,住院患者中癌症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率最高,上消化道手术的癌症患者明显营养不良的发生率超过30%[12].营养不良增加了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限制了抗癌措施的有效实施,是其预后不良的重要原因.

  • 标签: 营养支持疗法 免疫营养基质 作用 机制
  • 简介:目的探讨醒酒颗粒解酒作用的机制。方法观察醒酒颗粒对ig乙醇小鼠全血乙醇浓度、ADH、Cat活性及肝匀浆中GST活性、GSH含量的影响。结果醒酒颗粒能降低ig乙醇小鼠全血乙醇浓度;逆转小鼠血清中ADH活性的提高;阻止GSH耗竭;对GST活性降低有明显的拮抗作用。结论醒酒颗粒解酒作用机制:促进乙醇分解,加速乙醇代谢;恢复GST活性,确保GSH氧化还原过程顺利进行。

  • 标签: 醒酒颗粒 乙醇 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探讨口腔溃疡的发病机制。方法对复发性口腔溃疡201例患者进行我院自制发病机制相关因素问卷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201例患者中父母双方或一方患有复发性口腔溃疡者共168例,占83.6%;患者在此次口腔溃疡前1~3周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者98例,占48.8%;128例女性患者中口腔溃疡于月经前后、排卵期复发者共58例,占45.3%;口腔溃疡发生于患者发怒、激动等情绪变化剧烈时期者共146例,占72.6%;患者中有消化道溃疡史者86例,占42.8%。结论口腔溃疡发生机制较为复杂,与口腔溃疡发生相关因素包括遗传因素、感染因素、内分泌因素、精神因素、消化道疾病因素及其他因素等。

  • 标签: 复发性 口腔溃疡 发病机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纳洛酮(naloxone)于1960年合成,1963年开始用于临床。近年来随着研究深入,内源性阿片肽主要是β-内啡肽(β-EP)在各种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进一步明确。纳洛酮作为阿片受体的特异性拮抗剂,能阻断和逆转内源性阿片肽的毒性作用,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各学科。现就近几年的成都倍特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纳洛酮临床应用状况综述如下。

  • 标签: 临床应用 纳洛酮 内源性阿片肽 病理生理过程 特异性拮抗剂 Β-内啡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进行相关调查分析孕妇对梅毒母婴传播防治知识知晓情况,有利于促进梅毒母婴传播防治工作的正确开展。方法:随机选取 2016年 1月至 2018年 12月在医院产科检查的 500名孕妇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500名孕妇中,仅有 282名孕妇对梅毒母婴传播防治知识基本知晓,知晓率为 56.4%,平均得分为( 21.8±3.7)分,其中梅毒基础知识平均得分为( 11.2±2.5)分,梅毒母婴传播防治知识平均得分为( 10.6±1.2)分,且 282名孕妇中,城市人口 151名,农村人口 63名,流动人口 68名,城市孕妇在梅毒知晓情况中优于农村以及流动人口。通过 Logistic分析法发现,文化水平、户籍所在地是影响孕妇对梅毒母婴传播防治知识知晓情况的主要因素。结论:目前孕妇对于梅毒母婴传播防治知识的知晓情况较低,因此,需要加强孕妇对梅毒基础知识以及母婴传播知识的宣传与教育,才能够保障出生人口质量。     [关键词 ]孕妇;梅毒;母婴传播防治知识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and analyze the knowledge of pregnant women about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mother-to-child transmission of syphilis, so as to promote the correct development of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mother-to-child transmission of syphilis. Methods: 500 pregnant women were randomly selected from January 2016 to December 2018 for a questionnaire survey. Results: Of 500 pregnant women, only 282 had basic knowledge of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mother-to-child transmission of syphilis. The awareness rate was 56.4%. The average score was (21.8+3.7). The average score of basic knowledge of syphilis was (11.2+2.5). The average score of knowledge of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mother-to-child transmission of syphilis was (10.6+1.2). Among 282 pregnant women, the city was the city. City population 151, rural population 63, migrant population 68, urban pregnant women in syphilis awareness is better than rural and migrant population. Logistic analysis showed that education level and residence registration were the main factors influencing pregnant women's knowledge of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mother-to-child transmission of syphilis. Conclusion: At present, pregnant women have low knowledge of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mother-to-child transmission of syphilis.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the propaganda and education of basic knowledge of syphilis and mother-to-child transmission of syphilis among pregnant women in order to ensure the quality of the birth population.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