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98例性传播疾病的临床治疗和分析苏远静1吴峰2(1安徽省明光市四山村医院2394002安徽省明光市第二人民医院)1996年9月至1997年2月,我院性病门诊接诊98例性传播疾病(STD),现将临床治疗结果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病种98例中淋病72...

  • 标签: 性病 临床治疗 STD CA NGU 诊断标准
  • 简介:9月13日,由国家卫生计生委中国人口宣传教育中心主办、葵花药业“小葵花”儿童药协办的首届儿童安全用药传播与发展大会在北京举行,相关政府主管部门,医、学、研、产等各方代表济济一堂,共同研究探讨儿童安全用药问题的破局之道。

  • 标签: 安全用药 儿童 传播 宣传教育 中国人口 主管部门
  • 简介:[目的]有效防止医学媒介生物及其传播的传染病的传入,保护人体健康,为我国对外经济贸易服务。[方法]对国内外有关医学媒介生物及其传播的传染病在国际间播散情况的研究成果进行科学系统的研究,分析由于全球环境变化和国际间交往的增加带来国际间传播的风险。[结果]医学媒介生物可传播的病原体达数千种,其中虫媒病毒500余种,还有细菌、立克次体、原虫等。我国国境口岸地区已发现确认的640余种医学媒介生物中可作为传播媒介的种类达440余种。历史上医学媒介生物传播的传染病大流行,常因国际间交往时,通过感染病例或携带病原体的医学媒介生物的被动输入而引发。为有效防止医学媒介生物及其传播的传染病传入,世界上许多国家制定了严格的法律规定。通过调查显示,入境国际航行船舶携带医学媒介生物具有来源广、数量大、种类多、阳性率高、风险性大等特点,其极有可能在我国口岸地区适宜的生态环境中孳生繁衍,并将国外传染病输入我国,甚至造成大流行。[结论]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医学媒介生物及其传播的传染病传入的潜在风险也在激增。应高度重视对输入性医学媒介生物及其传播的传染病的监测和控制工作。

  • 标签: 医学媒介生物 传染病 输入性 传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碘缺乏病防治核心信息及传播策略,制定合理的工作方案,做好碘缺乏病防治工作。方法对当前碘缺乏病防治方面的信息与传播方式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在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出碘缺乏病防治的知识要点,并根据不同群体的信息,制定出健康教育传播的相关策略与办法。结论在全社会宣传碘缺乏防治信息的基础上,有必要加大宣传力度,推动碘缺乏病防治工作的顺利开展。

  • 标签: 碘缺乏 防治 传播 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对艾滋病流行区预防母婴传播的对策进行探讨分析。方法选择2011年5月~2013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4例HIV感染孕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感染孕产妇均实施药物治疗,并选择最佳分娩方式,均应用母婴传播对策进行预防。结果2例早产,32例正常分娩;1例婴儿发生感染HIV。结论在艾滋病流行区应用药物治疗、人工喂养以及产科干预等预防母婴传播对策,能够有效阻断HIV母婴传播,可推广。

  • 标签: 艾滋病 流行区域 母婴传播 对策
  • 简介:一、产前咨询和指导的主要内容关注HIV阳性母亲出生的婴儿是预防HIV母婴传播的重要环节,儿科医生对HIV感染母亲的产前咨询和指导要了解母亲对HIV感染的知情程度、产后预防作用和预防方法的理解,将HIV母婴垂直传播的知识告诉母亲,帮助HIV阳性母亲做出最终的选择。

  • 标签: 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 婴儿 HIV感染 阳性母亲 保健 母婴垂直传播
  • 简介:摘要: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围内蔓延,护理专业人员在防控工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专题报告旨在深入研究肺炎病毒的传播途径,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为护理人员提供科学指导,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公共卫生的稳定。

  • 标签: 肺炎病毒  传播途径  预防措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垂直传播与非垂直传播两种不同感染途径的慢性乙肝患者对拉米夫定片抗病毒疗效应答的差异性,了解母子垂直传播方式对疗效应答的影响。方法按照垂直传播与非垂直传播两种不同感染途径选取两组相同样本数量的慢性乙肝患者,且年龄、性别、HBeAg状态、HBVDNA载量、疾病状态均无统计学差异性,均采用拉米夫定片抗病毒治疗,观察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18个月、2年的疗效应答情况(生化学、病毒学、免疫学应答)及病毒变异耐药情况。结果垂直传播组对拉米夫定片抗病毒长期治疗产生病毒变异耐药的比例高于非垂直传播组,免疫学应答效果明显差于非垂直传播组,早期病毒学应答较非垂直传播组明显差,长期治疗的病毒学应答效果也差于非垂直传播组。在抗病毒及护肝治疗情况下,大多数患者肝功能恢复正常所需疗程长于非垂直传播组,但长期治疗后肝功能恢复正常的比例与非垂直传播组无明显区别。结论垂直传播方式感染的慢性乙肝患者对拉米夫定片抗病毒治疗的疗效应答差于非垂直传播者,长期治疗产生病毒变异耐药的可能性大于非垂直传播者。

  • 标签: 垂直传播慢性乙肝 非垂直传播慢性乙肝 拉米夫定片 抗病毒疗效
  • 简介:摘要有关情绪的发生当下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是情绪的定位主义观点,它强调情绪体验与大脑特定脑区活动的特定对应性,即离散情绪类别特定地与不同的脑区域活动相对应;另一种是心理建构主义取向,它强调情绪是大脑区域活动的功能选择性的结果,其模型假设离散情绪由较为一般的大脑网络所建构而不是对某一特定类别的情绪而言的。

  • 标签: 情绪 定位主义 心理建构主义
  • 简介:摘要分娩机制是妇产科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也是掌握分娩助产技术必要的基础知识。然而,教科书对分娩机制的阐述极为抽象,学生难于理解和掌握。本人采用讲授示教法、实验操作法、录像观摩法、实地考察法和自学讨论法进行分娩机制教学,学生反映良好。

  • 标签: 分娩机制 教法
  • 简介:摘要吗啡是麻醉中常用的镇痛药,但吗啡可致欣快感而依赖成瘾,目前关于吗啡成瘾的机制已成为药物成瘾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从脑内神经递质、内源性阿片肽及氨基酸变化,以及可能的阿片受体后机制等几个方面,阐述了近年来的研究进展。

  • 标签: 吗啡 神经递质 阿片肽受体
  • 简介:颈椎病主要由颈椎间盘和颈椎及其附属结构的退行性改变引起。其发病率为1.7%-17.6%,40-60岁为高发年龄。①椎间盘:颈椎间盘的退行性改变一般在30岁以后即开始。髓核脱水变薄,椎间隙变狭,使纤维环及周围韧带变松弛,颈椎稳定性减弱,更易进一步劳损及退行性变。纤维环变性及椎间隙狭窄使椎间盘易于向后及侧方突出。颈4、5,颈5、6椎间活动度最大,应力也最集中,最易受损伤。

  • 标签: 颈椎间盘 病发病机制 退行性改变 椎间隙狭窄 40-60岁 颈椎稳定性
  • 简介:摘要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公立医院的宣传工作越来越重要。北京某医院与时俱进,通过创新宣传工作机制,弘扬主旋律,激发正能量,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宣传工作方法。

  • 标签: 医院宣传 机制 方法
  • 简介:摘要随着艾滋病的流行,女性感染人数的增加,也必将导致HIV病毒母婴间的传播率上升,如果不采取积极的态度和行之有效的方法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将给人类带来灾难。艾滋病的感染与传播与个人的行为有很大关系,个人的知识和态度等则是决定行为的主要因素,因此加强健康教育、传播健康信息、促进健康行为、改变危险行为是预防艾滋病及艾滋病母婴传播的关键。

  • 标签: 艾滋病 母婴传播 健康教育 行为干预
  • 简介:皮肤癣菌病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一般以夏秋季发病较多。1990年12月10日,我们在一个三人构成的小家庭中发现二例皮肤癣菌病新感染者,病期约两周左右。例一为8岁的女学生,右面颊及主腋下皮肤有1cm×1.5cm和1.5cm×1.5cm的圆形红斑各一个;例2是34岁的家庭主妇,右胫骨外侧缘皮肤有1个2cm×1.5cm的圆形红斑。二例患者的红斑边界清楚,边缘可见针头大小的丘疹成堤状隆起,自觉局部皮肤极痒。根据临床症状和体征,初步诊断为面癣

  • 标签: 癣菌病 面癣 胫骨外侧 秋季发病 家猫 毛癣菌
  • 简介:目的分析阻断艾滋病母婴传播措施的效果,控制新生儿艾滋病的发生率。方法选择北海市妇幼保健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实验室检查HIV阳性的16例孕产妇,对其采取阻断艾滋病母婴传播措施,所有新生儿均进行6—18个月的随访,观察新生儿结局,新生儿HIV阳性的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对阻断效果进行评价。结果16例新生儿出生后仅1例于随访18个月检查HIV阳性,发生率为6.25%。16例新生儿均无出生缺陷、无胎膜早破等并发症。发生胎儿窘迫2例,发生率为12.5%;新生儿窒息1例,发生率为6.25%。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8.75%;无1例出现肝功能损害。结论孕早期抗病毒药物结合产科干预与人工喂养可降低新生儿HIV阳性发生率,而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患者都能耐受。

  • 标签: 艾滋病病毒 母婴传播 阻断 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