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健康管理科护理团队的建设与协作机制,以提高团队效率和患者护理质量。方法:采用定性研究方法,通过半结构化访谈对50名健康管理科护理人员进行调查,结合量化数据分析来评估协作机制的效果。结果:研究显示,通过实施团队建设活动和改进协作流程,护理团队的工作满意度和患者护理质量显著提高。具体数据包括团队内沟通效率提升30%,患者满意度提高20%。结论:强化护理团队的建设和优化协作机制,可以有效提升健康管理科的服务效率和患者护理质量。建议持续推进团队协作培训和评估机制的完善。

  • 标签: 健康管理科 护理团队建设 协作机制 团队效率 患者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长期应用甲巯咪唑治疗的 效果 。 方法: 选取我院 2017 年 1 月 ~201 9 年 1 月期间收治的 50 例 甲状腺功能亢进 患者 ,按照就诊时间 , 将其分成实验组与参照组, 每组 25 例;参照组 使用 甲巯咪唑短期治疗,实验组使用甲巯咪唑长期治疗,统计两组结果 。 结果: 实验组临床有效率更高,并发症发生率更低,组间对比 ( P<0.05 ) ,统计学 存在 意义。 结论: 对于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长期应用 甲巯咪唑治疗,效果颇为显著,此方法可在临床中推广。

  • 标签: 甲巯咪唑 甲状腺功能亢进 长期治疗 效果
  • 简介:摘要:流行病学调查发现,2 型糖尿病( T2DM) 患者与健康人群相比其骨折事件的发生率明显增高,从而致残率、致死率明显升高。虽然不同研究显示 T2DM 患者骨密度( BMD) 变化有所不同,但其骨折风险增加却是一致的。2型糖尿病的内环境因素导致其更容易出现骨质疏松,骨质微结构的改变更使骨折易于发生。文章就2型糖尿病并骨质疏松及骨影响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2型糖尿病,骨质疏松,细胞因子,骨折,皮质骨
  • 简介:摘要:在现代化社会发展过程中,传染病医院的工作压力不断提升,特别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很可能造成医院工作失误。研究发现当前很多传染病医院在对突发卫生公共事件能力的应对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不足,为此本文就将对传染病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机制问题展开研究,希望对医疗体系的稳定发展提供必要帮助和指导作用。

  • 标签: 传染病医院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应急处理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 ICU 综合护理应用于重症肺炎患者中的有效机制。 方法: 择取本院 2018.02 至 2019.12 时期内收治的重症肺炎患者共 76 例,随机划分为常规组( 38 例)和综合组( 38 例)。常规组为 ICU 常规护理,综合组为 ICU 综合护理,比较患者肺炎症状改善效果、护理总满意度。 结果: 常规组肺炎症状改善效果较差于综合组,数据比较有意义( P < 0.05 )。综合组总满意度为 97.38% ,常规组为 84.21% ,数据比较有意义( P < 0.05 )。 结论: 针对重症肺炎患者, ICU 综合护理服务既可改善机体肺炎症状,还可增强机体护理满意度,预防护患纠纷,可推广。

  • 标签: ICU 重症肺炎 护理干预 肺炎症状 总满意度
  • 简介:摘要:在实际临床中,癌症的发病率在逐渐增长,为了进一步提升实际的治疗效果,研发了很多抗癌药物,相关心房颤动的抗癌药物治疗以及癌症严重的并发症,受到人们广泛的关注,由于大部分的抗癌药物都会造成心肌细胞信号传导以及超微结构而引发房颤。因此,文章就不同类型的抗癌药物致心房颤动的机制深入探究,进一步了解实际临床中比较常见的抗癌药物,造成房颤的机制,进一步提升癌症的治疗效果。

  • 标签: 抗癌药物 心房颤动 作用机制
  • 简介:【摘要】2015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记录枸杞的成熟果实可滋补肝肾,改善视力,并可以用于治疗虚弱乏力等症状[1]。枸杞的化学成分丰富,主要包括多糖、糖脂类、苯丙类等[2]。研究表明,枸杞具有抗氧化、神经保护、抗阿尔茨海默病(AD)等作用 [3]。本文综述了枸杞对阿尔兹海默症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 标签: 枸杞 阿尔兹海默症 神经保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缺血病理因素,探究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1月-2021年5月纳入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缺血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分析患者发生疾病的生理机制,分析患者在治疗后的结果。结果:30例患者中,脑血管功能障碍引发的迟发性脑缺血患者12例,发生率为40%;早期脑损伤引发的迟发性脑缺血10例,发生率为33.33%;微栓子形成后发生迟发性脑缺血患者8例,发生率为26.67%。30例患者经抢救后,2例患者死亡,死亡率为6.67%,生存率为93.33%。结论: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缺血病理生理机制较为复杂,包括脑血管功能障碍、早期脑损伤、脑栓子等因素,患者常见他汀类药物治疗及血管内治疗、循环动力治疗等,整体效果较好。

  • 标签: 蛛网膜下腔出血 迟发性脑缺血 病理生理机制 治疗情况
  • 简介:【摘要】目的:对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对脑梗塞的临床治疗效果及药理机制进行观察分析。方法:以随机分组的方法,选取80例从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这一时间段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脑梗塞患者作为研究观察对象,实施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进行治疗的患者为观察组(n=40例),实施阿司匹林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n=40例),对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生活质量进行评分并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同时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7.5%,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62.5%,很明显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比对照组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联合 脑梗塞 临床效果 药理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的效果以及分析其药理机制。方法:随机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我院收治的96例高血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通过电脑分组法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各48例,其中对照组采用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实验组采用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对比两组患者血压控制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前收缩压及舒张压指标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收缩压为(122.56±5.33)mmHg,舒张压为(67.89±7.56)mmHg;对照组患者收缩压为(138.98±4.87)mmHg;舒张压为(81.45±5.37)mmHg,可以明显看出实验组患者血压控制情况由于对照组患者,其差异具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 高血压 不良反应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二至丸治疗无排卵性异常子宫出血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运用 TCMSP平台对二至丸中活性成分及潜在作用靶点进行预测并筛选;检索 GeneCards数据库获取无排卵性异常子宫出血相关靶点,利用 Cytoscape软件构建活性成分 -靶点相互作用网络;利用 DAVID对核心靶点进行 KEGG相关通路富集分析。结果:二至丸的活性成分有槲皮素、 β- 谷甾醇 、山 柰 酚 等12个,核心靶标基因有 CASP8、 CASP9等 6个 ; K EGG 结果提示,二至丸活性成分发挥治疗作用与细胞 凋亡等信号通路相关。结论:二至丸活性成分槲皮素、 β- 谷甾醇 、山 柰 酚 等可能通过调节 CASP8、 CASP9等 关键核心靶点来调控细胞 凋亡等信号通路而达到治疗无排卵性异常子宫出血的目的。

  • 标签: 网络药理学 二至丸 无排卵性异常子宫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的治疗中应用利拉鲁肽的临床效果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3月-2020年3月收治的DR患者90例并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常规治疗,研究组加用利拉鲁肽,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3.33%、75.56%,研究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HbAlc、C – P、NO水平无明显差异,治疗后研究组HbAl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且C – P、NO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利拉鲁肽可明显改善DR患者的治疗效果,可在临床上进行广泛的推广应用。

  • 标签: 利拉鲁肽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治疗效果 作用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双黄连口服液在抑制肺炎中的作用机制及对机体免疫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0年3月本院收治的58例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而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双黄连口服液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炎性因子水平与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的CD3+细胞分数、CD4+细胞分数高于对照组,其CD8+细胞分数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肺炎 双黄连口服液 作用机制 炎性因子 免疫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