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药 塌渍配合红外线照射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护理方法以及效果 。方法:选择我院于 2018.5-2019.5 收治的 98 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这些患者分为对照组( 49 例,使用红外线照射治疗),观察组( 49 例,在红外线照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 中药 塌渍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两组患者均知情此次研究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要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 P< 0.05)。结论:在为膝骨性关节炎患者进行治疗时, 中药 塌渍治疗配合红外线照射来治疗明显优于红外线照射的治疗效果,可以大力推广 。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持续性与间歇性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差异。方法 选择2018年1月~2020年7月期间本院收治的78例新生儿黄疸患者,随机分为间歇组(38例)和持续组(40例)。持续组采取持续性蓝光照射治疗,间歇组采取间歇性蓝光照射治疗,对比两组胆红素水平变化和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持续组总有效率(97.50%,39/40)显著低于间歇组(78.95%,30/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持续性 间歇性 蓝光照射 新生儿黄疸 疗效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方法:以 94例新生儿黄疸为对象,随机划分成 2组,即对照组(蓝光照射治疗)与实验组(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蓝光照射联合治疗),各组 47例患儿,对比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有效率为 80.8%,实验组有效率为 95.7%,对照组血清胆红素和住院时间均高于实验组,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在新生儿黄疸治疗中,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蓝光照射联合治疗效果理想,可以提升临床疗效,缩短治疗时间。

  • 标签: 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 蓝光照射 新生儿黄疸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 双歧杆菌和茵栀黄口服液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 。 方法: 从 2019 年 4 月至 2020 年 4 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患者中选取 78 例纳入本次研究,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采用常规治疗的为对照组,采用 双歧杆菌和茵栀黄口服液联合蓝光照射治疗 的为观察组,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估。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经皮红胆素水平低、黄疸消退时间短,组间差异显著( P<0.05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不良反应率低,组间差异显著( P<0.05 )。 结论: 与常规治疗相比, 新生儿黄疸 采用 双歧杆菌和茵栀黄口服液联合蓝光照射治疗 , 临床效果优越,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双歧杆菌 茵栀黄口服液 蓝光照射 新生儿黄疸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形变配准探讨保乳术后术腔血清肿不可见或低可见度(CVS≤2)患者行俯卧位照射时MR增强延迟扫描成像在瘤床(LC)勾画中的应用。方法26例患者入组。分别在俯卧位CT定位图像、俯卧位MR定位T2WI成像及增强延迟2、5、10 min的T1WI成像上勾画LC并分别定义为LCCT、LCT2、LC2T1、LC5T1和LC10T1。基于形变配准进行CT与MR图像LC间体积与位置的比较。结果LCT2、LC2T1、LC5T1、LC10T1体积似均大于LCCT体积,且LC2T1、LC5T1与LCCT间体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C10T1与LCCT间的包含度(DI)、适形指数(CI)、相似度指数(DSC)、靶区中心距离(COM)均似优于LCT2与LCCT、LC2T1与LCCT及LC5T1与LCCT,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基于俯卧位MR定位增强延迟扫描成像勾画低CVS患者LC靶区是可行的,无论是靶区体积大小还是靶区空间位置,基于T1WI增强延迟10 min扫描所勾画LC靶区与基于俯卧位CT图像上金属钛夹所勾画的最接近。

  • 标签: 乳腺肿瘤/术后放射疗法 磁共振增强延迟扫描 瘤床靶区勾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蓝光照射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 2019 年 8 月 ~2020 年 5 月我院收治的 90例诊治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 ,根据蒙特卡罗随机数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 (n=45)和观察组 (n=45),两组采用相同治疗方案,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蓝光治疗仪照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者的护理干预可明显降低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 标签: 针对性护理 新生儿 高胆红素血症 蓝光照射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蓝光照射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 2019年 8月 ~2020年 5月我院收治的 90例诊治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 ,根据蒙特卡罗随机数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 (n=45)和观察组 (n=45),两组采用相同治疗方案,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蓝光治疗仪照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者的护理干预可明显降低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 标签: 针对性护理 新生儿 高胆红素血症 蓝光照射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基于不同体位定位CT下不同勾画者勾画保乳术后部分乳腺外照射(EB-PBI)靶区差异。方法2016-2017年间27例保乳术后拟行EB-PBI的患者在自由呼吸状态下序贯完成俯卧位及仰卧位模拟定位3DCT扫描。5位勾画者分别在两种不同体位CT图像上基于术腔金属夹完成瘤床(TB)靶区勾画和临床靶区(CTV)的构建。比较两种体位不同勾画者间的靶体积、变异系数(COV)、匹配指数(MD)差异。结果无论仰卧位还是俯卧位时,不同勾画者所勾画TB、CTV均不同(P<0.001、P=0.001、P<0.001、P=0.001)。俯卧位时不同勾画者CTV交集比仰卧位大5.79cm3(P=0.011)。仰卧位时5位勾画者的COVCTV显著大于俯卧位(P=0.014)。仰卧位时5位勾画者的MDTBTB及MDTBCTV均显著劣于俯卧位(P<0.001、P=0.001)。结论与仰卧位相比,基于俯卧位构建EB-PBI靶区可显著减少不同勾画者间差异,提高勾画者间的一致性。因此,在自由呼吸状态下基于俯卧位施行EB-PBI更为合理。

  • 标签: 乳腺肿瘤/外科学 部分乳腺外照射 仰卧位 俯卧位 靶区勾画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和研究超激光疼痛治疗仪照射联合护理干预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 本次研究中选择回顾分析了2018年12月至2020年1月期间在本院实施了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疾病治疗的64例患者资料,将研究中64例患者随机分成了对照组(n=32)以及观察组(n=32),对照组中患者实施超激光疼痛治疗仪和常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观察组中患者实施超激光疼痛治疗仪照射联合全面护理干预措施进行护理,对比两组中患者的治疗后效果。结果 观察组中治疗后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组别数据对比存在意义(P>0.05)。结论 在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时,对患者采取超激光疼痛治疗仪照射联合全面护理干预措施治疗效果好,值得推广。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小动物照射研究平台建造C57BL6/J小鼠放射性肠炎精准模型。方法将48只雌性小鼠随机均分为空白对照组、6 Gy照射组、9 Gy照射组及12 Gy照射组4组。基于SARRP,照射组小鼠接受全腹单次照射,剂量率为4 Gy/min。观察小鼠一般情况、体重、小肠病理改变。结果CT扫描后,勾画靶区及正常组织,根据4个预计划靶区剂量分布及脊髓保护,采用等中心水平对穿照射方案。6、9、12 Gy组平均照射时间分别为163、252、328 s。照射后15天6、9、12 Gy组小鼠的生存率分别为100%、100%、50%;照射后第5天6、9、12 Gy组小鼠体重较空白对照组明显下降(P=0.035、P=0.002、P<0.001),10天后逐渐上升。随着照射剂量增加,肠黏膜绒毛和腺体损伤逐渐加重。与较空白对照组相比,9、12 Gy组绒毛长度明显缩短(P<0.001);照射组肠壁厚度明显变薄(P<0.001)。结论SARRP在小鼠放射性肠炎模型建造中能够提供精准的靶区定位、计划的筛选和精确的剂量交付。6~9 Gy的单次全腹水平对穿照射能够成功地建造C57BL6/J雌性小鼠的急性放射性肠炎模型。

  • 标签: 小动物照射研究平台 急性放射性肠炎 动物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食管癌术后调强放疗剂量学与胸腔胃放射性损伤的关系。方法通过入组104例食管癌根治术后行调强放疗的患者,对其临床资料及放疗计划中胸腔胃剂量-体积参数与急性放射性胸腔胃炎的发生情况进行分析,ROC曲线分析与急性放射性胃炎发生可能相关的物理学指标,logistic法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全组104例患者出现≥2级急性放射性胸腔胃炎者29例(27.88%)。与≥2级急性放射性胸腔胃炎相关的剂量-体积指标包括:胸腔胃Dmax、Dmean、L5~L45、V5~V50。单因素分析显示,胸腔胃位置、胸腔胃Dmax、Dmean、胸腔胃L5~L45和V5~V50均与≥2级急性放射性胸腔胃炎的发生显著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胸腔胃位置、L5、V35与≥2级急性放射性胸腔胃炎的发生均显著相关(P<0.05)。ROC曲线所得L5及V35的最佳界值分别为14.00 cm和44.00%,胸腔胃L5≥14.00 cm和L5<14.00 cm发生≥2级急性放射性胸腔胃炎的概率分别为38.64%和20.00%(χ2=4.473,P<0.05);V35≥44.00%和V35<44.00%发生≥2级急性放射胸腔胃炎的概率分别为57.58%和14.08%(χ2=7.263,P<0.05)。后纵隔胃患者≥2级急性放射性胸腔胃炎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χ2=12.881,P<0.05)。结论胸腔胃剂量-体积参数对急性放射性胸腔胃炎的发生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建议对术后需行放疗的食管癌患者慎重选择后纵隔胸腔胃手术方案。

  • 标签: 食管癌 手术治疗 放射性胸腔胃炎 剂量-体积参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二步照射法对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治疗中重度痤疮患者疼痛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在恩施州中心医院皮肤科行ALA-PDT治疗的中重度痤疮患者60例,按照治疗的先后顺序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照射,光输出强度65 mW/cm2、20 min;观察组给予起始光输出强度40 mW/cm2、8 min,照射至20 J/cm2,继以光输出强度65 mW/cm2、15 min,使光照总能量达78 J/cm2,根据患者反应适当调整光照强度,每2周照射1次,连续3次。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开始出现疼痛时间和照光开始后5、10、15、20、25、30、50 min时的疼痛评分;治疗结束后1个月评估临床疗效;治疗过程中及治疗结束后随访3个月,记录其他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疼痛开始时间为(10.40 ± 1.13)min,对照组为(3.95 ± 0.77)min,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25.919,P < 0.05)。治疗过程中,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疼痛评分均随着照光时间点的变化出现显著波动(F = 323.631,P < 0.01),但观察组与对照组疼痛评分的波动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 89.338,P < 0.01),时间点和分组的交互作用有统计学意义(F = 24.059,P < 0.01)。在照光开始后第5、10、15分钟时,观察组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1.714、28.407、28.286,均P < 0.05);在照光开始后第20分钟时,两组间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 1.505,P > 0.05);在照光开始后第25分钟(观察组照光结束2 min、对照组照光结束5 min)、30 min、50 min(冷敷结束时)时两组的疼痛评分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606、1.038、0.344,均P > 0.05)。两组光照结束时(观察组照光开始后第23分钟,对照组光照开始后第20分钟)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 1.968,P = 0.149)。3次治疗结束后1个月,观察组有效率为90%(27/30),对照组有效率为83.3%(25/3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0.577,P = 0.706)。两组患者水疱、红斑水肿、干燥脱屑、瘙痒、反应性痤疮及色素沉着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二步照射法能有效控制ALA-PDT治疗中重度痤疮过程中的相关疼痛,特别在治疗初始阶段,使患者可以顺利完成3次ALA-PDT治疗,并保证临床疗效。

  • 标签: 寻常痤疮 光化学疗法 氨基酮戊酸 疼痛管理 二步照射法
  • 简介:【摘要】目的:评析在昆明地区老年病房空气消毒中应用食醋自然挥发联合紫外线灯照射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1-2019.12期间昆明地区老年住院患者88例,应用双盲法分为对照组(紫外线灯照射)和观察组(食醋自然挥发联合紫外线灯照射),各为44例,将两组老年患者的空气消毒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平均细菌含量值(356.25±12.91)cfu°m-2小于对照组(515.36±11.74)cfu°m-2,观察组感染率(包括呼吸道感染、口腔感染、泌尿科感染和皮肤感染等)(13.64%)小于对照组(40.91%),(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昆明地区老年病房空气消毒中应用食醋自然挥发联合紫外线灯照射的效果确切,可以更好的降低空气中平均细菌含量值、感染率,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使用。

  • 标签: 食醋自然挥发 紫外线灯照射 昆明地区 老年病房 空气消毒中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一例严重心脏电风暴患者,经艾司洛尔、胺碘酮等药物治疗无效,经偏振光近红外线照射星状神经节后,频发的室性心动过速与室颤消失,电风暴得以治愈,并文献回顾。

  • 标签: 星状神经节 偏振光近红外线 电风暴 心律失常,心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异鼠李素对长波紫外线(ultraviolet A, UVA)损伤的人皮肤成纤维细胞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 ER)/TGF-β1/Smads3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将人皮肤成纤维细胞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雌二醇组及异鼠李素100、10、1、0.1、0.01、0.001 μmol/L组,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建立细胞光老化模型。相应药物干预后,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率,筛选出异鼠李素有效浓度。再将细胞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雌二醇组、异鼠李素组,以及TGF-β1阻断剂组、Samd3阻断剂组、COL1A1阻断剂组。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建立细胞光老化模型。相应药物干预后,采用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各组人皮肤成纤维细胞TGF-β1、Smad3、Ⅰ型胶原α1(collagen, type Ⅰ, alpha 1, COL1A1)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0.001 μmol/L组异鼠李素组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增殖率升高(P<0.01);异鼠李素组TGF-β1 mRNA[(0.956±0.020)比(0.718±0.036)]、Smad3 mRNA[(0.981±0.044)比(0.753±0.047)]、COL1A1 mRNA[(0.998±0.032)比(0.786±0.031)]、TGF-β1蛋白[(0.761±0.026)比(0.542±0.023)]、Smad3蛋白[(0.776±0.016)比(0.551±0.025)]、COL1A1蛋白[(0.792±0.025)比(0.584±0.012)]表达水平升高(P<0.01)。与异鼠李素组比较,TGF-β1阻断剂组、Smad3阻断剂组、COL1A1阻断剂组TGF-β1 mRNA[(0.762±0.051)、(0.802±0.012)、(0.828±0.030)比(0.967±0.026)]、Smad3 mRNA[(0.784±0.027)、(0.816±0.015)、(0.830±0.032)比(0.998±0.021)]、COL1A1 mRNA[(1.082±0.025)、(1.101±0.012)、(1.138±0.011)比(1.263±0.022)]、TGF-β1蛋白[(0.675±0.028)、(0.682±0.026)、(0.722±0.015)比(0.862±0.014)]、Smad3蛋白[(0.712±0.013)、(0.764±0.012)、(0.778±0.011)比(0.901±0.015)]、COL1A1蛋白[(0.738±0.016)、(0.770±0.038)、(0.792±0.026)比(0.964±0.017)]表达降低(P<0.05)。结论异鼠李素可促进UVA照射后的人皮肤成纤维细胞胶原蛋白合成,其作用机制与调控成纤维细胞ER/TGF-β1/Smad3信号通路有关。

  • 标签: 异鼠李素 紫外线 成纤维细胞 雌激素受体 转化生长因子 Smad3蛋白 胶原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光动力疗法(PDT)延长照射时间联合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后极部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CCH)的疗效。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2012年3月至2018年3月于深圳市眼科医院检查确诊的CCH患者51例51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瘤体位于黄斑区36只眼,位于黄斑外(旁中心外或视盘周边)15只眼。所有患者均行BCVA、眼底彩色照相、FFA、眼B型超声、OCT检查。BCVA检查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进行,统计时换算为logMAR视力。51只眼中,伴黄斑区浆液性视网膜脱离48只眼。瘤体位于黄斑区、黄斑外的患眼平均logMAR BCVA分别为0.05±0.05、0.32±0.15;肿瘤厚度、直径分别为(4.5±2.2)、(3.8±1.4)mm和(9.7±3.6)、(7.7±1.9)mm。患眼均行PDT治疗,照射时间123 s;48 h后玻璃体腔注射10 mg/ml雷珠单抗0.05 ml(含雷珠单抗0.5 mg )。治疗后1、3、6个月采用治疗前相同设备和方法行相关检查。观察患眼BCVA、视网膜下积液(SRF)、瘤体渗漏情况及大小变化。治疗前后BCVA、瘤体厚度和直径比较行t检验。结果治疗后6个月,所有患眼瘤体缩小,未见瘢痕形成;瘤体内血管较治疗前稀疏,荧光素渗漏减少,其中未见荧光素渗漏8只眼;伴黄斑区浆液性视网膜脱离的48只眼中,视网膜平复43只眼。瘤体位于黄斑区、黄斑外的患眼平均logMAR BCVA分别为0.16±0.15、0.55±0.21。与治疗前平均logMAR BCVA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511、-2.676 ,P=0.036、0.040 )。与治疗前比较,不同位置患眼肿瘤厚度(t=3.416、3.055,P=0.011、0.028 )、直径(t=4.385、4.171 ,P=0.002、0.009)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延长PDT照射时间联合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可使CCH瘤体缩小,BCVA提高。

  • 标签: 光动力疗法 脉络膜肿瘤/治疗 血管瘤/治疗 血管生成抑制剂/治疗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采用术中光子线对比术后外照射瘤床加量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至2018年6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甲状腺乳腺外科收治的222例早期乳腺行保乳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72例采用术中光子线瘤床加量(术中放疗组),150例采用术后外照射瘤床加量(术后放疗组)。所有患者术后均行全乳±淋巴引流区外照射放疗,50 Gy/25 Fr。观察术后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美容效果及近期疗效。结果中位随访35个月(11~52个月),术中放疗组比术后放疗组有更低的乳腺纤维化发生率(2.8% vs 13.3%,χ2=6.071,P=0.014),但术后血肿的发生率更高(5.6% vs 0,P=0.015)。术后感染、坏死而引起切口延迟愈合、照射野内中度以上的乳腺疼痛,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中放疗组和术后放疗组总体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13.9%和16.0%,美容效果优良率分别为83.3%(60/72)和89.3%(134/150),术后3年的局部复发率分别为0(0/72)和1.3%(2/15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术后外照射瘤床加量相比较,早期乳腺癌保乳术采用术中光子线的不良反应、美容效果和近期疗效相似。

  • 标签: 乳腺肿瘤 放疗疗法,术中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莫匹罗星软膏外涂联合远红外线局部照射治疗长期透析导管隧道感染形成难愈创面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5月至2019年5月长期透析导管隧道感染形成难愈创面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50例。参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参照组基础上给予莫匹罗星软膏外涂联合远红外线局部照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创面愈合参数(结痂时间、肉芽出现时间、创面愈合时间、换药次数)、治疗前后疼痛程度(VAS评分)、生活质量(SF-36评分)。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8.00%(49/50),高于参照组84.00%(4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结痂时间、肉芽出现时间、创面愈合时间、换药次数分别为(2.79±0.93)d、(7.61±1.82)d、(15.49±3.02)d、(24.68±5.07)次,均低于参照组(4.55±1.58)d、(10.29±2.61)d、(22.58±4.97)d、(41.31±7.94)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研究组VAS评分为(1.69±0.43)分,低于参照组(3.04±0.52)分,SF-36评分为(51.44±5.39)分,高于参照组(43.18±6.0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莫匹罗星软膏外涂联合远红外线局部照射治疗长期透析导管隧道感染形成难愈创面患者效果确切,可有效促进创面愈合,减少换药次数,降低疼痛程度,改善生活质量。

  • 标签: 长期透析导管隧道感染 难愈创面 莫匹罗星软膏 远红外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芪参消癜汤联合激光穴位照射对复发性过敏性紫癜(henoch-schoenlein purpura, HSP)患儿氧化应激状态和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1月新乐市医院皮肤科门诊符合入选标准的120例复发性HSP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60例。对照组口服氯雷他定、曲克芦丁、维生素C,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中药联合激光穴位照射。其中药物治疗4周,激光穴位照射2周。采用ELISA法检测血浆GSH-Px,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比色法和羟胺法检测血浆MDA、SOD,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尿IgG、Alb、β2-微球蛋白(β2-microglobulin, β2-MG),评价临床疗效;随访12个月,记录复发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血浆GSH-Px[(90.45±15.36)μmol/L比(81.62±13.68)μmol/L,t=3.318]、SOD[(99.64±18.66)IU/ml比(84.21±16.73)IU/ml,t=4.769]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MDA[(5.58±1.31)μmol/L比(4.37±1.36)μmol/L,t=4.964]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尿IgG[(3.48± 0.95)mg/L比(6.56±1.47)mg/L,t=13.630]、Alb[(7.80±2.94)mg/L比(12.73±4.26)mg/L,t=7.378]、β2-MG[(4.02±1.61)mg/L比(6.95±2.10)mg/L,t=8.577]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57/60)、对照组为80.0%(48/6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71,P=0.013)。随访6、12个月,治疗组复发患儿少于对照组(χ2值分别为4.931、4.574,P值均<0.05)。结论芪参消癜汤联合激光穴位照射可改善复发性HSP患儿氧化应激状态,保护肾功能,提高疗效,降低复发率。

  • 标签: 紫癜,过敏性 复发 芪参消癜汤 激光器,半导体 氧化性应激 肾功能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银尔洁活性银离子抗菌液联合会阴部红外线照射对减轻产后会阴切口水肿、预防会阴切口感染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分娩的80例会阴切口患者,按照研究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患者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硫酸镁湿敷治疗,观察组采用银尔洁银离子抗菌液联合红外线照射治疗,观察两组切口水肿、感染、愈合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轻度、中度水肿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Ⅰ级愈合高于对照组,切口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银尔洁活性银离子抗菌液 红外线照射 会阴 水肿 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