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旋前方肌对前臂旋转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至2020年我们手术治疗的重度肘管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常规做肘部尺神经松解前置术;B组做肘部尺神经松解前置术的同时加做腕部旋前方肌支配神经切断转位尺神经手术。随访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前臂旋、旋后角度,中立位时旋、旋后最大静止肌力及上肢功能(disability of arm-shoulder-hand,DASH)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组内比较前臂旋、旋后角度及旋后肌力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旋肌力及DASH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前均大于术后。两组间比较术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间前臂旋、旋后角度、旋后肌力及DASH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间旋肌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组大于B组。结论旋前方肌能增加前臂旋的力量,但对前臂旋转角度及上肢功能无明显影响。

  • 标签: 前臂 肌力 旋前方肌 旋转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护理。方法对35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行血液透析治疗,同时加强护理。结论加强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护理,可保证血液透析的顺利进行。

  • 标签: 慢性肾功能衰竭 血液透析 护理
  • 简介:摘要: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高龄患者的手术需求逐渐增多,但他们普遍存在认知功能下降的风险。本研究旨在探讨高龄患者麻醉认知功能评估的必要性以及可能的干预措施。通过对200名高龄患者进行长期观察和认知功能测试,我们发现,高龄患者中认知功能下降的比例相对较高,这可能会对手术的安全性和术后恢复产生负面影响。因此,麻醉认知功能评估成为至关重要的步骤,可以帮助医疗团队确定最佳的麻醉方法和手术计划。在干预方面,我们研究了认知康复训练、药物干预和手术前护理等方法。结果表明,认知康复训练和手术前护理可以显著改善高龄患者的认知功能,并减少手术风险。此外,一些药物干预措施也显示出潜在的益处,但需要进一步研究以确定最佳用药方案。

  • 标签: 高龄患者 认知功能 麻醉前评估 干预 手术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脑梗死恢复期患者采用早期肌康复治疗策略对其偏瘫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观察对象从2022.11-2023.11期间本科室接收的脑梗死恢复期患者中选取72例,按照患者挂号先后顺序进行分组,对比组(常规康复策略)、试验组(早期肌康复治疗策略),每组人数36。观察对比2组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治疗效果。结果:同对比组比较,试验组患者FMA评分和ADL评分均比较高(P<0.05);试验组治疗有效率为35例(97.22%),更高(P<0.05)。结论:脑梗死恢复期患者采用早期肌康复治疗策略具有重要价值,一方面能够使治疗效果得到大幅度提升,另一方面可以提高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值得临床上广泛推广。

  • 标签: 早期 伸肌康复 脑梗死 恢复期 偏瘫 上肢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早期肌康复治疗策略对脑梗死恢复期偏瘫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4月-2022年4月之间在本院治疗的68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数法将其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开展早期肌康复治疗策略,结合具体数据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以及出院3个月后的Barthel指数和Fugl-Meyer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以及出院3个月后的Barthel指数和Fugl-Meyer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开展早期肌康复治疗策略,能够显著改善患者上肢功能,同时也能够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

  • 标签: 人文关怀 恢复期精神分裂症 自我认知 治疗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膝关节屈肌/肌峰值力矩比值(H/Q值)与平衡及步行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入组符合标准的脑卒中偏瘫患者30例,采用等速肌力测试评估患者在不同角速度[60(°)/s和120(°)/s]下的膝关节H/Q值,采用Pro-Kin平衡测试系统评估患者运动控制能力,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UGT)和10 m步行测试(10MWT)评估患者平衡和步行功能,并将患侧膝关节H/Q值与BBS、TUGT、10MWT、稳定极限和偏移指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①在60(°)/s和120(°)/s角速度下,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患侧膝关节H/Q值[(41.00±15.38)%和(40.62±17.87)%]均小于健侧[(57.18±12.52)%和(62.00±18.21)%],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②脑卒中偏瘫患者患侧膝关节在60(°)/s和120(°)/s角速度下的H/Q值与BBS和稳定极限均呈正相关(P<0.01),与TUGT、10MWT和偏移指数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患侧膝关节H/Q值与其平衡及步行功能具有相关性,H/Q值可能是评估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临床评测指标之一。

  • 标签: 脑卒中 偏瘫 峰值力矩比值 平衡
  • 简介:<正>莫同志:信及刊物早已收到,迟复为歉。你最近连续发了几个中篇小说,可谓丰收。不过,我仔细读过的却只有刊登于一九八四年五月号《昆仑》上的中篇《蜀道吟》。读你的作品也好,读别人的作品也好,我是一字一句连一个标点符号也不随意放过。这种读书习惯,也让我有所损失,因为有些大作不值得这样认真对待。看来,在这大变革的时期,连读书习惯也得及时改换,否则就有落伍的危险。你年轻,在这方面也许感觉不同。

  • 标签: 蜀道 文学作品 读书习惯 中篇小说 标点符号 生活中
  • 简介:摘要 目的:建立复方筋片制备方法。方法:以提取工艺的加水量和制剂工艺中黏合剂、薄膜包衣材料的考察,优选制备工艺。结果:以70%乙醇为黏合剂,薄膜包衣预混悬剂为包衣材料。结论:制备工艺合理、可行。

  • 标签: 复方伸筋片 提取 制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孕环扎治疗宫颈功能不全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抽取2010年1月-2017年1月本院收治的宫颈功能不全患者,共14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孕治疗性宫颈环扎术,n=70)与对照组(紧急治疗性宫颈环扎术,n=70)。对比两组妊娠结局及胎儿存活情况。结果研究组足月产发生率高于对照组,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新生儿存活率高于对照组,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功能不全采用孕环扎治疗的效果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宫颈功能不全 孕前治疗性宫颈环扎术 紧急治疗性宫颈环扎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孕检查甲状腺功能检查的应用意义研究。方法选取100例计划妊娠的妇女予以常规的甲状腺功能测定、疾病检查,并观察、统计检查的结果。结果本文研究中,检出妇科疾病发病率较高,排名首位,甲状腺疾病排名第二,且在甲状腺功能异常疾病的患者中,绝大部分为亚临床型甲减患者。结论因育龄期妇女的甲状腺的发病率较高,如不予以及时的治疗,将导致发生不良的妊娠结局,采取孕检查甲状腺疾病,可促进产妇顺利妊娠。

  • 标签: 孕前检查 甲状腺功能 意义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甲状腺功能检查在孕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按回顾分析法选取150例2019年5月—2020年5月期间社区门诊行孕检查妇女作为本文研究对象,对其先实施常规检查,再进行甲状腺功能检查,对其结果实施深入性分析。结果 孕检查具有130例,其中盆腔积液为7.69%、子宫肌瘤为7.69%、甲状腺功能异常为53.85%、阴道炎为7.69%,宫颈炎为23.08%;甲状腺功能异常年龄主要分布于31—35岁、25—30岁;甲状腺种类,FT3与FT4正常、TSG上升,占42.86%,FT3与FT4正常、STH下降,占57.14%。结论 甲状腺功能存在异常可增加不良妊娠结局,因此孕实施甲状腺功能检查,能够有效避免不良妊娠结局发生,进而达到优生优育效果。

  • 标签: 甲状腺功能检查 孕前检查 常规检查 应用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孕检查的育龄期妇女甲状腺功能检查的作用。方法:以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为期,共挑选育龄期妇女43例均于我所行孕检查显示甲状腺功能异常,所得数据纳入观察组,于同期选取孕检查显示甲状腺功能正常的育龄期妇女43例,所得数据纳入对照组,将2组研究对象妊娠期并发症情况、妊娠结局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甲状腺检查显示促甲状腺激素(TSH)正常,血清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4)升高占比55.81%,妊娠期并发症总发生率23.26%高于对照组4.65%,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16.28%高于对照组2.33%(P

  • 标签: 孕前检查 甲状腺功能检查 作用
  • 简介:背景:直肠膨出(RC)是一种多见于女性的肛肠疾病,与功能性排便障碍(FDD)的关系目前尚不明。目的:研究伴RC的FDD患者肛门直肠压力和感觉功能的变化,探讨RC与FDD的关系。方法:选取28例伴RC的FDD患者并分为伴轻度RC的FDD组和伴中-重度RC的FDD组,设不伴RC的FDD患者作为对照。所有患者行球囊排出试验、肛门直肠压力和感觉功能检测,并按照罗马Ⅲ标准将FDD患者进一步分为排便协同失调(F3a)和排便推进不足(F3b)两种亚型。结果:除伴中-重度RC的FDD组直肠排便收缩压显著低于不伴RC的FDD组外(P〈0.05),其余各组间直肠静息压、肛管静息压、肛管最大缩榨压、直肠排便收缩压、肛门括约肌松弛率以及初始感觉容量、产生便意容量和最大耐受容量均无明显差异。与不伴RC的FDD组相比,伴RC的FDD组中F3b亚型比例显著升高(P〈0.05)。结论:伴中-重度RC的FDD患者直肠排便收缩压明显降低,伴RC的FDD患者多表现为F3b亚型,提示RC与FDD的发病可能具有相关性。

  • 标签: 直肠前突 功能性排便障碍 测压法 感觉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任务导向性训练结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腕背功能的影响。方法本院于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收治88例脑卒中患者,遵循随机分组原则将88例脑卒中分组,对照组44例应用肌电生物反馈治疗与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联合应用任务导向性训练,比较分析两组的治疗有效率、治疗、治疗后的AROM、FMA评分、sEMG值。结果观察组44例的有效率97.7%大于对照组的有效率79.5%(P<0.05)。两组治疗的AROM、FMA评分、sEMG值比较无差异(P>0.05);观察组44例治疗后的AROM、FMA评分、sEMG值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应用肌电生物反馈治疗、任务导向性训练,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上肢腕背功能,值得推广。

  • 标签: 肌电生物反馈治疗 常规康复治疗 任务导向性训练 脑卒中 上肢腕背伸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对不同Brunnstrom分期脑梗死患者腕背功能的改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3月到2017年8月120例脑梗死患者,BrunnstromI-II期与BrunnstromIII期患者分别为60例,其中BrunnstromI-II期患者中对照组27例,实验组33例;BrunnstromIII期患者中对照组28例,实验组32例。对照组施以常规治疗,实验组施以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观察4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上肢运动功能评分(FMA)。结果治疗,两个时期两组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评分无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个时期的实验组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同时期的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对不同Brunnstrom分期脑梗死患者腕背功能的改善具有显著效果,并且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肌电生物反馈 Brunnstrom 分期 脑梗死 腕背伸功能 改善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带阔筋膜血流桥接型股外侧穿支皮瓣修复伴肌腱缺损的手、足背侧创面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瑞华医院收治的14例伴肌腱缺损的手、足背侧创面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3例,女1例;年龄10~57岁[(39.2±13.4)岁]。手背部创面8例,足背创面6例。均为单个创面,创面面积为10 cm×4 cm~23 cm×12 cm。1例肌腱缺损1条,10例肌腱缺损4条,3例肌腱缺损5条,肌腱缺损长度为2.0~6.0 cm[(3.8±1.4)cm]。均切取带阔筋膜的股外侧穿支皮瓣,皮瓣切取面积为12 cm×5 cm~23 cm×13 cm,血管蒂以血流桥接方式吻合至受区,阔筋膜切取面积为11 cm×5 cm~20 cm×7 cm,修整后同期修复缺损肌腱。11例为单叶皮瓣,3例设计为双叶皮瓣,所有供区直接缝合。观察皮瓣成活情况和供区愈合情况。末次随访时评估受区肢体末端血运、皮瓣外形及感觉恢复情况。术前及末次随访时采用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及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评价手足功能。记录供区并发症及是否行Ⅱ期松解或皮瓣修薄术。结果患者均获随访8~30个月[(15.3±6.2)个月]。本组14例皮瓣均顺利成活,皮瓣周缘及大腿供区均Ⅰ期愈合。末次随访时受区肢体末梢血运无影响,皮瓣色泽质地良好,温、痛、触觉部分恢复。末次随访时修复手背创面者,见功能存在,手指屈曲活动无明显受限,伤指总主动活动度为180°~250°[(226.3±21.7)°],较术前110°~170°[(145.6±13.2)°]明显改善(P<0.01)。依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优4例,良2例,可2例。修复足背创面者,踝关节伸屈功能良好,足趾无明显下垂畸形,末次随访时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为60~92分[(76.0±12.7)分],较术前18~45分[(27.4±7.8)分]明显增加(P<0.01),优2例,良3例,中1例。大腿供区仅遗留线性瘢痕,无瘢痕挛缩或疼痛等不适。14例患者均未行Ⅱ期肌腱松解,其中4例因皮瓣外形臃肿于术后4~8个月行修薄术。结论带阔筋膜血流桥接型股外侧皮瓣修复伴肌腱缺损的手、足背侧创面,可减少对受区血供干扰,在覆盖创面的同时修复肌腱缺损,伸屈功能恢复良好,供区损伤小。

  • 标签: 软组织损伤 外科皮瓣 阔筋膜 伸肌腱
  • 简介:肝脏是多种血浆蛋白的合成场所,当肝脏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时,可引起多种蛋白成分浓度的改变。白蛋白能敏感地反映肝功能的变化,是反映肝功能损害的一个重要指标,有助于肝病的早期判断、病情发展及预后情况,为临床提供可靠的依据,从而指导治疗,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现综述如下。

  • 标签: 前白蛋白 白蛋白 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 补体
  • 简介:时间从句「V‐ないに」从意义上看,与「V‐るに」相近,常被看作冗余否定。但是,「V‐ないに」强调的已不再限于时间,也包括状态和条件,其中隐含着说话者的主观性评价。按照说话者对事件的主观倾向性,「V‐ないに」在构句方面的功能可分为事实说明、积极建议、消极评价三类。对于已发生的事件多表现为事实说明的功能,对于未发生的事件说话者则从正面或反面进行积极建议或消极评价。

  • 标签: V‐ない前に 功能用法 构式特点 主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