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下颌牙槽骨内完全埋伏的智齿通常不需拔除.但当埋伏智齿与邻牙周相通引起炎症或继发三叉神经疼痛需正畸治疗时常需拔除.由于智齿完全埋伏于牙槽骨内,且多为低位阻生与下牙槽神经血管束相近,拔除较难.常规拔除方法为经牙槽嵴顶上方入,因手术路径较长,视野小,常需扩大去骨范围,从而降低牙槽嵴高度,对正畸患者影响较大[1].我院自2000年行下颌骨外斜线侧方入拔除术,拔除下颌牙槽骨内埋伏阻生智齿100例,取得满意效果.

  • 标签: 智齿 埋伏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后外侧入切开复位内固定(ORIF)治疗后方Pilon骨折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2009年8月至2010年3月期间,使用后外侧入治疗14例后方Pilon骨折,均涉及胫骨远端关节面超过20%,其中男11例,女3例,平均年龄41.3岁。结果平均随访14.5个月。12例骨折得到解剖复位(86%);没有出现伤口感染及神经血管损伤;没有发现因屈跨长肌挛缩至屈蹲畸形;1例患者因腓骨后方钢板出现腓骨肌腱刺激症状。根据Philips评分系统,优10例,良2例,优良率为92.8%。结论通过后外侧人可以使后方Pilon骨折得到良好的显露以及直接复位,操作简单、有效.

  • 标签: 骨折 治疗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无充气腋窝入和耳后入腔镜甲状腺手术以及颈前入甲状腺手术的手术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收治的90例甲状腺肿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分成三组,A组患者通过无充气腋窝入治疗,B组患者通过耳后入手术治疗,C组患者通过颈前入手术治疗,比较三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手术时间、引流液总量、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声嘶、切口血肿、淋巴漏)。结果:三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79.38±20.16)min、B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81.26±10.76)min,C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58.46±8.46)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引流液总量为(110.16±30.46)ml,B组患者的引流液总量为(120.41±43.52)ml,C组患者的引流液总量为(76.56±22.43)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癌患者通过无充气腋窝入和耳后入腔镜甲状腺手术治疗,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耳后入路腔镜 无充气腋窝入路 颈前入路
  • 简介:目的探索经腋下入与胸乳入行腔镜下单侧甲状腺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至2017年8月行腔镜下单侧甲状腺切除术14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入方式的不同,分为腋下组(83例)与胸乳组(65例)。采用Stata14.2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术中术后资料计量资料采用(x珋±s)表示,比较采用独立t检验,并发症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腋下组患者手术时间低于胸乳组(P〈0.05),两组患者出血量、引流量、引流管留置时间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腋下组患者皮下积液低于胸乳组(P〈0.05),两组患者切口感染、甲状旁腺损伤、声音嘶哑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腋下组患者术后满意度显著高于胸乳组患者(Z=6.377,P=0.000)。结论经腋下入腔镜下单侧切除甲状腺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患者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甲状腺疾病 甲状腺切除术 内窥镜检查 疗效比较研究
  • 简介:随着腹腔镜胰腺手术技术水平的快速提高,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在国内部分胰腺中心已逐渐开展。钩突切除是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关键步骤之一,影响着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肿瘤的R0切除等,如何较好处理钩突切除仍是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难点之一。目前,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钩突切除的方法众多,各有利弊。笔者结合自身经验,总结了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采用前入静脉优先联合右后入动脉优先的方法切除钩突,可大大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提高肿瘤的R0切除率。在临床实践中该入优势明显,安全可行。

  • 标签: 胰腺肿瘤 腹腔镜检查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钩突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经腋下入与胸乳入行腔镜下单侧甲状腺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行腔镜下单侧甲状腺切除术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术中采取经胸乳入,而观察组术中采取经腋下入。比较两组手术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在手术情况上,两组住院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引流量、出血量等对比无明显差异,且P>0.05;而观察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且P<0.05。在术后并发症上,观察组发生率为7.5%较对照组22.5%明显较少,且P<0.05。结论在腔镜下单侧甲状腺切除术中,采取经腋下入与胸乳入相比的效果更显著,即前者手术时间更短,并发症更少,因此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腔镜下单侧甲状腺切除术 经腋下入路 经胸乳入路 临床对比
  • 简介:目的:对比分析经腋窝入与胸乳入腔镜单侧甲状腺叶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1例经腋窝入腔镜甲状腺叶切除、25例经胸乳入腔镜甲状腺叶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切口满意度等指标。结果:经腋窝入手术时间[(129.0±17.91)min]较胸乳入[(142.0±22.75)min]短,术后引流量[(61.0±43.84)ml]较胸乳入[(94.0±59.46)ml]少,术后患者对切口满意度较胸乳入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腋窝入在处理单侧甲状腺叶疾病方面优于胸乳入,美容效果较好,两种入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甲状腺疾病 甲状腺切除术 内窥镜检查 腋窝路径 胸乳路径 疗效比较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Miccoli经胸乳入微创内镜甲状腺手术与传统颈部开放入甲状腺手术治疗甲状腺良性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4月在我院行甲状腺良性肿瘤切除术的68例患者,观察组34例采用胸乳入微创内镜甲状腺手术,对照组采用开放颈部入甲状腺手术,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住院费用、美容效果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引流量、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Miccoli经胸乳入微创内镜行甲状腺手术具有创伤小、出血量少、并发症少、恢复快的优点,尤其是美容效果好,在临床治疗中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最佳的手术方法。

  • 标签: 改良Miccoli 胸乳入路 微创内镜 颈部开放入路 甲状腺手术
  • 简介:背景: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已经成为关节外科近年来最成功的手术之一。随着手术技术的进步,人们希望能找到一种更符合快速康复(ERAS)要求的手术方式。直接前方入THA成为一种热门的选择。目的:探讨直接前方入与后外侧入THA近期临床效果的差异。方法:按时间顺序,依次抽取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分别采用直接前方入和后外侧入行THA的两组病历资料,每组100例。所有患者均随访1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术后髋臼前倾角、髋臼外展角、平均髋臼假体直径、术后1个月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1个月的生活质量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切口长度、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髋臼外展角、髋臼前倾角、平均假体直径及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直接前方入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显著短(少)于后外侧入组(P〈0.05);直接前方入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评定量表8个维度的评分均显著高于后外侧入组(P〈0.05)。结论:直接前方入THA与后外侧入THA相比,可以明显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对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直接前方入路 后外侧入路 全髋关节置换 生活质量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采用Meta分析比较经髂腹股沟入与Stoppa入治疗移位型髋臼骨折临床疗效的差异。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数据库、PubMed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并辅以手工检索,收集2005年1月—2015年8月有关经髂腹股沟入与Stoppa入治疗移位型髋臼骨折对照研究的中英文文献,严格评价纳入研究的文献质量及提取相关资料,运用RevMan5.0软件统计分析所有相关数据。结果纳入8项研究共637例患者。Meta分析显示对于移位型髋臼骨折,经Stoppa入较髂腹股沟入手术时间短[加权均数差(WMD)=68.29,95%CI10.52~126.05,P〈0.05]、术中平均失血量少(WMD=142.26,95%CI9.30~275.23,P〈0.05),而在骨折端复位满意率[相对危险度(RR)=0.63,95%CI0.17~2.37),P〉0.05]、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RR=0.89,95%CI0.33~2.40,P〉0.05)、术后晚期并发症发生率(RR=0.91,95%CI0.27~3.01,P〉0.05)、术后髋关节HHS评分优良率(RR=0.52,95%CI0.25~1.10,P〉0.05)等方面两种入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髂腹股沟入与Stoppa入治疗移位型髋臼骨折均能获得基本满意的临床效果,经Stoppa入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失血量更少。临床医师可以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 标签: 髋臼 骨折 髂腹股沟入路 Stoppa 入路 META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直接前入与后外侧入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直接前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50例作为A组,后外侧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50例,作为B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时的Haris髋关节评分以及手术平均用时、患者出血量、平均切口长度、住院时间等数据。结果:A组患者手术后1个月和3个月时的Harris髋关节评分均高于B组(P

  • 标签: 直接前入路 后外侧入路 全髋关节置换术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癌患者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的护理要点。方法通过观察原发性肝癌患者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的病情变化,对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护理、心理、饮食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护理方法。结果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患者治疗顺利,无严重不良反应和并发症,患者病情得到明显改善。结论加强肝癌患者介入治疗有效的术前及术后护理,可减轻恶心、呕吐、疼痛发生的程度,利于患者配合治疗,对提高治疗效果,预防和减少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原发性肝癌 不良反应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微创术和低温合用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Cr定位微创血肿清除术结合低温治疗高血压脑出血67例。结果67例病人死亡8例,死亡率11.9%,59例随访6~12个月,以ADL分级法评价病人预后。Ⅰ级7例;Ⅱ级15例;Ⅲ级22例;Ⅳ级11例;V级4例。结论Cr定位微创血肿清除术结合低温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可取得更好的疗效。

  • 标签: 颅内出血 高血压性 临床手术 最小侵入性 低温 人工
  • 简介:目的探讨头侧中间入与传统中间入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5年6-10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收治的82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30例患者采用头侧中间入,设为头侧中间入组;52例患者采用传统中间入,设为传统中间入组。头侧中间入组从肠系膜下动脉(IMA)头侧的腹主动脉表面腹膜处打开进入左结肠后间隙。观察指标:(1)手术情况:手术时间、打开头侧左结肠后间隙时间、清扫IMA周围淋巴结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第253组淋巴结清扫数目、肿瘤下切缘距离。(2)术后情况: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3)随访情况:患者术后生存,肿瘤复发、转移情况。采用门诊或电话方式进行随访,随访时间截至2016年4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面±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比较采用,检验。结果(1)手术情况:8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无中转开腹,围术期无死亡患者。头侧中间入组打开头侧左结肠后间隙时间为(8±6)min。头侧中间入组和传统中间入组手术时间分别为(107±24)min和(102±15)min,清扫IMA周围淋巴结时间分别为(9±6)min和(15±4)ra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91±27)mL和(94±26)mL,淋巴结清扫数目分别为(18.1±7.0)枚和(16.2±5.7)枚,第253组淋巴结清扫数目分别为(3.5±2.2)枚和(1.6±0.7)枚,肿瘤下切缘距离分别为(2.5±0.9)Ciqfl和(2.6±1.8)cm。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肿瘤下切缘距离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079,-0.455,1.368,-0.150,P〉0.05);清扫IMA周围淋巴结时间、第253组淋巴结清扫数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264,-4.268,P

  • 标签: 直肠肿瘤 全直肠系膜切除术 手术入路 腹腔镜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在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治疗中采取椎旁肌间隙入或后正中入一期减压重建术的临床疗效。方法两组患者均接受一期减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后正中入,观察组患者采取椎旁间隙入。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手术用时、术中平均出血量、卧床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一般手术资料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45例患者术后并发症率是8.8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3.33%(P<0.05)。结论针对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实施椎旁肌间隙入一期减压术治疗的效果良好,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风险并促进患者术后尽快康复,该术式的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胸腰段脊柱骨折 椎旁肌间隙入路 一期减压重建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肺栓塞(PE)的发生率和危险相关因素与后入和前后联合入脊柱手术的关系。方法将准备实行脊柱手术的82例患者按随机表法分成两组后入和前后联合入组,前者43例,后者39例。记录不同手术方式的两组患者年龄、BMI、输血量、失血量、脊椎融节段、手术时间、血液回收量数据和PE发生率。结果后入脊柱手术的43例中发生PE的患者只有1例,约占2.4%;前后联合入脊柱手术的39例中发生PE的患者有4例,约占10.5%。数据显示,后入脊柱手术相比于前后联合入脊柱手术的患者,后者发生PE的风险更大,约为前者的4倍之多,但二者却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后入脊柱手术与前后联合入脊柱手术的患者在年龄、BMI、输血量、失血量、脊椎融节段、手术时间、血液回收量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入脊柱手术相比于前后联合入脊柱手术的患者发生PE的风险更小。PE的危险因素除了脊柱手术的入不同,还包括患者年龄、BMI、输血量、失血量、脊椎融节段、手术时间、血液回收量。

  • 标签: 前后联合入路 后入路 脊柱手术 肺栓塞 危险因素
  • 简介:股骨头坏死往往出现髋膝关节疼痛、活动受限,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深入,该股骨头坏死有逐年上升和年轻化趋势^[1]。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晚期股骨头坏死的终末方案,不同手术入均能够完成全髋关节置换,如后外侧入、外侧入、后侧入和前外侧入等,其中后外侧入是主流手术入^[2]。但是临床观察发现,后外侧入切口较长且发生皮缘愈合困难较为频繁。近年来,直接前方入行全髋关节置换术逐渐受到骨科医师的重视,手术量逐渐增多。本次研究比较改良Gibson入和直接前方入两种手术方式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以期为临床治疗股骨头坏死疗效、更好地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改良Gibson入路 全髋关节置换术 后外侧入路 临床疗效 股骨头坏死 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