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磁性聚乳酸-羟基乙酸氧化苦参碱纳米粒(M-PLGA-OM-NP)的制备工艺,并对纳米粒子进行评价。方法运用复乳法制备M-PLGA-OM-NP,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纳米粒形态,并对纳米粒的平均粒径、载药量、包封率、体外释药情况等进行评价。结果纳米粒外观呈规则球形,其平均粒径为146.5nm,载药量为7.61%,包封率为44.8%。突释后至第72小时,纳米粒维持较稳定的释药速度,累积释放达52.9%。72~240h,药物释放缓慢,累计释放约为16.6%,体外释放符合Ritgerpeppas方程lny=1.2806+lnt。氧化苦参碱药性不受温度影响。结论获得了较满意的M-PLGA-OM-NP制备工艺,其过程简单,粒子性状符合要求。

  • 标签: 氧化苦参碱 聚乳酸-羟基乙酸 磁性纳米粒
  • 简介:以聚乙二醇(PEG)为聚乳酸/苎麻纤维复合材料的增塑剂。研究不同分子量、不同组成的聚乙二醇对聚乳酸及其复合材料结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种不同分子量(分别为1000、2000、6000)的聚乙二醇中,PEG2000影响苎麻纤雏对聚乳酸结晶成核活性最为显著。PLA/PEG2000/15wt%RF复合材料的结晶速率是纯聚乳酸的2倍.X射线衍射(WAXD)显示,复合材料以30℃/min快速降温时仍然是结晶态,而纯聚乳酸以10℃/min速度降温时则是非晶态。

  • 标签: 聚乳酸 苎麻纤维 聚乙二醇 增塑剂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乳酸菌阴道胶囊治疗老年性阴道炎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1月-2022年1月接诊的120名老年性阴道炎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签分成60人的两组,命名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选择乳酸菌阴道胶囊治疗,对照组选择常规药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症状缓解率、复发率、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患者症状缓解情况明显比对照做好,组间对比有差异性(P<0.05)。实验组患者复发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有差异。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也明显少于对照组,组间有差异性(P<0.05)。结论:针对老年性阴道炎选择乳酸菌阴道胶囊治疗效果更好。

  • 标签: 乳酸菌阴道胶囊 老年性阴道炎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对套细胞淋巴瘤合并乳酸酸中毒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例套细胞淋巴瘤合并乳酸酸中毒的患者,对其诊疗经过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为51岁男性。因反复黑便7 d、伴有腹胀、食欲不振等就诊,经血气分析、活组织检查、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等,确诊为套细胞淋巴瘤ⅣB期合并乳酸酸中毒。患者化疗后获得短暂缓解,但病情很快反复并进展,最终由于严重酸碱平衡紊乱而死亡。结论乳酸酸中毒是套细胞淋巴瘤的一种临床并发症,病情进展迅速,化疗效果不佳,患者病死率高。

  • 标签: 淋巴瘤,膜细胞 酸中毒,乳酸性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腹膜透析液(乳酸盐-G2.5%)对豚鼠的过敏反应试验,考察腹膜透析液(乳酸盐-G2.5%)的安全性,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将腹膜透析液(乳酸盐-G2.5%)分为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分别间日腹腔注射进行致敏,末次致敏后14天后肢静脉注射进行激发;结果腹膜透析液(乳酸盐-G2.5%)各剂量组豚鼠未见过敏反应,状态良好;结论腹膜透析液(乳酸盐-G2.5%)对豚鼠不产生过敏反应,应用安全。

  • 标签: 腹膜透析液 过敏性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乳酸菌阴道胶囊治疗阴道炎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160阴道炎病患,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其中对照组运用常规疗法,观察组在常规治疗上添加乳酸菌阴道胶囊。两组连续用药一周观察组治疗疗效。结果在治疗有效率上,对照组为70%,观察组为97.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酸菌阴道胶囊治疗阴道炎具有较高的有效性,操作方便,有效控制复发率,治疗安全有效。

  • 标签: 乳酸菌阴道胶囊 阴道炎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以老年性阴道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乳酸菌阴道胶囊的治疗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7年2月--2018年2月接收的53例老年性阴道炎患者入组研究,将主治药物的差异性作为划分依据,将其分为甲硝唑栓组26例和乳酸菌胶囊组27例,分别采用甲硝唑栓和乳酸菌阴道胶囊治疗两组患者。结果治疗前,甲硝唑栓组患者的阴道PH值为(6.95±0.01),乳酸菌胶囊组患者的阴道PH值为(6.93±0.04),治疗后,甲硝唑栓组患者的阴道PH值为(5.91±0.23),乳酸菌胶囊组患者的阴道PH值为(4.03±0.16),且乳酸菌胶囊组患者的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发生例数较少。结论在老年性阴道炎的临床诊疗过程中,应加大对乳酸菌阴道胶囊的应用力度,确保患者阴道的酸碱值在合理范围内,切断疾病复发的途径。

  • 标签: 乳酸菌阴道胶囊 阴道炎 复发率
  • 简介:目的探讨鸡肌腱断裂修补后,聚-DL-乳酸可吸收膜预防肌腱粘连的可行性及其有效性。方法将100只实验用鸡随机分为2组,A组为实验组,B组为对照组,各50只。对每只鸡的左足趾总深屈肌腱进行断裂修补。A组修补后放置可吸收膜,B组修补后不放置可吸收膜。修补术后3周、6周、2月、3月、5月分别进行大体观察、组织形态学、生物力学及功能恢复的测定。同时进行2组间比较的统计学分析。结果死亡20只鸡,可吸收膜组和对照组各10只,80只进入实验结果统计中。肉眼下可吸收膜组同周围组织粘连较少,光镜下可吸收膜组未见明显坏死组织,与周围纤维组织粘连较少,胶原纤维排列整齐。电镜下可吸收膜组3月后以未成熟的成纤维细胞增生为主,对照组以成熟的成纤维细胞增生为主。生物力学结果无明显差异,3月后可吸收膜组的屈趾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聚-DL-乳酸可吸收医用膜具有防止肌腱粘连的效果。

  • 标签: 肌腱粘连 肌腱断裂 可吸收膜 胶原纤维 聚乳酸可吸收医用膜
  • 简介:以植物作为原料的聚乳酸树脂扩大了在计算机市场的用途。日本东丽公司向富士通公司提供用于一半使用聚乳酸生产笔记本电脑外壳的混合树脂,尤尼奇卡公司向NEC公司提供只使用聚乳酸等植物系材料生产笔记本电脑配件的材料。两者都是全球首次与供应商共同开发的实际应用例子。生

  • 标签: 日本 东丽公司 富士通公司 聚乳酸 混合树脂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含肝素钠+氟化钠抗凝管抗凝血浆与促凝剂真空血清管、普通血清管,分别检测全血乳酸,研究其结果的差异性。方法选择国产的含促凝剂真空采血管、普通干试管、肝素钠+氟化钠抗凝管分别采集60例患者标本,采用日立-HITACHI-7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患者全血乳酸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普通血清管检测乳酸值结果明显高于肝素钠+氟化钠抗凝管血浆,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促凝剂血清管检测结果稍比肝素钠+氟化钠抗凝管偏高,但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因肝素抗凝剂影响因素较大,固含促凝剂的血清标本与肝素抗凝血浆、无促凝剂的血清标本比较,有很多优势,在及时分离出血清的正常情况下,可用于全血乳酸的检测。

  • 标签: 促凝剂 全血乳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正五聚体蛋白3(Pentraxin3,PTX3)及乳酸在患儿脓毒症中的临床价值。方法2013年10月至2014年4月在湖南省儿童医院住院的>28d的急性起病且排除存在慢性或特殊疾病存在呼吸系统或神经系统原发感染的178例患儿,其中男102例、女76例,年龄1个月~13岁1个月,其中<1岁78例、1~3岁58例、>3岁为42例。分别于入院24h内检测所有患儿血浆PTX3及乳酸的浓度;根据感染不同程度分为非脓毒症组(78例)、脓毒症组(70例)、严重脓毒症组(30例);分析患儿入院24h内PTX3和乳酸在脓毒症患儿中表达变化。连续变量比较使用t检验、F检验、H检验,分类变量应用X2检验。结果178例病人中乳酸和PTX3的浓度在非脓毒症、脓毒症、严重脓毒症中均随感染的严重程度而升高,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0.221,p=0.006;H=79.774,p=0.000)(表1)。乳酸和PTX3及两者联合在诊断严重脓毒症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33,0.828,0.839,乳酸和PTX3的截断值分别为2.25mmol/L,161.28μg/L,乳酸、PTX3及两者联合在诊断严重脓毒症方面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0.533,0.716;0.767,0.703;0.900,0.676(表2).结论PTX3与乳酸在判断感染的严重程度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两者联合应用在脓毒症中优于单独使用。

  • 标签: 正五聚体蛋白3 乳酸 脓毒症 患儿
  • 简介:通过对我院羽毛球队在训练和比赛中血乳酸、尿蛋白、心率等理化指标的测定及分析,结果表明:羽毛球比赛中起决定作用的积极运动时间是以无氧供能为主,短时间高强度并结合专项技术的训练手段能有效提高无氧供能能力。为了适应日益激烈的羽毛球比赛,在训练中要侧重发展运动员的无氧供能能力。科学安排训练手段,提高训练课的运动密度。

  • 标签: 心率 血乳酸 尿蛋白 负荷强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乳酸脱氢酶(LDH)在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MPP)中,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依据。方法:病例选取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2月接收的70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结合患儿病情严重程度不同将其分为轻症组(35例)、重症组(35例);对比两组患儿的生化指标变化情况。结果:经检验,两组患儿AST、ALT水平对比无差异(P>0.05)。而重症患儿的LDH水平显著高于轻症者(P

  • 标签: 乳酸脱氢酶 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乳酸茵阴道胶囊治疗复发性阴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复发性性阴道炎(RVVC)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2例,每晚清洁外阴后,阴道深部放置达克宁栓400mg,连续7d。观察组48例,先应用达克宁栓,用法与用量同对照组,自月经干净第10日起阴道用乳酸茵阴道胶囊(延华)500mmg(西安正浩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停药后7d复查并比较其治愈率、总有效率。停药后3个月复查,比较其复发率、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痊愈43例,显效3例,复发2例,痊愈率89.69/6,总有效率95.8%。对照组痊愈29例,显效6例,复发7例,痊愈率69.0%,总有效率83.3%。观察组痊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复发率少于对照组。结论乳酸茵阴道胶囊联合抗真菌药物优于单独使用抗真菌药物。

  • 标签: 复发性阴道炎 疗效观察 乳酸茵阴道胶囊
  • 简介:为了保证乳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的无菌性,防止其药理作用受到影响,本文现结合具体实验来对该注射液的无菌检查方法进行讨论,以确定出行之有效的无菌检查方法,保证乳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的无菌性以及无菌检查质量。

  • 标签: 乳酸左氧氟沙星 氯化钠注射液 无菌检查 检查方法
  • 简介:目的初步探讨早期血乳酸清除率在危重新生儿预后判断中的作用。方法选择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NICU2008年6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胎龄〉28周或出生体重〉1000g,且存活时间〉6h的危重新生儿。以患儿入住NICU为研究起点(0h),进行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NCIS),行动脉血气分析并测定血乳酸水平;在治疗6h再次观测上述指标,计算6h乳酸清除率。以痊愈出院或死亡为研究终点,将患儿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以6h动脉血乳酸清除率分为高乳酸清除率(乳酸清除率≥10%)组和低乳酸清除率(乳酸清除率〈10%)组。分别比较各组间的病死率、NCIS评分、6h血乳酸清除率、血乳酸水平和pH差异。组内均数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均数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类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126例危重新生儿进入分析,其中男74例,女52例。进入研究时平均日龄(2.54±2.9)d,平均胎龄(33.5±3.9)周;出生体重(2281±816)g。存活组102例,死亡组24例;高乳酸清除率组96例,低乳酸清除率组30例。存活组6h血乳酸清除率(32.3%±12.2%)显著高于死亡组(18.3%±1.9%),t=3.41,P〈0.05;高乳酸清除率组病死率(9.4%,9/96例)显著低于低乳酸清除率组(50%,15/30例),χ2=22.5,P〈0.05。存活组和死亡组、高乳酸清除率组和低乳酸清除率组0hNCIS评分、动脉血乳酸水平和pH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各组间6h血乳酸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C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6h血乳酸清除率可以作为危重新生儿预后判断的一个良好指标,为进一步深入研究血乳酸清除率与预后的相关性提供了线索。

  • 标签: 新生儿 乳酸 血乳酸清除率预后
  • 简介:运动员竞赛期间受神经系统的活动方式、活动强度、各种神中枢之间的相互协调程度的影响而形成的各种赛前心理状态,会使人体机能水平和技术水平提高或降低,从而影响运动成绩。本文利用试卷问答法、人体糖酵解供系统的代谢产物(血乳酸)的测定,分析赛前心理状态与赛后血乳酸值的对应关系,并讨论了赛前心理状态影响比赛成绩的生理机制。

  • 标签: 赛前心理状态 赛后血乳酸值
  • 简介:从技术和经济角度出发,让乳酸菌在干燥及其后续的贮藏过程中,尽可能多的存活是非常重要的。这篇文章主要综述与冷冻干燥乳酸菌制备的几个相关因素。

  • 标签: 发酵剂 保藏 乳酸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态监测动脉血乳酸在儿童脓毒症休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儿童脓毒症休克患儿30例,动态监测患儿动脉血乳酸,并对比乳酸水平同患儿结果之间的关系;结果死亡组同存活组患儿的乳酸水平以及乳酸清除率比较,死亡组患儿乳酸水平高于存活组,两组患儿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患儿治疗之后乳酸水平持续下降并接近正常水平;死亡组持续上升,各个时间点均显著显高于存活组患儿,两组患儿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患儿6h以及24h的乳酸清除率显著高于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监测动脉血乳酸在对于判断儿童脓毒症休克预后以及治疗结果有重要价值,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动态监测 动脉血乳酸 儿童脓毒症 乳酸清除率 休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