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诊治的临床经验,以提高急性淋巴细胞白血诊治水平。方法分析2005年1月到2011年2月在我院住院的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ALL)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FAB分型显示ALL-L18例,ALL-L24例,All-L33例。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患者进行化疗,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诱导缓解治疗VLDP方案用法为V(长春新碱)2mg静脉注射,第1、8、15、22d;LASP(左旋门冬酰胺酶)1万U静脉滴注,第19~28d;D(柔红霉素)60mg静脉滴注,第1~3d,15~17d;Pred(泼尼松)60mg口服,第1~14d,15~28d减半。第二阶段为缓解后治疗(缓解后治疗包括巩固治疗和维持治疗)原诱导CR方案、含有HD-MTX、含依托泊苷(VP16)方案、阿糖胞苷(HD-Arac)交替化疗3~4疗程,化疗间期用口服强的松(Pred)、甲氨蝶呤(MTX)、巯基嘌呤(6Mp)维持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白血(CNSL)预防及治疗采用鞘内注射、全身化疗。结果治疗一疗程后,15例患者完全缓解10例,完全缓解率66.7%,首次诱导死亡0例,3年总生存率(OS)33.3%和无病生存率(DFS)为20.0%。结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患者根据患者的特点制定个体化治疗,定期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患者复查。

  • 标签: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临床研究
  • 简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ALL)是一种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准确的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分型是制订治疗方案和判断预后的基础,其中染色体异常与发病密切相关,是一项独立的预后因素。迄今报道涉及50多种特异的染色体易位形成的融合基因。

  • 标签: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融合基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急性髓细胞白血(acutemyeloidleukemia,AML)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危及人类生命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成人AML的治疗仍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尤其是难治AML的预后更差,再次达完全缓解的比例一般不超过3O%,治愈率不到5%(除非行异基因干细胞移植)。因此,难治急性髓细胞白血(refractoryacutemyeloidleukemia)的治疗就成为白血治疗中的难题之一。本文从成人难治AML发生的可能机制、诊断及治疗进展做一综述。

  • 标签: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难治 诊治 进展
  • 简介:摘要随着对成人ALL生物学特性和发病机制的逐渐认识和一些新的治疗药物的不断出现,近年来,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的治疗有很大的进展。

  • 标签: 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预后因素 治疗
  • 简介:体外研究证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colonystimulatingfactor,G—CSF)能提高ara—C和蒽环类药物对白血细胞细胞毒作用。Saito等报道了应用CAG方案的疗效,43例/69例(62%)获得了完全缓解,毒性较轻。2004年7月~2006年6月笔者用CAG方案治疗老年急性髓细胞白血(acutemyeloidleukemion,AML)31例,报道如下。

  • 标签: 白血病 单核细胞 急性 临床方案
  • 简介:2004年12月,美国FDA批准Genzyme公司的clofarabine(商品名Clolar)治疗1~21岁顽固性或复发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ALL)患者。氯法拉滨为10多年来首个获准专门用于儿童白血治疗的新药。本文介绍了氯法拉滨的品种特点、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临床意义.

  • 标签: 氯法拉滨 儿科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浆细胞白血是一组起源于骨髓的单克隆浆细胞异常增生的恶性增生性疾病,临床可见外周血中浆细胞明显增高,贫血,血小板减少,还可见全身各组织脏器的广泛浸润。

  • 标签: 肾功能衰竭 浆细胞白血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患者的近期疗效、预后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北部院区收治的23例初发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患者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对其临床特征、治疗及转归进行总结。结果23例患者中,男性14例,女性9例,中位年龄32岁(14~58岁)。诱导治疗采用标准VDPCP方案,总有效率为60.9%(14/23),完全缓解率为47.8%(11/23),部分缓解率为13.0%(3/23);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为11.5个月(0~66.0个月),中位总生存时间为15.4个月(2.0~66.0个月)。与诱导缓解相关的可评价预后因素包括年龄、初发时白细胞计数、NOTCH1基因突变、染色体核型及疾病特殊类型,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患者预后较差,初次诱导缓解率低,无进展生存时间和总生存时间短。

  • 标签: 白血病,T细胞 治疗结果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联合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的护理效果。方法:本次将选取我院2020年2月~2023年1月收治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患者56例,均采取联合治疗方案,按护理措施随机将其分为2组,比较各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效果较对照组更加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两组护理效果比较,对照组有效率96.43%;观察组有效率71.43%,数据对比发现,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优质护理应用在联合治疗急性淋巴细节白血患者患者中可提升护理干预效果,改善患者临床指标,具有临床应用推广价值。

  • 标签: 联合治疗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护理措施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脾肿大对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CMML)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预后的影响。方法对2004年至2018年在北京大学血液研究所接受allo-HSCT后的25例CMML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预处理前2周是否伴有脾脏肿大分为脾肿大组和非脾肿大组,比较两组患者在植入、移植物抗宿主(GVHD)、复发以及生存方面的差异。结果①脾肿大组15例(男8例,女7例),中位年龄45(23~61)岁;非脾肿大组10例(男、女各5例),中位年龄39(12~56)岁。两组患者基线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脾肿大组、非脾肿大组粒细胞植入率分别为93.3%(14/15)、100.0%(10/10),中位植入时间分别为17(11~20)d、14(11~18)d(χ2=5.303,P=0.021);脾肿大组、非脾肿大组血小板植入率分别为80.0%(12/15)、90.0%(9/10)(P=0.212),中位植入时间分别为17(12~33)d、15(12~19)d(χ2=0.470,P=0.493)。③脾肿大组5例发生急性GVHD(Ⅰ/Ⅱ度4例,Ⅲ/Ⅳ度1例),非脾肿大组6例发生急性GVHD(Ⅰ/Ⅱ度5例,Ⅲ/Ⅳ度1例)(χ2=0.204,P=0.652)。脾肿大组、非脾肿大组移植后100 d的急性GVHD累积发生率分别为33.3%(95%CI 14.9%~51.7%)、20.0%(95%CI 2.8%~37.2%)(P=0.635)。脾肿大组5例发生慢性GVHD(广泛型3例),非脾肿大组未发生慢性GVHD(P=0.041)。④脾肿大组、非脾肿大组3年累积复发率分别为(42.7±2.6)%、(11.1±1.2)%(χ2=1.824,P=0.122),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61.5±13.5)%、(68.6±15.1)%(χ2=0.351,P=0.554),3年无白血生存率分别为(56.3±14.8)%、(80.0±17.9)%(χ2=1.148,P=0.284)。结论脾肿大可致CMML患者allo-HSCT后粒细胞植入延迟,对生存及复发无影响。

  • 标签: 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脾肿大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了1例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CMML)与多发性骨髓瘤(MM)同时诊断的罕见病例。文献中仅有7例报道,均以MM治疗为主,本例为首例针对CMML采用阿扎胞苷去甲基化治疗,4程化疗后贫血好转、骨髓原始幼稚单核细胞消失、异常核型下降,而M蛋白和骨髓瘤细胞仍存在。讨论了两者共同发生的可能机制及诊治策略。

  • 标签: 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 多发性骨髓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CLL)患者的免疫球蛋白重链可变区(IgHV)突变和未突变患者的实验室检查特点。方法对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天津见康华美医学诊断中心266例行IgHV基因检测的CLL初诊患者的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总结,分析IgHV基因突变状态、基因片段的使用特征;对突变与未突变患者的免疫表型、基因突变筛查、染色体核型及荧光原位杂交(FISH)结果进行差异性比较。结果患者男性172例,女性94例,中位年龄67岁(20~82岁)。(1)IgHV突变患者比例高于IgHV未突变患者(69.2%∶30.8%)。(2)VH家族以及基因片段的使用均存在明显的偏颇性:VH3家族(142/266,53.4%)、VH4家族(75/266,28.2%)和VH1家族(34/266,12.8%)的发生率总和约为95.0%;具体到基因片段,使用VH4-34(26/266,9.8%)、VH3-23(25/266,9.4%)、VH3-7(24/266,9.0%)、VH4-39(16/266,6.0%)的比例总和约为35.0%,其中VH3-20片段和VH3-49片段仅发生于IgHV未突变患者(P<0.05)。(3)IgHV未突变患者中CD38(26.3%∶3.0%)和CD79b(71.1%∶45.5%),以及11q缺失(25.5%∶5.3%)检出率较高,IgHV突变患者中单独的第12号染色体三体(37.9%∶5.6%)常见(P<0.05)。MYD88为IgHV突变患者的主要突变基因之一,而ATM在IgHV未突变患者突变率最高。结论CLL患者IgHV基因具有独特的表达特点,突变和未突变CLL患者的免疫表型、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检查结果具有一定规律。

  • 标签: 免疫球蛋白重链 遗传学 免疫表型分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全反式维甲酸(ATRA)联合三氧化二砷(ATO)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的临床效果及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按照不同的治疗方式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17例给予单药ATRA诱导分化治疗,观察组21例给予ATRA联合ATO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完全缓解率、达CR时间、凝血障碍功能恢复时间、早期死亡率等指标,并统计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无早期死亡病例、达到CR比例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达CR时间及凝血障碍功能恢复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发生肝功能损害、胃肠道反应、头痛、肌肉关节疼痛、胸闷、口腔感染等不良反应情况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无毒副反应情况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TRA联合ATO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临床效果与ATRA单药相比,差异不明显,但其达CR时间及凝血障碍功能恢复时间有显著改善,且不良反应无明显加重。故ATRA联合ATO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发展前景十分看好。

  • 标签: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ATRA ATO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患者中推行亚砷酸治疗方案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13年01月-2016年02月接收、已确诊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患者共61例,分成2个组。分析组内有31例患者,于组内推行亚砷酸方案治疗;对照组内有30例患者,于组内推行维甲酸方案治疗,观察2组疗效及预后。结果评定发现分析组有效率93.55%,同时对照组是70.00%。此外,对照组出现高白细胞血症以及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病症的几率比分析组高(P<0.05)。结论将亚砷酸方案应用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患者中具有可行性,建议推广。

  • 标签: 维甲酸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有效率 亚砷酸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 简介:摘要目的对高三尖杉酯碱与柔红霉素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的效果进行对照研究。方法将我院2013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44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22例患者采用柔红霉素联合化疗方案(DA)治疗,观察组22例患者采用高三尖杉酯碱联合化疗方案(HA)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50.00%,对照组为45.45%,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的KPS改善率为86.3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18%(P<0.05)。结论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采用高三尖杉酯碱与柔红霉素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异,但是在生存质量方面,采用高三尖杉酯碱治疗效果更为理想。

  • 标签: 高三尖杉酯碱 柔红霉素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