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白细胞急性白血(HAL)的临床特征,治疗效果及预后分析。方法对48例HAL进行临床回顾性分析,同时以48例非高白细胞急性白血(NHAL)作对照组。结果HAL组的髓外浸润、DIC、白细胞淤滞综合征及早期死亡率较对照组高。结论HAL治疗有效率低,早期死亡率高,预后差,应化疗前行白细胞单采术,有效降低白细胞数,再给予足量、规范的联合化疗,预防并发症,才能有效地提高临床疗效,降低病死率。

  • 标签: 急性白血病 高白细胞 预后
  • 简介:摘要急性混合细胞白血在临床上较为罕见,是一种危害极大的白血类型。目前针对该病的发病原因尚未有统一的定论,而在治疗上一般也采用淋系和髓系诱导方案进行化疗,根据目前临床研究显示,该病的唯一治愈方式可能是采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急性混合细胞白血和其他急性白血相比治疗难度大,患者预后不佳,本文针对该病的诊治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以期为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的诊治提供有效参考。

  • 标签: 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 诊断 治疗 分子生物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湖南省长沙医学院生理学教研室湖南长沙410219)摘要目前治疗白血的有效机制之一就是诱导白血细胞的凋亡与分化,大量研究表明,多药耐药(MDR)是影响白血疗效的一个重要原因,而且许多耐药白血细胞内Ca2+浓度高于非耐药白血细胞,可见细胞内Ca2+浓度对白血细胞的耐药有着一定的影响。

  • 标签: 白血病细胞 Ca2+浓度 耐药
  • 简介:急性髓系白血患者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s,DC)可来源于白血细胞和正常前体细胞.DC可在骨髓和淋巴结捕捉、呈递白血抗原,进而刺激特异性CD8+T细胞增殖,发挥抗白血效应.在临床和实验中使用的树突细胞可由白血细胞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转化而来,体外负载白血特异性抗原或肿瘤共同抗原的DC,回输后发挥治疗作用.本文就AML的DC免疫治疗中的上述问题进行综述.

  • 标签: 急性髓系白血病 树突细胞 免疫治疗
  • 简介:患者,女,50岁。因"反复头晕乏力伴颜面浮肿20d"入院。20d来时感乏力,伴有头晕,家人发现其面色苍白,多次血常规检查Hb60~80g/L左右。门诊以"贫血待查"收住入院。平时饮食正常,自幼有喘息性支气管炎病史。入院体检:

  • 标签: 白血病 单核细胞
  • 简介:摘 要:目的:评价慢性粒细胞白血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对其睡眠质量、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从2020年2月-2022年1月到院的慢性粒细胞白血患者样本中盲选100例,分别以基础护理与综合性护理方案介入,分别护理的两组患者各自纳入对照组(n=50)、实验组(n=50),睡眠质量和抑郁、焦虑情绪作为对比评价参考指标。结果:经护理,实验组和对照组PSQI评分、SDS评分、SAS评分较之前有所下降(P<0.05),且实验组三项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慢性粒细胞白血患者在综合性护理干预下,抑郁、焦虑情绪好转,睡眠障碍减轻,整体生存质量提高,显然该护理方案较为可靠、适宜推广。

  • 标签: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综合性护理 心理状况 睡眠质量
  • 简介:摘要  大多数慢性粒细胞白血(CML)患者的自然病程是起慢性期,其后病情逐步进展进入加速期,继之发生急性变,但约有20%~25%的患者可由慢性期直接进入急变期。伊马替尼作为第1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新诊断CML慢性期患者,显著延长了CML慢性期患者的生存期。但由于不能耐受的毒副反应(20%~25%)以及伊马替尼耐药(20%),40%~45%的患者不得不终止治疗,7%~8%的患者疾病进展至加速期或急变期。本文报道1例CML慢性期患者直接进入急变期,单用达沙替尼无效、且因毒副反应停用,先后给予VDCP方案及VP方案达到血液学及细胞遗传学缓解病例。

  • 标签: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急淋变 血液学缓解 细胞遗传学缓解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CD4+CD25+T调节细胞慢性粒细胞白血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分别在化疗前后采集外周血样并检测CD4+CD25+T细胞表达水平,与正常体检者对照,同时分析其与临床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实验组治疗前CD4+和CD8+T细胞水平与对照组接近,治疗后外周血CD4+CD25+T细胞亚群水平降低明显,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分析认为与血红细胞和骨髓幼稚细胞有关。结果CD4+CD25+T细胞在CML中起到一定的免疫调节作用,其表达水平可用于指导临床诊疗。

  • 标签: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T调节细胞 外周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氟马替尼治疗伊马替尼耐药或不耐受的慢性粒细胞白血慢性期(CML-CP)患者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4月至2021年5月就诊于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9例对一线伊马替尼耐药或不耐受而接受氟马替尼治疗的CML-CP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患者血液学、细胞遗传学和分子学反应及无进展生存(PFS)、无事件生存(EFS)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9例CML-CP患者中,包括4例伊马替尼耐药及5例伊马替尼不耐受患者。氟马替尼中位治疗时间为17个月(1~25个月)。除1例患者因4级血小板减少等不良反应早期停用氟马替尼外,其余8例患者中7例在氟马替尼治疗3、6、12个月时获得最佳治疗反应。至2022年4月随访结束时,获得完全细胞遗传学反应(CCyR)、主要分子学反应(MMR)和分子学反应4.5(MR4.5)分别有7、7、6例患者,获得CCyR、MMR和MR4.5的中位时间分别为4.5个月(3~6个月)、12个月(3~12个月)和15个月(3~21个月)。中位随访17个月(11~25个月),9例患者中7例EFS,8例持续应用氟马替尼的患者均PFS。9例患者应用氟马替尼治疗后6例出现血液学不良反应,其中2例为3~4级;非血液学不良反应主要包括腹泻(4例)、肌肉酸痛(2例)、乏力(2例)及肝功能损害(2例),均为1~2级。结论氟马替尼治疗伊马替尼耐药或不耐受的CML-CP患者疗效显著,且耐受性良好。

  • 标签: 白血病,髓系,慢性,BCR-ABL阳性 氟马替尼 伊马替尼 抗药性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两种巢式聚合酶链反应(PCR)对骨髓移植后慢性细胞(CML)微小残留检测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探讨。方法以我院2013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36例BMT后CML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分别行一步法RT-PCR检测及二步法RT-PCR检测,对比两种检测方法的灵敏度。结果一步法RT-PCR可检出0.1pg的K562细胞的总RNA中BCR-ABL融合基因。二步法RT-PCR可检出1pg的K562细胞的总RNA中BCR-ABL融合基因。结论对骨髓移植后CML微小残留采用一步法RT-PCR巢式检查法具有操作简便、灵敏度高等优点,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巢式PCR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骨髓移植 微小残留病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芦可替尼对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CNL)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例伴有CSF3R T618I突变的CNL患者诊疗经过,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该患者以白细胞持续性升高、脾大为主要临床表现,且CSF3R T618I基因突变检测阳性,确诊为CNL,予以芦可替尼治疗7个月有明显疗效。结论芦可替尼作为CNL的新型治疗药物,其短期疗效肯定,但长期有效性仍需进一步研究。

  • 标签: 白血病,髓样 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 基因,CSF3R 分子靶向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比较不同类型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CML)不同阶段患者的BCR/ABL (P210) 定量水平,以评估其疗效和临床表现。方法:本研究纳入了74名CML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n=56)和对照组(n=18)。观察组接受国产伊马替尼治疗,对照组接受格列卫治疗。研究对象的年龄、性别、CML阶段、治疗类型、治疗持续时间等一般资料均进行详细记录。BCR/ABL (P210) 定量分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和治疗后6个月、12月进行检测。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包括描述性统计、t检验和方差分析。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如下:观察组的平均年龄为49.5岁(范围:26-92岁),男性占57.1%,女性占42.9%。对照组的平均年龄为37.4岁(范围:11-85岁),男性占72.2%,女性占。27.8%。随机入组。CML阶段分布方面,观察组及对照组均为慢性期。治疗类型方面,观察组患者接受伊马替尼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格列卫治疗。治疗持续时间方面,观察组治疗持续时间平均为12个月,而对照组治疗持续时间平均为12个月。

  • 标签: 伊马替尼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定量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对血液病患者并发Sweet综合征的认识,降低误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7月就诊于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的1例以发热、皮肤结节为主要临床表现的Sweet综合征伴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APL)患者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女性,49岁,发病时在给予维A酸+亚砷酸诱导缓解治疗中出现皮肤结节反复,行结节活组织检查病理诊断为Sweet综合征,予小剂量激素治疗,患者皮肤结节逐渐消退,白血达完全缓解。结论Sweet综合征是一种皮肤,多继发于其他疾病,尤其是恶性血液,提高对血液病患者并发Sweet综合征的认识,给予及时有效处理,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白血病,早幼粒细胞,急性 Sweet综合征 治疗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慢性淋巴细胞白血(CLL)是常见的成年人白血。我国CLL发病率虽低,但是呈逐年上升趋势。CLL传统治疗以免疫化疗为主。Bruton酪氨酸激酶(BTK)抑制剂伊布替尼单药应用可显著提高CLL患者的总缓解率(ORR)、无进展生存(PFS)及总体生存(OS)期,但是部分患者存在耐药、复发及难治等情况。为了进一步提高CLL患者的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并克服耐药,采用伊布替尼联合其他药物治疗CLL的临床试验正在开展,并取得初步成效。笔者拟就伊布替尼单药或者联合用药治疗初治或者复发/难治性CLL患者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总结2种治疗方案对CLL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 标签: 白血病,淋巴样 蛋白酪氨酸激酶类 复发 药物疗法,联合 伊布替尼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治疗中联合应用亚砷酸(ATO)与全反式维甲酸(ATRA)双诱导化疗的效果。方法我院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收治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患者38例,所有患者均给予ATO联合ATRA双诱导化疗,观察临床治疗效果。结果38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患者CR率为92.11%(35/38),获CR所需平均时间为(25.2±3.6)d;患者生存率86.84%(33/38),生存时间为8~72个月。结论ATO+ATRA双诱导化疗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双诱导化疗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