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反式维甲酸联合三氧化二砷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2

全反式维甲酸联合三氧化二砷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效果观察

谢瑜谭琳黎承平

(云南省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内科云南昆明650032)

【摘要】目的:分析全反式维甲酸(ATRA)联合三氧化二砷(ATO)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效果及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按照不同的治疗方式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17例给予单药ATRA诱导分化治疗,观察组21例给予ATRA联合ATO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完全缓解率、达CR时间、凝血障碍功能恢复时间、早期死亡率等指标,并统计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无早期死亡病例、达到CR比例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达CR时间及凝血障碍功能恢复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发生肝功能损害、胃肠道反应、头痛、肌肉关节疼痛、胸闷、口腔感染等不良反应情况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无毒副反应情况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TRA联合ATO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临床效果与ATRA单药相比,差异不明显,但其达CR时间及凝血障碍功能恢复时间有显著改善,且不良反应无明显加重。故ATRA联合ATO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发展前景十分看好。

【关键词】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TRA;ATO;效果观察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是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中预后最好的类型,ATRA是其传统治疗药物,初治者应用该药可达到85%-90%的完全缓解率,不过其复发率也较高,有临床报道在60%左右。ATO是从我国中医药中发掘出来的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有肯定疗效的药物,也是病情持续不缓解或复发时挽救治疗的首选药物[1]。不过关于ATRA联合ATO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效果还需更多大样本的临床论证及支持。本研究以38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ATRA联合ATO的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38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3例,女15例,年龄在17-73岁,中位年龄41.5岁;初治35例,复发3例。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出血、发热、胸骨压痛、肝、脾、淋巴结肿大等,其中齿龈出现伴发热16例,皮肤出血点伴胸有压痛15例,肝、脾、淋巴结肿大7例。所有患者均经形态学、细胞化学确诊。入院时血象:Hb(52-130)g/L,平均(76.94±19.45)g/L,WBC(0.85-23.5)*109/L,平均(1.67±0.54)*109/L,BPC(15-120)*109/L,平均(65.41±31.51)*109/L。所有患者均签署治疗同意书,可以完成1个疗程以上的诱导化疗,且临床资料齐全。排除妊娠期、哺乳期妇女,排除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者及合并其他重要器官疾病者,排除中途放弃治疗者[2]。按照患者接受的治疗方法不同,将38例患者分为观察组21例及对照组17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比较意义。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单药ATRA(山东良福制药有限公司,批号:120101)诱导分化治疗,剂量25mg/2m.d,每日分三次口服,达到CR后停药。观察组则采用ATRA联合ATO进行治疗,ATRA应用方法同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应用ATO(哈尔滨医科大学药业,批号:20091103),将10mgATO溶ty250-500mg5%葡萄糖注射液静脉滴注,每天1次,滴注时间至少在2h以上,达到CR后停药。每周进行2-5次血常规,白细胞20*109/L以上每天给予羟基脲0.5-3g口服,或静脉滴注三尖杉酯碱1-2mg,以控制白细胞过速增长。做好预防感染措施,监测患者心脏及其它脏器功能,并进行护干治疗,给予水化、碱化处理。针对出现维甲酸综合征的患者,则进行吸氧、利尿、地塞米松5mg,每天2次静脉滴注,白细胞单采,如有必要维甲酸减量或暂时停用。

1.3效果评价标准[3]

完全缓解(CR)评价标准:患者监床无贫血、出血、感染、白血病细胞浸润表现;血象血红蛋白在90g/L以上,白细胞正常或减低,分类无幼稚细胞,血小板在100*109/L;骨髓象原始细胞加早幼阶段细胞不超过5%,红细胞系统及巨核细胞系统正常。

统计两组患者肝功能损害、胃肠道反应、肌肉关节疼痛、胸闷、口腔感染及头痛等发生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所有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P<0.05视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无早期死亡病例、达到CR比例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达CR时间及凝血障碍功能恢复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一:

3讨论

临床上针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治疗单用ATRA已取得较好的临床缓解率,但可能会引起维甲酸综合征等药物相关综合征,其具有一定的致死性,且单用ATRA维持治疗复发率也相对较高。而传统血液病治疗中,应用的砷剂包括三氧化二砷、硫化砷、四硫化四砷等,其中三氧化二砷的应用最为广泛。ATRA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机制为诱导分化,而砷剂的应用可以诱导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凋亡,并具有诱导分化作用[4]。本研究中,观察组应用ATRA联合ATO进行治疗,其CR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与单用ATRA相比差异不显著,但是联合用药达CR时间及凝血障碍功能恢复时间等显著优于对照组。由此可见,ATRA联合ATO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可获得较好的应用前景。当然,后续还需进一步扩大样本研究联合用药降低早期死亡率、长期疗效等临床效果。

参考文献:

[1]刘元日方,沈志祥,陈晓,等.全反式维甲酸联合三氧化二砷治疗初发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近期疗效观察[J].中华血液学杂志,2016,24(1):25-27.

[2]王冠军,李薇,崔久嵬,等.三氧化二砷联合小剂量全反式维甲酸诱导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缓解的疗效分析[J].中华医学杂志,2015,85(16):1093-1096.

[3]任金海,林凤茹,郭晓楠.全反式维甲酸、三氧化二砷及联合化疗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临床观察[J].中华血液学杂志,2014,25(7):437-438.

[4]沈志祥,陈国强,陈赛娟,等.三氧化二砷单用或联合全反式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血病临床及作用机制研究[J].上海医学,2014,27(1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