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青光眼术后发生恶性青光眼相关因素及治疗效果。方法对15例青光眼术后发生恶性青光眼,采取晶状体切除、前段玻璃体切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例双眼术后仍然前房浅、眼压高,随访13月双眼视力无光感,最终一眼眼球摘除。3例加用药物眼压控制20mmHg左右。其他11例术后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眼压稳定。结论青光眼术后一旦发生恶性青光眼,需要积极处理,晶状体切除、前段玻璃体切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是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术后眼压及视力可以达到理想的状态。

  • 标签: 抗青光眼手术 恶性青光眼 联合手术
  • 简介:[摘要]肺癌是世界范围内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虽然目前治疗方法及相关药物有一定的进步,但治疗困难仍比较大,预后较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糖尿病被认为是肺癌发生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并且会提高肺癌的发病率1。二甲双胍不仅可以用于糖尿病的治疗而且具有抗肿瘤作用可能,故其研究热度及意义被进一步提高。本文就相关研究与文献阐述二甲双胍肺癌机制。

  • 标签: [] 二甲双胍 肺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用药指导对临床合理使用高血压药物的影响及其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为高血压患者的药物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在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高血压患者60例,分为常规组和指导组,每组30例,常规组予以常规治疗和基本用药指导,指导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综合用药指导,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药物应用的合理性。结果常规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6.7%(20/30),明显低于指导组总有效率83.3%(25/3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血压患者实施综合、系统的用药指导,能有效增强临床疗效,提高抗高血压药物应用的合理性,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血压控制 用药指导 高血压 用药合理性
  • 简介:摘要为了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开展电力变压器短路能力提升工作越来越重要。本文首先介绍了电力变压器短路能力的背景及现状,按照不同出厂时期对应的制造工艺、材质等分析了电力变压器短路能力的特点,结合近年来电力变压器运行经验,经过实践研究,提出了提高电力变压器短路能力的几种改造建议。

  • 标签: 电力变压器,近区短路,抗短路能力
  • 简介:目的:探讨补肾消汤治疗免疫性复发性流产的疗效。方法:选取100例免疫性复发性流产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中医组和西医组各50例,西医组患者给予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治疗,中医组患者给予补肾消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IL-4、IL-10、IFN-γ的变化、并对比4项抗体总转阴率和妊娠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IL-4、IL-10、IFN-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组治疗后IL-4、IL-10、IFN-γ均明显优于西医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组4项抗体总转阴率和妊娠率明显高于西医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消汤治疗免疫性复发性流产疗效确切,可有效调节患者免疫功能,消除血清自身抗体,提高妊娠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免疫性复发性流产 补肾消抗汤 阿司匹林 低分子肝素
  • 简介:摘要介绍了混凝土引气冻的基本原理和外加引气剂的作用方式,分析了混凝土引气的基本要求及其对抗冻效果的影响。阐述了水利工程引气冻混凝土的施工要点和注意事项。

  • 标签: 混凝土抗冻性 引气剂 施工要点
  • 简介:目的:对新型口服凝药(NOACs)在非瓣膜性房颤凝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和发展进行探讨。方法:收集最新发表的相关文章,对新型口服凝药的药理学特性、临床试验结果和临床应用进行分析总结。结果与结论:房颤是临床中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对于CHA2DS2-VASc评分≥2或既往曾有一过性脑缺血发作(TIA)或有卒中史的患者,应该使用凝药物。新型口服凝药,与维生素K拮抗剂(VKA)相比,有相似甚至更好的凝效果、安全性和便利性。它们具有快速起效,更多可预测的药动学特征,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少,饮食对其无明显影响,比华法林导致颅内出血的风险更低。

  • 标签: 口服抗凝剂 房颤 达比加群 阿哌沙班 利伐沙班 系统性栓塞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妊娠期甲亢患者诊治方案的回顾性分析,了解甲状腺药物治疗妊娠期甲亢对新生儿甲状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自2011年3月—2015年3月在我院诊治的妊娠期甲亢病患50例,按照治疗方案划分为2组,治疗组27例,对照组23例。对照组病患进行常规饮食及药物治疗,而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甲状腺药物口服治疗,妊娠期定期随访,产后查新生儿甲状腺功能,对比各组之间的数据差异性。结果依据对比结果显示,治疗组27例病患者,疗效明显18例,有疗效7例,无效2例,整体治疗有效率是92.6%,而对照组23例病患中,疗效明显2例,有疗效8例,无效果13例,整体治疗有效率是43.47%,妊娠不良反应率治疗组低于对照组,产后新生儿甲状腺功能异常发生率治疗组低于对照组,以上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药物可有效治疗妊娠期甲亢,且早期积极治疗,可有效防治新生儿甲状腺功能异常及妊娠不良反应发生。

  • 标签: 药物治疗 妊娠期甲亢 抗甲状腺药物 甲状腺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VEGF药物在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糖尿病黄斑水肿患者80例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先行VEGF药物玻璃体腔内注射,1周后再行标准的黄斑区格栅状光凝;对照组则单纯行标准的黄斑区格栅状光凝治疗。结果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的CMT均明显下降,但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BCVA呈现明显上升趋势。结论VEGF药物玻璃体腔内注射能提高患者激光术后的视力。

  • 标签: 抗VEGF药物 雷珠单抗 玻璃体腔内注射 黄斑格栅光凝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卵巢囊肿通过西药炎联合中医治疗的效果。方法研究我院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随机抽取的50例卵巢囊肿,均通过西药炎联合中医综合治疗,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治疗有效率为88%,在F2水平上,治疗后(101.57±17.42)pmol/L显著高于治疗前(52.75±6.25)pmol/L,在FSH水平上,治疗后(27.54±6.29)IU/L显著低于治疗前(59.26±11.37)IU/L。结论卵巢囊肿通过西药炎联合中医治疗可以有效保证治疗效果,改善相关生理水平。

  • 标签: 卵巢囊肿 西药 中医 治疗效果
  • 简介:在高寒与室温两种加载条件下,对12块(6组)经过10年高寒地区自然环境反复冻融的钢筋混凝土双向板进行碳纤维布加固与未加固状态下的加载试验,并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比较,提出高寒环境下碳纤维加固RC双向板弯工作特性,为工程实践提供理论基础。

  • 标签: 高寒环境 碳纤维 加固板 抗弯工作性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三连解毒汤实验性心律失常的作用效果。方法小鼠随机分为五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等体积的自来水)、阳性组(利多卡因0.1ml/10g)、三连解毒汤低(4.24g/kg)、中(8.48g/kg)、高剂量组(12.72g/kg)。每组老鼠10只,小鼠尾静脉注射CaCl2溶液诱发小鼠心律失常,制备氯仿诱发小鼠室颤模型观察发生率。结果三连解毒汤低(4.24g/kg)、中(8.48g/kg)、高剂量组(12.72g/kg)对尾静脉注射CaCl2溶液诱发小鼠心律失常持续时间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对制备氯仿诱发小鼠室颤发生率无明显影响。结论实验对比分析发现,三连解毒汤低(4.24g/kg)、中(8.48g/kg)、高剂量组(12.72g/kg)对尾静脉注射CaCl2溶液诱发小鼠心律失常持续时间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即三连解毒汤能抵抗CaCl2溶液诱发小鼠心律失常,通过以上实验结果,可以为临床护理提供有效的借鉴。

  • 标签: 三连解毒汤 抗实验性心律失常 中药复方
  • 简介:背景:目前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常见,但缺乏规范骨质疏松治疗,使得治疗后再骨折问题逐渐显现。目的:探讨椎体成形技术配合骨质疏松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后减少再骨折发生率方面的疗效,分析骨质疏松治疗的重要性。方法:纳入89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所有患者均行椎体成形/椎体后凸成形治疗,根据患者是否接受规范的骨质疏松治疗分为治疗组38例、对照组51例,通过门诊或住院随访复查胸/腰椎X射线片及骨密度值,对比两组在随访不同时间的脊柱稳定性、骨密度值及椎体再骨折发生率。结果与结论:(1)78例获得完整随访,随访6-39个月,平均26.73个月,治疗组、对照组在脊柱稳定性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对照组椎体骨小梁稀少;(2)骨密度值:两组治疗后12,24,36个月T值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3)再骨折发生率: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4)结果表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椎体成形治疗后规范的骨质疏松治疗可有效减少再骨折发生率,近、中期疗效满意。

  • 标签: 骨折 压缩性 骨质疏松性骨折 椎体成形术 组织工程 组织构建 骨组织工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小板聚集药在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2015年5月我院提倡长期应用血小板聚集药在缺血性脑卒中86例患者(定位A组)的临床资料,将其疗效与去年同期同数量(定位B组)未提倡长期应用血小板聚集药相比。结果A组患者中出现意识障碍者1例,心源性脑栓塞者0例,延髓麻痹者0例,复发率为10.5%(9例),B组患者中出现意识障碍者3例,心源性脑栓塞者1例,延髓麻痹者1例,复发率为24.4%(21例),A组明显优于B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小板聚集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抗血小板聚集药 缺血性脑卒中 临床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究重组骨桥蛋白(r—OPN)的炎机制对缓解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的作用。方法将48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安慰剂组(n=12)、SAH+安慰剂组(n=12)、SAH+r-OPN0.03(0.03μg)组(n=12)和SAH+r-OPN0.1(0.1μg)组(n=12)。采用枕大池二次注血法建立SAH模型。首次注血后72h取脑脊液,处死大鼠,苏木精-伊红(HE)染色后测量基底动脉横截面积和管壁厚度,判断脑血管痉挛情况,Westernblot测定基底动脉磷酸化c-Jun氨基末端激酶(p-JNK)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脑脊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介素-1β(IL-1β)水平。结果与SAH+安慰剂组相比,SAH+r-OPN0.1组大鼠基底动脉横截面积明显增加,管壁厚度明显减轻,基底动脉p-JNK表达明显降低,脑脊液TNF-α、IL-1β水平明显降低。结论r-OPN能有效缓解SAH后CVS,其机制可能与降低p-JNK的表达,从而抑制TNF—α及IL-1β的产生,抑制SAH后的炎症反应有关。

  • 标签: 重组骨桥蛋白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血管痉挛 炎症